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赏读】将凡俗的生活写出深情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将凡俗的生活写出深情

□潘玉毅


  读李修文的《山河袈裟》如进一孤城,城内千军万马,我只一人独行。进城是颇为费事的一件事情,它虽不需要通行证,但不是心诚者是进不去的。从体裁来说,《山河袈裟》属于散文集,没有什么跌宕的剧情,故事断断续续,文字拉拉杂杂,它不像小说那么连贯,也不如诗歌那么空灵,与之交流,读者常常要先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才行。但一旦进来了,就不愿再出去,或者无力再出去,即使它有疼痛感,这疼痛感愈发让你觉得生活的真实。

  作为物件来讲,山河与袈裟,可说是风马牛不相及,将之搭配在一起,着实令人费解。好在作者在自序开篇中便就这个书名作了解释:“收录在此书里的文字,大都手写于十年来奔忙的途中,山林与小镇,寺院与片场,小旅馆与长途车站,以上种种,是为我的山河。在这些地方,我总是忍不住写下它们,越写,就越热爱写,写下它们既是本能,也是近在眼前的自我拯救。十年了,通过写下它们我总算彻底坐实了自己的命运:唯有写作,既是困顿里的正信,也是游方时的袈裟。”言至此处,我们对作者的本意有了一个模糊的轮廓,而接下来的阅读,则是轮廓下的眼耳口鼻和面部表情慢慢清晰的过程。

  山河中是一个人、一段生活,袈裟下也是一个人、一段生活,唯一不同的是山河中的人是立着的,矛盾的,纠葛的,而袈裟下的人好似通通都放下了,选择了慈悲和原谅。时光荏苒,幸福也是一天,不幸也是一天,既然如此,且让自己从容一些吧,此即是作者的心语。

  《山河袈裟》,书之大,厚达三百余页,书之小,内容人人可及。作者看似不经意间地信手挥洒,暗中开启了一个传送法门,将现实中的人带入他所营造的文字世界,去聆听,去交流,去感受。以初心印证初心,方能得到原初、真实的答案,否则就算威逼利诱,也只能换来一个欺瞒、伪饰的解释而已。心诚,是读者与作者沟通的桥梁,读者只有沉入进去,才能真正领会作者的意图。想来,如果你这么做了,你对作者的讲述定能感同身受。

  李修文的文字自然是美的。其文之美,一咏三叹,重章叠唱,回环曲折,读完了,尤觉余音在耳边环绕,从纸上一路杀到心上。散文的淡定从容,好比是平静的海面下潜藏的巨大暗流,它的蓄势待发比喷薄而出更有力量,更能打动人心。这一点被作者发挥到极致。都说有血肉的故事听起来才不会乏味,作者深谙此理,亦从此处着力,赢得读者的情感认同。每个人每天都在造茧,然后又不断地破茧、逃离。在《桃李紫金冠》中,作者说:“烟尘里的救兵,危难之际的观音,实际上一样都不存在,唯有回过头来,信自己,信戏,以及那些古怪到不可理喻的戒律。”这就是真实的生活。我们每天都有可能面对许多无奈,而破解之道,只在自己,生活的安定从来就不只是衣食无忧而已,还有内心的从容安稳。

  放眼大千世界,生是偶然的,死是必然的,在生死之间,无非就是荣辱成败。为了理想,为了家人,每个人少不得要为生活奔忙。也许,慢慢地,我们会遗忘了初衷,放下了坚持,甚至丢掉了悲悯情怀。但也有可能在某一天重拾起来。如何平衡,是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生物必须要面对的哲学命题。好在柔软和坚强从来就不是两两对立的,而是相生相成的。柔软的背后是坚强,坚强的背后是柔软,因为爱,面对风雨我们需要坚强一点,但面对所爱的人,又可以比谁都柔软。

  生活中,我们每天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发生大大小小的故事,由此拥有喜怒哀乐诸般情绪。而一个写作者对于这个世界的感知要较常人来得更加敏感。他们清楚地知道,深情未必都是温情,也有可能是伤情。于是,在作者笔下,在《一个母亲》《每次醒来,你都不在》诸文中,无论是为母则强的疯儿子的母亲,还是经历丧子之痛的父亲,都鲜活地立了起来。将凡俗的生活写出味道,写出深情,这是一个作家的修行,也是他们的伟大之处。

  细想来,无助有时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故此,我们时常怀念一个人、一件事,这个人可能还在,也可能不在了,这件事可能发生在书本里,也可能发生在脑海里。感谢生命的磨折和无常,是它让我们变得更坚强、更坚韧。其实,杏花春雨江南是美的,破屋断壁残垣也可能是美的。穷愁痛苦是很多人都曾经历或者将要面临的实际困难,却未尝不是一次很好的历练机会。山河袈裟,生活就是参禅。这是我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知到的。




在留白处显现强大的生命力

——读马尔克斯

《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

□胡艳丽


    


  魔幻与现实都是人心的投影,人心的恶若没有边界,就会放纵出无限黑暗。读马尔克斯的作品会令人分不出何为虚幻、何为真实,很多经典的片断会在人的脑海中久久回旋。他用魔幻的笔法代替了主人公心灵的旁白,将所有要诉说的化成了种种奇幻的景象,让读者用心填补语言的空白。

  习惯了老马的魔幻现实,但你知道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新闻记者吗?1955年,他通过细致的采访,以新闻连载的形式揭穿了哥伦比亚皮尼利亚专制时期,一则被当局美化的海难丑闻。

  《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便是那则海难新闻连载的结集,报道的真实性得到了主人公当年同舰上海军战友的照片证实。书中,贝拉斯科那些魂归大海的伙伴们的声音似乎仍在海面上回荡。海难幸存者贝拉斯科在飘流筏上的十天十夜,同样被写得层次分明。每一天、每一夜,在作者笔下都是充满变化,不论是幻听、幻视、幻觉,还是身体承受的痛楚,以及内心的孤独、恐惧,都以十足的画面感呈现在读者面前。鲨鱼的背鳍仿若依旧在水面上逡巡,海浪摇晃中的皮筏似乎依旧在孤独地随波逐流。

  不论马尔克斯把贝拉斯科的海上“飘流记”写得如何生动,占了全书怎样的篇幅,但马尔克斯的醉翁之意显然不在于此,本书的核心命题只有一个,那便是揭露皮尼利亚当局对那次海难事故的故意美化,还原事情的真相。原来,出事的当天并没有当局口中说的暴风雨,只是一阵风使超载的军舰发生了倾斜,导致胡乱堆放在甲板上的走私货滚落大海,连带8名船员落海,舰方未能采取任何措施救援落水者。即使是在救生筏上,也没有任何必备的用品。

  当“好运气”的贝拉斯科奄奄一息地出现在哥伦比亚北部的一处荒僻海滩上,他受到了前所未有“礼遇”,住院期间受到了军方严密地“保护”,只能接触官方记者,他被精心“打扮”成了一位英雄,授予了他民族英雄称号,得到了选美皇后的献吻,成了多种商品的代言人,为此他甚至发了一笔小财。然而“好景不长”,英雄很快过气,不久他便被军方遗弃……

  假如贝拉斯科没有经历从“被英雄”再到“被遗弃”的过山车式的历程,也许他就不会自己主动跑到报社来问他的故事能卖多少钱。不论贝拉斯科将真相和盘托出的目的如何,他为了这次讲述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遭遇种种威胁利诱,被迫离开了海军……

  这是出于良知吗?是出于被军方遗弃的报复吗?还是由于生活无着,在慌不择路时铤而走险选择的生财之道?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真相已然公诸于世。

  全书不足十万字,书中没有大场面的铺排描写,没有人物在政治立场上的心灵独白,也没有对于逝去战友的煽情缅怀,更没有对当局的直接抨击批判。全书行文简单、干净、利落,但读者恰恰能在这些“缺失”、“留白”之处,看到最深挚的战友情、看到海上的孤胆英雄贝拉斯科,、虚伪,玩弄事实的真相,以及如何操控媒体,打压异己。

  贝拉斯科的海军生涯是荒诞的,马尔克斯的记者生涯同样是荒诞的,现实一旦荒诞起来,比小说更令人瞠目结舌。该书最成功之处便在马尔克斯在写与不写之间的虚实掩应与分寸拿捏,那些没有直接见诸笔端的内容,反而成了全书的亮点。它们隐藏于字里行间,仿若是从马尔克斯的笔锋处种下的种子,经文字与情感的呼唤养育,再重新在读者的心中生长出来,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与你在春天里共读书

□玉毅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之一便是人会读书而动物不会。虽然猴子有时候也能模仿人读书的样子,摇头晃脑,吱吱哇哇,甚至一坐就是一下午,不过它们的模仿终是只得其形罢了,你要问它们书中究竟写了些什么内容,被模仿者又在偷偷地乐些什么、痛些什么,它们决然回答不上来。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有不少人正在或者已经退化为只会模仿的猴子,整日里宁可抱着手机睡觉也不愿打开书本来看上一眼、读上两句,即使看,也是装模作样,就连“水面上看人——看倒了”也未察觉,即使读,也是漫浪诵读,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至于那些懒惰之人,更是常说一句话,春困秋乏夏打盹,没有一段适合用来读书的光阴。然则,读书无所谓时间适不适合,只有读与不读。你若不想读时,天赐良机亦无多大用处,你若有心读书,凿壁借光、囊萤映雪你也会去读。

  当然,若是可以,书还是应该多读一些的。多读点书,多经历点生活,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远比你想象中的来得精彩。读书有一样最大的好处:人世间的春天都有过去的时候,书上的春天却永远都不会落幕——风不会停,花不会谢,草木不会凋残,河流不会干涸。

  至于读书的形式,倒是不拘一格,你可以一个人静静地读,也可以找一群人“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若是与人共读,这个共读的对象可以是孩子,也可以是爱人。如果是孩子,你可以讲书中的故事给他听,也可以同他讲讲你小时候读书的故事;如果是爱人,那就更好了,夫妻间还有什么比志趣相投更美好的事情呢?

  尤其在春天这样一个万物萌动、春暖花开的季节,多闻无止境。当此时节,春茶正好,夫妻间偶然重演一回“赌书泼茶”的文人故事,纵然打翻了杯盏,搞得一地狼藉,亦无不妥处,反而大有文人之风。

  如果未有孩子,也未有爱人,那么选择与三五好友共读也不错。寻一处静幽所在,临流赋诗,将永和九年的惠风和畅再历一回。




成功需要学会管理情绪

——读《情绪掌控,决定你的人生格局》

□邓勤


  

  人吃五谷杂粮,必生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惊恐惧,有人喜欢将它挂在脸上。因此,我们观察脸色,就可知道对方的心情。但有些人城府极深,他们学会了管理情绪,喜行不怒于色。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就得结合对方的语言、动作,来揣摩对方心思。毋庸置疑,我们都喜欢跟心直口快的人打交道,因为他们有什么话,都会一股脑地倒出来,让人一览无余。他们敢爱敢恨,活得非常洒脱,但是这样的人,往往在事业上走不远。

  古往今来,人人都渴望出人头地,建立一番功业。但成功谈何容易?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天时、地利、人和样样不可或缺。如果我们善于管控自己情绪,那么必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譬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和周瑜,俱为当世英才,两人虽各为其主,但至少是惺惺相惜的。然而周瑜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不会管控自己情绪。诸葛亮略施小计三气周瑜,使其旧伤复发,英年早逝,也让孙刘联合战略蒙上了阴影。如果周瑜能够意识到,胜败乃兵家常事,坚决不生气,而是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何愁不能建立更大功业呢?

  很多人都是这样,明明很努力、很勤奋,可就是在某一个时间点没控制好情绪,导致别人误解自己,认为你是一个“脾气大于本事的人”,让1%的情绪失控毁了99%的努力。心理咨询师宋晓东认为,情绪掌控,决定我们的人生格局。宋晓东在最近出版的《情绪掌控,决定你的人生格局》一书中,用他的专业知识、生动的案例,从沟通方式、思维模式、心理疏导方法等方面,教你掌控情绪,克服自己这一致命短板,开启快速的上升通道。

  任何一个人,不管你现在状态如何,都应该学一学情绪掌控那些事儿,不为其他,只为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本书包括《突破思维:请远离消极的思维模式》等六部分,分别讲了在一些典型的沟通场景当中,我们应当如何对情绪进行管理才能体现出高情商;人际交往过程中“划定边界”的重要性;如何看待及应对压力;当自己处于情绪低潮期的时候,应当如何对自己进行有效的激励;一些典型的消极思维方式以及一些实用的心理自助方法。

  譬如我们在职场中,可能都遇到过主管对自己大喊大叫的情况。作者认为,作为一个高情商的人,我们应该这么做:一是保持镇定,复述对方发怒的原因;二是如果对方错怪了你,那就要不亢不卑,耐心解释;三是如果对方没有错怪你,那就要马上认错,及时承诺。作者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还原发生争吵的场景,让我们做到科学应对。同时,作者也告诫我们,以上三个步骤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企业文化,譬如那些实行狼性文化的企业;不要当着太多人的面反驳领导;要敢于维护自己的边界。这样的忠告我觉得也是可行的,毕竟好的理论还需要随机应变。

  没有完美的生活,只有不断调整的情绪和心态。想要真正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关键在于不断地去升级自己的认知方式,同时还要坚持不懈地去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只有这样,你才能将这本书当中的情绪管理知识转化为掌控情绪的巨大力量。



■阅读导航


   

  《人生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也许你正因为某些挫折而迷茫、颓败不堪,觉得整个人生都是灰暗的,梦想又遥不可及。没关系,你与这本书的不期而遇,将是你心灵的一次救赎,它会带你走出阴暗,直达下一个柳暗花明。成功从不会放弃任何人,只是你放弃成功罢了。

  青帆 著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定价:36.00


   

  《思维方式(精装版)》:本书中,稻盛和夫以9大主题,若干个关键词(精进、信念、拼命、利他、创新、苦难、感谢)深入阐述了“思维方式”无可替代的重要性。读者不仅能从中感悟到“经营之圣”的人生智慧,更能汲取到足以推动自己人生与事业发展的精神力量。无论对于企业经营者、公务人员、普通职员,还是未踏入社会的学生,这都是一本能帮人优化思维、找对“活法”的心灵管理必读之书。

  [日]稻盛和夫 著 东方出版社 定价:49.00元


   

  《中医艾灸轻图典》:简单灸法,健康有道,灸出健康好气色。  

  臧俊岐 著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定价:39.80元


   

  

  《艾青诗选》: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

  艾青 著 岳麓书社 定价:26.00 元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