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香千里遍文昌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椰香千里遍文昌

海南文昌,那密密的椰林,如诗如画的传说故事、引人深思的历史典故,醇厚的民俗民风,让人难忘,这真可谓:不尽连天长寿果,椰香千里遍文昌。

茂密的椰林、成团的椰果、柔软的沙滩、无边的大海、蔚蓝的天空、轻柔的白云……这就是海南,更是文昌!据说:全国50%的椰树在海南,海南50%的椰树在文昌,所以文昌人无不以“椰子之乡”自豪。

  从美兰机场到文昌清澜镇,50公里高速公路两侧都是清一色的椰树,她们虽高低参差,青黛不一,却都亭亭玉立,仿佛队列整齐的清纯少女,个个头戴绿色斗笠、腰肢纤细而挺拔,挥动着双手,迎接远方到来的宾客。看到这么多的椰树,才觉得真的到了南国。

  椰树密如莽

  在文昌,椰树随处可见。无论广阔的郊野,抑或平缓的山坡;无论迤逦的海滨,抑或蜿蜒的幽径;无论现代的小区,抑或古老的乡居,到处都有她们婆娑婀娜的身影:一株株椰树昂首挺立,三四米长的叶片向四周伸展,犹如夜空璀璨绽放的烟花,亦如千手四面观音伸出的纤纤长臂;叶梗两侧,叶片被巧妇剪成整齐的细丝,在微风下摇曳、厮磨,恰如情人的窃窃私语。

  文昌的东南部有个高隆湾,这里的海底十分平缓,以至海滩特别的宽,退潮时竟有一百多米,沙滩呈米白色,当地人称它为“银滩”。银滩沿着海岸,延绵十多公里,画了一个巨大的圆弧,成了一弯银色的初月。初月的背面,生长着成片的椰林,椰林的纵深,也有好几公里,形成一道天然的防风林带。站在高楼远眺,南面是蔚蓝无际的南海,海浪画出一道道银线,从天边浩浩荡荡而来;北面是郁郁葱葱的椰林,椰浪卷起一朵朵漩涡,从脚下滚滚回旋而去。人们看南海碧波万里,任清风阵阵拂面,听海涛椰风低吟,只觉精神焕发、脱尘绝世、心旷神怡、浩气荡然!

  椰子浑身是宝。除了椰汁甘甜可饮外,老椰肉可榨汁或加工成食品,椰叶可盖草屋、扎扫帚,椰壳还可雕刻成工艺品。发芽后的椰子变成了海绵体,奶香扑鼻,其中的“椰子油”最是金贵,具有最佳的食用和保健功能。

  原始椰林中的椰树很密,树干挺拔而细长,高的有三十多米,树冠的枝叶向四面张开,宛如一把把撑开的雨伞,遮住了云朵,也挡住了阳光。然而,在一把把“雨伞”隙缝中露出的天空,反而更加湛蓝、更加明亮。椰林里堆积着落下的椰叶,一层复一层,散发出残存的清香。椰树叶梗近似木质,非常坚硬,不易腐烂,加上地面本不平坦,所以每跨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稍不留神,就会陷入土坑或被绊倒。

  高隆湾附近有个“椰子大观园”,里面栽植着各种不同品种的椰树和棕榈树,原来,椰子跟棕榈还是同科。就椰子而言,根据其不同的形态,也有狐尾椰子、大王椰子、酒瓶椰子等,但它们的果实并不是食用的椰子。在这里,我们不仅见到了不同品种的椰树,还看到了多胚异形椰树:几个受精卵同时存在于一个椰子母体中而长成的一至五株并蒂同根椰子树,如同人类的双胞胎、三胞胎一般,只是其概率要比人类低很多。因为觉得新奇,我特意买了一株一胚双芽的椰苗,回来栽在花盆里,一个月后,椰芽长出了几寸长的新叶。离开文昌时,怕没人浇水,我特地把它种入地下,翻盆出来,竟然还没有长根。

  高隆湾的东面,还有一条水道从南海往北通去,叫做“八门湾”,新建的“清澜大桥”横跨其上,直通航天发射中心。八门湾的东海岸,密布着200万株椰树,椰树从15公里长的海岸向陆地延伸,占据了整个半岛,这就是著名的“东郊椰林”。这里集聚着文昌50%的椰树,几乎每株椰树的“腋”下,不仅悬挂着大小不一的椰子,而且还开着嫩绿色的椰花,雄花像是放大的麦穗,雌花则似一个个小苹果,如果授粉成功,一年之后椰子就成熟了。从清澜大桥东堍右拐,公路在椰海中游弋,穿过东郊镇,直达半岛尖上的“东郊椰林”风景区。但是我却更爱景区外的原始椰林,更爱从公路两侧岔出的蜿蜒小径以及掩映在椰林深处的乡居,它们远离公路,隐于林薮之中,门前有清澈的池塘,白鹅悠闲地戏水,鸡鸭自在地觅食,一缕炊烟袅袅升起,清幽而宁静,在这“世外椰源”里,时间都凝固了。

 传说美如诗

  既然文昌有那么多的椰林,自然会有许多关于椰子的美好传说,其中一种说法是:很多年前,这里发生旱灾,有个叫椰子的姑娘到海边去挖泉水,可是挖了四十九天,没见泉水的影子。妈祖知道了,让她吞下一颗红果,转眼间,姑娘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孔雀,可她感到肚子里燃烧着火焰,难受极了,就一头扎进沙里,拼命往下钻,终于喝到了清凉的泉水。可是它扎得太深了,头已经无法拔出,于是,变成了一棵大树,身躯变成树干,尾巴变成树叶,头和嘴变成了树根。它不停地吮吸泉水,输送到果子里,大家以果子为食,终于度过了旱期。人们为了纪念她,就把这种树叫作“椰子树”,它结出的果子叫作“椰子”。

  然而椰子并不是海南本土的生物,而是地地道道的“泊来品”。说它“泊来”,是因为它并非乘船而来,而是随着洋流漂泊而来的。椰子的外壳轻且坚硬,棕麻般的纤维组织充满空气,这种构造对它漂流航行十分有利。4000年来,椰子从亚洲赤道的海岛出发,不仅漂到了海南,而且穿越了整个太平洋,到达了南美洲。自然界中,所有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延续方式,就像成熟的凤仙花种子被弹出、蒲公英种子随风飘散、枸杞种子随动物粪便排出被带到远方一样,洋流则是椰子传播的载体。如果不能漂洋过海、遇地扎根,生长在热带海滨和海岛的椰子族群就只能困在孤岛,甚至难以为继,所以说一颗椰子往往会造就一片椰林。当然,椰果的生命力再强,也不是无限的,如果20天内不能登陆,它就葬身大海了。

  尽管椰树存活于偏僻的海南,但它那高雅的气质早就为文人所青睐。唐人沈佺期《题椰子树》云:“日南椰子树,香袅出风尘。丛生调木首,圆实槟榔身。玉房九霄露,碧叶四时春。不及涂林果,移根随汉臣。”他赞美椰子树出尘脱俗、气度不凡的风姿,是仙醇玉露般的佳果。该诗作于沈佺期晚年被贬岭南后,所以有不能“移入皇宫中”的哀叹。61岁的苏东坡被贬海南,情绪低落,一次,他品尝到当地百姓以椰肉榨成椰奶做成的“清补凉”后,十分高兴,咏道:“椰树之上采琼浆,捧来一碗白玉香”,对椰子美食赞不绝口。苏东坡的儿子苏过还用疏巾沥出椰汁,并用椰子壳做了一顶帽子送给父亲。苏东坡戴着“椰子冠”走上街头,立刻引起人们围观。东坡高兴极了,遂作《椰子冠》云:“自漉疏巾邀醉客,更将空壳付冠师。规摹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发不知”,从此走出贬官的阴影。从海南琼山走出去的明代文渊阁大学士丘濬咏道:“千树榔椰食素封,穹林邀望碧重重。腾空直上龙腰细,映日轻摇凤尾松。山雨来时青霭合,火云张处翠荫浓。嘴来笑吸琼浆味,不数仙家五粒松。”其诗写得相当细腻,字里行间饱含着对椰树的亲近,浓浓的桑梓之情跃然纸上。

  民风醇如椰

  椰果包容琼浆,常被古人赞为腹中能容。陆游怀才不遇,自比椰果,常有“著万卷书虽不足,容数百人还有余”“椰子身中悔著书”“万卷真藏椰子中”“记书身大似椰子,忍事瘿生如瓠壶”句。文昌人生性善良、谦让、包容,乐于助人,遇事不争,生活也十分休闲。我在文昌小居月余,从未见人吵架斗殴,凡人小事感触良深:我从文昌高铁站出来,的士排成一条长龙,说了目的地,要价40元。我有些不放心,要求打表。司机先是不肯,在我的坚持下终于打了表。到目的地一看,42.5元,我不由有几分羞赧。宜兴某老总,在文昌叫车送至机场,小包遗忘在车上,飞机尚未降落,包已送至留在文昌的乡人手中。我在文昌曾不小心摔了一跤,下巴出血不止,求助警察。警察二话没说,立刻开车将我送至医院……

  椰树立身于海滨,经常受到大风的骚扰乃至台风的侵袭,然而,它哪怕被连根吹倒,只要根部还与土地相连,就会重新扎根,树端重新立起,照样开花结果。过去,文昌人为了谋生,许多人告别父母,漂洋过海,不带妻室,不背祖宗牌,两手空空而去,或为苦力,或当船员,或种橡胶,或经生意,稍有积存,必返故里省亲团聚、投资置业。“一条文南街,半部华侨史”。文昌城里的“文南老街”,东临文昌河,南北绵延一里有余,两侧店铺林立,一式的中西合璧的南洋骑楼风格,就是清末民初文昌人漂泊南洋、历尽沧桑、艰苦创业的见证。

  在众多华侨中,宋耀如是佼佼者。早年,十几岁的宋耀如随舅舅出洋谋生,做过学徒,学过英文,当过水手,从圣学院毕业后做过牧师和传教士,并重新经商,创办儿童福利事业。结识孙中山后,倾尽家财支持革命。宋耀如的子女受其影响,均投身民主革命,。现在昌洒镇古路园村保存的“宋氏祖居”,就是宋耀如和他祖父、父亲的出生地。,。雕塑背后,高大挺拔的椰树一字排开,、坚韧不拔的精神。“祖居”在陈列馆西百米,坐西南朝东北,房屋呈反“F”布局,正屋三间两进,旁有侧厢,中有天井,加上围墙后成为“日”字形。天井东北的围墙上建有门楼,上悬“宋氏祖居”匾,。第一进正屋中间为中堂,两侧为书房、卧室,第二进的两侧是卧室,房间极小,不足15平米,用具简陋,床宽仅1.2米左右,宋耀如就出生在第二进东屋。“祖居”北侧,有一片椰子林,是六十余位政要、名流自1987至2016年间手植。

  民俗浓如歌

  在文昌短暂居住时,我所在的小区里有一位叫王英良的水电工,我跟他相识不久,却成了朋友。

  他爱好民俗文化,也写写文章,还是中民协会员。共同的爱好,一下把我们拉近了,当我问他海南有没有梁祝传说时,他立即说:“海南儋州就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山歌。”第二天,他就找来了一些资料。原来,儋州民歌分“山歌”和“调声”两种,其中有长篇《梁山伯与祝英台》和《梁祝后传》,所唱内容许多跟当地风物、习俗、传说有关。

  《文昌县志》称,自宋代以来,闽越人逐渐南下海南,闽人的聚居区形成以闽南话为基础的文昌话,成为海南话的代表,海南电视台主持人说的方言,就是文昌话。王英良既然研究方言,我不免跟他简单学几句。

  我发现文昌乡村的民居,虽然也是人字屋脊,但屋面与江南迥异:底瓦宽平微弯、盖瓦小而筒状,我向王英良问起,他说文昌的民房是不用网砖的,底瓦直接铺在椽子上,而且底瓦用“黑盐木”(即坤甸木)做成,两片重叠,盖瓦是用泥土烧制的,盖瓦覆盖后用红毛灰(水泥)嵌缝。黑盐木质地坚硬,具有油性,用它做盖瓦,冬暖夏凉,百年不腐。

  文昌人喜欢喝茶,小镇上茶馆鳞次栉比,生意兴隆,一大早,每个茶馆里都坐满了喝“老爸茶”的人。我问“老爸茶”是什么茶?王英良说,“老爸茶”只是茶的统称,并非专指某一种茶。这里的民风是男主外女主内,男子的任务主要是耕田、收割、栽培椰子以及上树采摘椰子,而椰子的生命力极强,移栽之后并不需灌溉、施肥、除虫,只等八年后挂果,就可以采摘了。所以,男子空余时间相对较多,养成了喝茶的习惯,他们喝的茶也就叫做“老爸茶”了。

  茶馆里供应的茶有铁观音、乌龙、乌咖啡、绿茶、牛奶、菊浮、茶滴(红茶加牛奶)等,茶叶并不好,也没有“茶道”一说。茶店还供应各色早点,所以除了喝茶的当地居民外,还有不少外地人。茶壶是大肚的玻璃圆壶,紫砂壶是没有的,涂有釉水的青瓷壶也极鲜见。玻璃壶里套着一个漏杯,茶叶就装在杯里,壶的上端安着金属或藤制的提襻。如果喝“茶滴”,茶客须把牛奶舀进已然泡好的茶汤,搅匀后品味。由于喝的茶类不同,喝茶者必是一人一壶,所以,喝茶人围坐一起,桌上要摆好多茶壶。这里尽管没有名茶的幽香,没有茶道的雅致,却洋溢着文昌人的淳厚、氤氲着民俗的传承、弥漫着浓郁的乡情。

  我爱这片椰乡,并作《咏椰》一首:娉婷碧玉美娇娘,踏浪追涛到僻疆。驻岛仙居衍后代,擎天绿帐建新庄。飙狂剪利裁蕉叶,雨细泉甘酿酪浆。不尽连天长寿果,椰香千里遍文昌。

        作者简介——路晓农(1943—)字叙禄,号静庵,笔名尧辰等。江苏宜兴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会员,。自90年代起,从事梁祝文化研究,多次赴京、沪、津、宁、杭、渝等地图书馆查阅资料,到浙江宁波、上虞、绍兴、山东济宁、河南汝南、重庆铜梁等"梁祝遗存地"考察,搜集到历代记载"梁祝"的志乘、古籍一百三十余部/篇,撰写梁祝研究论文二十余篇,多角度地对梁祝传说的起源、传播及各遗存地的特点进行探讨。主要论文收入《宜兴梁祝文化-论文集》、《梁祝文化源远流长》、《"梁祝"的起源与流变》中。

本文发表于2018年4月26日宜兴日报数字报刊平台-椰香千里遍文昌http://www.cnepaper.com/yxrb/html/2018-04/26/content_5_1.htm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