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我的理发师丨龙抬头,寻找最有故事的“那把刀”(内有福利)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魔 · 都 · 最 · 有 ·  ·  · 的 ·  ·  ·  · 

你 真 是 个 有 眼 光 的 人

对于理发师这个行业来说,这或许一年中最受重视的日子,这一天,他们的“刀子”往往都要从早忙到晚,好在大多数的理发师往往都不会计较这个——因为能够在这个日子找上来的,往往还都是熟客,不管是做生意还是讲情面,都推脱不了。

对我们大家来说,每隔一个月就要走到理发店里,找到一张熟悉的面孔,客客气气地请他用“刀子”解决自己的“头等”大事。你也许只认准某位理发师,也逐渐熟悉起来甚至成为朋友。


这样的熟面孔分布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你或许理了十几年的头发,却不知道他的大名到底是什么,你又或许永远只会叫他的英文名字Jeff、Mary或者Tony。 


这一次,借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就来讲讲理发师的故事,一起去寻找上海滩最有故事的那把“剃头刀”…… 



01

最美的时光里,剪出最美的故事



28年前,17岁的扬州姑娘石远琴只身一人来到上海虹口区万安路,在亲戚的理发店里开始了她的学徒生涯。20岁那年,机缘巧合下,她在凉城锦苑小区里盘下一家小店,从此便开始了长达25年的守候。期间,她恋爱、结婚、生子。


时光荏苒,自己从少女变成中年,顾客中孩童长大成人,中年人成了老人,只有这个理发店好像从未变过:它静静地躲在小区的一个角落里,没有醒目的招牌,没有闪烁的霓虹灯,理发师也只有石远琴一个。最初的两块钱理一次发,到三块、五块、八块,石远琴从未主动涨过价。店里没有价目表,理发染发烫发,顾客想给多少给多少。


这家理发店就这样静悄悄地在周边居民的生活里生根发芽,直到有一天,大家发现已经离不开它了。当年六十多岁的那一批老主顾如今已经八九十岁,有的再没办法上下楼,石远琴便定期上门为他们服务……偶尔石远琴出门买菜,顾客到了店门口便要打电话催她:“死丫头跑哪去了,想剪头发找不到你人。”


店里,石远琴正慢条斯理地为一位顾客修剪头发。她剪得很仔细,偶尔和顾客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两句,但更多的时候是沉默。剪子在发丝间灵动地飞舞,发出悦耳的沙沙声。她四十来岁,留着齐耳短发,五官清秀,粉黛不施。


顾客姜大姐是锦苑小区的居民,是这里的老主顾了。她拍拍身上的碎发,起身对着镜子拨弄了一下刘海,满意地点点头:多少钱?


“您看着给就行。”


姜大姐递过来一张崭新十元钞票,石远琴一手接了,一手从一个破旧的零钱盒里挑出两个硬币塞给姜大姐:找您两块。


姜大姐拉开小屋的门,天已经完全黑了。“每次到你这剪完头发,同事都说很好看。谢谢侬,再会~”说完一头扎进黑暗中。


“伐要客气,下次再来。再会。”送走了顾客,石远琴回到小屋里。已经是晚饭时分了,可她没有要做饭的意思。


她在靠墙的一个沙发上坐了下来,环顾了一下四周。十来平米的小屋被分割成两部分,前面是理发室,后面就是自己的卧室。理发室里除了理发工具和一些美发产品,还有一个微波炉和一个电水壶。


说话间,她打开一个抽屉,从一堆杂物中寻出两张照片。其中一张是一家三口的:年幼的儿子笑脸如花,年轻时候的丈夫高大帅气。另一张是自己二十岁时候的照片。只简单化了一下眉毛,抹了一点口红,照片中的人儿便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