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的回音》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简单的生活|减法的世界


悠然自得看世界


《天坛的回音》

——春天漫步北京之二

悠然自得

2016年4月3日


记不清来过几次,记得清每次来都是匆匆太匆匆,以至于讲不出有关天坛的一个完整的故事。趁着今天天蓝得出奇,要在回音壁仔细聆听这里发生过的故事。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后,逐步开始营建宫殿城池。同时,在南郊兴建郊庙,用工十四年与紫禁城同时建成,初名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改天地合祀为分祀,实行四郊分祀制度后,在北郊觅地另建地坛,原天地坛则专事祭天、祈谷和祈雨,天地坛遂改称为天坛。清沿明制,天坛一称沿用至今。乾隆年间对天坛建筑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改、扩建及修缮,目前的主体建筑除祈年门和皇干殿是明代建筑外,其余都是清代建造的。


历经明清两代,天坛终于形成了南北两坛,规制严谨的盛朗风貌。1860年,天坛曾遭英法联军洗劫,1900年又遭八国联军的蹂躏。当时,斋宫曾设联军司令部,圜丘坛上架设了轰击前门和紫禁城的大炮。侵略军为了掠夺物资,曾在圜丘坛门外设火车站(天坛外站)和祈谷坛门火车站(天坛内站)。内站运兵员,外站运军火。民国五年(1916)袁世凯登基,也在天坛演出了一场祭天的丑剧。军阀混战期间,辫帅张勋曾在祈年殿设司令部,与段琪瑞巷战时,天坛内成为战场。


天坛在建筑设计和营造上集明、清建筑技术、艺术之大成。天坛建筑的主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在布局方面,内坛位于外坛的南北中轴线以东,而圜丘坛和祈年坛又位于内坛中轴线的东面,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西侧的空旷程度,就能获得开阔的视野,以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


就单体建筑来说,祈年殿和皇穹宇都使用了圆形攒尖顶,它们外部的台基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也体现出一种与天接近的感觉。同时天坛又以大面积树林和丰富的植被创造了“天人协和”的生态环境,是研究古代建筑艺术和生态环境的实物,极具科学价值,是皇家祭坛建筑群中杰出的范例。


另一方面,天坛深刻的文化内涵,使之更具特色。天坛从选址、规划、建筑的设计以及祭祀礼仪和祭祀乐舞,无不依据中国古代《周易》阴阳、五行等学说。例如圜丘的尺度和构件的数量集中并反复使用“九”这个数字,以象征“天”和强调与“天”的联系。天坛祈年殿以圆形、以蓝色象征天,殿内大柱及开间又分别寓意一年的四季、二十四节气、十二个月和一天的十二个时辰(古代一天分十二时辰,每时辰合两小时)以及象征天上的星座-----恒星等。


天坛建筑群不论从整体的规模、布局,还是从局部的框架结构、装潢工艺,都达到了中国古建筑的顶峰。古代中国人民对天文、地理的原始认识——杲杲上天,圆若棋子,茫茫大地,方似棋盘,天坛建筑群给予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天坛,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灿烂耀眼的明珠。站在天坛祈年殿前,被一种莫名的兴奋所笼罩,那是一种从心底孳生的感性体验,崇拜、折服、感慨、敬畏,不一而足。   

    

清乾隆朝 (1736-1795年),乾隆皇帝倡导开始对天坛进行大规模的修缮、改建及扩建,先后修缮、改建及扩建了斋宫、圄丘、祈年殿、神乐署、坛墙;新建了寝宫、圄丘钟楼、圈丘门、花甲门、古稀门,改大享殿为祈年殿;天坛著名的声学建筑“回音壁”也是在这一时期改造建成的。


乾隆朝还于天坛广泛植树,种植了大量的松、柏、槐等树术。由于乾隆皇帝对天坛进行改建、扩建的一系列举措,使清乾隆朝成为天坛历史上继明嘉靖改制后的又一重要时期。乾隆朝以后,清朝逐渐衰败,再无力对天坛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天坛的格局一直保持至清末。  


在闻名遐迩的天坛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小地方,天坛公园除了雄伟的祈年殿和圜丘坛,玄妙的回音壁和三音石,还有一个不起眼的小门——祈年殿后面皇乾殿前的“古稀门”。古稀门开于乾清殿右围墙,阔不过2、3尺,高不过5、6尺,窄小的仅容一人通过。事实上,古稀门自建成至今,严格意义上说,从门中通过的仅有一人——乾隆皇帝(注)。因为渺小,古稀门在宏大的天坛建筑群中毫不起眼,不被留意和重视。


从有关天坛的史料记载中,我们可以得知,古稀门在原来的建筑设计中并不存在,是后来改建的。当时乾隆时年70多岁,每次到天坛祭奠黄天后土、列族列宗,要徒步穿过笔直的丹陛桥,举行繁琐的仪式。这道路和仪式,相对应乾隆皇帝垂垂老亦的身体来说,实在是太漫长太沉重了。


聪明的内侍官员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在祈年殿后面开辟一个小门,让乾隆皇帝从小门抄近路到达预定位置。可是,祭奠上天和祖宗,,如果自己破坏了祖宗定下的规矩,此风一开,祭祀仪式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事关国家稳定大局。


乾隆皇帝想了个既能自己方便,又不至于影响国家安定团结的方法。于是提笔在新开的小门上题写了“古稀门”三字,取“人生七十古来稀”之意,并留话说,凡子孙中有年过古稀者,可以从此门抄近路而过,不到古稀年龄者,断然不可从此门通过。


 然而清朝历代皇帝(共12个)除乾隆高寿(89岁)外,其余11个皇帝都没有达到古稀年龄。而这个门便成为了对乾隆皇帝一个人而开的门。


在圜丘正北的皇穹宇有着奇特的回音现象,有传闻说,假如人站在皇穹宇殿前的第十八块石头上说话,便能听到各种奇怪的对话声,这些声音有时如泣如诉,有时铿锵有力,有时委婉如诉衷肠,有时坚决似发号令。据说天坛当初在修建时,经常发生一些离奇古怪的事,比如刚刚打好的地基,第二天就被人破坏了;上午才雕刻好的石栏杆,下午就有很多划痕出现。


有人认为这是上天在警告世人,这个地方不适合建造天坛。为了稳住人心,朱棣就命令心腹大臣们赶快想出好主意来。就在大家烦愁的时候,忽然听得屋外传来一阵木鱼声,推窗一看,原来是个云水僧路过。其中的一个大臣见那僧人相貌不凡,便请他要给出出主意。这个僧人哈哈一笑,就说:“这些古怪事本来是此处的鬼魅在作祟,你们若能依照我的吩咐去做,从此之后,自可高枕无忧。”


根据这位神僧的指点,天坛的丘坛建造成三层圆形,所用石料的数目都与“九”有关。比如,上层的直径是九丈,中层便是十五丈,下层就成了二十一丈,三层直径之和为四十五丈,正好是“九”的倍数,九乃阳数之极,而且还含有“九五之尊”的意味,这也是皇族权威的体现。上坛圆心为一块圆形大理石,神僧说那叫天心石,也叫“亿兆景从石”。人站在那上面说话,可感到强烈的共鸣,亿兆景从便是“一呼百应”的意思,象征着皇权一统天下,天下万民追随天子。


天坛建造接近尾声时,人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能够起到扩音的作用。比如人们压低声音说话,但产生的效果却十分洪亮高亢,犹如雷鸣。这与那神僧当时所说的情况完全一样。假如皇帝站在这个位置举行祭天典礼,那声音之洪亮、音韵之高亢,简直如同神谕一般。永乐帝对天坛的设计十分满意。


在清乾隆十七年(1752),朝廷对天坛进行了重修,在重修之后,殿顶便改作黄铜贴真金叶九层,而门楼、殿瓦、墙顶以及围墙的墙身和宫门左右的垛墙则全部换成了蓝色琉璃砖。这种设计是为了表示天象,而这种圆形围墙也被人们叫做“扇面墙”,远远望去,仿佛是一个闪烁着蓝光的琉璃筒。这座围墙还可以用来玩传声游戏,因此又被人们称作“传声墙”(也叫回音壁)。其实这种奇怪的现象是因为合理而巧妙地运用了传声学原理。


走一路听一路,每段墙壁都有不同的回声,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人们的幸福指数在不断提升,这点从他们开怀的喊,大声的唱,脸上幸福的涟漪就可以看出。他们那种掩饰不住的快乐正随着声波向着远方扩张荡漾…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