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教育要着重家庭学校对接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5-28 21:21:24

儿童早期教育

  读《儿子不再胆小了》一文时,我不禁想到了美国经典的青春课外读物《小男子汉》。这本读物中有一个令我目瞪口呆又回味良久的情节:梅园(学校)的孩子们可以在周六晚上洗完澡之后打15分钟的枕头仗。在这一刻钟的时间里,孩子们尽情胡闹,如战士般冲锋陷阵,教职工则置之不理。如果超过时间,处罚是失去下次玩的机会;而充分享受这15分钟的条件是孩子们必须在其余晚上乖乖地睡。这一情节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男孩教育要遵从男孩的天性。男孩子有心理上和气质上的鲜明特征,如直爽开朗、大胆好斗等,有一首歌曲里的两句歌词很能说明问题,"男孩子下雨天他也不带伞"、"男孩子遇事就爱打抱不平"。男孩行为上这些特征的形成,不仅受到遗传基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还受到环境因素和后天教育的影响。如果教育者对孩子的关心大多放在对其学习成绩、身高体重上,而对他们心理发育和气质的形成却较少关心,孩子容易变得性格内向、胆小怕事。

  其次,男孩教育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两岁左右,自我意识及独立性就开始萌芽,不喜欢大人把他当作什么都不会干的小孩子,喜欢有独立做事的机会。唐朝柳宗元写过一篇《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的种树经验就是:种树时要认真,种完后就不要再去管它。学他种树而不成功的人,失败之处就在于对种下的树过分关心,"虽曰爱之,其实害之"。适度放手甚至有时袖手旁观,收到的效果往往比一手操办要好得多。

  此外,学校是男孩教育的重要阵地。目前的教育现状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中考、高考是悬挂在每个教师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成绩虽然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却仍是大家关注的主要标准。在这一杠杆衡量下,抓学习、抓成绩占据了教师工作的绝大多数时间,乖巧勤快的女生相对受教师喜欢,棱角分明的男生相对得不到充分的发展空间。近年很热门的"西点军校"的成功,折射出的恰恰是普通教育中男孩教育的弱势。在大环境没有办法及时改善的情况下,教育者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坐标内追求完善,比如让课堂变得更有趣味性,对男孩给予更多的包容等等。

  另外,要重视培养男孩的规则意识。比较好的办法是和孩子一起制订规则,共同遵守,保持相对稳定,逐步提高要求。在张扬个性的同时,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这将使孩子受益终身。

  路易莎笔下的梅园、黑柳彻子笔下的巴学园之所以受到这么多孩子和成人的喜爱,与学校和教师重视教孩子们要诚实、忠于职责、做好人、鼓励他们相互帮助、亲近自然界等有莫大的关系。在那里,孩子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自学、自立、自制等好品质。

  在男孩教育方面,如能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成功对接是最好的,在无法对接甚至可能错位的情况之下,有一方必须坚守。阳光男孩的成长并非毕其功于一役的事,它需要通过各种教育手段长时间地栽培或者矫正,这就要求教育者有长远的目光和持久的耐心。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