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县:滇南一绝撒妈扎“彩云南现”南栅楼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点击上方蓝色字即可免费订阅,之后便可查阅新广网所有的红河本地权威新闻资讯及缤纷活动

微观红河,尽在新广,您值得关注


新广网讯(通讯员 白文有)位于石屏县城以北79千米的哨冲镇撒妈扎自然镇村,有一座用大理石雕有“彩云南现”榜书大字的寨子门南栅楼。现虽已成为一座废墟,但从它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特点来看,截今为止滇南地区的乡村小寨还未发现类似栅楼,可谓绝无仅有,独一无二。


“一鸡鸣三县,一狗吠五乡”之地

撒妈扎村座北朝南,北高陡南低缓约30度的半山坡。村四面环山,森林密布,古树成林。东西两边各有一条长千余米的箐沟,北宽南窄,形成面积约1.5平方公里的漏斗状。撒妈扎村从元朝时期就有人居住,至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乾隆十三年(1749年)前,归澄江府新兴州(今玉溪)王土司管辖,曾经是“野鸡乡”乡府所在地,建有“社积仓”房屋作为乡府办公地(现已被破坏另建他用)。乡辖八个大寨子三十八个小村寨,同祭七棵龙树。民国2年(1913年)裁澄江府新兴州改玉溪县管辖。民国38年(1949年)7月,划归龙武设治局、龙武县管辖。1958年11月龙武县和石屏县合并,由石屏县管辖至今。目前总人口达160余户600多人。山林土地东北与玉溪市通海县的高大乡、九街镇毗邻;西北与峨山县的宝泉、小街镇接壤,是红河州与玉溪市、石屏县与通海县、峨山县两州、市三县的交界,俗称“一鸡鸣三县,一狗吠五乡”之地。


防范匪患修建栅楼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历代在交通运输不发达的条件下,该村是通海、河西、华宁马帮和商人经高大(曲江)河后去往石屏大桥、新平杨武、普洱等地的必经之路。也是建水、石屏北部马帮和商人去往峨山、玉溪、楚雄等地的必经之道。天长日久形成一条由东到西、南来北往的茶马古道。由于过往马帮、商人和行人增多,在社会动荡、盗匪猖獗的历代,村寨治安混乱,村民不得安宁,常发生村民被杀,财物、牲口被抢等,村民过着民不聊生,水深火热的日子。为使村民防范匪患,清末时期,由新兴州州府拨款资助,村子里的仁人志士募资修建东、西、南,东北和西北五座两层楼的栅楼(寨子门)。每栅楼设有炮台,楼墙留有180度的枪眼洞,楼上下可容纳几十人到上百人执勤。五座楼之间筑起了2-3米高60-70公分厚毛石围墙互相链接形成整体,每隔五-六米设有枪眼洞,类似小长城。村子建有民团自卫组织,每座栅楼昼夜轮流值班,且配有土枪、大刀、棍棒、牛角号等。一旦有异常情况,就吹响牛角号报警,妇女们照顾老人和小孩,男人出门应战。在五座栅楼中除南栅楼外,其他四座都是占地约二十平方米,一楼一底高5-7米,楼下大门白天开晚上关,除本村人员外外来人员一律不得进出。所有过往的马帮、商人和行人只能通过村周围的茶马古道绕行。如需入村,待问明来由后,才能通过南栅楼进入。

虽然防范措施严密、牢固,但是个别守护村民经不住金钱和甜言密语的诱惑,内部出现内讧。民国十年(1921年)腊月初十,地方盗匪有组织,有预谋纠集上千人围攻村子,全村男女老少密切配合协力防守,双方激战三个昼夜,盗匪围攻不下,丢下数十具尸体欲撤退。不料西栅楼出了内奸,开门迎盗匪入村,此时此刻,因寡不敌众,村民们只顾逃命已无力抵抗。盗匪所到之处烧杀抢掳,鸡犬不留,不仅抢走钱财和票据,还焚烧了民宅。顷刻间,全村成为一片火海,烧杀声,哭叫声连成一片......,真是让人毛骨栜然,惨不忍睹。全村除白氏家庙和东边龙氏住宅外,从此就成为一座座废墟,每栅楼和村周围防范设施也受到毁灭性的破坏,栅楼和门板被烧毁。南栅楼也惨遭破坏,正大门的翻拱石被盗匪用钢扦撬掉几块,至今清晰可见。经过盗匪焚烧寨子的悲惨后,迫使村民流离失所,四处逃难,有的投靠亲友,有的逃荒到、玉溪、通海、峨山、建水等地。致使本村在两、三年内杳无人烟,杂草丛生,流离失所,田地荒芜。有的身处异地多年,难以维持生计,饿死在他乡的人多达上百人。在“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的悲惨情景下,有胆略的仁厚之人,邀约避难之人商议:一直这样远走他乡终究不是好办法。由本村李光耀、白俊福、李朝光、李永清等四个有识之士,带头带领难民告状诉求,由县衙告到省府。要求惩治盗匪,救济灾民重返家园。这件事一直告了三年,尝尽路途的艰辛劳苦,诉状投递了几十次,希望县衙省府了解明察本村所蒙受的劫难,后来,由省府批文县衙秉公执行。当时任玉溪县的县长卢应祥,体察民情,恩惠百姓,整治府衙官吏和歪风邪恶势力,花大力气筹措资金分发到村民手中,并让人们买来耕牛、枪支弹药。还颁发给村民保护条例依照执行。重视和加强地方民团自卫组织,按照户头和人员造册分田地,上报发给土地证。从此,才使撒妈扎村又过上了昔日的好日子,不再担心挨冻受饿,村民们先后从四方返村重建家园。(现存西栅门《永垂不朽》碑文记载)。


滇南一绝“彩云南现”南栅楼

在五座栅楼中最值得欣赏的算是“彩云南现”南栅楼啦,它也是整村的正门栅楼。有的称为“龙头楼”,也有的称为“凤头楼”,有的还比作彝族花腰妇女的“头帽”,说什么象什么,建筑结构之雄伟壮观以及式样可与大观楼媲美。据说木匠师是今玉溪市峨山县宝泉乡罗得旧村的普登明,石匠师是本村的白成路,当时属这一带有名的能工巧匠,他们是仿效大观楼和其他仿古建筑建盖的。占地约六、七十平方米共三间,高十多米,建筑为一楼一底的土木结构,用方条石砌成约一米高的石脚,正门从正中间用方条石翻拱,高约3米,宽2米。由南正间门进,北左间门出入村成斜道形。正门左右两边各有一孔从里往外看的三角视角枪眼洞。南面靠右间底有木板楼梯从下往上走。楼上有五道窗子(北3南2)成180度视角可以朝外观望,居高临下可判明前方约500米物体形状。楼顶分两层,下层为东、西间封顶四周向外防雨瓦沟偏散成燕尾形。上层为正间封顶成东西向马鞍形,中间平,四周高。向上成尖三角扇形飞檐尾上翘燕尾,四角尖飞檐尾端有凡钟挂钩,且挂有铸铁铃铛,一旦微风吹过左右晃荡发出“叮当”响声,铃声悦耳悠扬。上下层木料挂方、插头上雕有民族特色和古建筑风貌的图案、花纹,且用土漆作防腐处理,里外墙磨平分别用白色和紫红色石灰沬粉。

南栅楼最为醒目的是,。据说属本村许氏十三世祖某公书写、李公刻石。民国十年(1921年)腊月初十,本村子被盗匪焚烧时,大门有几块翻拱石和“现”字被盗匪用钢扦撬掉落损坏。后来本村工匠白永宽又重雕刻安装上。后来“现”字墙体自然倒塌时又再次掉落,被好心人暂时收藏至今。因此,后来的“现”字的石材、笔迹都与“彩云南”三个字有明显差异。南栅楼虽然历经沧桑,经过风吹雨打日晒雨淋,但现址废墟上仍还留有“彩云南”三个傍书大字。,但到1970年通海、峨山地区发生大地震波及本村,导致部份基石、墙体、瓦沟开裂,楼顶瓦片、木头腐烂先后掉落造成漏水,加之年久失修,墙体自然倒塌成现状(见照片)。

最具有历史价值和意义的是,由东到西、南来北往的茶马古道(马帮路)就经南栅楼前交叉通过。以东下坡百余米后经箐沟石拱桥(有交叉口指路石碑)往上缓坡至“面积顶坎”(有十字口指路石碑)往峨山县的罗得旧和通海、河西方向。朝西从村尾旁绕道至“年匹度”石拱桥旁边交叉路口(有十字口指路石碑)经石屏大桥往新平杨武、普洱方向。古道宽约2-3米(5-6尺)宽的石板路,绕村古道两边用毛石砌挡墙,栽有朴树、竹子、扁金刚等植物拦护。目前多数被破坏,但仍留有部分茶马古道(马帮路)遗址,现存西栅门还有碑文记载。

“彩云南现”南栅楼在现时,与村中心石板路轴对称。祖祖辈辈村民们每天日升而出,日落而归,往返田间耕作,牛马牲畜进出村子都从南栅楼下面默默通过。南栅楼居高临下美丽壮观,从远眺望,象条舞起来的龙,近看象只要起飞的凤凰,到楼前,更象一个美丽彝族花腰姑娘站立恭候四方宾客的到来。是滇南少数民族彝族花腰美丽、团结和谐、安稳的象征,也是彝族花腰文化发展、文明进步的见证。

然而,一个地处边远偏僻的山寨,怎么会建有寨门(栅楼)?它具体始建于何年代?栅楼上为何又会写有“彩云南现”四个大字?经研究:除了撒妈扎村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外,以下几方面足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滇南“彩云南现”之乡。即:1、曾经是彝族花腰居住地区“野鸡乡”乡府所在地;2、具有优久的彝族花腰历史文化;3、是电影《花腰新娘》故事之乡;4、彝族花腰“歌舞”之乡;5、浓厚的彝族花腰“民风民俗”之乡;6、彝族花腰“舞龙”和“花腰女子舞龙”之乡。除外,它有何特殊的寓意有待深入的挖掘、研究和考证。


村民希望恢复再现“彩云南现”

在建设“美丽家园”的今天,全体村民都在呼唤,希望恢复再现“彩云南现”南栅楼及其他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并能够得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热心人的重视、关注、关心和支持,重视保护挖掘、发现、研究整理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特别是目前正在进行《昆玉红旅游文化经济带发展规划》的调研上报过程中,建议并希望能够把《彩云南现之乡》的撒妈扎村列入《红河州石屏县的民族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以此推进少数民族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山区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新广网微社区,与其他网友交流、讨论。

---免费订阅新广网---

1,搜索微信号:hhnews

2,点击顶部的 新广网 然后关注

----如何分享----

点击文章右上方的图标,即可进行,你的分享会让优秀继续传播下去.....


欢迎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发帖与其它微友讨论交流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