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记录了他们的交谈 清名桥校区中高年级习作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阿太三件事

于顾千祺/五年级

我有一位阿太,她总是做出令人发笑的事情。

比如,有一次,阿太想要自己放水洗澡。把水拧开后,转身走出去时,淋浴器突然向她发出攻击。她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于是向我们发出求救信号:“政铭啊,政铭啊,顾政铭唉……”在外公的搀扶下,她终于跨出了艰难的一步,尽管当时离门口只有半步之遥。

再有一次,我上厕所,阿太正坐在客厅吃瓜子。我一会儿就出来了。过了好久,阿太忽然喊起来:“祺祺啊,怎么还没出来!慢死了,是不是跌进马桶啦?”正在书房的我立刻答道:“早就出来了呀!”

还有一天晚上,我们两个人几乎同时上床,可我一直没睡着。过了一会儿,她忽然念起经来:“折山折地菠萝菠萝十三点三波火……”好奇怪啊,我连忙开灯,却发现阿太并没有在说话。心怀疑惑地关灯之后,我躺下来睡觉,终于快睡着时,阿太的喊声连绵起伏“祺祺啊,祺祺啊!”我慢慢爬起来,伸了个懒腰,再睁开眼睛,问了一句“怎么了?”好久好久没人回应。我只得拍拍她的脸,阿太醒了。“你刚才喊我怎么了?”阿太说:“没怎么呀!”我又问:“那你喊我干嘛?”阿太说:“我没喊你呀!”哎呀,当时我真想晕过去。


龙老师点评

这篇习作写得朴实又生动。阿太作为陪伴你成长起来的一位老人,想来你们感情是很深的。然而,老师并没有看到你强烈的抒情,而是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每一件事都是小事,但记住并且写下这些小事,就反映出你对阿太的情感。等你长大以后,再回过头看这篇文章,会愿意为它增加新的结尾。那时候,怀念和思念的情绪更浓,你更会体会到,亲人对于我们的重要性,记录他们的生活就是爱他们最好的方式。




弄堂的清晨

徐一诺/四年级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树叶洒进这个小弄堂

绿叶贪婪地吸吮着新鲜的空气

破旧的小房沐浴着阳光

美好的一天快要开始

狭窄的弄堂被一对老夫妻打理得干干净净

他们悠闲地开始练剑

配合着他们跺脚的声音

早饭在锅里“咕咚”作响

老人双眼紧盯剑头

仿佛要瞪出火苗

要是我是锅里的早饭

肯定吓得不敢出声

一切都那么美好悠闲

如果我是墙壁上那条裂缝

我就会眯起眼享受

享受阳光沐浴

享受虫子爬来爬去的微痒


龙老师点评

这首诗一开始较为平淡,仿佛只是在写景。但越往后读越感觉精彩,人物出场活力四射,结尾处巧妙地找到了环境中的对应物,把自己内心极为充盈的喜悦感描绘了出来。老师想与你商量两处修改:其一,是否需要反复直抒胸臆“美好的一天快要开始”,“一切都那么美好休闲”。诗歌短小,因此每句话都必须有意义,有用途,直接的抒情是否必要呢?其二,“我”出现了两次,是否需要这个第一人称跳出来抒情?还是继续保持原来的第三人称叙事?诗歌里,“我”的出场感觉越淡,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就越大。试着修改一下,换一种方式来进行抒情吧。




离开

龚恩泽/初一

老宅、古井、参天老树,以及如今物是人非的世界。

那是一个秋天,我才只有2岁,风中已带着一些凉意。和往年一样,院子里银杏树的叶子都已开始凋零,地面铺满了一层金灿灿的落叶。那一年太公公已经有80多岁了,平时都由亲戚们轮流照顾他。毕竟老了,他经常去医院看病、检查身体。这次他又因为一些健康的原因去住院了。外婆送完他便又回家去照顾中风的外公了。几个小时之后,陪同太公公的小舅公就打电话叫外婆赶紧赶到医院,说太公公想要见她,并且打电话叫亲戚都赶过去。也许是人有灵气吧,太公公可能已经感受到自己快要离开了。外婆立刻打电话通知去丹阳吃喜酒的其他亲戚,赶回无锡。当时他们还在去往丹阳的火车上,在接到外婆电话后,很不情愿地就地折返。外婆安排好家里的事情就赶往医院,幸运的是见到了太公公最后一面。当时,太公公躺在病床上,似乎是用了最后的一点力气,叮嘱外婆照顾好自己和整个家庭。太公公的病是肺上的病,此时出现了窒息。医生说要割气管抢救,外婆说不必了,还有亲戚不同意,一定要做这个手术。现在回想起来人这一生已经做这么多事情了,不必再受这个苦,只为争求在这个世界上多存活一会儿。葬礼的前一天晚上,我的小舅婆,也就是平时照顾太公公最多的儿媳妇一直痛哭到很晚。到了10点,她的头突然感受到一阵剧痛,大家手脚错乱,疑神疑鬼,小舅婆抱着头痛倒在床上。小舅公安抚着她,大舅公凝视着壁柜,仿佛里面会跑出什么东西似的,二舅公在遗像面前祈祷着,直到我的外婆,突然想到了什么,对小舅婆说:“不是爸爸每天晚上1000都会提醒你睡觉的吗,肯定是他在提醒休息。”小舅婆大叫了三遍:“知道了,我要去睡觉了。”这剧痛立即停止了。他们到现在还相信这是太公公的在天之灵,所做的事情。也许这只是一个巧合,但在亲人离世之际,人们宁可相信就是真实的。人离开之时,心中总有什么牵挂着直到把心弦放下,才愿意安安稳稳地走。

人间的事总是这样,哀哀乐乐。有着很多相逢和离别。

房边的溪水依旧流着,可那棵参天古树,却在太公公离世不久后枯萎了……


龙老师点评

这篇记叙文的开头与结尾很棒。前后呼应,不知不觉之间渲染出一种恍然隔世的感觉。如果可以,展开来继续描写,把事情发生的环境写得更细致些,会让穿梭其中的叙述部分得到更好的烘托。中间最长的那一段,毫无疑问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过程还是写得比较清楚的,一层层往下延伸。读到第二、三遍时会有怆然悲戚感,说明写得还算成功。但你写的时候,可能并没有考虑清楚如何安排每一个小事件,在每一个小事件里,每一个人物发挥了哪些作用,对于情节的推动有什么影响?其中哪些人物是特别值得刻画的?因为用力过于平均,最后只看到事件,看不到人物,也看不到更深层次的立意。所以,老师的建议是:再次充分回想这件往事,留意人们面对一个事件时,那些非常具体、细小的反应。用自己的头脑进行分析,归纳出这件事对于整个家族深远的影响。




我们时代的老太太

杨馨菡/五年级

新时代,生活变,老太太们也有许多改变。现在的老太太们生活得多么愉快潇洒啊!

古人曾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现在就应该改写成:“欲把老太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这里先说说我的外婆吧!她非常爱美,总是想牢牢抓住青春的尾巴。有一天轮到外婆接我回家,为了容易找到她,我先站到了石头椅子上,突然之间,一个显眼的、。咦,是外婆来了吗?我心想,定睛一看,果然是她。只见外婆顶着乌黑的卷发(刚烫染好的),头上还别着一个黄色的大花卡子,戴着银色花边眼镜,一串亮闪闪的手链好不显眼!身穿紫罗兰色的衣裙,上面撒满了红花、兰花,脚穿一双灰丝袜,连高跟鞋上也镶嵌着漂亮的宝石。我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说实话,我确实不喜欢这种美,但是外婆很喜欢呀。

有些老太太喜欢跳广场舞,我外婆也是其中的一员,每天吃完晚饭歇个一刻钟,就下楼,跳上整整一个小时呢!你听,我还能跟着哼几段:“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晃荡,晃荡,。”哈哈,她们跳得多起劲啊!

我们时代的老太太并不只有一个类别,比如我奶奶,比外婆要淡雅的多,朴素得多。她每次都穿得十分清淡,头上什么也没有,干干净净的。总是身穿蓝色大衣,一条褐色的裤子,一双简朴的运动鞋。奶奶心灵手巧,是个顶级厨师,会织毛衣,会做棉鞋,会做沙包,还会做被子。是不是超级能干呀?她对我也十分关心,把我照料得很好。每天晚上吃完饭,奶奶都会出去散步半个小时,所以身体一直很健康。

外婆和奶奶都是我们时代的老太太,我赞赏外婆的“潮”,也喜欢奶奶的“返璞归真”。她们都活出了自己的生命特色,以后等我们老了会变成什么样呢?我挺期待的。或许,做个老太太也挺美好!


龙老师点评

老师认为你写出了一篇很酷的文章。不仅从独特的角度抒发了自己对于两位老人的关心与爱戴,还写出了自己对于老年人生活状态的思考,有观察,有交流,也有理解。仅凭这一点,你就超越了很多同龄人。我们写作文,首先是从自我出发,以自身为支点来反映周围的世界,但写着写着,会越写越大,越写越深,越来越多地关注到其他人,其他事。当你真正意识到写作的核心目的就是真实记录这个广大而又美好的世界时,你就把握住了写作的要义。现在回归文章本身,开头有趣味,古诗的引用十分俏皮,接下来对外婆和奶奶形象的塑造也很成功,小小对比了一下,是很到位的。最后结尾段自然而然总结了自己的感想,认同感传达出来了。老师希望你有空再丰富一下人物,因为老人们的生活不只是跳广场舞,也不只是做家务,跟她们多聊聊,多陪伴,你会知道更多故事,更有利于你进一步塑造人物的性格,而不只是外在印象。试试吧!






水弄堂的早晨

侯枘行/五年级

被灰尘沾满的灯笼,

望着行人默默不语。

落叶从高高的树梢上

飘落下来,

和灰尘为伍。

青绿的苔藓躲在树下,

潮湿的泥土养育着它。

石桥上的行人

每天都在穿流,

但石桥依旧古朴。

桥下水平如镜。

隔河的老房子

互相望着对方,

流水记录了他们的交谈。

房檐上每一次更换灯笼,

都是春夏秋冬的一次轮回,

时光如流水一样平静,

只是每次新挂的灯笼

都是那么红彤彤。


金老师点评

这首习作很完整,剪取的几个画面共同构成了水弄堂的 印象,结尾也有一定哲理,文字方面没有需要调整的地方。但需要注意的是,诗的题目如果是“水弄堂”,而不是“水弄堂的早晨”会更贴切。换而言之,这首诗没有让我们看到更多“早晨”应该有的景象。我们平时在写作文时,自拟题目不多,自拟题不贴切改就是了,但如果是命题作文,这就牵扯到审题了,希望侯枘行以后在这方面更仔细一些。




尚宣宇/五年级

原诗:

 

登柳州城楼寄漳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改写:

 

雨点被天仙纷纷扬扬地洒下,

汇入了墙旁那小小的池塘。

我撑起一把伞,

走上布满藤蔓的老(城)墙。

 

墙上的雨胡乱地飞扬,

远方空旷的旱土,

在乱雨中变得迷茫。

惊厉的狂风打乱了塘里的莲花,

密集的雨,侵袭着墙上的枯藤,

我的思绪也和这雨一样杂乱无章。

 

满身的衣裳浸水一般潮湿,

细细的溪流像九回百转的愁肠。

从腐朽的台阶缓缓踱下,

低垂的裤脚,缓缓抚着,

满地的泥浆。


金老师点评

古诗改写,既让孩子们感受古文之美,古典意境,同时也是训练他们尝试怎么从经典汲取素材,同时又能摆脱经典的束缚,这当然是长期的训练,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但至少尚宣宇这开始的几步走得很好,他有对原诗意象和情境的承袭,也有自己的发挥。这样的练习完全可以当作平时读古诗词的余兴,慢慢尝试用原诗的材料越来越少,直至完全脱离原诗的束缚。既可对古诗词加深理解,同时又训练了遣词造句,一举两得。




生意人

王颖和/六年级

当第一束阳光透过黑漆漆的小木屋时,窗户掀起了一角,里面探出了一个头,弯腰取出脚边的一堆货物,用自己的手臂又捧出了好几瓶的饮料……依次,整齐地摆放在摊头上。他又从里面吃力地拖出了一个冰箱,密密的汗珠在他额头渗出,他转身打开电风扇,翘起二郎腿,在晨光的沐浴下,玩起了手机……

下午,人渐渐多起来了,他总是撑着腮帮子,注视着走过的每个人,当别人向他的摊位瞄几时(眼?),他总会凑上前,用期盼的眼神看着他,别人只是匆匆而过,他叹了口气,而后又抬起头,像是安慰自己似的,有人来买他东西时,他那黝黑的脸庞便露出了笑容。

在他第一天来这儿时,我听到他在和他朋友喃喃地絮叨:“你看看,别人都卖各种东西,而我只做烤鱿鱼,只想做南长街最好吃的烤鱿鱼……”说罢,他便在鱿鱼上洒了些佐料,双手转动着竹签,仿佛这一切都是最好的。


金老师点评

写一个不是日常生活中的熟人,可能更需要的是每次特别的观察,他在不同状况下的行为,人的状态,王颖和做得不错,六年级的学生写人物到这个程度,可以说优秀了。看到她在本文的结尾,“仿佛这一切都是最好的”,俨然一个很成熟的作家的手笔了。当然,她还是会不可避免地露出她这个年龄的问题,譬如“用自己的手臂又捧出了好几瓶的饮料”,闪光点和小差错都在,这是一个孩子的真实状态,也意味着她的进步空间还很大,但她前行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




厦门印象

曾玺宇和/六年级


曾厝垵的喧闹声停了

红军风格的摄像馆,

是人们的欢笑冲刷过的

一家家速画店门口

游人像鸟儿在树林中栖息一样

三三两两的蹲在地上

只有手工店里

才悄悄的

就如同老师不在的教室

不时的淌出嬉笑声

如同溪水一般

终归没入喧嚣的

车水马龙之中

归家的外地打工仔

捧着个小盒子

就像捧着自己的家人


金老师点评

作为“某某印象”的练习,曽玺宇完全符合要求,聪明的写作者,选取的素材都“有的一写”,曽玺宇就是如此。尤其结尾,这个捧着小盒子的外地打工仔给我印象很深。有两个小地方需要以后注意:一,粗心,两个动词前的“地”都写成了“的”;二,雷同,“如同溪水一般”的“如同”与隔句重复了,完全可以用同义词代替,这个其实只要自己写完后自己多读几遍,读出声音来,自己就能发觉。



( 选稿:阮夕清 )





清名桥校区(总部)


联系电话:谢老师18260485705   

               阮老师13771084908


地址:梁溪区图书馆古运河分馆一楼





杨柳风万科校区


联系电话:张老师18861678533  

               阮老师13771082908


地址:无锡万科魅力之城二期233—7杨柳风学堂(三角公园北面/常春藤苗苗园隔壁)











一、致力于推广人文素养教育。
二、提倡美育学习和诗感认知;培养学生建立独立思考能力、帮助他们掌握阅读方式的多样性、启发他们对审美的个性化感知。
三、用广泛阅读和文学写作给学生添加额外的人文“营养”,用诗文和艺术愉悦他们的成长。



杨柳风人文学堂












以自识融多元、以自信塑成长、以自由得未来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