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矿业集团信息化建设:借力互联网 发力高质量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用手机就可以看到井下工作面生产情况、矿井煤炭生产实时数据,近日,随着新开发的安全生产信息移动智能终端系统的投用,潘二矿相关管理人员在家或者出差的路上都可以实时掌握矿井安全生产情况,信息化为矿井插上了智能的“双翼”。

  近年来,在“互联网+”大潮下,集团公司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针,按需建设、有序建设,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信息化和自动化已逐步渗透至企业安全、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各个方面。安全监控及联网系统、瓦斯防突预警系统等具有企业特色的信息化系统,单项系统应用成熟,综合集成初显成效,有力提升了企业综合管控能力,为企业发力高质量注入了新动能。

  为矿井安全护航

  作为一个百年企业,人多、矿老、地质条件复杂,安全管理形势复杂、难度大,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企业安全目标需求。利用信息化的管控、预警和监督功能,可说是为集团公司安全管理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近日,某矿回风大巷瓦斯浓度超过预警值,接到系统提醒后,集团公司通防地质部安全监控和矿井热害防治管理科科长汪正俊立即与该矿相关人员联系,询问瓦斯浓度异常原因,最后得知是因大巷风筒被挂烂导致。类似的瓦斯异常预警还有很多。

  “瓦斯超限就是事故,这么多次的异常,如果不是通过系统及时预警发现和处理,不管是哪一次酿成事故,后果都是不敢想象的。”集团公司通防地质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淮南是高瓦斯、高地压的复杂地质条件矿区,“瓦斯不治,矿无宁日”,集团公司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对瓦斯有着切肤之痛。

  要想有效治理瓦斯,实现实时监控预警是最基础的一步。近年来,信息化建设紧紧围绕瓦斯防治等企业安全生产的重点和难点,着力提升安全管理的预测预判和预防预控能力,推动瓦斯安全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

  汪正俊告诉记者,近年来,即使是在煤炭经济困难时期,集团公司仍然坚持精准投入,持续优化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网络系统,不断完善系统的实时监测、,实现了对各矿瓦斯、一氧化碳等主要灾害数据和环境的实时监测,在瓦斯超限的情况下自动断电,,。后续开发的瓦斯超限短信发送、瓦斯抽采计量等多套信息系统,又为瓦斯防治走得更稳更远提供了多重保障。

  信息化技术不仅是瓦斯防治工作的得力助手,还在井下事故救援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目前,集团公司各矿都安装有人员定位系统,在矿调度室大屏实时动态显示井下作业人员的数量、分布,在监控终端可查询每个井下人员的运行轨迹,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可通过系统迅速判断险区人员的数量、位置及身份等信息,便于采取措施及时救助,把事故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集团公司安监局通风安全监察处主任工程师胡宝军告诉记者,比如在2011年潘二矿巷道冒顶堵人事故及2014年朱集东矿井下顶板冒落事故解救被困人员中,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网络系统有望与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和应急广播系统实现集成。届时,一旦井下某区域瓦斯异常,广播系统将自动发出撤离语音通知,通过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可以检测出该区域作业人员是否及时、全部撤离,为矿井安全再筑一道防线。

  着力提质降本

  “现在各矿、选煤厂都安装有煤炭计质计量系统,数据实时传输到集团公司,我们要对这些数据加以统计和分析,形成动态报表,为集团公司决策提供数据参考。”集团公司生产部调度室主任李军告诉记者。

  正是信息化这张看不见的“网”,实时把煤炭生产、销售等相关数据网罗在一起,让集团公司能够动态掌握情况,为科学决策、绩效考核、煤炭销售等提供了第一手的数据信息。

  “互联网+物资管理”是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的又一亮点。一直以来,物资管理是煤矿经营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让物资管理水平突飞猛进。

  物资供应从计划到收、发、存全部业务实现在网运行,在煤炭行业率先实现了网上比价采购、网上按实际价格发料结算,这些都是物资管理系统看得见的成绩。据物资供销分公司物资消耗管理科科长王瑞介绍,近年来,集团公司多次对系统进行优化、完善,开发了矿级物资消耗系统,实现了对非一次性消耗材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大大降低了煤矿生产物耗成本,为企业节约了大量资金。据统计,2017年集团公司吨煤材料费比计划降低5.2元,降幅15.76%;待用材料库存量由2013年底的5.89亿元降至2017年12月底的4.05亿元,降幅达31.24%。

  为进一步推动物资管理上台阶,去年以来,集团公司积极实施“互联网+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努力推动物资管理从计划、采购、到货、验收、结算付款及业务查询各环节实现信息系统操作,全流程无纸化运行。

  “去年,我们先后开发完成了公开招标平台、物资验收管理系统、库存物资二维码管理等14个项目,为进一步推动物资管理的规范、透明、简洁、高效提供了重要支撑。”物资供销分公司信息管理科科长赵华生说。

  不仅如此,随着去产能矿井的陆续退出,大量闲置物资处置成为摆在眼前的难题。为加大内部周转调剂力度,集团公司建立了材料调剂平台和内部市场化二级市场网络交易平台,从采购源头控制,做到“有旧不购新”,盘活存量物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仅2017年,累计调剂去产能矿井设备原值4.62亿元(不含转往潘一东存放的设备),调剂材料原值1.80亿元,基本实现了“能用尽用、可调尽调”。

  变革企业管理模式

  办理发文100份左右,收文300份左右,工作流程2000条左右,内部邮件10000余封……这是集团公司协同办公系统平均每天的工作量,如果这些通过人工和纸质办理,一基层单位办公室工作人员坦言:“简直不敢想象。”

  2010年5月,集团公司协同办公系统正式上线运行,系统集发文、收文管理、工作流程、会议通知、电子邮件等功能于一身,推动了无纸化办公,所有公文及业务均在网上进行审批、流转,形成了资源共享、信息共享、高效协同的事务处理机制。每年,集团公司可节约经费近100万元,产生了直接的经济效益,而其带来的办公效率的提高,业务流程透明度、内部员工沟通的增强等间接效益,则是无法估量的。

  办公自动化,带来的不仅是工作方式的变革,更是思想观念和工作理念的创新。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信息管理服务中心应用开发部部长沈立君告诉记者,协同办公系统推行之初,一些干部职工因传统的工作习惯和观念,一时适应不了全新的工作方式,为了系统的顺利推行,集团公司多次召开会议,加强新系统的宣传推广力度。“随着系统应用的不断深入,集团公司干部职工也尝到了信息化带来的便捷,逐渐从一开始的不习惯变成现在的一天也离不开。”沈立君说。

  如果说协同办公系统改变了传统的办公模式,那么视频会议系统则颠覆了原有的会议模式。

  过去,集团公司召开大型会议时,各下属单位都要集中到统一的会场,舟车劳顿不说,还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现如今,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利用网络通信技术,采用图像、声音等多种方式交流信息,使在地理上分散的人们穿越时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虽然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随着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已成发展趋势,在数字化、智能化的路上,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信息管理服务中心主任陈庆华告诉记者。

  近年来,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建设数字中国的大形势下,新一轮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信息化浪潮席卷能源行业,企业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对信息技术依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

  据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信息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工程师张龙旗介绍,国内部分大型煤企已经走在智能化和数字化矿山的前列,以神华集团为例,该集团于2010年委托全球知名专业化管理咨询公司进行了信息化专项咨询规划,耗资37亿元建设“SH217”信息化工程,确定了“两横一纵”三大信息平台、支撑集团七大业务能力的建设目标。近几年,神华集团每年仍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一步在管控模式、流程再造、管理决策、衔接市场等方面开展信息化建设,有力推动了企业可持续发展。

  反观集团公司,虽然大部分矿井已完成了六大子系统的自动化改造,3个工作面实现了智能化工作面应用,但是我们在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上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统筹管理较弱、信息孤岛问题普遍存在、现有系统应用深度不够、技术人才匮乏等问题已成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瓶颈。“要想破局,关键在于集成融合,加强顶层设计,长期动态地分阶段进行建设实施。”张龙旗说。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难在技术层面的融合,还难在管理层面和文化层面的融合,以及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改变。“信息化是企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支撑,系统集成、协同创新已成新趋势,所有之前互相独立的系统要实现统一规划,信息公开透明。”张龙旗介绍道。目前,该中心正在结合集团管控模式调整修订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努力在管理创新、“四化”融合、安全生产、信息集成、辅助决策等关键业务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基本实现决策管理集约化、经营管理数字化、生产调度可视化、过程控制智能化,实现较为全面的管理信息化,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集团公司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助力。

全文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