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上的占星师怎么赚钱?Alex大叔亲自告诉你 |CBNweekly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历史上不乏各式各样关注心灵的“知识和技术”。但为什么其他的羽毛没有飘起来,只有占星学迅速发展?


占星师“Alex是大叔”(本名杨綋堃)在微博上有736万粉丝,他经营的公众号“Alex大叔”定期发布星座运势相关内容,如今每篇文章的阅读量都是10万+。而他只是社交网络上被数以百万计的粉丝关注着的大V中的一个。


占星师“Alex是大叔”。


去年年底,杨綋堃开始尝试卖周边(日历和手帐),其中手帐出了5000本,上线两周就卖光了。不仅如此,他跟诸多一线的奢侈品品牌、快消品牌都有合作,包括线上和线下,线上就是写软文、发推送,线下包括为发布会站台等。他合作的第一个品牌是宝洁,那是在2012年。“当时我自己还没有那么强的品牌意识和商业意识,但他们可能已经捕捉到消费者的一些购买趋势。”宝洁录制了一场微访谈,让他帮忙解答粉丝们的问题。今年年初,珠宝品牌蒂芙尼发售限量款项链,杨綋堃又招募粉丝来跟他一起拍大片,让粉丝跟品牌发生互动。


占星——这种通过观测和解释天体运行来预卜人世间事物的古老文化——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并正在成为品牌接近他们的入口之一。


与此前不同,当下的年轻人不再仅仅满足于知道一些基础的星座知识。杨綋堃一条关于“水星逆行”的微博下面就会有十几万条评论。“水星逆行”(简称“水逆”)是一个占星术语,原本只有资深星座爱好者谈论,但如今人们在聊天时已经会拿“水逆”或者“土星回归”开玩笑,而不只是问“嘿,你是什么星座”。


“星座已经是一个非常普及的概念,占星文化也正在变得大众化。”杨綋堃说。


26岁的王悦在一家互联网音乐公司工作,每周她会花两小时在“测测星座”这个App上,看每周运势、幸运色、人格评价等内容,她还付费解锁过自己的星盘解释。“很多人其实都过得挺懵的,不知道自己和明天会怎么样,可以怎么样。”


31岁的占星师孙菲则每天会抽点时间在这个App上解答人们的问题:“我们还有没有复合的可能?”“他还要多久才会主动来找我”“我应该接受纽约的这份工作吗”“明天烫头效果怎么样”……每次作答,她都能得到一笔酬劳(通常是3到10元),由提问者支付。尽管很难想象,但在这款星座爱好者聚集的App里,每天有成千上万个这样的问题被提出。


创业公司们开始打起了星座的主意,市面上如今不乏“测测星座”这类为占星爱好者服务的App。在IT桔子的数据中,星座占卜类公司有9家,星座运势类有23家,它们大多成立于2014年到2015年。其中一些,诸如测测星座、星座女神、口袋神婆、星座城都获得了A轮融资。



而对占星产生兴趣的很多人都像王悦一样:女性,年龄在20到26岁,生活在一二线城市,高学历。


当探讨星座何以在这群人中流行时,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未来总是那么不确定,而这个世界又以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代的速度在变化。


“我们现在都在谈论大数据、人工智能,但是你仍然没有办法对一些东西做很准确的判断。尤其在信息社会,选择越多,越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如何盖一座楼,怎么研发一种药品,这些都可以用科学去验证,但是你说我到底应该和谁在一起,这是一个没办法用科学去解决的问题。”任永亮说。他是测测星座的联合创始人。


任永亮接触占星,正是因为一段失败的感情经历。因为大学同学里正好有一个做了占星师,他就找她做分析,“我拿到了一份两页的文档”,他说,尽管只是说出了他内心已经感受到的东西,但对他有很强的正向作用,让他不至于那么焦虑。后来他还在新浪星座频道花两百多元做了情感占卜。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看好占星这个市场,“男生一般都不太相信星座,厉害的工程师就比较少,正好我觉得我的技术水平还可以。”2011年下半年,他从IBM辞职,出来创业。


“他们对未知和未来感到焦灼。”孙菲说,也许这些年轻人并非相信占星术是科学,但的确能从中得到慰藉。


“你可以从占星上找到一种解读是什么导致了这件事情的发生。”杨綋堃说。“‘这个家伙并没有给我发短信,因为水星逆行可能让他无法收到消息。’‘我花了很长时间才作出决定,因为我的火星在金牛座。’‘当木星进入我的第十宫时,我的老板将会意识到我一直在辛勤工作。’”


《大西洋月刊》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这样写道:“把生活中随机发生的事件和情感带入到一个有标签的书架上,这给人一种愉悦的有序的感觉。”



需要强调的是,占星学不是现代科学,不过它的确有一套自己的体系。它认为,每个人出生的当时当地,宇宙中行星分布(“星盘”)的不同,会影响到人的性格甚至命运。要知道你和想要发展的对象是否合适,可以通过“合盘”来分析。占星师会称自己是翻译家,他们所擅长的,就是解读信息。


人们的心灵充满了创伤和虚无感,占星学只不过是一片羽毛而已。历史上不乏各式各样关注心灵的“知识和技术”。但为什么其他的羽毛没有飘起来,只有占星学迅速发展?可能它是外来的,而且更容易被大众理解,更贴近心理学。


某种程度上,占星的意义跟心理咨询是一样的。在西方,占星常常用于辅助心理咨询。“当你知道为什么你成了现在的你,为什么你没有得到你想要的,为什么你在某个领域更有优(劣)势之后”,孙菲说,才能调整心态,正面这些事情,避免不必要的偏执、不满足、畏惧、自卑等负面的心态。而相比心理咨询,占星可能更容易被接受。毕竟中国人还没有看心理医生的习惯。


随着粉丝越来越多,杨綋堃在讲每一句话的时候会非常慎重,尽量以一种“能够让所有人都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我会尽可能去描述清楚一句话背后的真实含义是什么。”他说。举个例子,当他说“接下来会有一个很好的时期”,后面往往会加一句“特别是在某些领域”。“这就不会让一些人有不必要的期待。比如说他在期待感情,但我所说的只是事业,那他就不会去多想。”


这样的语言拿捏是重要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喜欢看星座分析——它们不过是告诉你一个你总会忘记的真理:多坏的事情都会过去的。


2016年6月,杨綋堃成立了工作室,如今有六七个员工,但他还是保持着一天至少要写1.5万到1.8万字的习惯。早晨七点半睁开眼,到了公司就开始写,下午六点钟下班去健身,回到家继续写到十二点,每天周而复始。“我喜欢有规律的生活。”他说,顺便表明自己是处女座。


在国外,占星是一项古老的有趣活动甚或传统,吉普赛人和巫师们很早就作为“预言家”游窜在城市中。1970年代,盖·特立斯,这位优秀的新新闻写作者,就在其关于纽约的书《猎奇之旅》中写道:“今天,在纽约城里,很难找到一个不故弄玄虚的地方……到处都有试图为别人解决所有问题的星象学家、相士和巫师。”



占星学在中国的迅速传播和互联网的发展密不可分。十几年前,接触星座文化的渠道并不多。2000年左右,1970年代末左右出生的星座爱好者会活跃在BBS论坛,比如百度贴吧,大家会发一些星座和情感的故事,或者职场、社交方面的攻略。后来,新浪星座频道出现了,国外一些比较严肃的占星文章和书籍开始被翻译并引入国内,也是在这时候,国内出现了第一批的占星师。2006年之后,随着豆瓣的出现,豆瓣小组成了最早一批占星爱好者和研究者的聚集地。


因此,对90后、95后的一代人来说,“他们的知识库里已经有这么一个东西了,通过微博、微信、各种各样的主题站了解了这个文化,我们要做的只是唤醒它而已。”章晋源说,他是同道文化传播公司的CEO,“同道正是把星座从一个过于小众、过于专业的东西变成了一个大众的娱乐化的东西。”


2016年12月,美盛文化控股股东美盛控股以2.17亿元,收购了同道文化72.5%的股份,主导这次收购的就是章晋源。同道文化原CEO同道大叔(本名蔡跃栋)套现1.78亿元,而这距离他走红(在微博发布一系列星座吐槽漫画)也就两年时间。


同道大叔的变现,给了这个行业更大的想象,看起来小众的星座生意,也有做大的可能。在欧美,几乎每一个占星师都有个人博客或者个人主页,他们会在自己的网站上卖自己的书或者一些课程。苏珊·米勒作为占星界的神话每年约有600万人访问她的网站。她出版了9本书,还在时尚杂志上开设专栏。


知名星座博主同道大叔与咖啡馆合作的玩偶周边。


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正在考虑将占星师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尽管没有明确的数据支撑,采访过的人都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占星师这个群体在迅速扩大。


池远之今年25岁,2015年,他辞去了游戏策划的工作,在占星师培训机构若道占星报了五阶核心课程,学费1万多元。他最早接触占星大概是在10年前,有一次跟大学老师私下聊天,对方偶尔提起占星学。他当时没什么概念,只是隐隐有一些兴趣。后来,一个下午,在学校图书馆的宗教哲学类书籍区,一本书被丢在了窗台上,在阳光下被风吹得翻动着。“我清晰地记得那个画面,每每想来都觉得神秘有趣。那本书是史蒂芬·阿若优的《生命四元素》,是我占星的入门书。”他觉得占星学充满了诗意。“天上的星体和人类能够产生关联,这让人觉得浩瀚宇宙里,人类并不孤独。”


“从教育资源说,可选择的范围十分有限。”池远之说,而若道占星能提供国际占星研究协会(ISAR)授权的占星师执业资质认证课。在西方,占星是有行业标准的。一些占星协会和占星学院会开设课程,给达到资质者颁发毕业证、执业证或者其他认证。ISAR是其中最大的,也是全球化范围最广的一个组织。


全部核心课程上完要两年半,但池远之是插班生,只花了大半年就结课了。授课方式是占星师大卫·瑞雷通过网络视频教学,同步翻译,配合助教答疑课。“我从若道学习到的是一套接近心理咨询的工作方式。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就是按小时计费,对答咨询。包括职业道德、保密性、尊重、不评判、不替客户做选择、拒绝等等。”池远之说。


“占星说到底是一个咨询行业。在西方,因为经过了100年的发展,它更多的跟心理学融合了,所以是从人的发展,探索人这个方向,去帮助人们变成更好的自己。”蒋颖说,她是若道占星的创始人,“我认为会有越来越大的市场,因为我们关于生命的教育是缺失的。”若道占星的课程价格,低的不到1000元,高的则要价几万元。初级课程的学员有几百人,学高级课程的有一百来人。


池远之也观察到,占星师这个群体在扩大,而且很迅速。“但是市场仍然极不规范,没有相对规范的市场价格,当然也没有相对规范的服务质量,有时候的确会有一些天价的咨询师。”大部分占星师,会通过经营一个微信公众号来推广自己。


要将占星做成大生意,商业化是一个难题。如果是内容创业,章晋源认为,对于星座来说,内容变现并不容易。“这是一个头部通吃的平台。头部掌握了定价权、掌握了大流量之后,接下来的公司很难生存。当商业的变现不断恶化,势必会影响整个公司的内容输出,最后就会走向粗制滥造,走向消亡。”


工具类变现可能就更难了。任永亮曾在采访中形容这几年过得很“煎熬”。2013年10月,任永亮拿到来自九合资本的第一笔融资40万元。2014年年底,他又拿到了远瞻资本250万元的融资。但之后便没有更多的融资消息。


一开始测测星座的日活和月活数据并没有预想的好,因为对工具类应用来说,如何引流是一个难题,即便后来增加了社交元素,也收效甚微。


测测星座的回答界面上,有各种付费回答的问题。


直播热闹起来的时候,任永亮迅速引入了直播功能,但很快问题就出现了:一方面,占星师随意给用户看盘,另一方面,网友也随意给主播打赏,用户投诉占星师的分析和预测不准时,平台方也没有办法复盘判定。


直到2016年,测测星座效仿分答的语音付费模式,占星师可以用2分钟内的短语音为用户解读星盘,任永亮表示,到了2017年年初,测测星座已经处于盈利状态。


占星正从小众变得流行,但如何做成一门大生意,“大家都在探索。”杨綋堃说。


本文版权归《第一财经周刊》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张菁

周刊记者,关注设计与营销,联系

zhangjing5@yicai.com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