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马人与采茶戏——渼陂古村十八小时摄影采风行侧记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第一篇    渼陂养马人

        2018年3月17日,是第十六届渼陂古村旅游文化节暨第一届中国-渼陂旅游摄影大赛开镜仪式的当日。临晨4点,一辆SUV从新余出发,载着四位“摄郎”,以120马的速度奔驰在大广高速公路上——目的地吉安市渼陂古村!

        渼陂古街,一队“八角帽”行走在雨中的青石板上,显得格外醒目!“革命自有后来人”在我脑海萦绕,现场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加容易令少年儿童入脑、入心、入行!


       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雨并没有影响和阻止游客“貪婪”的脚步,踏着青石板、踩着鹅卵石,窜梭在这雨巷,别有一番滋味!(慢门)

        一条幽长幽长的深巷,静静地卧着,上边依旧铺着一层鹅卵石。只是不知道磨去它们凸凹的棱角的,是旧日的足履,还是今日的细雨。


        深巷里飘飞着绵绵的细雨,一片的茫茫,一色的寂寂,唯有一座座第次檩比、曲线清奇的高墙深宅,可以令人隐约分辩出其轮廓和曲线。


       马属一种草食性动物,在4000年前被人类驯服。马在古代曾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动力。全世界马的品种约有200多个。

        杠着尼康行摄于小巷,突然前方一匹马的身影稍纵即会逝去,啪啪啪……

            背着几十斤重的摄影包,小编一路追拍!探个究竟。

          居然有三匹马“两大一小”,小马驹屁巅屁巅地跟在马爸爸、马妈妈的后面!

        行摄与城市、乡村,作为生长在江南的“北方人”,在我们沂蒙革命老区,马并不稀奇,可以说司空见惯。而马在江南鱼米之乡一般是很少见到,尤其是多次来渼陂古村的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据现年77岁的养马人梁昌衡老人介绍:“目前,方圆十里没有几家养马的了!渼陂成为旅游景点后,自己就用马作为道具供游客骑玩、拍照,每次5元”。


        在与梁老的交谈中,意外的获悉,他的姐姐、外甥与小编同在新钢集团生活和工作,并留下了手机号。


        电话联系梁老外甥:“我家在最艰难时期,家庭从昌盛走向未落,生活难于糊口,梁将军的母亲在我家危难之时,及时伸出救援之手,把舅舅拉到家中吃饭。因为是将军之母,别人也不说什么”……

          小编一边与梁老交淡,一边将梁老喂马的过程“收入囊中”。

        凝视着养马人慈祥的面容、強健的身体和聆听着梁老和蔼可亲的话语,不由得让小编联想起家父在血雨腥风,枪林弹雨的岁月与马结下的不解之缘!


        “四野”从东北一路长驱直下南方,一天夜里,家父作为警卫排的战士,,须连夜快马将情报送往前线,接令后,家父跨上自己生死与共的战马急速消失在夜幕之中……

        长达上百公里的路程,唯有急促的马蹄声,突然,几十双贼亮的光影尾随着快马急速追来,越来越近,此时战马受惊嘶鸣、前蹄腾空,后果不堪设想……在这生死与共、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家父回身几枪击毙几只,甩出了一段路,没想到群狼穷追不舍……小时聆听的故事,令我对马刻骨铭心!

        据梁老的外甥新钢钢管厂退养员工宋嗣珍介绍:外公有三女一儿。清末至民国,梁氏祖先家庭殷实,在吉安有店铺、良田,老家渼陂有大宅院、马厩等等。祖上建的马厩至今还在使用,梁老牵着马儿圈入其中。


         梁老将三匹马牵入马厩后,没想到他老人家又将小马驹的爸爸牵回自家庭院。这一举动令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梁老看出了我的疑惑,解释到:“马爸爸如果不一起进马厩,小马驹是不肯进去的。中午给马洗刷好,还准备到古街上让游客骑行呢”!



          走进养马人梁昌衡的家:小编与梁老近距离接触、拍摄和交谈。

  康乐和清居 

        始建于清代末年,面积29.3米×22.8米=668平方米,布局为二组四单元,中间有横竖通道,切割成四个单元二个正厅、二个花厅,均有厢房,天井小院,既可单独成立,又有机连成一体,间间相通。这种组合式建筑,在渼陂独一无二,颇具特色,花厅雕屏精美且保存较好。


         早上九点多钟,梁老把三匹马“伺候”好的同时老伴已经将早餐准备好了。



        按照当地节庆风俗,梁老点燃了两支蜡烛和三根香,在门外燃放起鞭炮!

            老伴接过蜡烛和香,插在门口的铁罐中。


                                         第二篇      采茶戏

        经历过战火和破“四旧”等洗涤,万寿宫失去了昔日的繁荣与昌盛,残留下旧砖、瓦砾。随着振兴乡村旅游业的兴旺,渼陂人又在原址将万寿宫重新复原。

        吉安采茶戏是由吉安当地人在劳动过程中发展出来的。将采茶的动作演化成戏曲动作,直接来源于生活,极具地域特色。







       吉安采茶戏有“三小戏”、“矮子步、单筒袖、扇子花”、“音乐诙谐、欢快”这三大特色。其中“三小戏”指的是采茶戏中只有一旦、一丑、一生三个角色。









        如今吉安采茶戏主要是通过专业剧团和业余剧团来传承和发展的。它用传统的采茶表演艺术去表现现代人的生活,以此歌颂现代人的真善美。

        八角楼旁“红军饭店”里,渼陂养马人和栩栩如生的吉安采茶戏各色人物形象依然在我脑海中萦绕!

        夜幕降临,天边呈机出蓝天白云。八角楼的灯光显得格外耀眼!

           渼陂古街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更是摄影人最佳创作时光。


        白天在渼陂古村每人花十元进入民宅二楼,从早上8时守侯至11时,由于一场春雨,未曾拍摄到的古巷舞龙活动于晚上7:30时在翰林院广场达到了高潮!

       谨以此篇献给父背“四野”的将士和渼陂古村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人!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