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用阅读安抚了寂寥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8 23:00:13

那些年,我用阅读安抚了寂寥


末,我独倚窗栏。窗前,一株高挺的一品红,硕大深红的花朵在晨光中浮动着,像极了一盆盆温暖的炉火。我的心,瞬间就燃烧了起来。


很多时候,我喜欢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放飞思绪,轻盈地走进铅字世界,开始聆听智者的声音。


之所以爱上阅读,绝非偶然。一个人的性格爱好离不开她的生长环境和家庭的影响,我的父亲是位机修工人,喜欢阅读,家里也有少量藏书,但关于文学方面的书籍却是少之又少。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六岁,语文老师让孩子们用芬芳造一个句子。我的答案是:花儿散发出一阵阵的芬芳。就是这么个简单的句子却惊讶到了语文老师,她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从那以后,父亲和老师总会有意识地给我创作阅读的机会。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盛行连环画。每次去镇里赶集,我总要在摆设书籍的柜台前停留许久,那一本本装潢精美的画册强烈地吸引着我,对它们的渴望胜过了对任何美食和漂亮衣服的奢望。

那个时代,很多家庭生活十分拮据,孩子没有零花钱。每个学期结束,我便把作业本上没写完的空白纸张撕下来,用针线订在一起,充当下个学期的作业本,而把父母给我用来购买文具的钱节省下来,买了连环画。一旦有了新的连环画,我便一头扎进用图画和文字构造的无声世界里,随着故事的主人公经历喜怒哀乐。连环画看完后,还可以借给周围的朋友,以此交换画册来看,算起来,买连环画很划算,花一本书的价钱可以看到好多个故事,所以在童年时代,我对连环画的痴迷和购买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


我们一共搬过三次家,从矮小简陋的泥坯房到宽敞明亮的红砖瓦房,那些被我省吃俭用买来的连环画也一次又一次被精简。说是精简,实际上是被哪个人借了没有准时归还,一次又一次的追还以后无果,于是便不知了去向,这让我着实心疼了很长一段时间。



就在我还对连环画念念不忘的时候,一些新的伙伴走进了我的生活。我家隔壁住着一个姓温的患哮喘病的女人,她有一个长我两岁的小女儿,因为经常去她家玩,一来二去就熟了。温阿姨年轻时是个说书艺人,中年后体弱多病,常年卧床。,不但会讲简单的俄语,而且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温阿姨有一箱子的藏书,一打开箱子,我顿时被这些又大又厚的书籍所吸引,除四大名著以外,还有文言文版的《三侠五义》、《封神演义》、《聊斋志异》、《隋唐演义》、《杨家将》、《呼家将》……试想那些描述金戈铁马神幻狐仙的书本,将把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带往怎样的一个世界。


温阿姨有个特别的嗜好,爱书如命,她不希望书离开自己的视线,这就导致了我每个寒暑假都要往她家里跑,在她的眼皮子底下,啃完一本又一本厚厚的板砖。就这样,初中三年我有一多半的时间是在邻居家度过的,可以说那是我人生中最充实却也最孤寂的时光。


考上高中后,因为要离家去县里读书,不能经常去温阿姨家了。临走前,温阿姨送给我一本书,说,你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那些书是我的宝贝,舍不得送人,我死了,它们将会随着我一起到地下,只有这一本,我送你。



温阿姨送我的是小说《李清照》,里面详尽记述了这位女词人的生平和作品,我不知道温阿姨为何送我这本书,不过在以后的很多年中,我经常会想起她,那个一笑就露出淡紫色牙床的女人。我很感激温阿姨,她的那些书籍让我对文字产生了热爱,也让我在数年之后有勇气尝试写作。


结束学业后,我回到了南国,在县志办公室从事打字员的工作。也许是南北习俗的差异,亦或心灵上的抗拒,我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知心的朋友。加上家距离单位比较远,我寄宿在一位远房表哥的家里,这更让我产生了寄人篱下的感觉。


一次帮表哥打扫卫生的机会,在他的储物间里,我发现了杂乱无章堆弃在角落里的一摞摞书籍,这些书籍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从历史,、哲学、文秘、到中外名著。很显然,这些都是表哥的藏书,他在机关里担任着文秘的要职。在征得表哥的同意后,我把这些书籍搬到太阳底下,用风筒吹上几分钟。翻开书页,略带潮湿的霉味,混合着铅字的墨香,把我带进一个个陌生的世界。读完那些书花了我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不能否认,这些书籍中的一部分成了我精神上的鲍鱼海参,把我喂得饱饱的。

年轻时单纯为了排遣孤寂,我选择了无目地的泛读。步入中年以后,我喜欢温暖而不伤人的文字,也开始藏书。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觉阅读对我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当我的心灵积满尘世的灰尘,被各种推不开的杂务羁绊时,我就让自己投奔那些书籍,只要打开它们其中的任何一本,都可以产生让我静下来的效果。记得台湾女作家罗兰在她的散文中写过这么一句:把你的思想写在纸上比埋藏在土里有意义的多。是不是每一个喜欢写作的人都有这个初衷?我开始从文字里寻找,那种抛开一切奔走征逐,贴近真实土地降落的感觉。


回想这么多年来的经历,阅读在很多时候填补了我心灵上的孤寂,那些在他人看来平凡细微到不能拾起的生活碎片,就像晴朗夜空里耀眼的星辰,一次又一次照亮着我的内心,让我在追寻人生梦想的道路上,永不停步。

山东红迷学刊

图片版权归原图作者、投稿请联系微信号:330894227

 

 

敬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山东红迷征文公告


征稿要求长期向广大文友征集小说、散文和《红楼梦》评论文章,作品字数原则上不低于800字。

本刊稿件实行无记名通审制,即稿件统一从信箱提取,摘除作者个人信息,发送到编辑部统一审核,三名以上编辑不通过,即退稿,退稿日期不超过三天。稿件审核完成后,等待刊发期间,请作者不要一稿多投,谢谢合作。

赞赏分成一周之内赞赏的80%,一周后截图返还作者,5元以内不返还,20%留作平台运转。

奖       励 :发稿一周内阅读量过1000的,另行奖励20元红包。

投稿信箱:330894227@qq.com 编辑微信330894227

总编红柳

副总编青豆荚、张远小丫

审核团十千、周文海、钟金旺、青霉素

精品链接:

【张远红评】莫效此儿形状——我眼中的贾宝玉

【张远红评】莫效此儿形状——我眼中的贾宝玉

【青霉素散文】幸福的小棉袄

李嬷嬷骂袭人,这个版本更精彩

【潘鸣散文】“工匠”母亲

【月涵红评】夹缝中倔强生活的探春

王夫人:做儿媳妇,林黛玉不行

【丁以华说红楼】畸笏叟究竟是谁?

《红楼梦》中梦难醒

《红楼梦》后四十回随笔三则

【梦瑶痴红】藏在“小人书”里的红楼30年

【张远红评】悲凉的母爱

【红柳叙梦】宝黛钗三位一体之我见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