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园地】夏忙,那过去的岁月 李维维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点击上方“大秦文学乾县版↑ ↑ ↑  关注我  


《大秦文学乾县版》199期

夏忙,那过去的岁月


文/李维维


“算黄算割,算黄算割”

“布谷,布谷”

院子树上的鸟儿一声接着一声,谁也不甘示弱,好像在开一场歌唱比赛。


门口麦田里,阵阵风儿吹过,蝴蝶在飞舞着,追逐着。麦子已经黄了,仰着高傲的头颅,展示着丰收的喜悦。

泛黄的麦子,悦耳的鸟鸣,尤其是算黄算割的叫声,都在宣告着夏芒即将到来。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收了种了,种了收了。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人们也在这种了收了,收了种了中,慢慢长大,成了青年,中年,直到老去。

又是一个三夏大忙要来了,如今科技的发展,农业的现代化。青壮年到出去打工了,只留下了老人和孩子留守在古老的村庄,享受着家中的那份孤独的温暖。 收割机的主人们也考虑周到极了,收割,拉麦,种玉米一条龙。服务到家,妇女老人坐在家门口,只管晾晒。忙天,简单,轻松,消闲。

现代化的农业,撞击着我的记忆,童年的岁月,让我难忘。儿时那个艰苦,累人,忙碌的三夏大忙像一幕幕连续剧,在我的眼前浮现。


【一】光场


光场拉开了夏忙的序幕。是夏忙的前奏曲。

小时候,夏忙前,算黄算割开始叫时,农民就开始拾掇光场的地。这块地不太大,往往种植早熟庄稼,目的是提前收了,好提早光场。我记得一般都是种的大麦,青稞,油菜子,这些都是早熟庄稼。把早熟庄稼收割了以后,把地锄一遍,把大土块打碎,打面。再用六齿耙耙耧平,土一定要面,就是农民常说的面面土。好了以后,专等下雨光场。这时有雨就好,没有雨时,农民就不停的念叨:老天爷快下一场雨,好让人光场。如果等了好几天不下雨,农民的活就来了,泼场。

泼场很累人,很麻烦,很费劳力。泼场一般在傍晚进行,目的是不让太阳晒干,保持湿度。泼好后,水渗一个晚上,就是虚土渗透渗到,这样光的场平整,没有裂缝,晒麦子麦颗粒不往土里钻。

泼场时,男女老少齐动员,热闹极了。队长把水泵开开,把水存在水渠里,便于人们取水。男的担水,女的架子车拿水,车辕前面放四桶水或六桶水,一个车辕两桶或三桶,一定要一样多。然后架子车后面坐两个小孩子,保持前后平衡。还有的两个人用棍抬水,五花八门,用尽一切办法运水。运水是个体力活,不费脑子,有劲就行。

场里面放一个瓷盆或瓷瓮存水,泼场的人手拿马勺,不停地弯腰舀水,泼水,泼水,舀水。费劲费力,还要有技巧,一点都不敢马虎。所以泼场时泼场的这个人最关键,最重要。我们家那时开始是爷爷泼场,后来爷爷年龄大了,就由妈妈胜任。泼场时一定要把水泼匀,要掌握好力度,速度,泼出去的水一定要均匀,为以后光场打好基础。妈妈弯着腰,在瓷盆里舀一马勺水,稍微把腰望高伸一下,泼下去。然后再弯腰舀水,再伸腰泼水。不紧也不慢,均匀而有力,美丽极了。把我看得都眨眼。妈妈的这个优美动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博得了邻里乡亲的夸赞。

场泼好后,天一般也就黑了,人们又有说有笑地回家吃晚饭。晚饭过后,提前把光场用的草木灰准备好,锅灶膛里,炕洞里,多的是,方便极了。那时人们做饭,烧炕都用柴火,草木灰很广泛,还用来当化肥上地。

第二天早上,三四点就起来光场,迟了怕太阳把土晒干,光场费手。光场是个最重最累人最苦的活,需要好几个壮劳力。可以说是夏忙最重的活。光场时爸爸和叔叔推着碌石,这是个最重的活,一定要两个年轻体壮的顶硬男劳力,一定要有劲。我小时妈妈在前面拉绳,爷爷在后面筛灰,我和弟弟在路边看。后来我们长大了,要帮忙,就帮着拉绳,只是妈妈一人拉一股子绳,我和弟弟合拉一股绳。总之大人怕把我们孩子累着了,让我们稍微起点作用,不闲着就行了。

光场时,后面筛灰的人虽然不太累,比较轻松。但是很脏,还要有技术。筛子一边放在碌石上,一边用手扶着。手要有节奏地来回转着摇,是灰从筛子里均匀地往下漏。筛灰的原因是防止土粘在碌石上。爷爷干着活是老手。小时候看见爷爷这个奇特的动作,我真想也试试。就是不敢,大人绝不会让我去试的。

光场时一般第一遍最重,由于土还没有压过,很虚,人在上面不好走。所以光第一遍时,质量不是太严格,只要用劲把土压瓷实就行,叫粗光。第一遍也比较费灰,也比较慢。光完第一遍时,人就长吁单短叹的,累极了,要休息一阵子。这时妈妈就回家去,提些水,提些馍,有时还把饭提来了。大家边休息边吃,都圪蹴着,由于干的重活,饿了,吃的香极了。一家子人其乐融融的。

光第二遍,第三遍时,土黏在一块瓷实了,人就轻松多了,人手可以减少,也不用筛灰了。一般都是爸爸和叔叔推着碌石光。速度也比较快,人好走了。但是要光的比较细致,一次次接茬要紧挨着。第三遍就更轻松了,好像走路一样。三遍过后,一块平整的场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场光完以后,太阳也出来了。

场第一次这样光完以后,就可以撂过手了。细致的人用碌石再光一遍,不细致的就不管了。爷爷那时更细致,下一次雨,让爸爸叔叔光一遍,下一次雨光一遍,说是这样场不裂缝隙,好晒麦子。

光场时还有的人闹笑话,由于泼场时技术不好,水泼得不均匀。有的地方水多,有的地方水少。这样光场时,有的地方然要灰多,有的地方干,要灰少。筛灰的人一定要是把势,要有技术。一会儿要筛灰多,一会儿要筛灰少,把筛灰人整得胡转呢。

还有泼场舍不得泼水的人,图省力气,泼的水太少了,土光不住。又要泼一遍场,重新光场。其实是图省力气,到头来更费力气,还不好光。就像奶奶说的:吃二遍苦。

所以光场虽然重,但是只要有力气,泼场要有技术。

场光好以后,还没有割开麦子,我们小孩可就高兴了,只要一放学,做完作业就往场里跑。场又光又平,可好玩了,和学校的操场一样。男孩子滚铁环,打车呼轮子。女孩子跳绳,跳包包,踢毽子。还有的把家里的加重自行车推到场里遛马马。男女混在一起,捉迷藏的,玩找朋友游戏的,五花八门。要多开心有多开心,疯狂极了。一直玩到天黑了,大人喊叫时。炊烟升起,‘’狗子吃饭,快回了‘’。'‘妮子,天都黑成啥了,还不回来‘’。叫声一声接着一声,一声高过一声,不同的声音,不同的音调,各种各样。抑扬顿挫,叫声是浓浓的爱,是暖暖的情。小孩子学着大人的叫声应答着,往回疯跑着。有的爱耍怪的娃,还学着大人也喊;啥啥也,回来了,啥啥也,回来了。嘻嘻哈哈,一路笑声。笑声在空中回荡,月亮都笑眯眯地看,嫦娥和吴刚也被惊动了,为我们点赞呢!


【二】忙前的准备工作


忙前的准备工作,是夏忙前的一个插曲。看似无用,实则是蓄势。为了忙天,更快更方便。

场光好以后,就等着割麦子了。算黄算割就慢慢地叫得欢了,白天晚上都叫。爷爷听到算黄算割的叫声,不住的往地里跑看麦子黄了没有,看一遍说一遍,算黄算割叫得欢了,麦子都黄了,只是没有熟好,眼看就能割了。天气这么大,熟田火的天气呢。到了时间快得很,麦熟一晌,蚕老一时。又一年,如果天气不好,芒种前一天还不能割,爷爷就说;麦过芒种自死,快收吧!意思一过芒种就都要割,不能再等了。

等割麦的期间,爸爸就把架子车拾掇好,气打饱。把忙天用的家具,木掀,木耙耙,扫帚,推坡,排叉,尖叉等用的农具从楼上取下来。用不成的就到长宁街道买,那时我们管长宁街道叫东风会。妈妈在家里准备装麦子的口袋,那时人们地里化肥上得少,上的都是家里的人尿粪草木灰,所以没有化肥袋子。都是用口袋,自家织的土布,又细又长,来回挪动很笨重。现在的孩子们跟本就没有见过这种东西。

织口袋的土布线很粗很粗,这样口袋布才能厚,比一般土布要厚几倍。奶奶那时很爱织口袋,有时正织布时下去吃饭,我会偷偷地坐上学着奶奶的样子,可时不时把线弄断了,就是把梭子搈在地上了。奶奶听见了也不骂我,笑着说;我娃快下来,看把我娃挣得不长了。你还小,长大了再说。奶奶便说,边收拾我弄的残局。只见奶奶,两脚不停地上下来回登,一手搈梭子,一手扳绳框,两只手错落有致地来回交换。娴熟,轻巧,老练。我看的眼睛都花了。心里想,啥时把这手艺学来该多好。可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手艺慢慢冷淡了。奶奶边织边说:十亩地,八亩宽,里面坐个女儿管,脚一踏,手一扳,旮旯缝缝都动弹。说的就是织布的情景。我也跟着奶奶学着说,满满的开心幸福甜蜜。

这个期间,妈妈会把家里的杂活安排好,把馍蒸好,为忙天专心干活做好一切准备。

【三】割麦


割麦,把忙天推向了高潮。是夏忙的主题歌。

等一切准备好了以后,麦子就搭镰割开了,热火朝天的三夏大忙火热进行着。学校也给全体师生放假了,支援三夏大忙。算黄算割叫得更欢了,白天黑夜叫个不停,据说叫得嘴都流血,有话为证;杜鹃喋血猿哀鸣。算黄算割属于杜鹃科类。割麦时要抓紧时间,麦子成熟好了以后收割,防止麦子熟过火了落在地里,那就惨了。所以割麦时一定要掌握好时间,龙口夺食。麦子收割开以后,大批大批的外地麦客也来了,全聚集在长宁街道大街小巷,等着人们来叫。叫麦客时要去早,迟了麦客都把活找下了,就叫不下了。偶尔迟了能叫下人,大多情况都不行。所以天还黑着需要叫麦客的人就去了。

我家那时十几亩地,爸爸妈妈爷爷三个人割,我们姐弟几个小大人不让割,怕伤了我们手脚。爸爸妈妈爷爷,割麦技术很好,很娴熟。他们割麦那个优美动作,至今我还记得。弯着腰,左手搂着麦,右手拿着镰割。割上一大抱后,前面用脚一勾一抬,后面用镰刀一抬一勾。麻利地放在事先绑好的麦腰上,所谓麦腰就是用一撮杆杆长点的麦子,分成两半,左右一拧。我当时很羡慕大人们的这个动作。

大人割麦时,我和弟弟妹妹的任务是,跟在大人后在他们割过的地里拾麦子。我影影乎乎记得生产队时,队上大片的麦子割完后,就放群众给自己拾麦子,往往是队长前一天下午通知,第二天早上才放人拾麦子。

第二天早上天还没有亮,群众就涌了一地头,主要是妇女儿童。队长在地头间指挥着,没有到时间不准进地。时间一到,队长一声令下,人们蜂拥进地。你争我抢,唯恐别人多拾,热闹极了。那时学校给学生也分任务,每人缴十斤麦子。要是自己拾的,不准从家里拿,目的是让学生勤工俭学。所以每当有拾麦子的事情,我就早早的起来,提上笼子直奔地里。拾麦子是个轻活,只要眼快手快跑得快。最适合我们小女孩子干,我那时拾麦子拾得棒极了,跑得快,拾的麦穗还有大又多。后来随着责任制的实现,这种场面就消失了。学校也不要麦子了,我们就到自己的责任田拾。

割麦子时,爸爸妈妈最辛苦,白天割麦子,晚上还要拉麦,爷爷只是白天干,晚上爸爸妈妈就让他休息。爸爸妈妈一人拉一个架子车,车辕一旁绑一根绳子,我和弟弟一人拽一根绳,帮他们拉。其实说是帮着拉,也起不了多大作用。绳都没拉直,弯了。

记得有一年割麦子,白天没有割完剩下一小块,晚上爸爸在场里忙着,妈妈只好一个人割。我和弟弟睡在架子车上给妈妈做伴,一觉睡醒来,夜深了,妈妈还在月亮底下割,我们身上盖着妈妈的衣服。现在想来,爸爸妈妈,年轻时受尽了艰难困苦,也留下了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让我们深思。给我们后来成长的路上遇到困难时,勇于担当起了很大的教育作用。

我们家那时地很多,十几亩。开始自己割,后来若天气不好,也要叫上几个麦客帮衬。每当要叫麦客时,爷爷天不亮就到长宁街道上去叫人。回来后,妈妈就给人要饭拿馍端菜,吃好以后,爷爷就把人带到我家地里去了。麦客割麦时很卖力气,为的是多赚钱,好像不要命的样子,天气越热割的越快,头上戴着草帽,脖子上挂着毛巾。呼哧呼哧直往前跑,快得人都看不到他怎样割。只见人不停地往前跑,身后一排排麦捆捆,整齐有序。农村管这种割麦子叫杀跑镰。只有割麦子的把式才会这样割。一个麦客一天下来要割三亩多地,有一年镰价高,又一年镰价低,说不上来。我记得有时一亩地要高到七八十块,有时低到二三十块,年年不一样。有时麦子倒了,麦客要价高到一百多。麦客当时经济收入相当可观。麦客也在当时风靡关中大地,很吃香。现在随着农业的改进,麦客在我们关中平原消失了。再也见不到这类人了。

麦客由于劳动强度大,饭量也很大,中午吃三大碗面,还要吃馍。我当时看麦客吃饭,觉得好笑极了。奶奶说,瓜娃,你别笑。他们消耗能量多体力大,饭量不大不行。凭饭量干活。

麦客也很精明,割麦子时,先要丈量土地,怕主人哄他。他们把地宽用步子一量,长用步子一量,然后算出面积。麦客往往要比主家的地算得多,好说话的差不多就成交了。难说话的和麦客要叨叨。爸爸一向老实,从不会和麦客争吵。都是让着麦客,他说出门人不容易。

妈妈更是热心,白天割完麦子,晚上饭一吃麦客走时还要硬给塞上几个馍。有时候麦客也倒霉,刚一进地,就下起了雨,没有和干了还要吃饭。有些人就把麦客往走撵。我们家往往不会让麦客走,让他们住在我家管吃管住,天晴了再揽活干。由于爸爸妈妈的忠厚仁慈,麦客和我们很熟悉。有几个麦客年年农忙时来了后,就主动找到我们家给我们割麦子。他们也憨厚老实,虽然衣服破破烂烂,但是我们觉得他们也很可爱。

爸爸妈妈的宽厚善良高贵品质,让我在成长中也学会了以善待人,对于我的做人做事起到了深远的意义。

【四】打麦


打麦,使夏忙在高潮中进一步升华。是主题曲再一次提炼。


麦子割完以后,拉回来全堆放在场里,有的一排排蹲着,有的垒个大堆子,像一座座小山,然后就开始打麦。打麦是一个紧张,费人费力而且很脏的重活大活,算是忙天最主要的活。需要人手很多。

打麦一般在晚上进行,场里拉上电灯。打麦机子后面入麦捆捆,是打麦最主要的活。需要一个强壮劳力,还要有眼色,有技术,要沉着稳重。我们家一直是我爸爸,他一丝不苟,稳中有序,认真执着。一句话都不说,只管干活。因为这个活有风险,稍不注意,就把手夹住了。然后在一侧麦粒出口处,需要一个人往外刨,这种活一般是妈妈干,这活重,刨多了要用木掀攒堆子。再就是打麦机子前面麦草出口处,有一个人把麦草往外挑,这活又脏又累,不太重,一般是爷爷干。挑出的麦草堆得多了,家门中的叔叔,或者左邻右舍帮忙的壮小伙子,用尖杈就挑走了,摞在场的边上。我们姐弟几个在打麦子后面,抱麦捆捆,解麦捆捆,给爸爸递。打麦时也不至于一个岗位一个人,一个岗位往往需要几个人干。一个人来不及,活就攒在一起了。所以打麦是想不来的活,自己的活稍微松了,就要帮别处攒的活干。但是爸爸入麦捆捆的活要一个人专心干,丝毫不敢马虎。妈妈一般身兼几职,搁下这个干那个,搁下那个干这个。就是农村的土话说的;搁下杈把弄扫帚。打麦时场上麦草麦子飞扬,又旁又脏。脸都黑得不像啥了,一个个像个包公。

往往要打到后半夜,有时天都快亮了。妈妈就从邻居卖粽子的奶奶那儿,买回热乎乎的粽子慰劳我们。我们粽子一吃就睡下了,天亮了也不起来,一直睡到下午。可是大人们只休息一二个小时,天亮了继续干活。

有些经济情况差的买不起打麦机,就只好把麦子摊在场上,用四轮带着碌碡碾。碾一遍翻一遍,把翻叫翻场,碾一遍翻一遍。往往要碾三四遍,翻三四遍。翻场时重的很,因为有麦子在上面。这样省人但是很重的活。农民把这叫摊生场。

【五】扬麦


杨麦,夏忙的一个插曲,让夏忙更加繁荣昌盛,丰富多彩。


打麦机打出来的麦子很脏,麦子和麦糠混在一起,要通过一道手续分离,就是杨麦,杨麦是个不太重的活。但是要有技术。顺着风向扬,要吹风,风越大越好。没有风就要等,有时白天不吹风,半夜风大很,人们就半夜起来杨麦。有风顺着风向一般人都会扬,如果长时间没有风,仅有几个有经验,有独特技术的老农会扬。用木掀把麦往空中一撂,撂时在空中一旋,麦糠就出去了。往往会干这活的人,令别人羡慕极了,爷爷那时就有这一手本领,所以不管有风没有风,我们家的麦子早早就杨了。爷爷还会给家门中几个叔叔扬,爷爷一生心地善良,爱帮人干活。

一般有风的情况下,爸爸用木掀往空中撂麦,妈妈头戴草帽打扫帚,就是用扫帚把洒在麦子上麦糠糠落净。这个活一般人干不了,要有技术,要心灵手巧,能干有眼色。扫帚来回在麦堆子上扫,麦糠糠扫在一旁,中间是干净的大麦堆子。这种活一直是妈妈的专利。

扫的麦糠糠里有少量的麦子,混在麦糠糠里的麦都是颗粒瘦小的麦,糠糠紧紧包裹在麦子,不容易下来。爸爸把这种麦子叫饹馇麦,饹馇麦不是好麦,是下等麦,不好吃,交公粮都是次品。

这种麦大活完了以后,散在场里用棒槌砸,砸完以后用簸箕簸,用筛子筛,不能扬,糠糠扬不出去。就是农民常说的;没有风使簸箕。

后来慢慢有了风扇,杨麦也就方便多了。随时都能扬。我记得最老式的风扇很高很大,下面是两个铁腿子,又重又粗。风扇坐在铁腿子上,又圆又大,像个大古钟。把电插上就吹风,人把麦子往风上撂。这种风扇笨重,扬出来的麦子也不太干净。

再后来,技术改进了,人们创造了一种风桶,简单轻巧方便,谁都会扬,扬出的麦子干净极了,人们很高兴。这种风桶,像个磨面机一样,长方体形状,下面有四个轮子,来回挪动方便极了。大人用簸箕筛子给上面到麦,上面只需做个小孩,用木棍往下刨麦。麦糠糠吹在正前方。这种风筒省人省力,扬出的麦子还干净。我家至今还把过去的这种风筒保留到。


【六】晒麦


晒麦,夏忙的重要环节,夏忙的又一个插曲。满满是丰收的喜悦。

杨完以后就开始晒麦,那时人们就随便把麦晾在场上,不要彩条布,只要扫干净就行。那时我们根本就没有见过彩调布。太阳好时,用木耙耙要不停的搅晾晒的麦子,用木锨来回翻。这样容易干。麦子被太阳晒得很热很热,脚踏上烫极了。闲不住的妈妈,不停地搅。边搅边说,晒麦全凭搅。

收麦时,麦子没晒干之前不装麦,用大席囤子圈。囤子放在场中间一处比较高的地方,防止下雨周围聚水。我和弟弟妹妹用推坡推,爸爸妈妈用木锨往墩子利撂,爷爷拿扫帚在后面扫。我们挣着抢着推,看谁推得快,热闹极了。那时小弟还小,不会干活。一个人在在场边看我们干,边看边说;我大姐劲大很,我哥劲大很。场里一家子,其乐融融,慢慢的幸福甜蜜,开心。

夏天的天娃娃脸,天气有时说变就变,刚晒的麦子就立即要收,慢一时都不行。全家大小齐动手,紧张极了。慢一步都不行,记得当年有个叔叔,风雨来时,没有及时收,把麦子淋湿完了。所以晒麦子时,人一直要守在场里。不停的要注意天气变化,那时科技不发达,测的天气预报很不准确。有时说有雨下不了,说没有雨可下雨了。这真是老人常说的,龙口夺食。抢收,抢晒,样样都不敢慢。

麦子圈在场里,晚上家家户户男的都睡在场里看麦。爸爸把架子车搁在场里睡觉,我和弟弟要睡在场里,爸爸不让怕我们着凉。

麦子一般好天气晒三四天就干了,就拿回家存放了。那天如果麦子干了要拿回家时,就是晒麦最紧张的。刚一吃过午饭,就开始收麦。回家上楼的麦要收早,防止天黑了受潮湿。所谓上楼麦,就是麦子干了运回家,那时麦一般都用席包圈在楼上,所以叫麦子上楼。收麦子时,我们小孩子就要涨口袋,大人揽麦。装完以后,用架子车才往回来。爸爸妈妈要往返几十趟才拉完。有时头拉完麦子,月亮都出来了。麦子干了,人的心就凉了。可以松一口气了。


【七】摊场


摊场,夏忙结尾曲的前奏。夏忙即将画上句号。

在晒麦子的同时,还有一道手续,就是摊场。就是把打麦机打出的麦草,早上散开铺在场上,薄厚要均匀。摊这种场叫摊熟场,因为是打麦机打过的麦草。摊的目的是把麦草上没有打净的麦子分离出来,把扎哄哄的麦草碾如碾碎碾实在,烧锅方便,麦草季也好摞省地方。这样中午要把麦草翻几遍,叫翻场,让麦草晒干。然后下午叫手扶拖拉机带上,炉石碾。一般碾两边。第一边碾完了翻一遍,在晒一会儿,再碾一遍。完了以后就起场摞季。

摊场是最倒霉的是,塌场。夏天雷阵雨多,天气变化大。六月的天,娃娃脸,说变就变。早上把场摊好了还没有碾,天突然下起了雷阵雨,人来不及处理。有时是,把场碾了,还没有起场,雷阵雨来了。这样就只好不要管,让天下。天晴了以后,在把麦草晒干,再翻场起场。把人整咋了,多余干好多活。人们把这叫翻手活,就是麻烦活。所以摊场要看天气,要快速收拾,不敢拖拉。塌场是摊场中的一次打仗。

【八】起场


起场,结尾曲的主题。是夏忙的结尾更具特色,更加丰盛。

起场时用插把麦草搭成小堆子,起场时关键要用插把麦草翻过去,翻过来抖,目的是把里面遗留的麦粒抖出来,把麦草里面裹的麦子抖净,用杈摞成一个个小堆堆。所以起场时,爷爷就说一定要好好抖麦草,起场全凭抖。这种活大人干,我们光看。

【九】摞季


摞季,是夏忙的结尾曲。是夏忙在结束时的再一次演练。


爸爸妈妈爷爷先把场起完,满场都是麦草堆堆,想一个个小山包。起完以后就摞麦草季,摞季时,先要在场边子选一块比较高的地方,用麦草铺好地摊。一定要方,一般都是长方形的,把麦草躟实在,就是人来回在上面用脚踩,一定要实在,这是基础,好比盖房的地基。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

麦草季地摊搭好以后,就开识摞。妈妈在季上摞,摞季不是好差事。重不说还要有眼色。季摞不好倾斜了就到了,所以季要摞的方方正正,瓷实。爸爸用尖叉把叔叔起好的麦草堆子往季的旁边打,家门中的叔叔用插往季上撂。麦草季越来越高,越来越不好撂,所以撂麦草的的人要个子大,有力气,这样一下子就撂上去了。

妈妈在上面摞季也不好受,又热又脏。还要来回用插把麦草往四周铺,一定要铺平,来回用脚还要给瓷实的踏。更重要的是还要操心季不要倾斜了。踏的越瓷实越好,不容易钻水。所以摞季看是轻松,实际上是一个麻烦活。

麦草摞完以后,场里剩下的麦糠糠,叫闹场,里面有少量的麦子。这种麦子和扬麦时的饹馇麦是一个级别,是瘦麦颗粒没熟好的麦,这种麦一般也不好吃,是下等麦。交公粮也是次等级。收拾干净也和饹馇一样,棒槌砸,簸箕簸,筛子筛。

摞季时,人们下午往往要摊煎饼,半下午吃,顺便休息休息。忙了一个忙天了,眼看能松一口气了。那时奶奶把煎饼摊好,用小圆笼笼提到场里去,还要端上油泼辣子蒜水水。我们可高兴了,不干活还比大人吃的香。当时也不管为啥摞季要吃煎饼。所以每年摞季时,我们姐弟几个就转等煎饼吃,一听摞季就蹦起来了,天真烂漫的童年。

现在想起来,摊煎饼时要烧麦草,有了新麦草烧了,有了新麦子吃了。在一个来说,人们忙了一个忙天了,马上要结束了。应该慰劳和庆贺一下了。

那时忙天天天气好,雨量少,忙天要忙半个月甚至二十天,又是雨特别多,就要忙上将近一月。一个忙天下来,大人都瘦了,都黑了。
                                                                   

 结尾语:


忙天结束了,算黄算割还继续再叫,就是叫的慢了。再后来,就走了。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周而复始。

儿时的忙天,太累人了,太复杂了。一个忙天下来,要经历过多少次和风雨的战争。

可是,儿时的忙天忙也罢,累也罢。但满满是幸福,甜蜜,喜悦,开心。

我在童年的成长中,青年的生活中,亲眼目睹了父辈人的艰苦劳动,亲身体验过劳动的艰辛。觉得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让我们在生活中懂得了勤劳,节俭,艰苦朴素,忍让,包容。让我在不声不响中,学会了做人做事。

那时忙天,一家子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现在,高科技取代了一切人力,忙天轻松悠闲,一系列的复杂累人的手续都没有了。三二天就完了。大部分在外打工的人,忙天都不会来了。家里都是老人妇女孩子,外面回来的人都急急忙忙干完,立刻又为压力大的生活奔波去了。亲人之间的团聚的机会很少,忙天也没有啥意思了。

唉!过去的岁月,过去的经历,曾经的风风雨雨,磕磕绊绊,都是一次次人生的磨炼,让我学会了很多很多,让我一生受用不尽。

难忘过去,难忘父母姐弟在一起的真情。

如今,麦子又黄了,算黄算割又叫了。儿时那个火热紧张忙碌的三夏大忙,永远让我留恋,他想一个特写镜头,慢慢向我靠近,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中。



作者简介:李维维,武功县长宁镇人,武功县作家协会会员。爱好文学和写作,喜欢在文字中倾诉自己的酸甜苦辣,遨游在文学的殿堂。作品曾在【有台文苑】刊物,和好多家网络平台发表。文字是心中的歌,生活是感动的曲,前行路上有文字相伴一生温暖。


《秦人趣事》征文启事

为了坚持文艺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颂扬、讴歌三秦大地可歌可泣的人和事,传承发扬大秦文化精神,展示优秀作者的优秀作品,培养文学新人。《大秦文学乾县版》编辑室和陆陌沟宝丰生态园联合举办以《秦人趣事》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一、 征稿内容:征文内容以“写三秦人,写乾州人,写有趣的事,写有意义的事 ”为主题。可写一个人,一家人,一群人,一个地方的人;也可写身边的事,看到的事,听到的事。人人可为文,事事皆成诗。

二 、 稿件要求:投稿作品可分为小说、诗歌、散文。所投作品须为原创首发。来稿请注明《秦人趣事》征文字样,来稿需注明本人真实姓名及简介,并附本人照片。来稿文责自负,30日内未接到刊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

三 、评奖办法:征搞结束后,本刊编辑室将聘请大秦文学院及省内外作家、艺术家对刊登在本刊的征文作品进行评选,拟评出特等奖一名,一等奖三名,二等奖十名,三等奖三十名,优秀奖一百名。

四、评选办法:点击量占60%,专家评选占40%。

五、奖      励:特等奖为一人深圳五日游或3000元现金;一等奖为现金1000元,可享受大秦文学创作基地三日免费吃住游(可带两人);二等奖为现金500元可享受大秦文学创作基地二日免费吃住游(可带一人);三等奖现金100元可享受大秦文学创作基地一日免费吃住游(可带一人);优秀奖颁发获奖证书,并享受大秦文学创作基地免费一日游。

六、投稿邮箱:771030120@qq.com并同时加微信FJH15909278889以便联系。

七、征文时间:本次征文活动从2017年11月10日起, 截止时间为2018年6月30日。

《大秦文学乾县版》编辑室

陆陌沟宝丰生态园    联合举办

2017年11月9日

        ◀◀◀◀◀◀ 扫一扫会有意外的惊喜 

主  编:程海

执行主编: 傅建华

书画摄影编辑:李瑞辉

图文编辑:周秀荣

外联采编:马建党

《大秦文学乾县版》投稿须知

投稿作品:1、散文、诗歌、小说、书画、摄影,文责自负。20日内未接到采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

                  2、投稿作品必须为原创首发,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赞赏金:赞赏金十元以下,作为本平台维护费用;十元以上,60%赞赏金作为稿费,15日以内以微信红包形式返还给作者;投稿者需加微信FJH15909278889,以便联系。赞赏金以发稿之日起,七日内为限,七日后的赞赏金不再返还作者。

投稿邮箱:771030120@qq.com 

凡本刊发表的作品,将择优编辑成《大秦文学乾县版》期刊,不定期印刷出版

投稿作品请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一张。

《大秦文学乾县版》编辑室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