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玉器鉴赏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8 23:00:13

核心提示: 历史上的东周时期,报春秋和战国(前770年—前221年)两个社会阶段。东周社会的特点是,,二分立,军事,相争,形成分争战乱的局面。,生产力却有很大发展,手玉业的玉器、铜器、陶器 历史上的东周时期,报春秋和战国(前770年—前221年)两个社会阶段。东周社会的特点是,,二分立,军事,相争,形成分争战乱的局面。,生产力却有很大发展,手玉业的玉器、铜器、陶器、金属货币、纺织、漆器、铁器等,获得极大进步。

玉牛形,商代,长4.8cm,孔径0.9cm。

(音勒)玉料青绿色,局部有褐色斑,筒状,牛形,一端较细,为牛首,另一端较粗,雕牛尾,四肢收于腹下。其横截面近于方形,两端间有一通孔,孔壁有螺旋纹。商代玉石器中有一定数量以牛为题材的作品,多为牛头形,整身的立体造型较少。这件作品较好地表现了牛的全形,艺术手法简练,外表可分解为上、下、左、右四个面,方圆兼顾。中孔较粗,可穿绳接连其它器物。

东周玉器是继西周之后的高峰发展期。数量丰富,出现不少新造型,纹饰和工艺技巧也有新变化,形式美的标准大大提高。玉器的总体风格是:细腻精美。统治阶级享玉,由西周时代注重礼仪性;转向注重装饰审美性。故此,装饰品占主导地位,礼仪器与之相应发展。

玉虺龙纹冲牙

玉虺龙纹冲牙,春秋,长7.4cm,端宽1.5cm,厚0.3cm。

从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前770年)至周敬玉四十四年(前476年),史称春秋。春秋的考古发掘遗址,主要分陕西及中原两大区域。陕西有宝鸡福临堡、茹家庄、阳平奏家沟、益门村、凤翔八旗也、石家营、姚家岗、瓦窑头、高庄、河南屯、长安客省庄、雍城马家庄、南指挥乡、户县来村、城南关、铜川枣庙、陇县边家庄、十脂桃树前;河南有陕县上村岭、斯州下寺、温县西张计、光山空相寺、信阳平桥、洛阳中州路、固始候古堆;甘肃灵台景家庄;江苏吴县通安乡、苏州符墅关真山、六合程机山西太原全胜材、晋都新田侯马寺村、晋城、长子牛家坡山东蓬莱柳格庄、临淄郎家庄、管县大店子,沂水刘家店子。临胞凤凰岭安做寿县西门;湖南长沙洲城桥;湖北随县城郊等。

玉饰纹卧虎

玉饰纹卧虎,春秋中期,长7.7cm,宽2.2cm,厚0.3cm。清宫旧藏。

春秋时期的玉器纹饰,以虺龙纹为主要的题材,这种纹饰以侧面的龙首为主,具有圆眼、翘鼻、张口、吐舌的形象,常以细小的形态布满器表,形成抽象繁密的风格。由于虺龙纹的制作方法,会随着时间的早晚与区域性的差异而改变,因此产生双线虺龙纹、宽线虺龙纹、浮雕虺龙纹及单线虺龙纹等形态。

玉龙纹璜

玉龙纹璜,春秋晚期,长9.3cm,璜面最宽6.3cm,厚0.3cm。

此玉璜为新疆和田青玉制,表面有因埋藏而产生的色变,局部呈黄褐色。体扁平,扇面形,弧度超过半圆,此形制在春秋时期的玉璜中非常少见。璜两面满饰隐起的勾云纹,纹饰密集,局部组成侧面的兽面形。璜两端为侧面龙首形,边缘沿龙首之形呈凸凹变化。璜类玉器产生于新石器时代,用作礼器与佩玉。西周时期盛行以璜作杂佩,一套佩玉中出现多重玉璜,自上而下排列,这一时俗影响一直延至春秋、战国时期,因此璜形玉佩在玉器中所占比例较大。这件玉璜仅上部有一孔,两端无孔,下方不能再挂物,应为悬置在成组佩玉最下端的玉件。

以下即从制作工艺的角度,分析这四种虺龙纹的特色。

双线虺龙纹

双线虺龙纹盛行于春秋早期,它的制作方法是用细砣雕琢的双线纹,组成翘鼻、张口、吐舌的侧面龙首形象,所以称为“双线虺龙纹”。

玉勾云纹灯

玉勾云纹灯,战国,高12.8cm,盘径10.2cm,足径5.9cm。

灯白玉质,有赭色沁。灯盘中心凸雕一五瓣团花为灯芯座。盘外壁和灯柱上部饰勾云纹,内壁及灯柱下部饰勾连云纹,底座饰柿蒂纹。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新形势,社会环境和人文氛围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玉雕作品的风格也为之一新,新颖的造型和先进的工艺成为创作的主流,开创了玉雕史上新的艺术流派。本器的座、柱、盘分别由三块玉雕成,嵌粘密实,纹饰精美,富有层次感,显示出精湛的雕刻技术。造型设计独具匠心,灯柱上部处理成三棱形,下部为圆柱形并收腰,于简单流畅的造型中又显露出丰富的变化。目前所知,此灯为孤品。

双线虺龙纹在玉璧、玉珩等几何造形上,大多沿着器物的形状作规律性的分布。例如在山东省蓬莱县村里集墓葬所出土的春秋早期玉璜,呈上弦月形,左右两端各有一个系带孔,表面雕琢三排双线虺龙纹,即是顺着玉璜的弧度排列,而布满器表的。

玉镂雕龙形佩

玉镂雕龙形佩,战国,长21.4cm,宽10.9cm,厚0.9cm。

玉料呈青色,有深浅不同的灰白和褐色沁斑。佩体片状,龙形,两面镂雕相同纹饰。龙张口回首,龙身满饰谷纹,尾上雕一大鸟,龙头内外侧及尾部又各凸雕一小鸟。于龙身中部有一圆形钻孔。此器1977年于安徽长丰县杨公乡战国墓出土,墓为战国晚期的楚墓群,距楚国都城寿春仅20公里。同此形制的玉佩,该墓共出土两件,出土时分别置于人体盆骨的左右,显然是主人佩戴的成组玉佩之一。此种龙凤佩是战国时期特有的造型,手法夸张,图纹精美,线条卷曲相连,龙凤组合浑然一体,体现了制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此器体大且完好精美,实属罕见,显示了墓主人的高贵身份。

但是在象生动物玉饰上,双线虺龙纹的安排则随器而异。例如在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黄君孟墓所出土的兽面玉饰上,双线虺龙纹以相背、相对或倒向的姿态,做对称性的分布。然而在同墓出土的虎形玉饰上,双线虺龙纹则有朝上、朝下、朝左、朝右等不同的形态,布满玉饰表面,展现出抽象繁密的样稿组装风格。

玉扭丝纹瑗

玉扭丝纹瑗,战国,直径8.3cm,厚0.3cm。清宫旧藏。

瑗呈内、外双重环状,环面饰扭丝状纹饰,两环相连之6处,其中3处饰横向的扭丝纹。两环间有细长的透孔相隔,共6处,其中3条透孔中部开圆形小孔,应为穿绳悬挂所备。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新石器遗址中就已出现内、外双重的环形玉,可见这类玉环源远流长,但在战国玉器中这类器物并不多见,尤其是扭丝纹环形玉多为单层,所以此双重玉瑗更显珍贵。

青黃玉質,沁呈黑褐色,部分開窗處仍可見玉之原質地,形制呈圓柱形,一側開缺口,外寬內窄,中穿為孔,為管鑽所穿,孔內周緣平直,器面浮雕虺龍紋,龍首張口、捲鼻、圓眼,捲鼻部分加刻鱗紋,鼻下飾陰線極細刻之羽紋,運用斜刀與陰線交錯技法,器上下端以五個虺龍雲紋單位,器身八個單位組合而成,成對殊屬難得。器入土受硃砂沁,有璊斑,刻工精巧細緻,典麗古雅,為春秋晚期鄭國新鄭故城遺址出土文物。《瑰寶重現-輝縣琉璃閣甲乙墓器物圖集》

宽线虺龙纹的制作方法比双线虺龙纹复杂。首先,玉工用细砣雕琢二条间距较宽的双阴线,用斜砣将双线之间琢磨为倾斜的坡面。其中,在象征口鼻的S纹处,必须分为上、下两半,让斜砣由相反的方向来雕琢,使整个S纹犹如两C相连一般,并在中间产生一道斜转的凸棱。

动物纹玉剑 年代:春秋晚期

山西太原金胜村晋国赵卿墓出土的动物纹玉剑,属春秋晚期之物。以玉材饰剑,又称玉具剑,最早见于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西周墓所出的一件铜芯铁剑,此风至战国盛行,后延续至汉代。金胜村出土的玉剑 为白玉,造型独特,表面积仅二十多个平方厘米,竟综合了多种动物和神异的局部形象,如龙、蟠虺、鹅、鱼等,堪为春秋时期打散组合的特例。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