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金融官网:www.zmjinrong.com 公众号:tanko_zhou
版权:来源 综合作者 付明德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 反做空研究中心 ID:fanzuokong、饭统戴老板(worldofboss)
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索罗斯
透视贾跃亭堪比贩毒的财富路径
“好戏”连台的乐视剧情此次真的进入了高潮:10月31日,有媒体曝出因牵涉乐视网财务造假,参与其IPO的多名发审委委员被采取强制措施。最终名单将会超过10人。这一重磅消息不仅坐实了乐视网造假上市的传闻,也重创了本已摇摇欲塌的乐视大厦。危机重重的乐视,究竟是涅磐重生还是彻底毁灭,牵动着资本市场脆弱的神经。当然,无论乐视大厦是否坍塌,都为中国证券市场留下了一个可供解剖的“鲜活”的样本,、专家学者、投资者认真剖析。本文试图从贾跃亭攫取财富路径这个视角解剖这个标本。
贾跃亭投资回报堪比贩毒
,有人不无伤感的说“贾跃亭已经输得精光、一无所有了”。在他们看来贾跃亭是一位“有情怀、有梦想、敢冒险、工作努力”的创业者,遭遇如此下场,怎能不令人同情?然而,贾跃亭究竟是“输得精光、一无所有”,还是赚得盆满钵满、满载而归?这需要用数据说话。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说的贾跃亭的投资收益,是指的贾跃亭从上市公司赚取的真金白银,不包括其未套现的上市公司股票价值,也不包括其所控制的非上市体系的价值。
(1)如果以贾跃亭姐弟套现金额计算,贾氏姐弟7年的投资回报高达330多倍
根据相关资料,2015年贾跃亭共两次减持乐视网股份,套现57亿元,今年1月15日融创入股乐视,贾跃亭通过协议转让1.7亿股乐视网股票,套现60.4亿元。贾跃亭前后共套现117,4元人民币。贾跃亭的姐姐贾跃芳在2014年和2015年间,通过减持乐视网股份套现22亿,贾氏姐弟共套现139.4亿人民币。
这就是贾氏姐弟通过乐视网获得的真金白银。为了使公众对贾氏姐弟所获得的收益有更加清晰的认知,不妨计算一下贾氏姐弟的投资回报。
乐视网的前身是乐视星空,成立于2004年,成立之初,贾跃亭以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4500万元,贾跃芳(为了节省篇幅,略去期间三次股权转让)出资500万元。姐弟俩总计出资5000万元。贾跃亭的出资是以非专利技术的评估值确定的。至于贾跃亭持有的非专利技术真实的投入究竟是多少,由于上市文件没有披露,无法获得相关准确数据,但通常情况下,无形资产的评估价值都远高于其开发成本,即贾跃亭的实际投入应当是远低于4500万元的。这里不妨假定这项非专利技术的开发成本是4500万元。2008年12月,贾跃亭向他人转让了其持有的乐视股权,其出资额变为3715万元,即贾跃亭最终对乐视网的实际出资为3715万元。贾氏姐弟对乐视网的实际出资额是4215万元。
按照贾跃亭和贾跃芳的投资额和套现金额进行计算,贾跃亭的投资回报是316倍,贾跃芳的投资回报是440倍。贾氏姐弟综合投资回报是330多倍。换算成百分比,就是百分之三万三千三百。
(2)如果按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总和计算,贾氏姐弟七年的投资回报高达1000多倍
上述139.4亿仅仅贾氏姐弟套现获得的收益,如果再算上融创入股乐视致新、乐视影业时,贾跃亭控制的乐视控股及关联公司鑫乐资产共获得37亿元的现金收益,则贾氏家族到目前为止获得的现金收益实际上为176.4亿元。
另外,根据公开资料,贾跃亭通过30多次股权质押融资超过310亿元,尽管从法律角度来讲,这部分款项属于贾跃亭或相关企业对外的负债,但由于是以股票质押做担保,从理论上来说贾跃亭可以通过拍卖或变卖股票用来偿债,因此这310多亿可以认定为贾跃亭获得的间接收益。
也就是说贾跃亭及其家族在乐视网上市的七年间,利用乐视网这家上市公司直接或间接获益达486.4亿,如果以贾氏姐弟最初4215万元的出资进行计算,七年间投资回报高达1153.97倍。
也许有人对于将贾跃亭通过质押股票所融资金算做其收益持有异议,为了消除不必要的争议,不妨就以贾氏姐弟的套现数额计算其投资回报,短短七年时间,获得近140亿的现金收益,如此高的投资回报,恐怕贩毒或走私军火,也不过如此。
贾氏姐弟套现金额是乐视网全部利润总额的30多倍
根据相关资料,至2016年底,乐视网的净资产仅为104.83亿元,乐视网自2010年上市至2016年这七年获得的利润总额是20.98亿。然而,进入2017年,乐视网的业绩断崖式暴跌,前三季度累计亏损16.52亿元,也就是说乐视网自从上市至今累计实现利润总额是4.46亿元。按照这个数据计算,贾氏家族通过套现所获收益,是公司净资产的1.33倍,是乐视网利润总和的31.25倍。
其实,根据乐视网公开披露的信息,乐视网与贾跃亭设立的乐视非上市体系的关联交易高达60%。如果剔除这些关联公司“牺牲自我”为乐视网输送的利润,乐视网能否盈利都是疑问。也就是说,贾跃亭用一个不怎么赚钱的公司,赚取了百亿以上的收益。
因此,贾跃亭绝对不是“输得精光、一无所有”,而是赚得盆满钵满、满载而归。
贾跃亭获取暴利的秘诀
贾跃亭是通过何种手段攫取如此巨额财富?其秘诀有三:
其一:讲故事。
如果要评选A股市场的故事大王,非乐视和贾跃亭莫属了。乐视可以说是伴随着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故事一路走来。什么超级电视、超级手机、超级汽车;什么乐视云、乐视影视、乐视体育;什么乐视七大生态;还有那些贾跃亭讲不清楚老百姓也听不明白的“生态化反”,与这些故事相伴随的就是国内外每年几十场甚至上百场的发布会。就像网友调侃的那样:前有超级电视、后有超级汽车、左边乐视影业、右边乐视体育,前后左右都是乐视音乐,天上还漂着乐视云……人类已经被超级乐视包围了。
贾跃亭为何如此的醉心于讲故事?尤其是把那些连影都没有的“故事”讲得那样绘声绘色、让人激动万分?如果把乐视网股价的走势与贾跃亭的讲故事的时间点进行对比,不难发现股票的上涨走势与故事时间节点高度同步,正是在一个个动听的故事的推动下,乐视网的市值从30多亿剧增到最高时的1300多亿。
其二、设立多家关联公司
乐视家族有两大体系,一个是上市体系,一个是非上市体系。自从乐视网上市后,贾跃亭设立了诸如乐视手机、乐视汽车、乐视影业、乐视体育等几十家以“乐视”冠名的关联公司,贾跃亭为什么要设立这么多关联公司?难道真的像有人说的那样是“情怀”使然?“梦想”使然?“敢于冒险”使然?然而,从贾跃亭携百亿资金出走美国来看,其设立这么多关联公司的动机是值得怀疑的。至少包括如下目的:
第一、为讲故事增加素材。每一个关联公司就是一个动听的故事,每一个动听的故事,又会带动股价上涨。
第二、为上市公司输送资产和利润。根据乐视网公开披露的信息,乐视网与乐视非上市体系的关联交易近60%,也就是说乐视网的绝大多数的利润都是关联公司贡献的。与乐视网靓丽的报表相比,非上市体系的关联公司亏得惨不忍睹。何以如此?那是因为上市公司的利润就是由关联公司的亏损提供的。有人认为贾跃亭这样做是“大公无私”、“舍己为人”。他们认为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关联公司是贾跃亭自己的公司啊,贾跃亭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保证公众公司的利益,不是在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吗?是多么的“无私”!
其实这些朋友是被假象所蒙蔽了。牺牲关联公司保障上市公司盈利,看起来好像贾跃亭“舍己为人”,但这正是贾跃亭的精明之处,比如,关联公司用两个亿的亏损保障上市公司实现一个亿的利润,看起来是贾跃亭吃亏了,但是,只要上市公司的报表靓丽,公司的股票就不会下跌,贾跃亭就能获得更多地收益。道理很简单,假定股票维持在每股50元,甚至由50元上涨到60元,则贾跃亭所持有五亿股股票价值达300多亿元,只要其卖出百分之一即500万股的股票,就可以获利三个亿,不但能够轻松的弥补亏损,而且还能赚一个亿。
更重要的是只要股票保持上涨的势头不变,他就可以不断的通过质押股票获得资金,就可以不断的设立新的公司,为上市公司源源不断的输送利润,然后再通过套现获得更多的利益。更何况关联公司所亏损的钱也是融来的,不是贾跃亭自己的,亏别人的钱保障自己的利益,何乐而不为?
第三、择机把关联公司装入上市公司,获取溢价收益。贾跃亭设立如此多的关联公司,除了用于增加故事题材和调节上市公司的利润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将这些关联公司择机装入上市公司,赚取溢价收益。比如,乐视网曾计划用98亿元的对价收购乐视影业,此交易如果完成,贾跃亭不但能够获得更多的上市公司的股票,而且能够获得十亿的现金收益。近期乐视网又计划用不高于30亿元的对价收购乐视金融,以帮助贾跃亭偿还所欠乐视网的债务问题。把关联公司源源不断的卖给上市公司,是贾跃亭打的另一个如意算盘。
烧别人的钱,圆自己的梦
乐视这些年给世人最突出的印象就是“一大堆一大堆”的烧钱。超级汽车、超级手机、超级电视、乐视体育等等,都是靠烧钱烧出来的。至今,七八百亿都被老贾烧光了,而且还欠了一百多亿的债务。老贾如此不惜血本的烧钱,在很多人看来,自然是“有理想、有情怀、敢冒险”的体现。当然,如果老贾烧的是自己的钱,圆理想的梦,自然是“有理想、有情怀、敢冒险”体现。然而,老贾烧的钱,恐怕没有一分钱是他自己的。据有关资料统计,自从乐视上市以来,贾跃亭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融资额高达七百多亿。如今,这些钱都被烧光了。贾跃亭如此烧钱,除去“理想、情怀、冒险”等因素,恐怕更多的还是为了增加故事的逼真度。
因为贾跃亭深知,光讲故事是不行的,还要做故事,怎么做?就是烧钱。越烧钱,故事就越逼真,越逼真,投资者热情就高,股票就上涨,套现就容易。至于故事能否做成,那不重要的,因为是别人的钱。当然,说贾跃亭烧钱只是为了增加故事的逼真度,未必完全客观。也许贾先生真的是“有理想、有情怀”,相信他也希望理想变成现实。当然实现不了也没关系,因为烧的是别人的钱,圆的是自己的梦。
中国资本市场——歌声高处哭声高
如今,贾跃亭带着从证券市场套现的100多亿远赴美国,在那里开始了自己幸福生活,留下了一个摇摇欲塌的乐事大厦。一旦乐视大厦坍塌,必将一片哀嚎。纵观中国资本市场短暂的历史,每一个富豪的财富之路,都堆满了无辜投资者累累白骨。正所谓“歌声高处哭声高”。然而,指责贾跃亭们的贪婪是无济于事的,如果不检视资本市场的制度缺陷并加以完善,这样的悲剧必将不断上演。因此,铲除贾跃亭之流得以滋生的土壤,根除制度缺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市场是少数人的天堂、多数人的地狱这种状况。有关乐视所暴露的制度问题以及如何加以完善,限于篇幅,将留待以后的文章探讨。
Christopher Nolan所拍的电影,大都跟精密复杂的思维游戏有关。其中立意最为新颖的一部,当属《Inception》(盗梦空间)。电影中,诺兰为观众引入了一个由梦境和现实交错混杂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进行了一项现实中无法想象的任务:通过进入到对方的梦境,为一个人植入一个想法,并使他坚信。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Dominick Cobb(小李)建立了一个团队,这些人来自全球各个角落,但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他们的角色划分如下:
Pointman 前哨者
Extractor 盗梦者
Architect 筑梦师
Forger 伪装者
Chemist 药剂师
Overseer 观光者
这帮人密切合作,只为完成一个任务—通过对一位年轻亿万富翁植入一个信念,让他打心底里坚信:解散父亲留给他的商业帝国,是个好主意。整个植入意念的过程,分为下面几个步骤和过程:
设计一些场景(Architect's rule)
利用一些工具(Chemist's rule)
讲述一个故事(Forger's rule)
解除一些防备(Pointmen's rule)
植入一个想法(Extractor's rule)
坚定一个信念(Overseer's goal)
团队设计了一个动情的父子和解的故事,在巧妙的场景中,团队人员和目标一起深入四层梦境,最终让年轻的亿万富翁坚定了一个念头:父亲想让我解散庞大的商业帝国,走自己的路,而不是追随他的脚步和影子。至此,任务圆满完成。
我们将整部《盗梦空间》的主题浓缩成一句话:如何让一个人从怀疑到坚信。电影中设计的场景也好,故事也罢,最后都准确的击中了目标的薄弱环节,攻破了他的心理防线,最终让他“自发地”产生了一个信念,这并将其牢牢地钉在了他的意识中。
从排斥,到怀疑,再到接受,最后到坚信,这种个体认知的演变过程,是否可以推及到一个群体上去呢?一个民族呢?一个国家呢?
01
2014年8月下旬,上海炎热躁动,我来到陆家嘴一幢叫做东亚银行大厦的楼里面试。这是一家既低调又高调的公司,长期笼罩着神秘的面纱。时间约在中午12点半到1点,我被带进门口的小会议室坐定,一会儿进来了两个人,其中一位面无表情,神色冷漠,一年多之后,他的一张穿白大褂的照片传遍了网络。
简单介绍完后,很快给定题目:推荐三个公司,阐述个股逻辑,每个五分钟。我战战兢兢地选了两个TMT行业的公司,都是深入研究过基本面的,行业团队业绩增速逐一阐述。第二个公司快讲完时,我突然发现,对面仍然是毫无表情,甚至没有表现出一丝兴趣。
感觉不妙的我,横下心来,放弃了最后一个基本面扎实的公司,选了一个“一D一LU”的标的。我口干舌燥,嗓音沙哑,但讲清楚了三个理由:①这是老大的决策,人日和DRC目前正在吹风 ②现在没多少人信,但以后会很多人相信 ③你拉几个涨停板后,可以把他们卖给那些被阳线“说服”的人。
对面的男人被这种讲法激起了兴趣,扬了一下眉毛,并抬起了眼皮。我本以为他会发问,结果他却抱起电脑,片言不发,疾步走出了会议室,留下了一脸错愕的我。旁边的w总连忙解释,说现在已经一点钟了,x总在开盘时间是一定要待在交易室的,面试到此结束。我连忙告辞下楼,还没走到地铁站,就收到了录用通知。
此后的一系列事情略过不表。但“一D一LU”这个主题的走势,却跟我那三句话描述的差不多:越来越多的人信,后信的人来接盘先信的人,全部人入场后崩盘。这个2013年底就提出来的概念,诞生时被嘲讽和看衰的多,但到了我面试的8月份,中交建中铁建中电建开始明显走强。10月份,随着高层的不断表态和一系列的国际会议的举办, “一D一LU战略能够解决中国经济中存在的两个过剩问题"的这个理念,开始深入部分投资者的人心,。
10月底,亚投行设立开始将掀起板块的行情高潮,中工国际、中铁二局,中冠A等二梯队股票开始追随龙头股。2015年开启大牛市,散户投资者疯狂涌入南北车,把中国中车的市值拉到了万亿规模,交易性游资抓住机会大进大出,赚的盆钵满盈。到了2015年4月份,我乘坐高铁出差,旁边紧挨着的大叔,唾沫横飞地跟他老婆洗脑中车的全球梦。于是,行情演绎到此结束。
大众对某件事物,从拒绝到认同,从质疑到接受,从推却到狂热,就是一个简单的“意识植入”的过程,只不过植入的对象,从个人变成了群体。“一D一LU”是如此,“互联网金融”是如此,A股盛行的各类概念和主题也是如此。
George Soros有一段话(不可考),在这里比较应景:“只有掌握住群众的本能才能控制市场,即必须了解群众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聚在某一种股票、货币或商品周围,投资者才有成功的可能。”索罗斯讲的这种方法,本质上就是把握“从拒绝到认同”这个过程的方法。
我们需要找一个模型来描述这种投资行为,正如芒格推崇的跨学科的思维模型框架那样,这种模型应该出自能够分析大众心理过程的社会学科。我们借鉴的方向是:传播学。
02
Malcolm Gladwell在《引爆点-如何制造流行》一书中,提出了“个别人法则”,试图将引爆大众流行潮流的背后力量做一个划分。他提出了三种不同的角色: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这三种角色,对于推动一个潮流从冷门到流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资本市场热门主题的传播,其实就是大众潮流诞生的微缩和变种。我们也参照Gladwell的方式,试着将推动大主题的力量做一个分类,借用名画《自由引导人民》,他们分别如下图所示。
建瓴者:高屋建瓴,开启趋势
先驱者:发现价值,率先买入
推销员:传播信息,扩散逻辑
定价者:拉开高度,定义体系
跟随者:谋定缓动,后发而至
围观者:视如陌路,永不参与
建瓴者:以高屋建瓴的方式开启一个趋势,,,资产荒对于险资举牌,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之于新能源汽车。该角色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件,往往从宏观上对主题进行总览,定义主题的性质和意义。主题的关键时间节点的催化剂,往往都是由建瓴者引导。
先驱者:早期发现价值的投资者,率先买入的early adopter,主题第一批参与资金。在主题的演绎过程中,早期先驱者,尤其是重要市场人物的买入,会对主题的扩散具有重要的意义,,安邦之于险资举牌。类似消费产品GoPro,其在美国的流行也都是从部分极限运动爱好者开始,他们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巴菲特、
推销员:将主题或产业趋势清晰的讲述给市场、将每一级催化剂迅速传递给市场的一类人。他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担负了说服更多市场参与者入场的任务。券商分析师、媒体、财经大v、行业人士等都会扮演此类角色,例如90年代末互联网行情中Mary Meeker,互联网金融主题中的计算机行业分析师。他们一步一步地解除群众的防备,打消群众的质疑,在大众“由怀疑到坚信”的过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定价者:拉开主题价格高度,定义方法论或估值方式的某类股票。例如东方财富(最高1900亿市值)之于互联网金融,万达信息(最高800亿市值,2亿利润)之于医疗信息化,上海钢联之于供应链金融,三大建之于一D一LU。他们不但拉开了股价高度,还定义了估值体系,为二线品种的上涨打开空间。
跟随者:谋定缓动,后发而至的公司或投资者。定义为跟随者的公司,是指在主题中处于二线梯队的选手,他们的上涨空间严重依赖于定价者;定义为跟随者的投资者,是指那些虽然没有在早期入场,但逐渐认同该主题、趋势或者投资理念的人,参与时间点靠后,如400元以后上车的茅台投资者。
围观者:不认同该主题或产业趋势,在最后阶段参与,或者永远不参与的投资者。例如巴菲特之于互联网公司,部分投资机构之于创业板。但证券市场的特殊性在于,大部分的主题只需要部分人认同即可,并非所有人最后都要裹挟其中,有一部分人永不入场,并不意味着该主题还没走到尽头。
上述的各类角色,在主题的演绎过程中各司其职:
1. 建瓴者定义主题,开启趋势;
2. 先驱者尝试买入;
3. 定价者开始脱颖而出,吸引市场目光;
4. 推销员开始梳理逻辑,并传达给市场;
5.跟随者开始觉醒并买入,二线品种开始跟随定价者上涨;
6. 围观者在此过程中观察,最后入场或者永不参与。市场上每一个人物或者事件,都会在这个分工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些分成6类角色的力量密切配合,在他们的推动下,一个主题会经历了萌芽、预热、扩散、狂热和终结的全过程。但问题随之而来:即使各路力量凑齐,一个主题仍然有可能无法走完全过程,在某个节点上戛然而止,给参与者带来惨重的损失。
换句话说,如何避免遇到《穹顶之下》播出后的环保股,或者遭遇到雄安歼灭战,即如何挑选出一个“可参与”的主题,规避一个“不可参与”的主题,是我们下面要探讨的问题。
03
时代:主题的爆发一定符合时代的潮流。这句话其实很清楚,有感悟的朋友一看就懂。下面讲述一个“时代塑造潮流”的故事,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略过。
下面有两幅染发剂广告,左边的是伊卡璐在上个世纪50年代推出的染发剂Nice'n Easy的广告,广告词为“Does she or doesn’t she?”(她到底有没有染头发?),主笔人为Shirley Polykoff ;右边为欧莱雅在70年代的染发剂的广告,广告词为“Because you’re worth it !”(你值得拥有),主笔人为Ilon Specht。这两句广告,你能看出区别吗?
伊卡璐在50年代推出染发剂,用的就是左图的广告。其广告词是一句旁白式的疑问句,是一种“别人的目光”的语境,多数海报都是母亲(染发剂的消费者)跟孩子一起出镜,符合了50年美国妇女聚焦家庭、在乎丈夫的看法、在社会中处于从属地位的时代特征。这种定位,使伊卡璐的产品在女性中特别受欢迎,产品获得成功。
70年代,女性大量进入职场,女权运动兴起,而欧莱雅这时也推出了染发剂品牌Preference,向行业老大伊卡璐发起挑战。欧莱雅的广告词,更能展现女性的自我,也反映了女性逐步增强的自信。随着美国女性地位的逐步提升,欧莱雅的广告更能代表时代特征,经过十几年的市场对垒,欧莱雅逐步超越了伊卡璐,成为染发剂的领导品牌。
这告诉我们:符合潮流的、代表未来趋势的、刻着时代印记的主题才能够激起群众的渴望。
鲜明:逻辑简单的标签有利于大众的传播。逻辑简单对于普罗大众的接受非常关键,七拐八拐的逻辑,连专业的基金经理听着都麻烦,从传播的角度上一定走不远。好的主题,一定有鲜明的特色,“朗朗上口”,群众喜闻乐见。
以前我去朋友公司讲海能达的投资逻辑,七讲八讲容易把人侃晕,但只要祭出那句“海能达会复制华为的出海路径”,然后对方就会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同样,现在很多人推荐中芯国际,用京东方的路径来推演也是屡试不爽。
所以好的主题和它们的龙头股,往往也具有逻辑简单的鲜明标签,就像“一D一LU”和中国中车,,人家听了会睡着,你讲“中国高铁会占领全球”,一下子就听懂了。
梯队:多层次梯队带来的强大攻击力。以前两军对垒,都要建立一梯队二梯队预备队,形成多层次的攻击组合,才能使战斗力连绵不绝。好的主题也应该具有多层次的梯队,龙头股、二线股和三线股,依次展开,对于大资金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错过了第一波后反败为胜的关键。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其梯队就十分丰富,从整车、电机、电池到上游的锂资源,梯队完整。而在每一次炒新能源汽车板块时,担任龙头的细分板块均各不相同,比如上一波炒电池,这一波就炒锂矿资源,这种切换往往具有深刻的逻辑。投资者如果抓住了梯队之间的转换,就能取得非常可观的收益。
频率:好的主题需要连贯的信息刺激。事件,在主题的演绎过程,扮演者催化剂和助燃剂的作用。一个宏大的主题,事件或者信息绝对不会只有一个或少数个,而会是一连串。我们将信息刺激简单的分成4中:前低后高,随机脉冲,规律型以及前高后低,不同的刺激类型带来不同的投资方式。在介入一个主题之前,一定要未来6-3年之内的信息刺激有一个大体勾画。
以上就是四个关键点:时代、鲜明、梯队和频率。结合四个维度,你会更好的判断一个主题的“可参与度”。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再把“半导体芯片”这个主题的四个关键点给梳理一下,哪个关键点强,哪个关键点弱,会一目了然。
04
最后,可能会有朋友问:我只研究基本面,为何要来了解主题投资呢?高大上的理由有很多,比如补足团队能力的短板、对A股市场行为特征的适应、让你搞清为啥涨为啥跌、blablabla等,但在这里,我想用贴在上篇开头的那张图,即著名战地记者James Nachtwey的一张照片来回答:
【版权声明:本平台致力于寻找金融行业至关重要的文章,以提高全民金融意识,促进金融交流,如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或附上稿费。联系方式:13751745460 微信号:zmjinrong】
@正版图书,低至六折!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密融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