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乡土文化提供更多舞台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前段时间,一朋友90多岁的爷爷去世,为了祭奠老人,子孙们请来了几支文艺表演队,有耍狮子的,有舞龙的,有唱花灯的,有打四筒鼓的,这些演出节目从每个动作的组合,每个表情的表现都是由队员们口口相传学来的,精彩的表演引来了近百人围观。


图一:舞狮


这些民间艺人农民出身,平常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地干活,只有在村里办“白事”时才能一展才华。你看看,几个小伙子,把张牙舞爪的狮子耍得生龙活虎上蹿下跳,把短短的两条龙舞得风里来云里去,把四筒鼓打得随心所欲,一招一式是那样生动形象;唢呐吹得声声凄惨催人泪下;自编自演的小品让人捧腹;叠罗汉:一人背七八人;前空翻、后空翻、两人交叉空翻,让观众看得目瞪口呆。

图二:民间杂耍


这些演出非常精彩,但遗憾的是总要等到红白喜事时,我们才有机会欣赏到。其实,不仅在云南,在全国广大农村,多才多艺,身怀绝技的人的确不少,他们都是乡土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人,但就是苦于没有合适的舞台,导致一天不练手生脚慢,长期不练技艺失传,很多民间技艺就这样与我们渐行渐远,最终失传。

图三:端公戏


乡土文化如此,众多传统文化亦如此。鲁班的木马没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仿古的亭台楼阁其实在红红绿绿的油漆下是那些笨拙的钢筋混凝土,再没了穿尖斗榫,现在的木匠都成了“钉子木匠”,很多人连斧头锯子都用不来,只会用电锯,一停电他们什么都干不了。

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现在中国人几乎都没有自己的国服,人们都被西装、夹克、牛仔裤包裹着。但看看我们的邻居,日本有和服,韩国有韩服,我们的唐装、汉服哪儿去了呢?


图四:四筒鼓


、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其实,乡土文化也是一种乡愁,是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是田间地头生活的乡土人的人生写照。乡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凝聚着民族的智慧和精神。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应该多给乡土文化一些舞台,为继承传统,传承精神,留住根文化尽一份力。


总有你关心的热点,喜欢本公众号,请识别上方二维码。


注明:封面图片为昭通日报社记者 张捷 摄影,其他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