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么稀奇的图书馆设计,最后以一本建筑小说画册结束,亮了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河源图书馆新馆,广东 / IAPA

▼点击下方观看视频

客家文化无疑是中国一大重要文化,客家人的祖先起源于中国东北部地区,逐步移居到南部并从此定居下来,距今已有几个世纪了。而他们一直都保持着迁移的传统,如今有多达4千万客家人定居海外。河源市是最重要的客家城市之一,,而计划的其中一项战略性举措就是建造一个公园内的市民图书馆而且政府认为这个市民图书馆应该充分代表“客家的文化”。

▼鸟瞰图

为了寻找设计灵感,我们对客家建筑传统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客家建筑文化是内向的,最典型的客家建筑往往具备防御性。常见的三种客家建筑类型分别是“土楼”、“围拢屋”和“五凤楼”。其中“五凤楼”被认为是最早建成的客家建筑类型。“五凤楼”的设计理念是一组由五个相互相连的房子组成的家庭院落,五间房子分别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金,木,水,火,土)。而五间房子的关系则像是古人所说的“五凤齐飞”那样形成各级高差。

▼五凤楼结构图

▼远眺建筑

五凤楼具有客家建筑之源的地位,同时富含象征意义,因此成为我们设计灵感的最主要来源,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以客家五凤楼为原型,结合场地地形,并与周边环境高度融合,采用现代的设计手法重新诠释客家建筑文化,建筑在功能布局上也充分考虑到人性化,五个功能建筑体顺应倾斜的地势布局,既与传统建筑布局相呼应,又可俯瞰美丽的湖景。

客家建筑选址非常讲究,讲求与自然山水的契合,往往坐北朝南,背山面水。河源图书馆建筑遵照这一原则,选址于河源客家文化公园之中,建筑大环境极其优越,背山面湖,视野开阔,环境优美宁静。五凤楼的平面布局与客家建筑典型的门堂屋一致,不同的是两侧的横屋随厅堂从前往后步步升高,全宅屋宇参差有致层层跌落,图书馆建筑延续了这一特点,总体呈台地式布局,开放的内庭院和廊道将单一的体量切开,形成了错落的层次并与南北两侧的外部空间完全连通,使图书馆巨大的建筑体量得到溶解,层进式的空间特点使得图书馆犹如镶嵌在山体之中,体现了典型的客家建筑风水文化。

▼建筑概念推演

▼图书馆外观

在立面的设计上,我们从客家传统土楼的建筑造型中提炼出关键的元素:大门洞小窗孔,厚实墙,希望通过现代手法的诠释在保留客家特色基础上加入创意。例如,厚墙体的设计不仅体现出传统客家建筑具备防御功能的特点,也人性化地考虑到广东地方气候的问题,热天可防酷暑,冬天可阻寒风,使馆内形成夏凉冬暖的小气候;外立面采用白色作为主色调,采用通过实践验证的具有自然肌理的装饰混凝土挂板作为外立面主要材料,并抽象于客家建筑的大面积的厚实墙和小窗洞作为建筑立面的语汇,使建筑现代简约的表皮下,有一个传统内涵深厚的内在建筑在形式上、色调上和外墙质感上等,均能实现对当地客家建筑精神的传承。

▼立面的设计从客家传统土楼的建筑造型中提炼关键元素

▼大面积的厚实墙和小窗洞作为建筑立面的语汇

▼通过现代手法的诠释在保留客家特色基础上加入创意

▼庭院俯视图

内庭院窗户的设置,与外立面的厚实墙体有所不同,我们选用河源客家人挚爱的竹作为主要材料,外饰竹格栅,内层用透明玻璃窗。既能保证图书馆内部光线充足又有一定遮荫效果。 “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短短十个字充分表达了客家人对竹的偏爱,内院的青竹与竹窗相呼应,完美契合整个图书馆语境。

▼内庭院窗户选用河源客家人挚爱的竹作为主要材料

▼内庭

▼内庭仰视

▼外饰竹格栅,内层用透明玻璃窗

图书馆整体环境得天独厚,外部整体上由南往北形成层层抬升的台地式景观,入口广场的设置,使得进出图书馆的视觉景观通透舒畅,也为游客和读者提供了大面积的亲水休闲空间。中庭花园的构筑,既能更好地满足山地建筑消防的需求,又能增加建筑的通风采光,使图书馆有更为舒适的内部使用空间。同时屋顶花园的营造,为顶层建筑空间提供了舒适的室外活动场所,形成了大面积绿色屋顶,对整个建筑能起到较好的降温隔热作用,更加绿色环保。

▼外部整体上由南往北形成层层抬升的台地式景观

▼大厅

建成后的新图书馆不仅是河源客家文化公园的的标志性建筑, 更能为公众提供一处不可多得位于城央公园的文化场所,让读者在文化与自然之间、学识与乐趣之中流连忘返。

▼总平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项目状态:2017年建成
项目地点:中国.河源
项目规模:图书馆建筑用地面积约为30000㎡,建筑总面积约为20606㎡
地上层数为4层,建筑总高为33.5米
业主单位:河源市政府 
设计团队: Paul Bo Peng 彭勃 先生(澳籍)、 余定、胡彦、魏世兵、杜明芳、陈秀瑶、叶嘉威、陈永伦、李清、姚世杰、雷燕仪 、THOMAS ODORICO 托马斯·奥多里科(意大利)JOAN SAGUE CASSANY 琼·塞格·卡萨尼(西班牙)
视频编辑:刘约君
摄影:曾喆

自然系统建构 – 上海图书馆东馆

光线弥漫,平台错落,宁静透明。如一棵大树,在都市与自然之间生长绵延。

▼ 视频▼ 形态研究

▼ 建筑外观

基地位于浦东行政文化与市民活动核心区域,,是上海恢弘的东西都市轴线的收尾。作为上海城市文化新格局为“一轴双心”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图书馆东馆将与科技馆、东方艺术中心、档案馆、上海博物馆东馆围绕浦东新区区政府大楼等共同构成浦东文化集群。图书馆将成为整体城市街区、交通、景观、地下空间整体系统中具有提升作用的一环。

▼ 建筑是浦东文化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 区位

   

▼ 图书馆将成为整体城市街区、交通、景观、地下空间整体系统中具有提升作用的一环

无边界:都市与自然之间的介入策略
博尔赫斯写道:这世上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他构想的“巴别”图书馆:由数目不确定的、也许是无限的六角形回廊组成,被当做一个图书馆的理想原型。而我们构想:一个透明的、无边界的图书馆,作为21世纪上海图书馆东馆的新原型—— 光线弥漫,平台错落,宁静透明;如一棵大树,树干,冠顶,根脉,枝繁叶茂。在都市与自然之间生长绵延,形成一处知识与景观无所不在的未来图书馆。相对于传统的内向中心的图书馆,这是一个“反转的”与景观和城市无边界融合的独特图书馆类型。

▼ 草图

▼ 模型 – 光线弥漫,平台错落,宁静透明

从基地漫游的经验可知,环绕场地的360度“绿海”成为主导都市景观,这是一片绵延的绿色海洋,密林、花园、大树、屋顶、院落,提供了一个在三维向度上伸展的绿色,是珍贵的自然素材。设计关注到南侧使用低效的树林,提出建筑与场地的一体化的“消隐标志性”的定位策略,强化“水平延展”与透明形态,凸显区政府主楼的形态主导性;建筑与场地连绵一体的“知识花园”则成为舞台上优雅的主角,成为一个各个方向均可关照、可进入的建筑。

▼  建筑与场地的一体化的“消隐标志性”的定位策略

建筑肌理的延伸与扩展构成了延绵生长的场地景观,语言高度统一的线性景观广场与带状绿化使得建筑与环境和谐、巧妙地融为一体。景观设计在极大程度的保留现状乔木的前提下,增加了色叶树种与时令草花,丰富了季相景观。设计镌刻于花岗岩铺装与坐凳小品上的文字将默默的诉说图书馆的故事。

▼ 草图,建筑肌理的延伸与扩展构成了延绵生长的场地景观

▼ 语言高度统一的线性景观广场与带状绿化使得建筑与环境和谐、巧妙地融为一体

光之容器:自然光与热力学引导的图书馆范式

 “自然光”是图书馆的灵魂,弥漫光线的冠顶,天光布满的中庭,洒落平台的柔影,沉静的束光,折射、漫散、遮蔽、导入,能量得以最大限度的捕获、导入与流通。作为一处诗意的光的“热力学机器”,自然光线透过大树,造就一处“光的圣殿”。

▼ 天光布满的中庭

▼  洒落平台的柔影

建筑空间尽量在水平方向展开,形成大空间格局,适应当代图书馆灵活性要求。垂直方向上形成的“树”状空间结构,结合“光庭”成为竖向空间沟通的核心。,折转向上,走向朝向东南方向倾斜,使得天光洒下,为核心阅览区提供最大化自然采光;专业阅览区通过内院与光井获得自然光线;自然光线亦可透过建筑“裙边”与光庭,渗入地下空间,形成面向都市与自然景观的层层书阶。

▼ 建筑空间在水平方向展开,形成大空间格局

▼ 模型

▼ 剖面图

“光庭”是图书馆竖向空间沟通的核心,贯穿地下室与所有楼层,建筑外围为全通透玻璃空间,设计对其光环境模拟与室内舒适度进行了深入研究。

我们采用Grasshopper Honeybee对图书馆形态以及内部布局做了太阳直射光分析,最后生成“山”的形态。为了探测所有楼层全年工作时间中单独依靠自然采光就能达到最小照度要求的时间百分比,我们通过采光模拟软件Radiance对每个楼层依次进行了自然采光百分比。采光井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内部空间的照度,只有在进深较深的地方,无法通过自然采光实现室内基本照度。设计师基于此对室内空间功能布局进行分析和设计。

▼  太阳直射光分析

系统建构:结构构造与材料的诗意组织
根据建筑体型、功能需求和本着安全经济的设计原则,结构体系拟采用多筒框架混合结构+局部悬挂结构。9个垂直交通核采用剪力墙形成筒体,顶部由桁架系统相连,配合内部框架形成结构主抗侧力体系。屋面悬挑部位采用钢结构桁架以提供足够的刚度和承载力,每榀桁架之间采用钢梁或次桁架连系,以提高桁架的稳定性。作为图书馆、场域与建筑建构的基石,一个材料的建构系统控制全部。流畅、绵延的线条,由透明玻璃、遮阳印刷玻璃、浅色系石材、夜晚发光的LED地面材料、负碳的木材、坚实的混凝土,形成一个不同透不同透明性的材料系谱。

▼  建筑结构

项目名称:上海图书馆东馆
工作室:麟和建筑工作室 Atelier L+
主持建筑师:李麟学
建筑师:刘旸、胡家梁、单云翔、倪润尔、姜咏茜、王笑石
业主: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
设计时间:2016.4-2016.6
建筑面积:110500m2
建筑层数:地上6层,地下2层
结构/设备: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二院+技术发展部
光环境模拟合作研究:郝洛西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新图书馆 

本项目位于该项目处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新校区核心区域内,位于新校区中轴线上,面向南校门及广场,是整个校区景观视线与交通轴线的核心,也是学校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建筑方正的体量感体现了对校园整体规划的尊重态度,强化出汇聚之势;同时底部经过冲切,将方形建筑体量柔化成优美的曲线,轻轻地漂浮在水面之上,犹如一个精致神秘的藏宝盒从水中升腾,成了整个校区的视觉中心。

建筑表皮则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剪纸艺术及漏窗形式获得灵感,同时结合“知识海洋”的隐喻和五行理论,形成鱼鳞状表皮机理。

双层表皮,镂空的藏宝

建筑的上部立面采用了双层表皮,玻璃幕墙之外以菱形交汇的GRC网格包覆,使建筑犹如一件镂空的藏宝盒,朦胧而婉约,菱形网格的图案又抽象地对传统建筑漏窗进行了现代诠释。在连续均质统一的菱形网格模数之中,根据不同朝向的日照及遮阳要求,融入中国传统五行的抽象图解,不同的立面变幻出各异的图案,疏密有致。

这些符号是对建筑物本身文化背景的阐述,同时也表达了信息时代特有的审美取向。在阳光最强烈的时候,这层网格就成了屏蔽直射光的有效屏障,而被GRC网格捕捉到的阳光从间隙洒入室内,斑驳成影。为空间增加了生动活泼的气氛。 新材料的使用为建筑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更使建筑成为一个空灵,雅致的当代艺术品。 

灵活性与多变性

在内部空间的设计上,灵活性与多变性是设计的核心元素。图书馆本身是个“朝天空开放的盒子”,玻璃屋面之下的白色玻璃纤维布使天空稳定的入射光线变得柔和,从上而下扩散至每层楼面。垂直交通和辅助功能用房被高度集中地设置在四组核心筒之中,阅览空间得以自由开放地环绕中庭布置,与共享空间层层叠加、跌落,烘托出怀抱和聚集的气氛。质感温和的浅色木质书架和阅览桌椅与清水混凝土的核心筒饰面营造出清新淡雅的室内气氛。,采用青砖铺地及主题墙,体现对北京当地传统尊重态度。不同于传统图书馆单向的知识传递,现代图书馆更加强调信息的共享与交流。沿着室内中庭螺旋上升布置的楼梯是各个阅览区间的主要联系,串联起各个楼面的阅览空间,在这里,分组设置的休闲座椅,体现出学术与社交活动的相互交叉与界限模糊,满足从协同工作到安静学习等不同的学习方式。

1F

 

SECTION 

 

 

2F 

 

3F 

 

4F 

 


5F 


浙江科技学院(安吉)校区图书馆


图书馆对一个大学来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往往是一所大学的核心建筑,学校的标志与精神象征,浙江科技学院(安吉)校区图书馆对于新校区也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在设计的最开始,我们就选择了校园里最重要的地块给图书馆,同时在设计中,设计师希望用最单纯与干净的色彩与设计手法,自内而外来表现与塑造这个核心建筑。

白色优雅高贵,选用白色为立面的主题,是设计师给这个建筑作出的重要选择。这个图书馆只有约4200平方的建筑面积,体量不大,所以设计师采用一座极其纯粹简约立方体设计,浅白色大理石立外墙材料与简约方正的建筑形体和谐搭配,使整座建筑都透露着稳重、纯粹的白色调的优雅性格。

立面在满足内部采光的前提下,尽可能在超南向与东向水面的阅览厅区域开大窗,以及大进深的竖向窗洞和倾斜的上侧墙,形成强烈的光影对比和体量感,也为使用者提供了舒适与自然融合的阅读空间,而在建筑的西面与北面的书库与办公部分的竖向开窗则适当减小,形成和谐的组合与对比。

整个建筑滨水设计,真实的建筑与水中虚幻的倒影相互延伸,对接与呼应,水面就像一面魔镜,白色的图书馆在水中更显得优雅与纯粹,真实地与水中的倒影产生了一幅飘渺变幻的建筑图画,这也是设计师没有想到的一个意外的惊喜。

光与室内空间的关系也是本设计的一个重要要素,图书馆的内部是一个与外立面呼应连通的“L”形通高中庭,玻璃屋顶下的中庭将顶部自然光引入了整座建筑,光线通过中庭的调节而更加柔和,通过室内立面空间的竖向开洞,为四周各层的书库、走道以及首层的阅览空间提供了充足的光线,矩阵化的内立面划分模数与书库中书架的排列间距相对应,也将来自中庭的光线“划分”为一个个光线单元并投射进书库内。整座图书馆正是这样一个容纳光线并引导光线的容器。

1F

2F

SECTION

材料与色彩的设计与选择也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内容,和优雅的白色外立面形成对比。室内空间采用稳重的深色调,材料选则安吉当地的竹木内立面与家具为主,深色的木材质感提供了朴实亲切的触摸感,同时与木质书架、书桌以及图书的色彩与质感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完美搭配,混合产生图书馆室内空间特殊的氛围与艺术感染力。

主设计师: 秦洛峰
设计团队: Sascha Ellenberg 戚爱飞 程璐 等
建筑面积: 4200平方米
项目来源: 公共竞赛第一名 中标
设计机构: 浙江大学建筑系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STI (思图意象)工作室
国美设计 (室内合作)
摄 影: 俞淳流

凝视城市之眼-MVRDV新作天津滨海图书馆

MVRDV与天津规划设计院合作设计的天津滨海图书馆将成为城市文化中心区的重要一员。坐落于公园与文化新区之间的建筑不仅将成为人头攒动的教育中心,也将成为自然与城市间的桥梁。一个椭圆形的开口直穿建筑如同一只巨大的眼睛凝视着外界,,安静的室内空间和建筑外绿意葱葱的公园倒映在镜面上,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阶梯式的书架呼应着球体空间,重重抬升,带来如同起伏山地般延绵的景观效果。而这层层叠叠的书架形式延续到立面上,成为了过滤刺眼阳光的百叶。

▽ 天津滨海图书馆将成为城市文化中心区的重要一员

▽以一个镜面报告厅为中心的天津滨海图书馆

▽ 建筑形体构成分析

“这个巨大的眼睛是图书馆的核心空间。巨大的内部空间中林立的书架不仅成为了万千本书籍的安放场所,也塑造出休息、阅读、放松、攀爬的众多空间和通往别处的路径,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公共空间。”MVRDV的联合创始人Winy Maas说到:,成为了一个可以360度纵观全景的窗口;这是一个真正的让人反思、沉思的空间。”

▽ 书架形成的退台式梯田,在形式上回应了圆形报告厅

▽ 阶梯式书架空间格局

极具未来感的波纹状阶梯在顶部渐渐收拢,形成了一个如同教堂拱顶般的圆顶空间,贯穿上下,连接各层。在未来,与其相邻的四座公共建筑也将相继落成,来自Bernard Tschumi建筑事务所、Bing Thom建筑事务所、华汇设计和GMP的设计将让这里成为让人瞩目的“文化走廊”。

▽ 为图书馆内部提供了一个镜像空间,创造出引人深思的知识氛围

建筑的地上五层空间内分布着各式各样的教育设施,而后勤服务场所、图书储存室和档案室则位于地下一层。儿童和老年人阅读区设在了便于到达的地面一层,主入口连接着通往各个内部区域的路径,,而阶梯状书架层层抬升,引导着人们前进。数个大小不一、藏书丰富的阅览室和休息区域散落在二层、三层各处,而最高的两层空间内,则是会议室、办公室、电脑室和音像室。

▽ 建筑结构

占地120000平方米,由GMP设计的滨海文化中心区旨在加强滨海新区的独特属性,而天津图书馆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落成后的建筑将成为中心商务区,老城区,居住区,商业区和行政区域的交汇点,补足各区域现今所缺失的功能。建筑的整体体量由总平面而定,而“眼睛”及环绕其而建的内部空间将建筑转化为了半开放的公共空间,如同一个反向标示,成为了建筑的中心点和聚焦点。

本项目将成为MVRDV在天津落成的第二个项目。已于2009年完工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则包括了280,000平方米的高层和低层住宅和零售综合体。

▽ 一层平面

▽ 二层平面

▽ 三层平面

▽  四层平面

《好奇图书馆》 / 刘畅一本建筑小说画册

2008年,我们把过去三年所有的书都撕了。撕书别提多开心了,像过节似的,是为了庆祝我们终于高中毕业,期满释放,从此可以想点不一样的事了。没错,我们恨书,发自内心深处。想当年,我们得在一间教室里一坐坐上10个小时,不是盯着黑板就是盯着书。只要上学,我们几乎一整天都在和书上的习题较劲,天天如此,月月如此。黑板上写着考试的倒计时,四周的墙上有着这样的标语,“一分一操场人!”

“读书”,毫无浪漫可言:书是需要被拿下的任务,是需要被攻克的山头。我们在那种环境下长大,很少有人真正以读书为乐。

说到书,自然就会想到图书馆。中国的大中型城市都会有自己的图书馆,大多数图书馆身上散发着知识的神圣和权威的至高无上。它们的背后显然有某种骄傲在撑腰,气势凌人。在这样的庞然大物面前,作为普通百姓和普通读者的我们,也就显得太渺小了。这些建筑太过正式,太过严肃,好像看书这件普普通通的事,有点配不上它。而书虫们渴望的那种既透气,又有安全感的环境,图书馆却又并不具备。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南方的古典园林,古代读书人的私人空间。通过揣摩在园林中且行且坐的乐趣,我们进入了另一种想象。我开始构想一种全新的读书环境。在那里,一个人身处其中的感受是我最关心的,而不是所谓的知识和权威。我心里开始有了一座别样的图书馆,就要从故事里生长出来。

第一章 高中
2008年,我们把过去三年所有的书都撕了。那一天,象征着我们终于从高中期满释放,总算从数不清的习题册、试卷堆里爬出来了。没错,我们恨书。想想看,你每天要在同一间教室里一坐坐上10个小时,不是盯着书就是盯着黑板。你要把古诗和散文背得一字不差。在理解一篇文章时,你必须想的“和作者一样”。黑板上的倒计时不停在走,墙上贴着鼓励学习的标语,粗体的红字又像是某种警告。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误以为全天下的书都和课本、习题册一样无聊。而读书可以有的兴奋和快乐,我们甚至都无缘知道。毕业好多年才慢慢琢磨过来,当时错过太多了呀!

那时候,别人在课堂上看书、做题,我就爱打瞌睡。

我梦想着有一天所有的书不需要读,而是直接被我像海绵一样吸收。就这样,我一头扎进书中的异想世界。

从畅游在云端,到探索深海的尽头。

 第二章 图书馆

大多数咱们中国的图书馆建筑,总是宏大、严肃,仿佛它所代表的知识是一种高高在上、不可动摇的权威。在这样庞大的图书馆面前,作为普通百姓和普通读者的我们,实在显得太渺小了。建筑带来的严肃气场容不下阅读那种个人的、窃窃私语似的快乐。

我和朋友们有时候会想,想看书该去哪儿好呢?我们开始寻找博尔赫斯笔下的那种天堂样的图书馆。

“在古亚历山大,图书馆更像是一座陵墓而不是修习与想象的场所。图书馆长如同神父,知识的幽灵在建筑中游荡,更使它与街道格格不入。既是‘堡垒’,又是‘塔’,图书馆贮藏着已故先哲的教训和智慧。将他们的能量集中于这种容器之内,它的墙如同器壁,使外来的人不被其内部的能量所侵蚀。”——选自The Library Beyond The Book

我们去了中国国家图书馆,建筑之大让人眼晕。一个巨型的公共阅读区,直线、规则、生硬,形状就像把一个金字塔上下颠倒过来。它象征着知识的神圣和权威的至高无上。可是渺小的我们无法拥抱它的雄伟。我们觉得,看书这件事本应是一种精神的放松和享受。然而这里的图书馆建筑让人很难相处,呆在里面看书,让人自在不起来。

要不是亲眼所见你甚至不会相信,在一座国家图书馆里,成排的人们对着笔记本电脑、手机忙活,要么干脆趴在桌上呼呼大睡。只有少数人真的在看书。名义上的图书馆,现实里成了一个放大数十倍的办公室和备考自习室。

似乎现如今,我们不再需要“书的海洋”了。说真的,我们还需要吗?

我们想象自己就像被困在容器里的一股能量。
我们探索每一个角落和缝隙。
不被混沌、蒙尘和无休止的未解之谜而苦恼。
它平滑的墙面把我们拉近。

我想象置身于路易斯·康的埃克塞特图书馆中。在我的想象中,随着我在其中走动,建筑会不停地自我构建。与我在现实中走过的那些沉闷无趣的图书馆形成了对比。

尽管现实中图书馆建筑让人失望,我还是碰巧找到了一些让人惊喜的读书小角落。

比如Hayden图书馆的一角,沙发很舒服,身边不远的墙给我带来必要的私密感。它的大落地窗把自然光让进室内,尽管坐在屋里,却和室外的生机勃勃的一切仿佛没有隔绝。这种气氛让我一下爱上了这里。我坐在沙发椅上看半小时书,就抬眼望望窗外:那些树、影、天空、小河和街上的人们,然后又回到书里去。看累了又不自觉地去看窗外,很惬意啊。

 第三章 秘密据点、悄悄花园

Hayden图书馆那个舒服的角落让我回想起高中时候的事。那时候,课间休息,我们常去自己的秘密据点。虽然享用这种小天地的时光是有限的,但越是这样,那些小角落在我的回忆里才越发美好。

比如楼顶,可以俯瞰四周其他的楼、树、街道,还有街上慢慢移动的人们。阳光照得人浑身痒痒。这时候,时间就像头顶缓缓流动的云。这里最适合放空自己,看那些远处的小房子、房子周围彼此接头的小人们,每个小人都有着属于他自己的小故事。

比如情人坡,被葡萄藤蔓爬满的长廊。当我回忆起那个场景,忽然意识到,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呆在屋里看书,原来在室外读书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坐在松软的草地上,或是坐在有树荫的长凳上,在草与树的芳香里把书里的世界一页页打开。

还有长满睡莲的小池塘,不时传来阵阵蛙鸣,平静的水面把天空的一隅收入镜中。这些欣欣生长的自然恰好围合了一个看书的好地方,在没有屋顶的空间里,竟成一处私密的小天地。在水边的露台上席地而坐,软风习习吹来,我们仿佛偷来一段独自的时光,沉沉地潜入书中。

你说,未来的图书馆可以像园林那样吗?身处图书馆有如身处一座奇异的花园?

第4章 中国园林的美学

在中国园林里走走停停,让我觉得挺有趣。我希望有一种新的图书馆,它像园林一样惬意、自在,更注重人在其中的感受。如果说以往大多数图书馆设计,建筑或者书是主角,那么我在理想中的图书馆中,看书的人才是真正的主角嘞!把读书那份放松、闲适放进建筑里去,是人舒适的阅读状态去设计图书馆的模样,而不是用死板的建筑去左右人的习惯。对于今天和未来的读者而言,去图书馆里看书,除了吸收知识,还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自然,闲来看看身边的趣事和美景,释放想象,在现实与故事中穿梭。

对仗
在相反相成中实现自然与建筑的平衡

分视野
在一个位置上,却能同时看到不同的景致,感受不同的气氛,品味各色的故事

窥看
多重景框相互嵌套,形成有层次的深远空间

“这是什么,是座山吗?”

古人画论中说:“景愈藏,景界愈大。”(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
虽只露出一角,然而隐含着更大的景象,引人猜想:那后面又是什么呢?

视野引导
下压的屋顶引导观者凝视水面

体会动与静
一面是安静的常规功能区,另一面则面向生动的自然。其中的走廊,既将两者相隔,又将两者相连

视平线移动
园中不只有地面上的层层探秘,同一处空间,去到不同的高度又是一番新的体会

好奇小径
狭长的小径引向好奇的去处

曲折小径
围绕假山、树石、小池的曲折小径使原本有限的空间灵活丰富了许多。人在其中不自觉地慢下了脚步

停顿、小憩
曲水、小径、树石、亭台的组合也带来了停顿、休憩的所在

山居
园中有上大下小假山,就有了可以容人的洞口和可以停留的露台

这些造园的法则对于我构思一座理想中的图书馆启发不小。它同时可以容人呆得住,供人享受阅读之乐的同时,又享受空间的乐趣。一座未来的图书馆应当超越它具体的建筑空间,从故事中获得体验,以体验触发感知,又将感知与设身处地的情景相联系。这些体会、观察与思考,落实到设计一座图书馆上,会是怎样的呢?

第5章 我的梦

我想象着自己在未来的图书馆里,寻找着一个舒服的角落,好能侧身钻进书里的世界。

高中图书馆

一天下学后,终于不用做题、背课文了,我想找点事干,干什么都行。这个地方我以前怎么没来过?在两边长着荷花的水池中间,是一段长长的向下的台阶,通向一个不大的入口。里面好像摆满了书架和书。莫非是个秘密藏书阁?我得下去看看。

里面好大啊,和我想要的那种图书馆一模一样:回旋的楼梯把我带到不同的楼层,一个个小房间互相连通,触目所及都是高高的书架。眼前的场景又真实,却又好像发生在故事里。我每上一级楼梯,光与空间就组合出新的游戏,一柱柱光线穿过不同的楼层倾注下来,使整个空间都充满了一种混合着记忆与想象的好闻的气味。我在楼梯上每走一步,就有新的视野向我敞开。

其他人,也和我一样被迷住了,有的沉浸在书中的内容,有的则惊讶于眼前这神奇、好玩的景象。我沿着旋转楼梯向上走,不时遇到认识的朋友,像地鼠一样从书架构成的小屋里探出头来冲我使眼色。

从地下迷宫出来,我在长满绿色的中庭边上发现一条小路。人们分散地围绕中庭而坐,手里翻着书,细长的影子从他们身上轻轻爬过,他们却浑然不知。

当我看着周围这些或看书或闲谈的人们,又想起了我上学时的情人坡。葡萄藤在头顶上方享受着阳光,好像自然和建筑有了某种默契。

看着人们从我面前的走廊经过,有的停下来聊上几句,有的形色匆匆,像要赶赴下一个约。看着这样的闲适和活力同时穿梭在一个空间里,真的很有意思。这里总是有看不完的故事。

我继续往前走,经过被阳光照射的拱廊和房间进入这家高中图书馆。学生们坐在下沉的阅读区静静地做着自己的事。

宽敞而平静,光线沿着倾斜的天顶以不寻常的方式漫射开来。透过墙脚长窗可以隐约看到外面池塘的水面,反射的光在墙面上微微晃动,静得迷人。

也有人愿意上到书架山的顶上,向下观望发生的一切。我在小池边矮下身来,看着池塘里的游鱼。它们游来游去,徘徊于屋内屋外,仿佛无视于围墙的存在。

假山

从图书馆走出来,我经过了一处荫蔽下的庭院,一道被墙切出的光线慢慢地伸向水面。

轻轻坐下,侧耳倾听,时间仿佛凝固。我不禁联想,时间究竟能被多么丰富的方式所感知?通过光线、轻微的噪音、翻动书页的仪式感,或是在阳光下打一会儿盹?

出来的路上,水声渐渐被石墙隐去,来到一处大山前。当我向上攀爬的时候,图书馆整体的规模和外形便开始显露起来。在顶端,我回头看看高中的教学楼,感叹这样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怀着好奇,我继续向下走去。

发现另一个楼梯,我向下走去,路过了一座会唱歌的墙(水打在墙面上的金属层和植物所发出的声音)和一个以水为主的庭院。穿过一道狭长的廊道,我自己也说不清到底是在哪了,内与外的区别变得非常模糊。或许就是一个藏书的地方和一个读书的角落这么简单吧。

书架只隔了一层玻璃墙,不少人在它的另一侧阅读和休憩。近在眼前。倾斜的墙几乎把室外空间围合起来,让人感觉内外如同一个连贯的空间。只有脚下松软的草地才让你意识到身在室外,我在阴凉里继续向前走。

从过道上走下来,我才发现刚才脚下踩的路其实是由书架支撑的,刚刚走在书架上而浑然不知。当我盘腿坐下翻书的时候,余光里能感觉到人们从我上方走过。墙上有个窗口,窗口又套了后面的窗口,好像把一个世界镶嵌进另一个,层层景深如同故事的迷境。

接着,我走进了另一个独立的世界,一个没有屋顶的屋子。在那儿,面前是池水,背面好像是一座山的一角,四周的墙上爬满了绿葱葱的爬墙虎和各样的野花。从山顶看下去,你可以在如镜的水面上看到天空。

坐下呆上一会儿,我低下头看着水中,云正成群走过天空。

我穿过一个人多的地方,这里有很多窗口和坡道。这是一个“动”的空间,沿着小过道可以爬上小山坡,台阶上休息的人被一个个窗口里的景色和故事吸引。有人在那儿画画,有人聊天,有人愣神,有人精神充沛地从这里穿过。我走下通道,东张西望,转了几个弯——又迷路了。

我又回到了来路上一间无顶的房间,但这一次是穿过山脚下狭窄的过道和踩在池塘里的石头上进来的。在布满葡萄藤的墙上又冒出一个方形的窗口。天气好的时候,透过窗口,仿佛有一条路通向远处的山峦。只不过,远处被外墙挡住了大半部分,只留下一个局部,引人遐想。

我信步走去,来到一个地方,让我想起学校的天台。然而与它不同的是,这个是一个阅读、闲聊的秘密据点,正好就在图书馆的中心。在如此自在的环境中,我们可以暂时忘记外面世界的喧嚣,享受和几个密友独处的时光。

从屋顶上看树有一个种特别的乐趣,向下还能隐约看到成排的书架和蜷缩在后面的几个身影。呆在屋顶看来并不是我一个人的癖好。

在槐树下,学生们在午饭后享受着书中的故事,人们翻翻书、散散步、休息一下,四下张望。

接着爬向更高处,我被声音逐渐变大的音乐墙吸引着,在旁边的长椅上坐下。我俯视着刚才的屋顶,从一个新的视角看一个熟悉的所在。

这样想的不只我一个人,很多人也在饶有兴致地看着下面发生的一切。

儿童图书馆

沿着来路回到一层,我看到一个小巧的、好玩的房子。看上去它的边角都被切掉了,我沿着被切掉的小角向里走。

光与影的条带在孩子们的空间里上演出交替的图案。

这是一个游戏、快乐的庇护所。孩子们在房间之间追来跑去,沉浸在离奇的空间里。

他们在草地上搭积木,或是在阴凉下看绘本、漫画、读故事书,而老师呢,则守在附近,注意着孩子们的安全,随时面对孩子们千奇百怪的提问。

日月书阁

离开这个奇怪的小房子,走进了日月阁。路过一个小广场,又穿过一连串透明墙,我来到一个房间,仿佛漂浮在竹林的包围中。

我坐下来,和其他几个人一起,感受着树枝前后摇动。房间里是静谧的气氛,让人着迷。

一个人也好,三五成群也罢,坐在地面的软垫上,轻轻地交谈或阅读。在这竹海围合的天蓬之上,鸟儿飞过,如同鱼儿在海面跳跃。

离开时,我又穿过了一串透明墙,向日月阁的中心走着,从一排排的窗户之间能同时瞥见不同的房间. 我站在楼梯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我。

从水池中间切入的厚石楼梯把我带到了一个方形的庭院,天顶是半开放式的。

,随着一天的时间推移,泻下的阳光也在墙壁周身缓缓爬行。在这儿,我看到很多条通路,我就往图书区走去。

站在楼梯上向四处望去,不同的窗口开向不同的房间,每个藏书室都指向不同的领域、新的视野。那些书们想必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故事,当我从这里经过,透过不同的窗口,仿佛看见许多故事在同时上演。

我走进了一个房间,它俯瞰着庭院,透过一个私密的空间,享有一种舒缓而透气的流动感。

在房间中心有一圈软座,坐在那儿悠闲地翻翻书,很多有趣的书常常就是在偶然间发现的。

被周围形形色色的书籍包围,尽管这是一个私密的小空间,却给充满好奇的读者提供了一个丰富的世界。你可以坐在软椅上,看看书,累了,不经意地瞥一眼屋外不同窗口里正在发生的故事,再回到书中的世界。

回到院子里,我发现人们或是坐在阴凉处,或是坐在树下,读着书,畅谈着。在这儿坐坐怪舒服的,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落。

穿过长走廊,眼前的场景让我“哇”了出来:光线、天窗、格子形的顶架组合出光与空间的游戏。如果你边走边看,变化会更多样。我上到顶层,这是一个很大的公共阅读室,但仍让人感到亲切而舒适。

水平的视角让远处景观看上去如同高低起伏的远山。人们分散在房间各处,享受着这里的宽敞和宁静。

回想我这一圈走下来,还真是走过了不少地方,上上下下,穿进绕出,我在这家图书馆中看到了很多。是时候去找一本好书把我真的带到那里去,我梦想中的好奇图书馆。

 制作过程

绘本联合作者:梁子勍




内容来自谷德网,由五维源编辑整理,感谢您的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wwyjg01或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公司网站:www.szjg.com.cn

公司QQ:2968469892

感谢大家的关注与支持!

(以下图文内容均为原创,版权归苏州五维源所有。精彩内容可点击链接或回复前面数字,自动查看热门文章。)

民宿 :(回复关键词“民宿”)

民宿这件“产品”卖的是什么?

民宿选址7要点告诉你!

124家最全浙江绝美民宿,度假必备!

乡村民宿图集235例,开拓你的大思路

别“看不起”巴西,这里的民宿可谓后起之秀!

秒杀朋友圈的18家日本精品民宿

六个民宿案例引爆你的创意点!!

21家颜值逆天的黄山民宿,在国庆来临时任性一把!

13家贵州民宿留给准备出行的你!

不能错过的13家四川民宿,这个秋天出去走走!

民宿风格之极简风 |附极简营造攻略

民宿风格之中国风

民宿风格之禅意风

观点(回复关键词“观点

他们说的特色小镇究竟是什么?

为什么G20晚会“最忆是杭州”如此美轮美奂?

揭秘6525万拍下/每平8万元的“绣园”内景!

设计从业者到了要学习“女排精神”的关键时刻!

比林霍大婚酒店更惊艳的巴厘岛酒店,不光美还奇!

这些小镇同巴西的平民窟一样着了魔力!

中国未来手绘或成热门时髦工作?!

楼继伟发话“推进房地产税制改革”,我们该怎么办?

南沙七大礁岛除了建机场跑道、灯塔,还能做什么?

苏州太湖偷倒垃圾?垃圾填埋场也可以做出震撼景观!

防洪新思路

脱欧英国的“执着劲儿”同样用在了花园景观设计上!

新闻:(回复关键词“新闻

2016“五维源”中国苏州▪美丽乡村与半岛民宿设计大赛启动

全国都在争相报道此次“五维源杯”民宿设计大赛!

大赛参赛者,您有一份礼物,请查收!

小伙伴们,带你亲临大赛评审现场!

民宿设计大赛,评审嘉宾有话说

获奖作品公示 | 2016“五维源”中国苏州▪美丽乡村与半岛民宿设计大赛

直击现场——2016苏州创博会“美丽乡村与民宿高峰论坛”

苏州吾悦民宿设计研究院在2016创博会“美丽乡村与民宿高峰论坛”上成立!

苏州吾悦民宿设计研究院成立获多家媒体报道

【“唐掰虎”论道】民宿竞赛就该这么搞?

ASLA奖项(回复关键词“ASLA奖项

重磅首发!2016ASLA专业奖新鲜出炉!

ASLA 2016--综合类荣誉奖作品集锦【1】

ASLA 2016--综合类荣誉奖作品集锦【2】

ASLA 2014--综合设计类获奖作品集锦【1】

ASLA 2014--综合设计类获奖作品集锦【2】

ASLA 2014--综合设计类获奖作品集锦【3】

ASLA 2015--住宅设计类获奖作品集锦【1】

ASLA 2015--住宅设计类获奖作品集锦【2】

ASLA2015--综合设计类获奖作品集锦【1】

ASLA2015--综合设计类获奖作品集锦【2】

ASLA 2015--综合设计类获奖作品集锦【3】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