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大亚湾这个年轻人制作渔船模型传播渔家文化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8 23:00:13

在大亚湾霞涌新村说起苏志辉,熟悉的人都会说上一句:“哦,他很会做船。”他制作的渔船模型被摆放在一些饭店显眼位置,还有两个渔船模型摆放在霞涌渔村历史民俗展览馆。苏志辉是位“90后”,土生土长的渔村娃,从小跟着爸妈出海打鱼,研究渔船的外观和构造,回家用泡沫、冰棒棍做模型。后来因家庭变故进工厂上班,闲暇时经常上网逛航模论坛,保持着对做船模的热爱。


▲渔船模型在霞涌渔村历史民俗展览馆展出。


泡沫、冰棒棍、夹板门都是做船模原材料



苏志辉1992年生于大亚湾一个小渔村,港口就是儿时的游乐场,那些停泊在港口的渔船就是他们最爱的“玩具”,怎么玩都不腻。回到家他们还用泡沫制作渔船模型,将玩具小汽车的马达拆掉装进渔船里,用竹签和泡沫做成方向盘,再雕上几个假人,用木板做船舵。


渔民一般出海都要很多天才能回来一趟。过去,苏志辉家的渔船还是最普通的木头船,对于很多10多岁的小孩来说,在十几米长的渔船上待上四五天既枯燥又漫长,一点都不好玩。但苏志辉乐此不疲,他说:“外面有各种各样的渔船,还有飞艇,有意思极了。”


苏志辉对渔船很感兴趣,除了用泡沫、冰棒棍制作渔船模型,家里的夹板门也是制作渔船模型的材料。锯子、小刀、剪子、热熔胶、打火机以及木片就是他制作船模的工具。除了热熔胶需花钱购买,其他工具家里都有。


▲苏志辉在制作渔船模型。


做了几十艘船模,大多都没留存下来


对于苏志辉做渔船模型,爸爸认为是不务正业,会耽误学习。后来,爸爸不再反对,偶尔还会指点一二。“像用绳子勒住,拉出船身的弧形就是爸爸教我的。”


在自己的摸索和家人指点下,苏志辉做的船模有模有样。做好的船模摆在客厅,邻里经过都会进来观摩一下,还有人出钱买,“50元一个,一下子就卖了两个。”苏志辉对于自己的成果被卖掉,既高兴又不舍,“材料很简单,但要做好需要花很多心血。”他说,制作船模,要先将木片、泡沫等材料锯成合适大小的样子,最后用胶水粘牢,每个步骤都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


记者在霞涌渔村历史民俗展览馆和苏志辉的手机里,看到他制作的船模十分逼真,船舱、甲板、舱板盖一应俱全。他说,在没有图纸的基础上,每一块木板的尺寸、位置都只能凭感觉慢慢调整。在六七十厘米长的船模里,要做出四五个船舱并不容易,有些船舱做好后用胶水固定都难,只能一点点补胶,几个小时做下来,手指头会痛。他说,一个完整的船模做下来,需六七十个小时,如果再加上细微调整和画图,有时半个月都完不成。


到现在,苏志辉一共做了几十个船模,大部分以泡沫为主要材料,可惜都没有很好保存。相比之下,木板做的船牢靠很多,可保存很久。现在民俗展览馆的两个是仅存的见证,其中最大的一个长1米多。


“时间长了,漆有点掉了,本来我想再刷一下漆,但他们说这样旧旧的更好。”村里要建民俗展览馆,找上门想让苏志辉帮忙做几个渔船模型,当时在仲恺上班的他每周只有一天假期,实在没时间制作,他就把仅剩的两个渔船模型无偿捐了出来。



在家设工作室制作船模


2006年,爸爸突然去世,苏志辉担负起了照顾家庭的责任。忙碌的工作,让他无暇做船模,但他对做船模的喜爱并未减少。闲暇时他经常上网逛航模论坛,看到漂亮的船模和图纸,他都会研究一下。他还加入了制作船模的QQ群,了解其他爱好者的制作手艺。


距离民俗展览馆几百米的一栋楼房,是苏志辉正在装修的新家,最近请假在家装修房子的他又开始制作新的船模。原来,得知苏志辉的爱好后,惠州海洋渔业部门的工作人员找上门来,希望拍摄他做船模的过程作为素材进行展示,传播渔家文化。苏志辉一口答应下来,在家里刚装修好的二楼设了一个临时工作室。在工作室的桌子上,一个船模的底部骨架已搭好。


苏志辉有自己的飞艇,而且办理了出海证件。对船的喜爱,对大海的热爱,他可以像父辈那样驾船出海,感受遨游大海的自在。


来源:惠州日报

记者:姚亚超 朱如丹

编辑:温舒

转载请注明来源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