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新毒物---喜欢耍酷的天南星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自带“pose”的天南星

       天南星(学名: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ume)天南星科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除西北、西藏外,大部分省区都有栽培,喜欢生活在海拔2700米以下的地方,林下、灌丛或草地是它最喜欢的小窝。

       叶常单一,叶柄圆柱形,粉绿色,叶片摆着机器好看的“pose”有的似鸟足状分裂,有的像伞的骨架一样扮着酷。

       花序柄长,从叶柄鞘筒内抽出。佛焰苞管部圆柱形,肉穗花序两性和雄花序单性。所谓的两性花序是指它的下部是雌花序,上部雄花序,而这里的雄花序大部分不育,有的还会退化为钻形中性花,变为仅有钻形中性花的雌花序。单性雄花序,苍白色,基部略粗向上细狭,至佛焰苞喉部以外之字形上升,且雄花具柄,白色。

      浆果黄红色、红色,圆柱形,内有棒头状种子1枚,种子黄色,具红色斑点。



大致就是“以毒攻毒”吧


        天南星入药仍然称为天南星,为历史悠久的中药之一,最早《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有虎掌,列为下品。而后《本草经集注》中讲到:“近道亦有,形似半夏但皆大,四边有子如虎掌。”而后经历代大家综合各家本草的记载,并结合《本草图经》“冀州虎掌”附图及《本草原始》的药材图,确认古代本草所载虎掌为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而天南星之名始见于《本草拾遗》。直到《本草纲目》将虎掌、天南星并为一条,认为虎掌与天南星是—物,将其原植物混为一谈,以至虎掌之名渐渐湮没,虎掌仅作为天南星的品种之一在临床药用。 

       2015年《中国药典》记载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 (Wall.)Schott.、异叶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Blume或东北天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的干燥块茎。味辛苦,性温,有毒;归肺、肝、脾经。主治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常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

        呈扁球形,表面类白色或淡棕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有麻点状根痕,质坚硬,不易破碎,白色,粉性。气微辛,味麻辣。



一物降一物:天南星的炮制

      

      与半夏一样,天南星在临床用药前也需要进行炮制。但是这种个头大小和这种毒性较强的尤物,可不是一般生姜能治得了的。古代名医们做了不少尝试:

唐代有石灰炒黄、面裹煨、炮、姜汁浸(《理伤》)等法。宋代有黄酒炒、生姜拌炒、牛乳拌炒(《圣惠方》)、湿纸裹熟(热)灰内煨(《博济》)、烧熟(《苏沈》)、牛胆汁制(《药证》)、酒煮、酒浸麸炒、姜酒制、韭汁煮(《总录》)、浆水姜汁煮、麸炒、羊胆制(《普本》)、酒蒸、姜汁煮(《局方》)、薄荷汁制、朱砂制(《总微》)、油焙黄、雪水煮(《洪氏》)、姜蜜制、姜甘草制(《朱氏》)、与生姜同捣成饼(《扁鹊》)、白矾皂荚同煮(《疮疡》)等炮制方法。元代增加了九蒸九晒(《宝鉴》)、皂角水浸(《丹溪》)的方法。明、清时代又增加了蜜,酒制、生姜,朱砂,乳香制、生姜,川朴制、姜汁,皂角,荆芥制、黑豆,青盐制、炒赤、白矾汤泡去毒水(《普济方》)、酒熏(《奇效》)、姜汁,皂角制(《品汇》)、姜汁,白矾制、生姜汁,皂角汁,白矾水制、生姜,牙皂,蜜制(《保元》)、以姜汁,矾汤和天南星末作饼造曲(《从新》)等炮制方法。

其中,最有意思的莫过于用苦胆汁进行炮制的胆南星。

胆南星:取制南星细粉,加入净胆汁(或胆膏粉及适量清水)拌匀,蒸60分钟至透,取出放凉,制成小块,干燥。或取生南星粉,加入净胆汁(或胆膏粉及适量清水)拌匀,放温暖处,发酵7~15天后,再连续蒸或隔水炖9昼夜,每隔2小时搅拌1次,除去腥臭气,至呈黑色浸膏状,口尝无麻味为度,取出,晾干。再蒸软,趁热制成小块,干燥。制南星细粉每100kg用牛(或猪、羊)胆汁400kg(或胆膏粉40kg)。

       胆南星是呈方块状或圆柱状,棕黄色、灰棕色或棕黑色;质硬,气微腥,味苦。相对于天南星,胆南星苦凉,而苦能燥湿化痰,寒能清热功效,常用于痰火咳嗽,头风眩晕,中风痰壅,老年神困,产后怔忡,痰火失眠等症状。




END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