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楠竹山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8 23:00:13

 
↑点击上方“散文作家不散”免费订阅




作 者: 杨柳


筒,竹筒。


我小时住的村子,因盛产楠竹而得名“楠竹山“。


乡亲们土法上马,就地取材,用竹子做成的家什比比皆是。


米筒,用来量大米的筒。


那时穷,大米不多,几乎不用秤称,用竹筒量米,似乎成了习惯。


有时家里缺米,实在揭不开锅了,便到邻居家借来一两筒米,度过难关,等有了收成,分了稻谷,有了米,便将借来的米同样用借米时用过的竹筒还给邻居。


不过,自家量米煮饭,往往比较随意一一米多就多装点,米少就少装点,若去邻居家借米下锅,量的米一般都是与筒口平齐。


但父亲告诉我:还给邻居家大米时,要让大米冒出筒口,让它成“尖塔形“。



其实,在我看来,也多不了几粒大米,因为堆得太多、大高,大米会洒在筒外,很是浪费。


但就是那多出不了几粒的大米,父亲便反复强调:千万不能让邻居吃亏。用现在的话说,叫“借牛还马“。


火积筒。小时常肚子痛,就医很不方便,尤其是晚上。于是,乡亲们便发明了一种专治肚子痛的方法一一打火积筒。


将点燃的废纸,放进筒内,趁有明火时,将筒口对准仰躺患者的肚脐眼,“啪“的一声,盖在肚脐眼上。


可能是筒内有一股热气,竹筒吸附在患者的肚脐上居然几分钟都不掉下来,更神奇的是:肚子居然不痛了。


我现在都不知道,那方法,究竟是只治标,不治本,还是标本兼治?不过,现在的中医里,还有“拨火罐“疗法。是否从“打火积筒“改进而来,不得而知。


区火简,其实是“吹火筒“。



那时,农村普遍用的是土灶,少不了区火筒。它的作用,就是给灶堂内送风、给氧。


灶膛里空间狭小,有时柴火不够干燥,烧起来慢吞吞的,直冒黑烟,半天热不了锅。


无论是煮饭,还是炒菜,灶膛里没火,心里却憋了一肚子火。于是,区火筒并派上了用场。


将嘴对着筒口,用力鼓起两腮帮,将区火筒对准火星,一阵猛吹。不一会儿,火焰在区火筒的作用下,便开始在灶膛内手舞足蹈,熠熠生辉,炉火旺,饭菜香,喜洋洋。


有时吹得脸红脖子粗,头上和身上都是灰尘,也无济于事。原来,是灶内柴草塞得过多,喘不过气来。



父亲说,灶内烧柴要“空“,世上做人要“实“。


我那时还小,懵里懵懂,但对于“空“,似懂非懂一一就是灶内的柴火,不能塞得太满,保证空气流通,让它燃烧得更快,更旺些;而对于“实“,就是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踏实,思考问题要实际。


这应该是在后来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中,感悟得来的吧。


除了上述米筒、火积筒和区火筒,还有水筒、烟筒(抽烟人使用的竹筒)、笔筒、琴筒(二胡)等。


那竹筒,不仅是那时农村生活的一道风景,在我看来,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 END --



 


散文作家 · 微刊

欢迎投稿


邮箱地址:sanwenbusan@126.com 作品要求原创,拒绝转载,微信公号首发,以散文为主,千字为宜。来稿不能必发,请谅! 

 

你的支持,是我们作家写作的最大动力,点击下方“点赞”支持。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