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精选 | 王澍+董功+徐甜甜受邀2018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 No.726 |

2018 威尼斯双年展

将于5月26日至11月25日举行

△ 2018 展策展人伊冯·法瑞尔和谢莉·麦克纳马拉(Yvonne Farrell & Shelley McNamara) 与威尼斯双年展主席保罗·巴拉特 (Paolo Baratta)


2018 威尼斯双年展任命

爱尔兰格拉夫顿建筑师事务所创始人

伊冯·法瑞尔和谢莉·麦克纳马拉

为策展人

以“自由空间”为主题的本届双年展

将聚焦于空间问题、空间品质及开放空间等议题的探讨

△ 2016 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


王澍、董功、徐甜甜等中国建筑师将受邀参展

今天,小编就带您一起了解下这三位建筑师和他们的作品



王澍 

2012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建筑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1963年,王澍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市,母亲是老师,父亲是小提琴家。1981年进入东南大学(时称南京工学院)学习建筑,1985年获得学士学位。1988年,从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王澍的硕士学位论文《死屋手记》批判了当时的整个中国建筑学界,虽然论文全票通过,但学位委员会认为过于狂妄没有授予他学位。直到一年后经过重新答辩,王澍才获得硕士学位。


1997年王澍与妻子陆文宇一起成立了“业余建筑工作室”。业余工作室只有六个人:王澍夫妇和王澍的四个弟子。

2000年,从同济大学建筑学毕业,获博士学位。王澍的博士论文以“虚构城市”为题,有人至今珍藏,仍说看不懂。同年,王澍开始担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2011年,成为第一位担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丹下健三客座教授”的中国本土建筑师。2012年,王澍获得普利兹克奖。


王澍:“我不做“建筑”,只做“房子”。房子是业余的建筑,业余的建筑只是不重要的建筑,专业建筑学的问题之一就是把建筑看得太重要。但是,房子比建筑更根本,它紧扣当下的生活,它是朴素的,通常是琐碎的。比建筑更重要的是一个场所的人文气息,比技术更重要的是朴素建构艺术中光辉灿烂的语言规范和思想。”

王澍自称是一个“体制外的建筑师”,所以将工作室命名为“业余工作室”。他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传统道德的没落已经被完全摧毁了,作为中国文化载体的传统建筑也在文化浩劫与飞速的城市化大潮中满目疮痍。

“一个地区的生活是有它的精神性的,会有思想、有梦想。其实中国的建筑直接表达我们的文化。一个没读过书、不了解儒家经典理论的人,只要住在传统的院落中,哪怕是个瞎子,用手脚去摸走一遍,也会知道人在天地中生活基本的礼仪格局。然而我们现在的生活基本上是以想象中的西方生活为蓝本,生活发生变化基础观念就发生变化,再有五千年的文化都是白搭。几乎所有人,哪怕嘴上挂着中国传统,心里暗恋的还是西方的东西,这是现在整个中国的状况。”  

选9个作品

1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地点:杭州

用地面积:约400亩

建筑面积:约150000平方米

 


整个校园建筑的结构形式选用最常见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与局部钢结构加砖砌填充墙体系,建筑师利用这种体系,大量使用回收旧砖瓦,并充分利用这里的手工建造方式,将这一地区特有的多种尺寸旧砖的混合砌筑传统和现代建造工艺结合,形成一种有效隔热的厚墙体系。选用一种环保的中空混凝土现浇厚板屋顶,和回收旧砖瓦的上人屋面做法结合,形成一种有效隔热的屋顶体系,这种厚墙与厚板的结合,在这个夏季炎热冬季阴冷的地区能有效减少空调的使用。整个校园建筑和景观共使用多达700 万片回收旧砖瓦,节约了资源,也深刻影响着教师与学生的生态观念。

2

宁波博物馆 

地点:宁波

建筑面积:约3万㎡


宁波博物馆的外观被塑造成一座山的片断,因此这座建筑有着被人力切割的方正边界。建筑下半段只是一个简单的长方形,从远处看,这是一个方盒子,或者说,是在纪念性的大广场边的一堆杂砖。走近看,建筑在上半段开裂为类似山体的形状。

从南面看,南立面是一个绝对二维平面,一个山谷断口中一座尺度超宽的阶梯通向原处的第二层。人们从中部一个扁平的,跨度30m的穿洞进入博物馆。建筑的内外由竹条模板混凝土和用20种以上回收旧砖瓦混合砌筑的墙体包裹,外廓的方正限制了其他多余的含义,它的北段浸在人工开掘的水池中,在中段入口处溢过一道石坝,结束在大片鹅卵石滩中。在建筑开裂的上部,隐藏着一片开阔的平台,通过四个形状不同的裂口,远望着城市和远方的稻田与山脉。




观整个结构,包括三道有大阶梯的山谷,两道在室内,一道在室外;四个洞,分布在入口、门厅和室外山谷的峭壁边侧;四个坑状院落,两个在中心,两个在幽深之处。 


3

宁波美术馆

老虎滩的江边,周围有许多殖民地风格与民居风格混杂的房子。建筑面积24000㎡。

为了保护城市建筑模式的延续性,设计者提出像古建筑一样对这座建筑落架重建,它的内部空间结构被一柱不动地原样保持,因为这些空间印象已经印刻在几代宁波人的记忆之中。


4

田螺山的茶室

建筑面积:约 3000平方米


以“U”字形布置向南面打开,并于“S”形茶室(展厅)相呼应,前低后高,依山就势,体现传统山地建筑营造的基本手法,主要有书画展览、书画研究、文化研究等三大主要功能。


5

水岸山居

它还是用建筑的方式,演绎中国传统的山水绘画和进入式结构。如果把这个建筑立起来,它就像一个山水立轴。

6

三合宅

这个三面围合一面开敞的建筑,在空间上是内聚和封闭性的,在形态上保持建筑与空间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不仅在于建筑本身,也体现在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上,是设计者对于“中国房子”范形的一次具体的操作。它的显现与修正出自很具体的功能与构造问题,例如屋面的做法,为了解决雨水的排泄,双曲面就是一种自然的选择,在这里,造型的考虑是次要的。


房子的基本状态“睡着了”,建筑师引入了“席居”的生活制度。房子与居者同为“梦游者”。空间形态与人的身体做缓慢、沉重、颠簸着的却没有中断的移动。房子中间围着一方浅池,水波、睡者、房子互相荡漾。温暖的目光看着周围世界的流衍。在材料方面,使用了产自苏州的水磨清砖贴面,以及切割打磨的大青砖等传统材料。


7

宁波五散房



董功

直向建筑Vector Architects 创始人


董功毕业于清华大学学士、硕士,后留学美国,获美国伊利诺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曾作为交换学生在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交流学习。先后工作于Solomon Cordwell Buenz & Associates, Inc.、理查德·迈耶设计事务所、斯蒂文·霍尔建筑事务所。2007年,成为普筑建筑事务所合伙人。2008年,创立直向建筑设计事务所 Vector Architects。十年间,直向建筑建成诸多优秀作品,如阳朔"Alila糖舍酒店、“绿房子”售楼处成为生态环保建筑的典范、“一座中国最孤独的图书馆”"教堂"等。


设计理念


“设计要从问题出发,而非建筑师自我意识的强加。”

△ 董功访谈 


从自然中寻求灵感

提到了“空”、“远”、“轻”、“透”

这种具有禅宗意味的词


建筑关照生活

这里的关照有两层含义: 一是关怀,二是映照。建筑的核心价值是对于生活的切实关怀。生活并非指通常教科书或任务书中教条的功能名词定义,而是每一次具体的设计实践中,以建筑类型为前提,针对性地剖析其背后蕴含的人的行为特征,习惯和需求。它往往牵到对于气候,地域,文化等等一系列相关要素的分析.建筑不仅需要有品质地承载这些行为,同时又能够挖掘潜藏在它们之间的积极的能量。而建筑最终的空间架构和外部形态,则是内部生活模式的真实映照。

社会性空间的营造

社会性空间,是指那些带有城市公共性,可以被市民进入的空间;或者是建筑内部专属的,可以被使用者分享交流的空间。在每一次的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条件限定,我们都努力提倡在建筑中适度营造社会性的空间,促使单体建筑能够有效地激发城市公共活力,并在建筑中鼓励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构造逻辑正确性的坚持

从建造的角度出发,一个建筑最终的完成状态的质量,取决于在设计阶段建筑师对于构造逻辑的清晰的设立,和在施工状态对于这种逻辑的正确贯彻,二者缺一不可。建造逻辑的正确性的含义,一是满足其工艺和物理层面的合理性,例如对于重力传递的处理,保温和防水的解决,施工方法和次序的考虑,和使用耐久性的回应等等,二是正确的构造应该是建筑设计整体概念的延续,好的房子就像是一棵大树的系统,每一处构造就是树的细枝末节,而概念就如同根,能量从树根输送到末端枝系,它们之间是内在连通,一脉相承的。


董功认为材料是建筑的表情,材料质感加上建构逻辑,共同形成了建筑跟材料的整体概念,“建筑师的意义在于,在最合适的地方,用最合适的材料,而且用最合适的结构和逻辑去表达。”


直向建筑在项目中常用材料

玻璃砖、金属网、竹钢、混凝土等

其中混凝土的使用尤为出彩

如海边的小教堂,最孤独的图书馆等


精选9个作品

1

秦皇岛海滨小教堂

△ 海边的教堂 


海滨小教堂作为忙碌热闹的沙滩上一丝平静的喘息,它着重突出了景观和自然通风。当海水退潮时,建筑的下部就成为了一个庇护所;当海水涨潮时,建筑的下部将被淹没,教堂将被独立于陆地,访客进入就有所困难。直向建筑将它的主体结构托起在沙滩上,当潮水上涨时,建筑底部渐渐没入水中,其主体像是飘在水上。建筑可以让游客调动所有感官去体验空间、感受建筑本身。进入建筑前要经过一条30米长的小径,引导着游客进入教堂的入口。通过在阶梯的中间设置一道600mm宽的缺口,游客可以通过它,被引导至建筑另一头的悬挑空间。一道通向大海的视线得以打通,并且在建筑升高动势的衬托下更加开阔。


建筑内部空间非常陡峭,既陡又高的天花板上覆盖着带纹理的白色灰泥,再辅以木板加固。在圣坛后面,一扇宽阔的大窗沐浴在阳光与海景之中。从主要祭祀空间的大窗,到墙与墙之间散发出微妙光线的几个狭窄缝隙,这些开窗让室内开出一场光的盛宴,整个方案的开窗也很有节制。在建筑东侧,一个三角形窗户轻柔地照亮整个十字架。

室内另一处光源来自坡屋顶顶端300mm宽的洞口,它处在北侧弧墙和坡屋顶之间。在春夏秋三季的中午,当阳光角度接近垂直时,阳光直射在北墙上,形成生动的光影效果。建筑北侧有一处悬挑的冥想空间,这空间被墙限制,几乎只能容纳一个人在此冥想。建筑外的大台阶可供游客休息。

2

海边图书馆


地点:河北

年份:2014年

 图书馆位于沿中国渤海湾海岸线上。该设计的主要理念在于探索空间的界限,身体的活动,光氛围的变化,空气的流通以及海洋的景致之间共存关系。图书馆东侧面朝大海,在春,夏,秋三季服务于西侧居住区的社区居民,同时免费向社会开放。

设计是从剖面开始的,图书馆是由一个主要的阅读空间、一个冥想空间、一个活动室和一个小的水吧休息空间构成设计师依据每个空间功能需求的不同,来设定空间和海的具体的关系,来定义光和风进入空间的方式。

弧线的屋顶朝海的方向张开,暗示着空间的主题。同时,弧线也有助于实现屋顶在东西和南北两个维度上的结构的大跨度。屋顶上阵列设置的30厘米直径通风井道,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电动开合,进一步带动室内空间流动。在一年当中的春、夏、秋,三个季节,从下午一点到四点左右,阳光会穿透这些细窄的风道,在空间中洒下慢慢游移的光斑。


冥想空间位于阅读空间一侧。相对于阅读空间的明亮、光线均质、开敞、公共,这个空间是幽暗的、有明确光影的、封闭和私密的。空间东西两端各有一条30厘米宽的细缝和外部相联系,一条水平,一条垂直,太阳在早晨和黄昏透过缝隙,为这个空间投射出日晷般的光束。下凹的屋顶,进一步降低空间的尺度,而凹形的上方则形成一个户外平台空间。在这里,人可以听到海浪的声音,却看不到海。


活动室是一个相对孤立的空间,考虑到其内部活动有可能产生的声音干扰,它和阅读空间由一个户外平台区隔。顶棚上朝东的天窗和西墙上的高侧窗分别收纳一天中不同时间来自不同方向的光线。在空间中映射出同时出现的暖光和冷光交叠现象。如果可以将这个房子沿南北长向剖开,就可以更清楚的察觉这一组空间各自诠释着每个空间与海的具体的关系,而串联这一系列关系的要素,恰恰是人的身体在空间的游走和记忆。



3

阳朔Alila糖舍酒店


地点:广西桂林

建筑面积:20373㎡

年份:2014 -2015

 

阿丽拉阳朔糖舍位于广西阳朔,俯瞰美丽的漓江交汇的景色,被誉为是世界上最迷人的风景之一,喀斯特地貌的绿色山丘和蜿蜒曲折的河流之中,为钟爱探索的客人引领着通往地域性自然风貌和瑰丽文化的愉悦旅程。酒店延续了历史建筑年代感,又将大气简约的现代建筑融入环山绕水的漓江风光中,完美诠释了融入自然的设计理念。阿丽拉阳朔度假酒店是一个集现代化和老建筑于一体的度假胜地,套房和别墅采用现代的设计,融舒适和便利于简约而时尚的风格中。


酒店由漓江岸边一所废旧的糖厂改造而成,故取名“糖舍”,阿丽拉的愿景是将新旧融合在一起,设计师巧妙的将60年代糖厂建筑的元素纳入了阿丽拉阳朔的公共区域,如空心砖墙的结构和用原本收甘蔗的码头改造成的游泳池... “糖厂”只能是作为餐厅、咖啡厅等场所,客房部分需要在酒店边上重新建造,117间套房和别墅采用现代的设计,融舒适和便利于简约而时尚的风格中,


客房位于独特的地下空间,新锐设计的螺旋入口蜿蜒进入奢华的茧状内部。墙壁和地板由施工期间挖掘的地下岩石制成,在洞穴的内部形成了宝石色调。



4

北京木木美术馆入口改造

木木美术馆入口改造是一个位于北京798艺术区的城市更新项目。这个曾经的废弃工业厂房,在2年以前就被转换成了一个美术馆。今年年初美术馆的运营者希望对这个房子的外观和入口空间再做改造,以完善到访者的观展和活动体验,并且提升美术馆公共形象的识别度。


设计师采取的策略,就是不去改变原有的建筑,而是在它之外,用一层新置入的半透明材料,来制造一种新和旧的叠加。这是利用新材料的半透明性去和旧的建筑共同生成城市的新的状态,而不是通过对旧建筑的拆除和改建,来制造一个全新的存在。人们在体验新事物的同时,仍然可以感受到它后面的旧的东西,读出城市一步一步衍生而来的历史信息。

由于成本和时间的限制,设计师选择了“镀锌铁网”这种材料。一是它所具备半透明性,并且它拥有一种“轻”的状态。二是它是一种“自支撑”的受拉材料,省去纵向龙骨的建造,而必要的横向龙骨又能便捷地固定在原建筑的结构上,从而大大降低了建造的成本和时间。

此外,金属网所拥有的半透明性的特质也能给原建筑入口的北立面带来巨大的变化。在白天它能够引导阳光,让原本被覆盖在阴影之下的北立面变得更加生动。


5

鲅鱼圈万科品牌展示中心

地点:辽宁营口

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年份:2012-2013

 

鲅鱼圈万科品牌展示中心位于营口鲅鱼圈的一个海滨公园里。在这次设计里,设计师试图解释两种关系, 一是空间和风景的关系,二是公共和私属的关系。场地平坦开阔,一侧是无际的海景,所以“高度”和“远”逐渐成为设计师切入设计的主要线索。将一个公共的观海平台设置在建筑的顶层。从地面上升至这个平台的过程也就成为空间体验的不可分割的前奏。这个攀爬的步道系统起始于一个缓缓的坡道,人穿过一片被保留下来的银杏树林,之后开始切入建筑体量的内部,经由一个相对限定的楼梯空间,最终到达顶层平台,回身一转,面向远方无垠的海景。

台空间两侧和顶面围合,朝向大海完全打开。设计师希望这种方向性可以将这个有限的领域和无限的风景联系起来,并在心理感受层面消解远和近,大和小之间的界限。空间界面的材料是带有漫反射的金属板,在不同的季节,天气,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它可以敏感地映射来自环境光线的颜色, 微妙地改变整体空间的氛围。面向东侧的整面穿孔墙体,像是一个记录时间的机器,随着太阳角度的变化,在空间内部演绎出不断变化的光影图案。

观海平台完全对公众开放,户外的攀爬步道系统独立于内部流线,避免两者相互干扰。公共人流和进入品牌中心的参观人流有机会通过各自的动线,相会于屋顶观海平台。在这里,人们可以放松小憩,感受海风的清凉,以大海为背景与亲友合影留念。设置在三层的啤酒餐厅可以为停留在此的人群提供必要的餐饮服务。夜晚,这里还会上演小型的音乐演出,成为整个海滨公园公共活动的焦点。



6

重庆桃源居社区中心

建筑面积:10000 平方米

年份:2010-2015

 

社区中心位于重庆市桃园公园半山腰上的一块洼地,四周被起伏的山形围合。新的空间形体依顺着山势而规划,它们的轮廓线和原来的山形融汇相映。整体建筑采用绿色植被屋顶和局部的垂直绿化墙体,进一步强化了建筑与自然山体共存的想法。

社区中心包括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社康中心三个基本功能,由于管理的需求,各自独立,但被一个连续的屋顶所覆盖。建筑整体呈环状布局,两个庭院空间被围合于其中,一个是坡地花园,另一个是可以容纳社区生活与集会活动的绿化广场。


由于多雨气候的影响,重庆当地传统建造中存在着大量的类似“风雨骑楼”的半户外行走空间。这一空间类型也被延续到该社区中心户外空间串联的交通组织方式之中。两个庭院与建筑四周有多条线路相连接,并通过大尺度的洞口与架空,从视线和流线两个层面,将内外空间紧密联系在一起。



设计师希望通过这一系列在顶板和墙体上的洞口、窗口、架空、回廊弱化建筑内外的边界,使整体空间与天空、山景、树木、阳光和风相汇交融,最终创造一种人工与自然之间生机勃勃的共生关系。



7

昆山有机农场系列

游客互动中心

地点:昆山

面积:280 平方米

年份:2010-2014

 

项目场地位于昆山西郊巴城县境内,紧邻阳澄湖,现状是一片空旷的有机农田。天,云,风,水,土地,树木,这些单纯的自然元素构造出鲜明的场地特征。设计师从建筑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介入到这片自然环境之中,与其相谐调,并最终塑造出一系列的专属于这片土地的,有意义的空间场所。


游客互动中心位于农场的东南角,由一个多功能活动空间,一个宠物寄养站,和一个用于后勤办公的保留民房组成.从农场方向望去,建筑是由前后两道半透明的”屏幕”界面组成,其形态上呈现的鲜明的水平延展的特征和安静的气质,回应着这座湖边农场开阔平坦的大地景观与其自然氛围。


第一道界面是由穿孔耐候锈钢板构成,为了使它看起来更为轻透,我们采用了折弯方式增加材料本身的强度,从而省去的后方支撑的龙骨系统。紧邻屏界面后方是一条连接两端户外平台的通廊和多功能活动空间外墙。 第二道界面是由竖向木质隔栅构成,其后方的遮雨走廊将三个不同功能的建筑串联在一起。

道界面都允许风,光线,和人的视线的穿透。在物理功能上为后方空间提供西向遮阳的同时,它们也为活动于建筑中的人在看农场的时候营造出一种经过转化的模糊风景。



8

华润置地广安门生态展廊

地点:北京广安门

总建筑面积:500平方米

年份:2008年

 

这个“悬浮的装置”位于北京广安门地区的高耸楼群之中,是为华润置地广安门项目销售与生态展示所设计的一个使用期限约为三年的临时性建筑。


整个建筑像一个临时“装置”,以轻盈的姿态悬浮于现状景观广场之上,旨在不与现状纷杂的地段条件发生直接对接,化解“临时”和“永久”的矛盾。绿色的生态草板表皮将体量融入到周围景观树阵环境之中,同时强化了售楼处绿色体验,对建筑的生态可持续性做出了独特的尝试与诠释。

结构选型上,主体结构采用钢结构,以使结构构件在拆除后可以被 回收再利用;并将结构工厂加工和场地开挖计划重合,加快施工速度。整体建筑结构悬浮,使用后拆除和地段恢复变得相对容易操作。在建筑表皮上采用垂直绿化墙体和绿色屋顶,从而降低建筑外围护的热量损失,降低雨水流失和地表径流。



9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地点:苏州

建筑面积:14000 平方米

年份:2014-2016 

照功能的区别把此项目的综合体量拆分,并置入不同的院落,然后利用风雨连廊让他们彼此联接。这种空间格局的设置受到了传统建造方式的影响,长久以来时间已经证明了它和当地的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的契合度。在江南多烟雨的气候条件下,人们可以通过连廊在不同的院落和体量之间随意移动而不必担心多变天气的影响。


此外,每个院落各自的主体性空间都拥有不同的功能和特征,比如球形影院的竹木格栅表层会随着时间被藤蔓逐渐覆盖;博物馆的屋顶平台有一个呈现出云朵形状的喷雾装置;在登高塔上游客可俯瞰园博园全景;而面对银杏树林的餐厅则被赋予了一个亲水的特性。同时,在功能的需求下,以对自然干扰最小为出发点,利用覆土遮掩住了博物馆的建筑体量,进一步强化了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徐甜甜

DnA(多维度)建筑事务所创始人


建人,16岁保送清华建筑系,读完本科后顺风顺水地进入美国哈佛的设计研究学院,获得建筑城市设计硕士。毕业后先后在美国,荷兰等国际性建筑事务所,包括鹿特丹OMA /RemKoolhaas和波士顿LWA Achitects实践。2005年来到北京,一手创建了DnA建筑事务所,第一个亮相之作就是5000平米的宋庄美术馆。随后甚多的光环也纷纷降落在徐甜甜头上,2009年,被英国ICON杂志评选为世界20位最具影响力的年轻建筑师等。


设计理念

"从尊重建筑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在意建筑本身的内在性,还有环境的气场给建筑的影响。每个建筑有它的独特性,我不喜欢看见某个建筑就如同看到一个建筑师的名字。一个建筑没有自己的性格,是对建筑的表达力的粗野抹杀,把它放在哪个城市、哪个地方都没有区别。"

“其实建筑师要做的最核心的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办法有隔靴搔痒的,有一针见血的。很多时候大家以为设计就是表皮装修,雕琢、堆砌细节,实际上,设计是把表面似是而非的东西删简,深入核心问题。"


“建筑归根到底是要回归到人,其实所有的设计最终都要归结到人,颠覆自己对建筑已经习以为常的理解。”



精选10个项目

1

红糖工坊

基地面积:1309.41 ㎡

建筑面积:2883.1 ㎡

年份:2015-2016

数百年来,兴村村民都是以家庭作坊的形式生产红糖,条件简陋,也成为村庄的火灾隐患。红糖工坊让农民集中生产,保障了食品卫生和作业安全,也提升了村民收入。

其建筑体量分为南北两部分,北侧与甘蔗地相邻由红砖围合,是甘蔗堆放和后勤服务区,南侧向村庄与田野打开,成为开放的红糖生产展示区。三个挑高的轻钢体量分别作为:休闲体验区,甘蔗堆放区和带有六个灶台三十六口锅的传统红糖加工区。环绕这三个区块的线性走廊,成为红糖生产剧场的环形看台和参观流线。

带有六个灶台三十六口锅的传统红糖加工区建成前后。建灶台的红砖是乡村随处可见的建筑材料,轻钢结构也是当地常见的建筑形态。由于古法红糖制作需要使用明火,烟囱、排风等设备也能在设计上和轻钢结构融为一体。



2

松阳大木山茶室 

地点: 浙江丽水

建筑面积: 478m2

占地面积: 373m2

设计时间: 2014.12-2015.01


该项目利用混凝土结构特性,充分利用了场地自身原有景观,有着面朝湖水的良好视野。不同功能单体形成建筑整体的序列,而每个单体也可直接与外部的庭园或步道相连。

北面是两层通高的内部空间,全玻璃墙面向外部庭院开启,足以容纳人数较多的团队活动。户外庭院里保留的5棵梧桐树,亦是对室内空间的呼应与延伸。向南,通过一条较为私密的走廊,有两处安静的茶室,分别都带有独立的水上阳台及两个僻静的禅意庭园。

3

宋庄美术馆

地点:北京市通州区

基地面积:6000㎡

建筑面积:5000㎡

设计时间:2005/5-2006/8

施工时间:2005/7-2006/8


宋庄美术馆位于宋庄镇小堡村,为宋庄画家村这个特殊的群落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选址定于宋庄小堡村西北角临近六环的一块闲置工业用地,周围零零落落的还有一些厂房仓库。远处是华北电力网的基地,高压线密密麻麻,延绵无尽。附近的民宅是典型的北方农家院,大片的红砖墙围合的院子,所有房间都朝向院内开窗开门,采光,通风,兼有私密性。从外面看起来,每家院子都是一个没有窗户的大面红墙围起的盒子,没有过分的设计感。

美术馆由小堡村村委会投资,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造价约3000元/平米。建筑和室内的施工都是村里的施工队完成,建设材料也主要由村里的厂家生产。



4

鄂尔多斯美术馆


地点:鄂尔多斯新区

建筑面积:2700平米

设计时间:2005/8-2006/4

施工时间:2006/5-2007/8


美术馆有两条功能主线:公共展览线路和内部资料线路。展览的交通以线性展开,水平低矮的入口顺沿沙丘坡地的自然地形扭转,在高处则挑起远望考考什那水库,继而反转,以自身建筑作为结构承载,蜿蜒回落到地面展厅-既是公共展览流线的结束高潮,或又向下延续开始内部资料流线-作为出口与入口相互对望,整个公共交通呈现一个“8”字型的连续线路。建筑形体因此在沙丘上蜿蜒延展,与地形相互作用形成半围合的院落或广场。

这个流线空间一路上跌荡起伏,根据高度和周边地势形成大小高宽尺度不同的横截面。沿路结合景观,空间和地势,或以尽端点式玻璃幕远眺水库,或以侧墙连续玻璃引入院落风景,或以顶部开窗围合展览内容。光线也因此多样化,光影和空间交织出特有的节奏。在这个节奏里,建筑空间内的艺术情景和外部自然风景交替呈现,参观者的心理空间在艺术情境,建筑尺度和自然风光之间弹性转换。

5

宋庄艺术公社



地点:中国北京

场地面积:1400平米

建筑面积:5300平米

设计时间:2007-2008


20单元的艺术家公寓面临着鱼塘,这就是针对这种需求当地开发了户外的储物间住宿。如此复杂的反映了另一种生活和工作模式:艺术家生活在他们的工作室,不一定工作,还有同伴间的交流。工作室或工作空间是他们的客厅以及沙龙和展示空间。另一方面,他们也发明户外空间不同的活动和艺术表现。


工作和生活的程序性要求定义了高度和几何两种体积:6米的高度为工作和3米高度为生活,一个简单的矩形框为工作室和一个复杂的几何形状包括了卧室,厨房和厕所。生活空间参杂着工作空间不论在同一层或到楼梯的上层。外观是覆盖了深灰色混凝土并且在水平面上涂了橙色,这样就能反映出这里的工业和村庄的特性。


6

小堡文化中心

地点:中国北京

年份:2007

小堡驿站取址在原小堡村铸造厂,周围主要是村民的民房。功能包括展览空间、5个驻村艺术家工作室、艺术商店、办公、工作车间等。

针对不规则的用地形状以及综合琐细的功能,我们以七巧板的组合方式将要求的各个功能空间沿着地段展开。竖向将功能分为两层:地面一层是展览及工作车间办公等公共功能,以连贯的展览空间为主;二层是5个驻村艺术家工作室构成的群落及为艺术家服务的艺术商店,同时实现了中国北方农村典型的红瓦绿树的景观。5个工作室和展览挑高空间的七巧板式组合使得每个工作室都和展览空间有所渗透。建筑外表皮采用深灰色压型钢板,满足造价的限制,也是保留这个地段原有的工业历史片段记忆。

在周围已经成型却尚未成熟的邻里社区中,小堡驿站将成为一剂催化剂,希望通过产业转换给周边社区带来新的可能性。


7

长白山公共活动中心

三个将落成的公共建筑在白溪镇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几何关系,成为白溪镇的活动中心。每个公共空间的定义都源自自身功能的需要,这样就形成了三个截然不同的公共区域,而三者一起则构成了白溪镇的公共活动空间。

8

金华建筑公园6号厕所

9

竹亭

10

竹林剧场


松阳漫山遍野都是毛竹林,它们韧性很强,地下根茎互相勾连,就好像建筑的基础。徐甜甜直接利用生长的竹子,像编竹筐一样,用天然竹子围合出一个类似穹顶的自然空间。竹子都有一定的生长周期,老竹子死去,新竹子长出,这样每年都可以进行更替,把老竹子砍去,把新生的竹子重新编织进来。所以竹林剧场的形态每年会有一些变化,成为了一个会新陈代谢的建筑。

*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 


微信公众号metrostudio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