2016.7至今部分已删除文章整理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8 23:00:13


不见

2016.7.26




羡慕新闻学的人,大概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出口。
猜想:客观为人和事服务,是一件虽艰难却畅快的事情。
表达,为人表达,在我看来是算现如今稀有。
……
依稀记得2015年2月,一部纪录片使朋友圈“雾霾”出现率飙升。柴静说她以“母亲”的身份,表达“和雾霾之间的私人恩怨”。争论早就四起,对柴静身份的所谓“揭秘”也早被标题党造势,我此刻只后知后觉身边人关注雾霾,并开始自怜“大陆群众都是雾都孤儿”大多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关注环境是非常正确的事情,但是自怜是极度让人厌恶的情绪。
公认为,好的老师“给学生一碗水,自己有一潭水”,从文科生角度来说,对提出论题而不是灌输观点的老师更加喜爱,作为一个一点也不懂新闻学的人,斗胆把这行和老师作为有相似点的职业看待,如同《看见》的序言中表明“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
说说《看见》这本书吧。高中买的,几遍下来细看还是第一次,爸爸看看我又拿这本书,“你知道柴静...”,“我知道我知道”,“那你得客观看这本书里的东西”。
说客观。
私认为不带任何主观情绪的客观是不存在的。媒体的导向,就像前几天“动物园猛兽区游客被东北虎拖走造成一死一伤”,如果加上“游客因私人矛盾下车”,公众的谴责和责任的承担方是完全不同的。你说这是拿标题党小题大做了,而信息碎片化到网页小角落都是各种污秽新闻,北美吐槽君单看标题就为上热门的情况,一个标题的影响力超出预料(公众号如何用标题吸引浏览量,谁教教我)。
……
我最喜欢这本书里说唐山大地震的,第十二章:新旧之间没有怨讼,唯有真与伪是大敌。我刚刚才细细看了一半就跑来码字了,码字之前我还考虑了要不要看看冯小刚的电影,很快我决定不花眼睛肿一天的代价去看。我记得以前一个朋友和我说,他们的车载电影放映有天放了这部,坐在副驾驶座的她妈妈哭得不行,而自驾游还是那个自驾游,一个插曲不妨碍玩得开心。在南京读书,几年前我去了大屠杀纪念馆,在出馆后和鸽子分享了肉松面包。
去了和没去,见了和不见,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思考过和没思考就不同。
那时候我没有思考,我只觉得震撼,或是愤怒,或是,你看总有人说的“落后的自怜”。“参与历史的人很多已经死去,有的正在老去,正在失去记忆”,几千亩地为了具象化地纪念灾难,为了在纪念灾难中过好当下,而历史、灾难究竟是怎样的,教科书不客观,媒体不客观,我们不客观。
“灾难就是灾难”。
可能是这章里几句话有一点共鸣,所以印象深刻。
……

《看见》里的每章,可能是作为传记,柴静想表达的东西多,而难免有一些杂乱;说起她的纪录片作秀也好,表达喜恶也好,我仍觉得媒体人做到这样值得尊敬。

一些浅薄的话。

我羡慕的是一个出口,为人表达。




无题

2016.7.19


今晚有风,可能因为明天雷雨。窗帘拉开了,树叶影子印在墙上一晃一晃。


开着窗,小时候意味两种恐惧:窗帘拉上后鼓鼓地飘起来,后面像是躲着什么;窗帘拉开后外边黑成一片,像是被暗中偷窥。那时候我不敢说,妈妈,有风的晚上不肯拉开窗帘是因为哗哗声就像掩护着一个躲在窗帘后面的东西。
今晚有风,窗帘不动,讨人喜欢。

其实那种被热气包裹的晚上比较容易入睡。很容易联想到《情人》里潮湿、黏热的晚上,房子的地板因为浇了水而发亮,像老家大院子往水泥地洒水消暑一样,热气蒸腾,包裹住人。
植物茁壮,泥土茁壮,土里的蚯蚓茁壮...这时候又很容易联想到马孔多下不停的雨,牲畜像发疯一样生,人像牲畜一样繁殖,上校在给小金鱼刻鳞片,后来他站着死了,额头靠在一棵树上。
...
可能这就是影响自己最深的书带来的后遗症。
奉为“深刻”的各个人不同的东西,电影、乐队、一段记忆、一颗牙。对了,前几天还看到,电影这个词语来源于“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除出生后因传统信仰以外,我想人突然在一段时间信仰某种宗教、道义、诗歌(?),无非有了物质无法解决的难,或者没有足够物质解决,这目的性的信仰或是精神托付,我常想,算不算诚心,有没有亵渎,需不需要有一点内疚感。
我也有过这类精神托付,至今仍旧记得一句话:因果是一支箭,箭头指向自己。

今天吃着螃蟹鸡爪,妈妈和我说:好好谈感情。玉米段很香,我说:哦哦哦嗯。我爸应该是愁我嫁到老远去了。十四五岁拿筷子,姑姨婆都要说一句:欸欸小姑娘筷子握得高可要嫁到很远喽。我说:那不是,我要生个混血儿子呢。
...
十六七岁谈恋爱,小地方有小地方的好处,姿色一般的人会让人觉得这人真是好看。他上完体育课拧开一瓶可乐仰头真好看。窗户大开,涌进一片天空的晚霞,停满综合楼顶的鸟,暮色中晚读瞟到不太清楚的肩膀和一张侧脸,大概就是每天最舒服的时候。
后来每个人融入其中的、烦琐的、嘈杂的生活,就也不会想起这些。
年轻的夫妻因为应酬增加陪伴减少争吵的;选择二胎的妈妈担心的和喜悦的;中年在孩子发展和房价高低之间操心的;爷爷去世后十几年来奶奶偶尔提到以前,说养过一只猫一只狗,梳过黑黑亮亮的麻花辫,“你爷爷在部队里还寄过信回来”。
可以了,都是一生中的片段。
希望琐碎里同甘,也可以共苦。



闲聊 | 我的父母还在谈恋爱?
2016.8.11

我爸不在家的时候,我和我妈就会意外很顺滑地成为类似于闺蜜的关系,关于他们以前的爱情一般都是在这时候被我知道大概的。

我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和我爸,哎我和我爸聊的大部分被“不知道你妈现在在干嘛”和“不知道你妈今天吃了什么哦”占据了,所以得到的信息很少。

在我如今为数不多在家的日子里,很别扭的是我爸表达对我妈的想念,通常拿我充当传播媒介,“哎快打个电话给你妈问问她今天玩得怎么样啊”,“屁啊你想你自己打”,瞪眼,“叫你打个电话”,“好好好...”

这样比较起来,我妈还能说是表达感情很干脆直接的女人。


“找到你爸真是幸运的事情。”
这样。



其实他们俩的爱情对我来说没什么可好奇的,直到几年前第一次我妈和我谈起“择偶标准”,和朋友也吐槽过,“第一条会打篮球,第二条会喝酒”,理由嘛,“能陪你爸打篮球,能陪你爸喝酒”;“比你爸帅那是不行的,不过他已经是最帅了哈哈。”


“哎和你爸出去旅游真好,去哪都不会迷路。”其实我爸老是走错方向;
“哎单位出去旅游真没劲,没你爸给我说地理历史我什么都不懂。”其实后来高中历史学完了,知道他说的也就这么点;
“哎你爸幽默,跟你说找男人一定要幽默的。”其实我一直都不太能get他的迷之笑点;
种种。



我常常觉得在恋爱关系中,我用全名备注,不设置聊天背景,很少撒娇,不觉得节日非常重要,走路快,做事快也不允许对方拖拉,不习惯叫宝贝之类一系列称呼等等,应该是个挺无趣的女朋友。


仅仅在恋爱关系中是不足以全面概括一个人的,可这个关系最容易让人感到肯定、满足和有意义,也最容易让人感到不定、挫败和无意义;快乐来得轻飘飘的,难过也来得随随便便。
我希望用“在谈恋爱”来形容二十年生活下来后的感情,不论是我的父母,还是我自己。



刺一样多汁的人
2016.9.8

最近口语课,中上老师用一些文学作品练习,几乎每次介绍作家占据了大部分时间,すみません后拖堂二十分钟朗读...朗读得像唱歌一样抑扬顿挫,有一点可爱;把自己的脑子换成小学生阶段的话,会不自觉摇头晃脑起来那种。



第一次有一种猎奇以外感受是看完《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也是第一次知道片中让众多人知道的那句太宰治《人间失格》中的生れて、すみません(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对这一种情绪的感受,感觉用某种色彩来表现才最恰当,而我又不知道几种颜色。

如果一定要形容这种情绪——就像是狼对着兔子说这里有好多肉啊,你怎么会饿死呢一样。




喜欢这一层皮囊 就像喜欢从未到来的清静一样

2016.9.14

想象一场气氛融洽的谈天。

猛然甩向你的一句话,像已经举到鼻子尖的一盏酒,伴随几双像是期待的眼睛。

我常常在这样的时刻语塞。

在需要说话的场合常常语塞,比如谈心和安慰,还有那种需要“接力”以完成一场谈天的时候。只能拿听别人说话这种方式来安慰人的是我,却幸运成为“难过的时候很想有像你这样倾听的朋友”。

不希望朋友圈是情绪存在的地点,更不希望朋友是这个地点,可我其实是个聒噪的人,一个人的时候自言自语得厉害(吐槽够啦真是),情绪无端烦躁,一般除了洗衣服和理房间,这个公众号也算得上一个出口。

但也控制着不老是传播一些很丧的东西。

这个公众号半岁,想着之前养的小狗大概半岁就死了。


为什么是一层不是两层三层四层一百层?

几十个人居然关注这个杂乱的很一般的公众号,看我胡扯,每次在手机公众号平台看这个数字,很开心;闲的时候弄一部电影,高兴了做个调查,忙又懒的时候被问“主页菌是不是死了”,“你是不是要死什么也不发”,我很喜欢别人这么和我说话;有那么几个朋友,张口闭口就好像什么文化也没有一样,同样是这几个朋友,张口闭口一句话也没有,一天就过去了,我很喜欢这样的关系。


你说我们一层皮囊,好看点的多看两眼;说我们都吵吵闹闹,皮肤在打闹中都滚进灰尘,好看难看,有谁在意?我常想起高三晚自修下课和朋友满教室追打,滚到地上的好像都是我(...),我很想那时候,尖叫着那个时候。


最近超级开心学会了贴双眼皮,只是怎么看去都怪怪的。

我想在以后我仍旧会在谈天中语塞,暴露出笨拙的许多缺点,继续每天跳出奇奇怪怪的想法,不打算改其实很吝啬的一部分性格,尽量让自己看去很酷,就是要更加努力一点,好让自己在哪天真的很酷。

试图,试图去喜欢这一层皮囊,就像喜欢从未到来的清静一样。




十一月 | 宇航员
2016.11.4


距离意识到上个蠢的自己的时间间隔比以前任何一次都长了一点,扎根于此刻的决定也逐渐牢固起来。

过去没多久的连续降雨已经没遗留多少阴霾了,四工A座一楼到二楼楼梯间的霉味是个例外。关于走楼梯在我脑海里存档的有两幕:


当我走过固定的一个楼层,一抬头走下来的是刚好的人,刚好是十一月初下午两点到三点之间,姜黄色的太阳像蜂蜜,洒在墙上和地面形成刚好的夹角,刚好洗了头发蓬蓬松松把脸遮小了很多,局促的擦肩制造出数量刚好的毛衣粉尘在鼻尖高度浮动;
以及刚好穿了最喜欢的袜子还擦干净了鞋,像兔子一样跳过坐在楼梯上的你。
关于走楼梯在我的脑海里存档的是两幕。



我有非常多幕这样的存档,足以标注出一层是注重内心戏爱幻想的人了。对能够跟上我的脑洞的人的亲近可能大过了矜持、面子这类出身起即被要求的附加物,俗话说聊得来,聊得来如何定义。一个朋友,每次一聊即持续5小时以上(如果不怄气的话);卧谈即到天亮的朋友不必说。说自然脱口而非刮一圈肚肠想到的话,戛然而止或沉默而不觉尴尬的聊天对象,是我给出的定义。

有时候我猜疑又不得不相信,可能这种恰到好处的聊天对象一个大时间段里固定数目不大于三个。


看狭隘的人说的话会让自己意识到自己的狭隘,看大气的人写的文章会让自己更意识到自己的狭隘。


而和恰到好处的人聊天会让我情愿沉溺在两两三三认识的人、三三两两共同经历的事,或是情情爱爱的狭隘里。恰到好处很难得,即使陪伴在你身边的人也并不一定是恰到好处的那个,但情感世界的设定是幸运的:通常我们离不开的是陪伴,而不是那一种难以说清的感觉;如果离不开的是甘愿沉溺在其中的东西,又有谁能把自己从中拽出来维持正常的社会生活呢。
如果就此沉溺在五秒钟的高潮里,就不会有孤独的宇航员了。



最甜蜜的短歌
2017.2.14

The Sweetest Little Song
by Leonard Cohen

You go your way
I'll go your way too




这回我是认真的,然后点击率就下降了

2017.2.16

我喜欢闻我们家储藏柜的味道,所以每次碰到我要拉屎刚好没纸的情况,会开心起来钻进储藏柜拿纸。应该不能说是储藏柜了,算个小隔间,这个隔间里东西很多,基本都是大件,洗浴用品占了主要的味道。


拉屎的时候我看到一段话:和老一辈崩溃了就歇斯底里摔门砸东西不一样,当代摩登的都市人崩溃起来毫无生息,一点迹象都没有。很多年轻人看上去是在发呆或者是玩手机,但其实已经完全崩溃了,你碰一下他他可能就想死了。

这段话也就是像星座一样会让人奇奇怪怪放大认同感,比如说我是白羊座,星座营销号只说中我性格里的百分之十,我一开心哎呀这点对了就忽略剩下瞎扯淡的百分之九十了,甚至也意识不到那百分之十是每个人性格里都有的,比如可能看起来很凶,其实内心是很柔软的,比如真心喜欢一个人,就不会乱发脾气,等等。

dead inside这一点,不管是老一辈还是当代摩登的都市人都会的,摔门砸东西也是两个群体都会的。我想只不过老一辈成熟且爱惜生命,知道dead inside对自己身体不好,摔门砸东西仅仅对物件不利。

我最近写的文章大多是乱发脾气,相当于摔门砸东西,结果最近说喜欢看我写的东西的人多了,看下来很爽,我知道你们都比较喜欢看直截了当的话,毕竟我自己也不喜欢拐弯抹角的,但是喜欢一个人我永远是拐弯抹角,我改不过来。我会学着在一些方面直截了当一点,在证实了直男听到这个包真好看不会想到意思是这个包真好看生日送给我好吗之后,我以后会直接说这个包真好看生日送给我吧。这样的话,以前写作文追求的委婉曲折都没了,想想有些遗憾,可是好像委婉曲折现在行不通了。


有时候我觉得我这个公众号是不是太不正能量了,都是些没意义的东西。我昨天看看自己以前的推送,我好热爱生活啊,我吃吃吃拍拍拍,像个小女孩一样。我朋友圈里有很多小女孩,她们去旅游会发九张图,加了好几层滤镜,把心情写进备忘录,看去整个人很暖,我觉得真好,但是snow、faceu、b612的自拍太多了我一般不想点赞。


上午我和我奶奶去超市了,我说我请你喝奶茶,我奶奶没怎么去过奶茶店,我觉得我能带她去一次也开心的。我这个人正能量不起来的,我装都懒得装,所以我很自觉从不参加需要一身正气的活动。也因此我在生老病死这方面,会预先铺设好很多结果,当作有个心理准备,比如我在外省,会预先想好如果某一天,就在某个很普通的上完课的下午,我家里人打电话来告诉我长辈去了,我知道该怎么做,我会收拾东西,强迫自己只思考路怎么走,别又忘拿身份证。我会把意外的概率提高,如果没有发生意外,我反而会觉得高兴。反正我生活里没那么仔细考虑这些,我写写你们看看就好了,我生活里单单是南京吃饭巨咸就已经烦得要死无法安慰自己了。

看去随随便便其实心里在较劲,爱装逼的人都这样。


我真的得好好对待接下去的计划了,一些人说的不是我不认真,只不过我不想认真,只要我想认真分分钟能干成事,我崇拜这些人,他们潇洒,连习惯是怎么养成的都能潇洒无视。曾经我也这样,结果我数学考了28分,总分120的卷子,我一直的愿望是想去海边就能去海边,回想起来顿觉那时候晃晃脑子就能听到大海的声音。

我为认真后获得目标的人高兴,这个目标可以是仅关于自己的,也可以是和另一个人相关联的,谁不为好消息高兴呢,虽然我也碰到过不为别人的好消息高兴的人,我觉得这种人因为自身狭窄也只适合待在狭窄的地方了。我也不喜欢一个劲蹭热度的人,你他妈又从来不听李志你参加什么叁叁肆发布会,你不如去和小姐妹聊八卦继续你以为给你评论的人都喜欢你的幸福错觉。虽然我还蛮羡慕你这种错觉的。我这个人很忍不住的,我忍不住在你对我付出百分之五十的时候迫不及待给你我的百分之一百,我也忍不住在发现你收回了百分之二十的时候骤降至百分之零,我好像难以维持在百分之五十,可能这就是我无法游刃有余的原因。但是这样我活得清爽,内心有种海飞丝广告的舒爽顺滑感,同时因为太清爽缺少正常油脂分泌提供的头皮保护。

我一瞬间以为自己在写洗头膏研究报告。


我不知道写什么了,没有喜欢的人什么都写不出来;也没有认真看过很多书,写不出新的能一起探讨的话题;也没有拍照,发不出图,发出的图也会被压缩;也没有为之一搏的目标,写不出痛苦并欣喜的奋斗路程。

我很多次被说一直比较优秀,相处中让人不自觉也想变优秀,我说我只不过被环境推着,况且我也没有多优秀,很多时候,说别人优秀,不过是给自己找了个轻松度日的借口。




介绍一下自己

2017.3.12


我相信有一类写东西的人,是真的通过输出自己来写作,他们往往在作家这个职业上干不长久。不断掏出自己太反胃了,把“职业”当“认真”在做的人太容易让自己输出过剩了。

如果有一个地方,你百般适应,还是不适应;你用力开心,还是不开心。怎么办?此地不宜久留,这是我对世界的感觉。

你不要去怪抑郁的人,也不要去问为什么,人和人的意识原本就不相通,何况对方不想做人。

他可能觉得做一只企鹅更快乐。

他不主动结束生命,悲伤之余,会被扣上不负责任的称号,而且还没赚到钱替他发挥余热。

你这样想:我的感情,和其他人的感情没有什么不同。

其实大家都一样。

“我想要说的,前人们都说过了,我想要做的,有钱人都做过了。”

但我真心实意地希望大家到头来都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快乐。



你有时候好像个小孩儿

2017.5.2


语言的贫瘠在很多很多时候都会暴露出来。除去遇见只想抄起椅子敲他脑壳的无法交流人士,我其实非常享受彼此因为语言能表达之少而试图尽可能表达自己和理解对方的过程。

如同上周印象深刻的那位年轻日语系博导讲座,听睿智犀利的人说话,我的一绺思想与他产生共鸣即能让我的大脑兴奋一下午,况且对方又是个提起家庭非常温柔的人:“我的太太是非常天真烂漫的人。”我始终认为也越来越肯定一次称得上交谈的聊天很难得,发自脑子或心都是,所以脑子笨点并不是什么坏事,我可以感到你在打心底尽力转动脑子交谈,仿佛感到你的血液从胸腔迸进血管直往脑子补给的急迫。

当下最懊恼于自己真是个贫乏得一塌糊涂的人,最近看到景色和好玩的事,蹦出的例子几乎都是几年前单调日子里阅读记住的碎片,尤其是在要求别人给我拍出什么样的照片的时候:“你懂吗?我要这种感觉,你知道围城里唐小姐趴在窗台等一封信的感觉吗?就是你得拍出那种迫切,可能还有点点雀跃……”似乎现在比几年前生活丰富了些,却总感觉自己输出值大于输入值,变得单薄又心虚。


你有时候好像个小孩儿,有些些过度渴求理解,没能准确表达出自己意思的时候会垂头丧气的,活泼起来又闹得慌。

原本我也非常看重理解这件事,现在越来越觉得得到别的什么感情就可以了,理解是我买不起的包包。但我还是习惯于企图在交谈中理解对方,其实我们身体内因为一直以来的爱好或经历已积淀的东西完全不同,也没什么大碍,我能感受到我们彼此在试图理解,更让我愿意反复回想这次交谈。


我碰到过很多“真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来满足自己更大的需求”的人和事,不管准不准确我都归到“放大n倍自我”这块,我从不避讳表达对这类人的反感和不愿意交流,也不抵抗去和他们交流来不断提升自己的忍耐力。其实很好笑的是几乎每一个成年人的饭局,作为只把吃肉作为目标的旁观者可以看见谁都在说自己,多多少少,拉拉扯扯。


你问我:“为什么都不主动说说自己?”

这个时候你好像个希望以互换礼物游戏来试图理解与被理解的小孩儿。




拉屎前想到的

2017.5.12

看了一部看过很多遍的电影,注意到了一些以前没注意过的情节。最近,吃早饭的时候发现自己总是点相同的那几个,听隔壁桌说今天我点了从来没吃过的东西欸,才发现自己竟然从来没点过除了煎包、绿茶饼、咸豆花、酱香饼、豆浆之外的东西;还有,喝一点点存了很多点单配方,每次都想该尝试点新的,最后都还是点了去冰三分糖波霸奶茶加奶盖和去冰三分糖冰淇淋红茶加奶盖。

我好像真的又固执又老土!

还有,从起点走到目的地直走相同的一条,这倒是因为偏离这一条我就会走不到目的地......

我很怕自己找不到路的时候,被别人觉得装蠢,我是真蠢啊......非常感谢在我说“我靠我好像走偏了”的时候说“我出来接你”的人。

我身边有好几个这样的人,哇超幸福。


我现在很克制自己发一些关于自己负面情绪的话到平台上,我希望自己能做到朋友圈就是霸霸过得特棒,微博就是分享分享分享,网易云就是一列歌单,可是这样难免会有,啊想说话,的时候。

我倾向于点开对话框直接说事,或许我有时候的确太直接,甚至有点脱节于需要不直接的系统,会容易造成伤害。做错了马上道歉,被误会想要解释,想念会想变忙,想要就要得到。

我很怕别人觉得我这个人想法怎么这么多,因为我觉得自己想法怎么这么多......脑袋里不停叽叽喳喳的,聒噪得不行,但其实又是个表达力负分的人。


我其实有三种情况会退缩:单纯因为第一眼看去舒服,因为欣赏某一方面能力,因为气场让我感到想要接近。好像,一下子靠近对方的话,会不会被接受呢?如何不会有突兀感呢?会麻烦到你吗?我的第一眼感觉常常是比较准确的,我的第一步常常是会出差错的。

所谓意淫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可能是太不相信自己了。

相信自己到底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为什么我老觉得就我可难了?

歌里也唱过,作文也遍过,安慰别人也扯过,虽然自己都不信的。

为什么人会相信自己呢?人不是特没用的东西吗,老因为感情哭哭啼啼的,因为几年内的生活焦头烂额,过了这段感情、这几年回头看看,铁定要么觉得那时候因为那个傻逼哭什么,要么觉得那时候焦虑什么啊,明明其实都会过去的。


有时候觉得过于冷淡的生活环境是一件好事,可立马就会被自己常常发觉别人的温柔打破,我不想要别人对我很温柔,因为我无法理解平白无故接受温柔这件事,既然是真的所有遇到的事情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我希望我能马上等额支付掉受到的温柔也好冷漠也好。可我偏偏很容易感受到别人的温柔,也容易过于敏感地感知别人的情绪,我不否认自己是靠细腻运转本来就不怎么灵的脑子的。

我和朋友说过,我会因为一个人对我展现的一次两次细节淡化对方的整体。你要知道人带着目的的话善良是能特意做出来的,我这样被说。可我现在尚还觉得细节是无法完全假装的。我以前的确是固执于细节的人,从拍照就能看出来,我以前老喜欢拍局部的细节的东西,看到这里有朵花哎哟不错哦拍一下,现在我慢慢把镜头对焦于更宏观的地方,更想找到整体的景色。

即使整体并非我想得那样,结局是比较难过的,或者细节也可以高段位假装,可我仍旧是会把,失眠时熬着困给我揉太阳穴,脚沾上泥时趴下身帮我洗干净,尴尬失语时不停说话帮我解围这样类似的细节放在心底吧。


起风了

2017.5.23

投入新的感情前就得把之前感情里不好的感受抛掉或者封存,意识到上一段的负面影响不小心撒泼在当下时,得小心点收着,我觉得是对现在爱的对方的公平。


黄觉和麦子那样的爱情,就像黄觉发的关于麦子、两个孩子、生活片段的微博,你不会想到它本质上其实可以概括为秀恩爱,它平淡又有声有色。生活里爱情不该是强调突出的一块,但事实上每次抱着仅仅想记录和对方相处时比较幽默有趣的片段,公之于众的话总会有人跳出来,让你处于一个“被强调”的处境,多多少少让人不太敢再抱着分享的心态发些照片和文字。

展示自己的快乐,最有意义的是缩小分享的圈子,把快乐留给真心为自己快乐的人,并珍惜他们,为他们而快乐。

我对把朋友圈当ins一类的社交软件经营的行为表示有些荒唐,但是我还是持保留意见,谁知道我会不会也有这么一天。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