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紫砂泥料都有哪些?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清代有人这样称颂紫砂陶:“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这种神奇的、能与黄金珠宝比价的物质,是上天赋予宜兴鼎蜀镇一带独特的矿产蕴藏。


紫砂地质成因不同会形成矿脉的天然差异,造成原矿的含铁量、化学成分的各不相同;不同性质和温度的烧造,也会使坯体的化学变化不同而呈现各不相同的质感和色相。紫、红、绿三种基泥的紫、朱、米黄呈色,之所以往往会有不同的色泽效果,出现朱有浓淡、紫有深浅、黄有变化,是由于炼制、烧成等后天人为的差异。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运用,泥色变化的科技含量在不断提高,紫砂泥料的色彩变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丰富,但爱茶爱壶的人们还是青睐原矿资源中品质精良的单纯紫砂泥。如:紫泥(底槽青、清水泥)、本山绿泥(段泥、黄金段)、红泥(朱泥、大红袍)等,原滋原味,自然。杂七杂八的色泽,让人产生猜疑,不放心,还是原矿好。



清水泥

当说到炼泥方式时,“清水泥”是指不加其他泥料直接粉碎炼制的单一泥料。不含他料的紫泥都可称为“清水泥”。


清水泥,该泥为纯的紫泥矿直接陈腐加工成熟泥(紫砂生矿泥外观为石块,成片状结构,经露天堆存自然风化一段时间后,能分解成黄豆般大小的颗粒。用机械加工粉碎成所需的细度,加水调和揉练,便成『熟泥』。),我们称之"普泥"。


当说到泥种品类时,“清水泥”是紫泥的一个品类,是赤铁、云母含量较高的一种纯紫泥矿,宜兴陶者习惯称之为“普泥”、“红紫泥”、“红清水”。泥色醇和,泥质细腻,透气性强,杂质较其他泥料少。烧成品颜色红润而温和。使用日久愈呈红润。




底槽青

原矿按生成位置高低大致可分头槽、二槽、底槽三类。“底槽青”即底层(深层)紫泥。


矿料未粉碎前,可见明显散布诸多绿色“鸡眼”(烧成呈黄色)。成泥质细腻,色沉稳。坯色偏紫泛青,烧成后呈紫红色,并有不均匀的细小金黄色或灰黄色砂粒,俗称“金砂隐现”。在拼接流、把和身筒时,如果使用的脂泥含水量高,窑烧后“金砂隐现”会更加明显。泡养后呈猪肝色。




本山绿泥

绿泥,主产于宜兴丁蜀黄龙山,俗称“本山绿泥”。原矿呈淡绿色,烧成后或呈米黄色(温度低),或呈棕黄色(温度适宜),或呈青铜色(温度偏高)。


绿泥矿为紫泥矿层中的夹脂,时断时续,时有时无,厚不过1米,薄仅10厘米。只有开采紫泥矿时才能间或附带开采出绿泥矿,它的储量少。矿物组成为云母、高岭石、石英、白云母以及少量铁氧化物及有机质。

本山绿泥,属片状团泥,其原矿表面如同贝壳般细腻而光滑,几乎不含砂质。烧成后肌理丰富,色泽光润透亮,青中略有黄色,颗粒清晰。




段泥

段泥是原矿紫泥和本山绿泥的共生矿土,磨制后,颗粒结构的特征是砂感强烈,所谓“骨多肉少”,俗话说,“泥是肉,砂是骨”,行家说紫砂泥泥中有“骨”。这个“骨”就是紫泥中的石英颗粒,也就是紫砂泥中的“砂”。

段泥料优质的特征是紫泥颗粒不是很明显。在本山绿泥里似乎只起了改变其颜色的作用。有层次,象玉石。段泥烧不出本山绿色,本山绿泥烧出是很娇嫩的一种纯纯的黄颜色。段泥烧成后的壶表质感丰富,用后有滋润感。




黄金段

黄金段泥是段泥矿经风化的一层,其色泽分明,透气性佳,为段泥中极品。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


原矿色泽油亮,截断面细腻呈青色,在1170℃烧成后呈金黄色,1200℃烧成后呈青黄色,1250℃烧成后呈青色。




红泥

红泥是紫砂泥主要泥种之一。宜兴陶土中有一种叫做嫩泥的矿料,是接近地层表面的一种黏土岩,分布在宜兴丁蜀镇周围山区。嫩泥矿层的底部,有一种坚质矿石,开采时须用硬器掘之。古文献说它是“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之乃变朱砂色”(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这种矿石就是红泥矿。其矿物组成为伊利石、高岭石、氧化铁、石英和白云母。


因含铁量多寡不等,红泥矿烧成后的色泽或红中略带黄,或黄中略带红,或红中略带紫,可呈朱砂、朱砂紫或海棠红等基色,朱红中透着橘黄,色艳而不妖。色彩的呈现与烧制温度紧密关联,使用越久越现沉稳气息。




红而不艳,红得柔美,是红泥色泽特点。色泽红得过于艳丽,多数是泥料内添加了铁红粉。窑温不足,红泥呈枯黄橙色,水色不彰。窑温稍高,则收缩大、变形、塌陷、铁质熔点较易产生。窑温烧足,光洁明亮,红中略见橙色。红泥可以分为朱泥、小红泥,大红袍泥,其区别是原矿层的不同及风化程度、炼制拼制的差异。




朱   泥

原矿呈金黄色或浅黄绿色的红泥,其含氧化铁量较其他泥高,在14%-18%之间。朱泥因含砂量低、泥性娇,成型工艺难度亦高。由生坯至烧成,收缩率高达30%-40%之间,支撑度差,一般成品率仅约7成。故常用来制作小件器物和作为化妆土,作为紫泥坯件表层的装饰用。


(黄色的泥块是原矿泥料、红色的泥块是原矿泥料烧制出来的对比)


朱泥壶主要特性:结晶度高。泥的断面接近瓷质,将壶盖从壶口提出,可闻铿镪之金属声,以指弹扣,声脆,音有共振。泥色如橘。泥料未烧前为橘黄色,烧成后红色中透着橘黄,用热水冲淋朱泥壶,立展娇嫩的鲜红色,氤氲中有紫光游移。泡养包浆后红色沉稳。含砂量低。和本山绿泥一样,烧制后几乎看不到颗粒。收缩率高。成型较难,收缩率高达30%以上,烧造过程中极易变形,生坯烧成率仅约7成。从古至今多制小品。含铁量高。烧成温度稍高,就会析出铁质,出现火疵点。






大 红 袍

大红袍泥料低张力,收缩比几乎达紫泥系的三倍,制作时泥性掌握不易,古代用于增添红泥艳润调色之用,为传说中最具神秘色彩之极品朱泥之一。烧制时易起节皱、开裂、塌陷、变型、窑温轻者偏黄易还原,重者变形起泡,成品率低。烧成后质感绵密、紧实细致,持之扎实沉重、红润艳丽,泥中极品,无以伦比;泥胚含少许原矿颗粒,冲淋热水后色变极大,呈红中带紫,养壶易现“包浆”之美。窑温约1080度,收缩比约30%。


使用须先温壶,亲茶性高;泡茗浑厚醇和,柔顺富口感,颇具泥中王者之风,适合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特好、 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特好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所有,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