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养生秘诀早知道:防寒养脾正当时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雨      水

 二十四节气的第二个节气

雨水释义

地气升为云,天气降为雨,故人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它表示冬天最寒冷的时节已经过去,天不会再下雪。自此之后,天上漂下来的,可能是雨水,而不是雪花。



雨水三侯

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


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时节宜调养脾胃

肝属木,木性可曲可直,条顺畅达,有生发的特性,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脾(胃)属土,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又有消化水谷,运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效,为气血生化之源。


五脏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春季肝气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所以,春季养生中既要注意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扶助阳气,又要避免伤及脾胃,从而导致脾胃功能的下降。



在雨水节气之后,随着降雨的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同时湿邪留恋,难以去除,故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


春季养脾的重点首先在于调畅肝脏,保持肝气调和顺畅。在饮食上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也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同时还要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等。


其次,要注意健脾利湿。内以养护脾气,外以清利湿邪,平时可多吃些诸如鲫鱼、胡萝卜、山药、小米等食物,以达到健脾的目的。


雨水时节需预防"倒春寒"

春寒料峭,湿气一般夹"寒"而来,雨水之后空气中水分增加,导致气温不仅偏低,而且寒中有湿。这种湿寒的气候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的影响。


初春的降雨会引起气温的骤然下降,对老年人和小孩的身体健康威胁较大,特别是温度骤然下降的时候,老年人的血压会明显升高,容易诱发心脏病、心肌梗塞等;小孩则容易因气温的改变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感冒和发烧。因此,雨水时节,还要预防"倒春寒",注意保暖,切勿受凉。



初春时节宜“春捂”

所以这里还要再次提醒大家,春季要注意保暖,不要过早减少衣物。应多捂一段时间,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适应新的气候条件。


对于“春捂”,需注意“捂”两头,即重点照顾好“首足”两头,重点“捂”头颈与双脚,可以避免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寒多自下而起,传统养生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


注意事项:在雨水时节,年老体弱者如果用冷水洗脸、洗手,湿寒很容易侵入关节。加之没有充足的阳气驱寒于外,湿寒滞留在手上,就容易酸痛,重则变形,湿寒滞留在头上就容易出现疼痛等症状。


此外,洗头后应该及时用风筒吹干。否则,水湿留于发际再变凉,很容易使湿寒聚于头,由表及里深入颅内,导致头痛。


饮食以平性为宜

雨水节气,气候转暖,早晚较冷,风邪渐增,常见口舌干燥现象,人们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饮食调节、药物调养和起居劳逸调摄。


所以,我们宜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应少食油腻之物,可多食红枣、淮山、莲子、韭菜、菠菜、柑橘、蜂蜜、甘蔗等;北方人食疗多以粥为好,可做成莲子粥、山药粥、红枣粥等。



饮食要吃热饭热菜,但要不吃或少吃辣椒、不喝或少喝白酒等性温、性热之物。


药物调养则要考虑脾胃功能的特点,用生发阳气之法调补脾胃。可选用沙参、西洋参、决明子、白菊花等。精神上还应注意清心寡欲,不妄劳作,以养元气。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