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 名分还是口感,解锁普洱收藏的正确姿势到底是什么?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点击上方“茶道传媒”关注哦!

自上周我们推出《独家 |  “非遗”传承人,除了贵,还有什么!》《独家 | ”非遗“,为何而请?》,引起了很多爱茶人们的强烈反响,业界的声音,也是褒贬不一。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很高兴地看到,绝大多数读者对我们的立场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其实,在茶产业迅猛发展、茶文化方兴未艾的当下,茶界不可避免的存在许多怪象与乱象。很显然,这些现象的存在,对于茶界造成了不利的印象。


基于此,针对茶界的一些怪象、乱象,我们将陆续推出“中国茶界批判”系列,本着尊重事实的原则,深度剖析,旨在传播正能量,倡导茶叶理性消费,助推茶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


因为一些机缘,接触过普洱茶圈的大小玩家自发组织的小茶会。这个圈子给我的感觉一直很像水晶球的多面体,折射出的不止是茶本身,更多的是人情、人性。

在我看来,普洱茶应该是茶界里花名、玩头最多,最讲究配方、年份、厂家、名师、藏家、山头的茶。但是,这个圈子的门槛其实很高,如果只是收点五年内的中端新茶,大多白领阶层是可以承受的。但如果是收中期茶乃至中生代茶,那花头多了去了,进阶前提是非富即贵,再加一间设施良好的私人茶仓。

这跟古玩收藏一个概念,当精品汇集到一定体量时,需要支出的时间成本、空间成本、知识成本非常高昂。古董收了,需要筹备大笔维护资金和随时准备缴掉的学费;好茶收了,需要创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良仓,并在一定时候酌情补仓。因为有些茶继续存放意义已经不大,还是落肚为安,或者转让他人。所以在财力充裕的前提下,适时补仓,以藏养藏也是一种良性循环。

有的发烧友最大的乐趣就是和茶友分享,互通有无,这种方式我感觉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但如果本身不是茶商,只是单纯的发烧友,且财力有限,欲要将大部分好茶全部收纳,感觉并不现实,检测真伪的水那么深,神仙都未必交满分。除非是周瑜打黄盖,讲故事挖坑做局的又另当别论。

举个栗子,坊间流传过的99大渡岗,曾有三四次入手的机会,价位也能接受,但那始终可疑的各种色阶的台版白棉纸和那张印有英文的包装纸,令我始终存疑。直到后来,从茶友那里听闻到的关于一批,二批,N批的大渡岗相关传闻,让我彻底打消念头。我的可悲的易武情结也该到了割舍的时候,有那钱还不如去买一筒大益501V93,或者下关03五金刚来得靠谱些。


漏不是随时从天下掉下来的馅饼,刚好砸到你脑袋上。更多的可能会是一大瓢冷水刺拉拉浇下来。看书喝普洱茶一直被诟病,但喝普洱茶都不看书,盲目自信也会埋下隐患。

一旦出手某些传说中的老茶,必然风险极大,搞不好就可能“吃药”。先不说整套体系都琢磨清楚了吗,单单一个中茶的“七”字在不同时期的印刷体,大小口“中”字都搞清楚了吗,或者自认为搞清楚了全套,那万一遇上的只是包装都对,但茶却是伪造的呢。


这世道迷蒙,妖魔鬼怪会在你的进阶路上不断出没,盘丝洞里的美人你都辨认清了吗。你有如来神掌吗,不要告诉我们只是你低调你不说,如果不多多请教那些茶龄漫长,人品优秀的老司机,就随时等着打眼。

时间才是最好的老师,它会告诉你什么样的茶存了只有积累经验值,此外并无意义,它会告诉你在关键时刻要让自己在最心血来潮的时候,好好冷静几天。



如果不差钱,那随便买,上揽印级茶,下追名山头。但很多时候,大多朋友的钱都不是白捡的,那些买错的茶,交过的学费都是刻在肉上的伤痕。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茶却在灯火阑珊处,那银子却早已付诸流水。



话又说回来,喝茶到底喝什么,是非要盯着那些名门贵族的世袭烙印去喝吗,还是就茶喝茶。或许,你可能会说,那些贵族标识才是老茶的身份证。但别忘了,茶是在不断变化的,是不确定的,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普洱最值得玩味之处。在山头主义还未风起云涌的时候,大厂品牌和名家监制的茶的确是玩家眼里的香饽饽。

假若天时地利造就了一款优秀的老茶,假若在时间的长河里,不早也不晚,刚好让你遇上了它,那么,恭喜你。

再或者,复杂的人性使得你的期待落空,那也没什么,三五年内的山场优秀,工艺到位的新茶为什么就不能收藏。口感决定一切,其余的虚名仅是锦上添花。

如果你扔过来的是一饼裸版的面目可疑的号级茶或印级茶,说实在的,我下口前也感觉是在冒着生命危险。也曾目睹过土豪家中成箱成堆的普洱老茶,以我这菜鸟的眼,确实看不出端倪和门道。但喝其实是最直接的,口感测评是最真实的,管它真假李逵,会耍斧头才是硬功夫。

最后提到收藏。如果要进阶到十多年的中期茶,那么找好渠道,找对靠谱的资深茶商才是正确路线。信任感的建立,超级重要。好的茶商不仅为你提供可以信赖的茶品,还会教导你许多有用的茶叶知识,让你尽可能规避出错的概率。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看个人的着力点在哪里。收藏各有体系,有的像集邮,有的是专项专攻,有的是单类纵向,凭个人喜好。不外乎多年后,各自喜滋滋拿出手里看似即将羽化登仙的老茶,看,我有这茶,你那里是什么茶?然后愉悦地共饮一杯成功的滋味。

但不论如何,收藏普洱,感觉都最好绷紧理性的警戒线。我们要做个冷静的,热爱学习的普洱发烧友。说到底,客观而言,普洱茶,百分七十以原料为主导。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 编辑 / 初空

更多精彩阅读:

专栏 | 许玉莲:泡茶空间风格即泡茶师做人风格

送茶 | 没喝过小众茶的不算岩茶发烧友!(30份免费品鉴装等你领!)

新刊 | 一杯百姓喝得起的放心茶

大观 | 没空调没WiFi,古人如何度夏?不怕,有茶呀!

七碗流风 | 茶饭,源于中国的一抹风情

专栏 | 许玉莲:茶食供应有讲究

送茶 | 这次,他真的玩“大”了!

缅怀 | 离开整整一年,对他的思念却如茶山绵延……

节气·芒种 | 一杯清茶,生活不再忙、盲、茫……

大师 | 李叔同:如月清凉一碗茶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