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方氏灵山村:依山傍水!其灵秀之气和禅佛圣地而为世人尊崇!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就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方氏大家族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中华方氏大家族。弘扬氏文化,传播氏正能量,结识天下氏宗亲。


视频:灵山村游览(推荐观看)

灵山村概况


灵山村位于呈坎东南,依山傍水而建,后唐时建村,元代隶属徽州府歙县22都1图,明代隶属徽州府歙县滚秀乡灵山大社仁风里,今属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灵山行政村。灵山,以其灵秀之气和人们眼中的佛祖禅佛圣地而为世人尊崇。绝佳的生态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动人的传奇故事,让灵山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灵山之灵之秀,概不虚传。


2017年11月被安徽省政府纳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名单!

灵山,后唐时建村,元代隶属徽州府歙县22都1图,明代隶属徽州府歙县滚秀乡灵山大社仁风里,今属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灵山行政村,辖17个村民组,人口2000余人。灵山这个有千余年历史的文化古村,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别具一格的村落构建形态、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人们所关注。 


灵山以方姓为主,自后唐方杰兴迁居灵山,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方姓来此定居后,宗族兴盛,尚文重教,历代为仕为儒为商,名人辈出。



灵山水口苍苍古树下巍峨凌空的天尊阁、跨溪而建的灵阳桥、断壁残垣规模依旧的五福庙、庙边由皇帝御赐树种而今老态龙钟的苦丁树,以及高大古拙的“翰苑”坊,一处遗迹就是一串透露灵山历史辉煌的故事。


灵山方姓始祖是轩辕皇帝左相方山侯方雷,灵山天尊阁和方氏祠堂悬挂的雷祖像,就是方雷之像。


“天尊阁”,又称“雷祖庙”,系明代洪武年间方圣安、方圣平、方圣功三兄弟共建。该阁建在灵山水口灵阳桥右边,故又称“水口庙”。天尊阁气势宏伟,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阁内天花板彩绘,颜色鲜艳,图案精致。大殿上题联云:“钟声半逐前溪去,山色都随彼岸来。”又一联云:“殿阁钟山川灵秀,水声喷谷口澄鲜。”只可惜年久失修,飞檐垂落,窗门俱无,砖随雨落,瓦跟云飞,摇摇欲坠,万分危险,亟待修善。



灵山村座落在黄山南麓灵金山与丰山二水交汇处,整个村庄沿丰溪两岸建造,顺溪就势,街伴溪弯,建在二山夹一坞的涧中。


灵山街,又称凤凰街,整条街道就地取材,用一色的粗麻花岗岩石条铺就。沿街逆水而上,左边较狭窄,进深只有一屋之地,出门过溪,溪桥用三五根粗麻花岗岩石条架成,长约八、九上十尺。右边地势稍为开阔,进深不过十丈。一幢幢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紧紧相连,面溪而建,房屋之间偶尔间隔有很窄的小巷内通。当地人为了拓宽街道,减少占地,沿溪石条突出一、二尺,悬空在水面上,增加了街道的宽度。


灵山街大约有二、三里长,溪上架有十几座桥。丰溪落差很大,故采取梯级筑坝的方式缓冲水势,蓄积用水。坝高有的高达丈余,山泉飞泻,瀑布高悬,随四季变化,演奏着美妙动听的乐曲。春夏季节,水流湍急,其声震耳,有如万马奔腾之势;秋冬之时,水清流缓,叮铛作响,有如轻歌曼舞之情。



沿灵山水街而上,过方氏宗祠,到“观音前”,观音菩萨设在左岸凹进的石塌岩里。菩萨不知何时被毁了,观音菩萨座还在;烧香的庙被拆了,用粗麻花岗岩石条搭架建在溪上的庙址还在,大约有九个平方米。


再往前,丰溪右折,由原来的南北走向转为东西走向。灵金之水从东往西直冲而来,这是典型的东水西流。风水之说,东水西流,富贵在两头。丰山之水由北对着村中间流来,与灵金之水汇合左转,唱着欢歌,流过凤凰街,穿过灵阳桥,直泻而下。


沿灵金之水逆流而上出村,路边有座墓祠,山坞中有座方氏祖墓,俗称“大坟”。沿丰山之水逆流而上,有方氏祠堂。出村是百余亩的良田,地势开阔,光照不足,属高山冷水田,水稻生长期长,是“灵山贡米”的主产地。



雷祖庙会,是灵山最兴旺,历史最悠久的盛会。


:“戴莲花《鹂岭轩质言》卷4云:‘徽州歙县灵山,供雷祖极灵。每年6月24日,焚香者络绎于道,山顶村民百余家,皆好善布施,客民食宿不取值。家中置茶具一,人人饮不禁。有窃物者,辄自扑,不能挟以遁也。对山有高冈顶,横竹筒长尺许,空洞无物。是日,自出卷轴,悬筒末,金身朱喙,宛然神容。愚民瞻仰以万计,成拜跪怠容,至一时许仍没。


同治中,发逆扰徽属,僧夜梦神语云:乱人且至,盍埋我山冈下,深三尺,当免劫。僧惊寐,如神指,已亦避乱山中。未几,贼大至,寺院焚毁殆尽。闻灵山异,掘之,甫及尺,霹雳出地中,掘者尽仆,筒飞去,入黄山不见。逾年,贼平,僧始归。又梦神语曰:我在黄山某冈下,今事靖,可迎我归也。众具卤簿往觅,筒果在,迎之归。至今灵如故。’按:今灵山雷祖如昔,每年6月24日,邻近村落皆素食,往拜神者塞途,皆此种谰言,传益迷罔也。录之以见恶俗革除不易。”



灵山雷祖庙会,又称“水口庙会”,同时又是灵山土特产品交易的一次盛会。今已自然消失。


紧靠“天尊阁”的是“文昌阁”,并排而建,第二层互相通连。阁已毁,遗址尚存。


过灵阳桥,经天尊阁、文昌阁,山脚下石边长着一棵有500余年树龄的苦丁茶树,虽皮烂心黑,长势仍然茂盛。“天尊阁”前有一个小石板坦,坦前是人工筑起的蓄水池。丰溪水在蓄水池中打两个弯,穿入灵阳桥,飞流而下,声震如雷,一头跌入深涧,碰着对面山脚下的石塌,右折从东向西流去,再左转穿过专为风水设计的月亮形石桥洞,穿山过涧,汇入丰乐河。 



从南边山岭到灵山,有个山嘴凸出,挡住去路。山上有2棵粗大的橡树。转过山坦,峰回路转,灵山村水口建筑一字排开映入眼帘,美不胜收,令人惊叹不已。仰望天尊阁,凌空出世,脊兽入云,角抵九霄。沿石板山路而上,路外涧深数十丈。灵阳桥下,飞流直泻,水雾蒸腾,更显涧深莫测。


穿过五福庙,“翰苑”石坊迎面而立,高大古朴。


该坊建于明代正德6年(公元1511年),柱、梁用粗麻花岗岩石料,雕刻的花板采用红页石和白麻石料,后两种石料酥松易雕,但经不住风吹雨打,雕刻图案已剥落不少,残缺不全。整座石坊因采用的石料不一,颜色不同,风化程度亦不一样。牌坊最高处竖雕楷书“恩荣”,中间横雕楷书“翰苑”,字迹清秀,大方有力。


穿过石牌坊即进入灵山街。


灵山十八弯,代代有做官。灵山历史悠久,文风昌盛,人才辈出。明代中后期,灵山人亦官亦贾亦儒,盛极一时。


现存的明代建筑及整个村的设计建设就是明证。在灵山村后的灵金山,明代开国功臣李善长当年读书的“石山精舍馆”遗址尚存,灵金山寺旁李善长捐建的“报德庵”,其匾亦见残存。灵金山寺,在灵金山上。唐天佑二年敕建,毁于“长毛反乱”。许国(明朝人,他是明代嘉靖,隆庆,万历年间的三朝元老)未出仕前,曾在灵金山寺开馆授徒。因灵金山的“灵气”,许国弟子不少人科举入仕,有“一榜十九进士”之美誉,终有众多得意门生为之竖立八脚石坊的盛举。



小小灵山村,明代两相国先后与之有缘。这里还是新安医学名家方有执、“新安三士”之一方晞原的故乡。


灵山方氏祠堂有8座。位于灵山村中间的方氏宗祠,建于明代弘治年间。方氏名士方杰、方信叔侄托请曾在灵金山寺坐馆的三朝元老许国为方氏宗祠题名,并蒙皇帝口谕,钦赐“名世堂”堂名。故方氏宗祠“名世堂”匾额的上方还有一块“恩荣”竖匾。

灵山方氏经商主要地点在武汉,方氏在武汉的汉口有半条街之称,主营盐业、布庄、南货等商品,清末民初移师江浙及上海一带。



不信世间阴阳事,但看灵山鬼点灯。阴历6—7月,到灵金山看“鬼火”原来十分引人。灵金山富含磷矿物质,受阳光的强烈照射,每到夜晚,碧绿的磷火,三、五一簇,四、六一堆,一闪一眨,飘浮不定,确是一大奇观。

灵山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站在灵山村,上看在山脚,下看在山头,无旱涝之忧。村庄构建非常科学,占尽地利,善用水法,是研究徽州古村落建设最理想的范式。



视频:灵山村游记剪辑(值得一看)


徽州方氏灵山村

依山傍水!

其灵秀之气和

禅佛圣地而为世人尊崇!

方家人顶起!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