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平布依美女纺线织锦秀牡丹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关注"罗平声音"每天都精彩

罗平布依族纺线织布绣牡丹

“纺线织布绣牡丹、多依河边把钱赚,农忙地里把活干、农闲飞针又走线,飞凤鸳鸯鱼鳞纹、布依绣品销海外。”这是在云南省罗平县鲁布革乡多依河一带布依族群众中流传的顺口溜。罗平县居住着23种民族64万人,其中布依族人口32600多人,分布在多依河、南盘江、清水江、黄泥河、九龙河、块泽河沿岸及支流地。

罗平布依族刺绣造型独特、朴实、生动,构图饱满,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体现了一种原始、纯真、古朴、大方的民族特色,具有历史、文化、精神、科学、审美、和谐、教育和经济等多方面价值,在传承保护、体制机制、公益事业、创意产业等层面实现创新,取得一批开拓性、引领性和标志性的成果,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

纺线织布

布依族是一个纺织民族,远在新石器时代,布依先民已广泛使用陶纺轮进行纺织。布依古歌《选棉造布歌》中是这样唱的:“远古时代,人人挂树叶,个个裹树皮”。后来在采集中发现,“山上有种花,叶子真大张,叶子圆又滑,真像大巴掌……拿花慢慢捻,丝丝细又长,结实不易断,好比蜘蛛网,于是大家捡,捡来野山花,姑娘就捻线,线子挽成团,就把布来编。”从古歌中就可以看出布依的纺织文化源于原始社会采集生活时期,说明布依族纺织工艺有着悠久的文化渊源。

布依族土布制作是罗平县布依人世代流传下来的手工传统织布工艺,土布是布依族服饰、床单和其它日常生活用品的主要原料。在漫长岁月中,罗平布依先民以其勤劳和智慧,改进了纺织手工加工工具,采用了当地的优质木材,制造出一系列的木制织布机(布依语称爽儒)、脚踏纺车(布依语称儿撤)、手摇纺车(布依语称撤尼)、拉线架(布依语称得摆)、梳子(布依语称欧坞)、小船(布依语称阿刀)等一整套手工纺织工具,用起来即轻便又方便,易搬动,坏了好修理。这种木制纺织机,布依族人家家家都有。代代相传,使用至今。布依人民穿着自己纺织的布匹面料,显得美观大方,特别是女装选用不同的花边图案,缝制出绮丽多姿的款式,充实了布依人民生活。布依族土布制作的纺织工艺有:一是弹棉花、滚棉条。纺线妇女把买来的棉花去掉花籽,右手摇动纺车,左手依纺车左边的轴轮转动将棉花拉长,形成一股细棉线,而后手往前伸,拉长的细线会在轴轮的转动下,缠绕在铁丝上,绕满后取出铁丝插进轴轮中缝,又绕下一个。二是纺线、挽线、煮线、染色。将长竹签依铁丝取出的缝插进线团,纺线人左手拿一个下成“十字”型,上成“丁字”型的小木架,右手把棉线挽在架子上,挽满后取下继续挽,做完这些,纺线人用火灰和水在锅里搅拌均匀,把挽好的棉线圈放进锅里煮后,捞出用清水洗净、晒干,把需要染色的棉钱放进有蓝靛染料的缸里,染色深度由浸泡时间的长短来决定。三是绕线、梳理,布经。把染好后的棉线洗净晒干,用纺车把棉线缠绕在竹筒上,放进可以让线筒转动的“木框”里,织布人在房前或者屋后,分三处打上小木棒,然后拿上有线的“木框”依次行走,把棉线在这里拉长绷直,将棉线布经穿筘。四是上织布机,进行手工织布。织布人将棉线绕轮放进织布机里,把不同颜色的棉线分别缠绕在竹筒上备用,然后,织布人坐在织布机上,双脚上下踩动踏板,双手轮换着拉紧线闸和穿递梭子。传统木架斜织机在鲁布革的布依族家庭中家家有,有的家庭基本成年女子都有一架。有织机的家庭用这种土法织布,除了自用,还拿到市场及景区周边卖。架式斜机有一个大木架,用于安装、固定其他机械部件,主要的机件有一个绕线的可旋动木架,或成组木片、梭子、线板、脚踏板及其它小附件。织布或织棉,用的织布机不变,只是踏板扣丝有区别,必须使用很多梭和扣丝,以控制线色,靠踏板的控制显现与潜藏来织出所需要的花纹图案。布依族织棉技术相当多,民间有许多色彩丰富的织锦珍品,要问有多少图案,用应有尽有千变万化来形容都不夸张。织的土布分一般花纹和复杂花纹,制作者根据花纹需要,换着踩搭板,并穿递不同颜色的梭子,如果织错了就得返工重来。制作的土布产品有花格子垫单、花格子头帕、芝麻布、蚊子布、花椒布、人字布等几十种。花格子布于拼缝床单和制作服饰、挂包、围腰、沙发套、桌布、头帕、门帘、窗帘等饰品。由于土布美观大方,销路看好,还被布依人作为馈赠外来宾客和亲朋好友的礼品。布依族妇女用土布做刺绣,做鞋垫、门帘、拖鞋、枕头、枕套、床帏、挎包、服饰、荷包等各种大大小小的刺绣作品,或花鸟、或山水、或佛像、或走兽,让人眼花缭乱,许多游客赞不绝口,竞相购买。

穿花戴银

布依族男女衣着喜用蓝、黑、青三色,布料均为自种棉、自纺、自染,色泽鲜艳,不易退色。男子以一长条黑布包头,穿对襟“四块瓦”短衣和长裤。明清至民国时期,妇女穿蓝黑色百褶长裙,系围腰,头缠黑色包头,身穿无领右襟短衣,衣大袖宽,盘肩镶花边,衣脚边用绿色和红色交叉镶边,外衣袖口大而短,袖口处绣各式图案,脚穿翘鼻子绣花鞋,包头和胸前配有银器首饰点缀,整体上看和谐美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妇女改穿黑色长裤。近几年来,年轻妇女包头改用各色毛巾,鞋子也改穿胶鞋、塑料鞋和皮鞋,每逢节日,年轻姑娘佩戴各式银式耳环、项圈、手镯、戒指等首饰,显得俊秀美观。杂居区的布依族衣着逐渐与汉族相同。

清康熙《罗平州志》载:“妇人衣,短袖长裙,男子首裹青帽。”至清朝末年,男性老人身着青布长衫,头戴瓜皮小帽,青壮年及儿童身着青蓝布短衫,右衽结布扣。妇女则青衣青裙,右衽结扣。农家男女均平时赤脚,逢年过节男穿青布鞋,女穿花鞋,至民国后期依然如此。,随时代的发展,布依族服饰演变较快,但因地而异。南盘江上游,黄泥河下游的多依、乃格、罗斯、八大河、六朋一代,男性老年、壮年身着青布对襟短衫,大裤脚,仍为常见,青少年身穿中山服、西服、夹克装等,脚穿塑料凉鞋、胶鞋,青年中有的也穿布鞋。女性服饰,下装已由穿百褶裙改穿裤子,有的裤脚边镶有栏杆和花边;上装和头饰则依然保留传统款式。妇女上装均以青蓝或粉蓝布制作无领大襟套服,即贴身穿短袖,袖长及手腕,袖口略小,外衣显宽大得体,但袖短及肘、袖口则宽肥。套服袖口均以精美的花饰镶边。外衣后襟沿肩环绕至衽下端,佩以稍浅或稍深的布镶一道约两寸边,沿边有布袢,右胸布袢上多加三五银泡相配。劳作之时,加系围腰。节庆之日,则加佩银质项圈、项链,戴银手镯、银戒指。头饰挽鬓于脑后,插银簪,额上围戴莲瓣状成串的九片银花,布依语称“达本恩”。耳佩银耳环。年轻姑娘和少妇,如今喜用彩色毛巾包头,年长妇女仍多用自织头巾。自织头巾为青色,宽尺许,长六尺以上,两端四角绣有花饰,包头时两端花饰外露,格外美丽。妇女在家多穿布鞋,年长妇女间或仍有穿钩头绣花鞋者,出嫁新娘则穿绣花鞋为贵。年轻姑娘和少妇如今则以皮质和塑料高跟鞋为时髦。在九龙河沿岸的以洪、以则、长底、补龙等地,布依族男女服饰一般均和当地汉族相同,仅是老年妇女还保留有当年出嫁时的衣裙。年青姑娘也喜欢以淡绿、粉红、浅蓝色细布制作近似汉族式样的姊妹装。少数曾在外读书返回农村的或参加工作的妇女,在平时也穿裙装西服。布依族的衣服、被褥的布料,历史上都是自种棉花,自织、自纺、自染、自缝、自用。黄泥河德沙等寨,南盘江六朋、当别一带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还是如此。在南盘江沿岸村寨,家家购买棉纱自织、自染、自缝、自用,不够再向商店购布自缝,年青一代购成衣者日渐增多。

刺绣如锦

刺绣是在我国发布极广的一项伟大技艺,代表着各民族、地区手工艺人对美感和细节的不懈追求。古人把刺绣看做“以布为纸、以线当墨、以针做笔”的艺术加工形式,对每一次的作品都倾注了无数心血。罗平布依族刺绣在继承传统刺绣艺术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以民间生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题材,按图案的需要和自己的经验决定针法颜色的搭配,并不断创新、变化,图案多姿多彩,款式花色繁多。有花草虫鱼,动物植物,自然山水;有龙凤呈祥、鸳鸯戏水、莲花双鱼;还有绣字,如“四季平安”“恭喜发财”;有象征浓情爱意的“鱼戏莲”“蝶恋花”,还有寓意富贵的“牡丹凤凰”等。罗平布依族刺绣作品多采用绸、缎、绢、纱、绉作为面料,根据绣物需要,制作程序、配色、用线各不相同,许多作品展示出鲤鱼的灵动、云豹的敏捷、人物的秀美、山川的壮丽、花鸟的多姿,让人爱不释手。布依族姑娘往往把自己认为最精致的绣品,作为自己最珍贵的礼物,表达美好祝愿,或作为定情物,表白自己的芳心。小伙子找对象时,常把姑娘刺绣手艺的优劣作为选择对象的标准。布依族姑娘赠给心上人的绣品精细入微、寓意深刻,最珍贵的信物是绣有“并蒂花” “鸳鸯鸟”“双蝶飞”“花好月圆”“鸳鸯戏水”等五彩纹样的鞋垫。结婚妇女最真诚的爱情信托是为丈夫绣“花褡裢”两头均绣有龙凤花鸟。一些布依族姑娘在对象当兵临走时,送上几双鞋垫,有的绣“锦绣前程”,有的绣“思、爱、想”等字样,倾注爱意、寄托情思。布依花包是布依族刺绣工艺品,流行于布依族聚居区,用布或绸缎制作,呈方形,绣上色彩艳丽的图案,一般都以花草蝶、鸟、几何纹样为主。布依姑娘根据自己喜好设计绣制。其中有以一朵大花为主的画面,有的四角绣小花,也有团花等。构图形式多种多样。布依族姑娘巧手绣出精美的鞋底、鞋垫、门帘、电视机套、洗衣机套等,摆在家里,美观、大方,赏心悦目。在众多的刺绣品中,布依族姑娘和年轻妇女,把背小孩的背带看得格外重要,把背带视为凝结博大的母爱,象征着幸福、吉祥和布依人对美好明天的憧憬和希望。对背带的选择与构思格外慎重,讲求精巧、工整、对称。绣一副背带往往还要拜高师,反复实践和长时间精心制作方能满意。一些有心计的姑娘们,常常在谈恋爱的时候,就开始策划、构思、制作这种背带,布依族姑娘常常是在谈恋爱时就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和纯挚的感情,都通过银针彩线,绣入精心挑选的图案之中。结婚时,女方要绣花枕头套、鞋垫、门帘送给男方,准备一些香包、针扎送给男方的亲戚朋友,让男方的亲戚朋友品评自己是否心灵手巧;布依族姑娘绣的花枕头“鱼戏莲花”,鱼象征男性,莲花象征女性,暗喻男女婚配结合;小孩满月时,姑姑、姨姨要给娃娃送虎头鞋、虎头帽、虎头枕、背兜,为孩子消灾,保佑孩子长命百岁。在刺绣中的针法运用是多种多样的,有平绣、绉绣、缠绣、挑绣、编绣、骑绣、剪贴绣等。刺绣花纹栩栩如生,技艺精巧,色调和谐。刺绣的图案有人物、花草、飞鸟、虫蝶、动物等,图案都是用几种颜色绣出,有写实的,有写意的,也有各种几何图案。通常用作服饰、背带、围腰、帐檐、被面、枕套、头帕、荷包、鞋面、手帕等,是布依姑娘心爱的工艺珍品。她们在刺绣时,往往按图案需要和自己的经验来决定针法颜色的搭配,并不断创新、变化,绣出的图案多姿多彩。有些技艺娴熟的高手,不用图样,也可随心所欲地飞针走线,绣出各种飞禽走兽,花草鱼虫,湖光山色,而且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充分显示布依族妇女的聪明才智和对着的向往与追求。

布依族刺绣不仅是一种展示美的形式,同时它也是布依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布依族在漫长岁月里,世世代代把民间口传文学,如神话故事、山歌、谚语、理词、舞蹈、刺绣、蜡染等作为教育形式,向后辈们传授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伦理和生活、生产知识。布依族刺绣中的每种动物、植物纹样都隐藏着一个优美动听的传说故事和古风遗迹。

文化传承

布依族刺绣花纹只是一种表形达意的象征符号,与文学还有差别。但是,布依族人看了这些符号,能领会其意思。布依族刺绣与其生活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从布依族刺绣中,可以窥视出布依族的原始图腾崇拜、古风遗俗,发掘出其社会历史的发展轨迹。布依族人民在自己的装饰艺术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罗平布依族刺绣文化元素的传承,很好地保留和诠释着布依人的生活理想和生活方式。

罗平布依族服饰还保留着古老的风格,大襟短衣,领口、盘肩、衣袖和衣脚边沿,皆用织锦和蜡染各色几何图案镶制;下穿百褶长裙,用白底蓝色蜡染花布缝成,佩戴各种银质首饰。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当一个男子看上某一个姑娘时,按照传统,必须找第三者做伴,有的则由自己的姐嫂出面介绍。如女方有此意思,即可单独相约到幽静处进一步对唱山歌,表心愿,直到双方互赠信物,山盟海誓。订婚时,由男方父母托媒去女方家“提亲”,并送一定的酒、肉、糍粑一类的礼品。如对方同意,第二次媒人则要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互为“校验”,只要“八字”相符,则可择定结婚日期。对于送彩礼的数额特别讲究“六”或“双”数,据说是取“六”即禄的谐音,以表示婚后双双有禄必有福之意。结婚时,要穿戴民族服饰、跳布依族舞蹈,还要进行男女对唱布依族歌曲。布依族颇具特色的传统节日。除过大年、端午节、中秋节等与汉族相似外, “二月二”“祭老人房”“三月三”“四月二十四”“五月节”“六月二十四”和“尝新节” 等节日都具有本布依族的固有特色。“二月二”被布依人称为“过小年”,农历正月二十九日晚上开始,吃舂糍粑,男女青年集会对歌。“祭老人房”农历二月间的属虎或属日举行,此节隆重而庄严,参祭者沐浴理发,穿上新衣,献祭时村里人三天内停止一切活动,以求上天保佑,人畜平安。“三月三”是布依人的歌节,布依青年男女盛妆云集河边赛竹筏、送蛋包、泼水嬉戏、对歌求偶。儿童则带上红鸡蛋,拿着小水车到河中冲转玩耍,村里杀鸡宰羊祭“山神”、“水神”,企盼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六月六”这一天,村民们祭土地神和山神,男女老少盛装艳服,载歌载舞欢庆节日。能歌善舞是布依族的一大特色,罗平布依族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传唱的布依族歌谣有叙事歌、古歌、生产劳动歌、习俗歌、情歌、苦歌、哭嫁歌、儿歌、新民歌等。演唱时,或用布依语演唱,或用汉语演唱,或独唱,或对唱、重唱、齐唱等,往往带有互相比赛的性质。

罗平声音

一群人、一起想、一件事、一条心、一起拼、一起扛、一直做、一定赢!

投稿邮箱:3224915076@qq.com

联系电话15287486718

罗平山美水美人美……罗平声音发现美、传播美,“罗平声音”为美丽传播,美丽罗平因“罗平声音”传播更美!关注“罗平声音”,每天收获美!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