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福树教授按压翻屈法整复外翻外旋型踝部骨折经验总结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邓福树教授( 1936—2002 年) 是第一批全国 500名名老中医之一,、博士生导师,龙江医派杰出医家,曾任黑龙江省中医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和骨科主任。邓福树教授从事骨伤科临床、科研工作 30 余年,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实践,在骨折、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及骨病等的治疗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法。本文对邓福树教授按压翻屈法整复外翻外旋型踝部骨折的经验总结如下。

1 按压翻屈整复方法

采用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患者健侧卧位,健肢髋、膝关节屈曲 90°。患肢伸直,膝关节稍曲,小腿置于约 20 cm 高的沙袋或木质架上,使足、踝部悬空。一名助手握住患肢小腿中、上段固定,术者双手环握踝部,双侧拇指及大鱼际部压在外踝及跟骨外侧,用力向内侧按压外踝骨折块,同时用力将距骨和跟骨内翻。然后将踝关节背屈 90°,患者改为仰卧位,术者一手维持踝关节内翻、背屈位,另一手拇指将内踝骨折块从后下方向前上方推挤,使骨折复位。


2 固定方法

手法整复后,患肢局部外敷消瘀膏( 邓福树教授经验方,药物组成: 栀子 50 g、木瓜 100 g、蒲公英100 g、黄柏 150 g、姜黄 100 g 等) ,然后用绷带缠绕 2~ 3 层,再进行小夹板固定、前后石膏托固定、U 形石膏固定或弧形木板联合石膏托固定。固定后抬高患肢,密切注意患肢足趾血液循环和肿胀情况,及时调整固定松紧度。固定时间以 4 ~ 5 周为宜。

 2. 1

小夹板固定 在内、外踝上方各放 1 个塔形垫,下方各放 1 个梯形垫( 外踝下方的梯形垫稍厚,使足轻度内翻) 。纸垫放好后,用 5 块塑形夹板进行固定。内、外、后侧的夹板上至小腿上 1 /3 部,下与足跟平;前内侧及前外侧的夹板上至胫骨结节,下至踝关节上方。将夹板用布带捆扎后,加用踝关节活动夹板将踝关节固定于中立位。见图 1[6]。

 

图 1外翻外旋型踝部骨折手法整复后小夹板固定示意图

   

2. 2

前后石膏托固定  用 10 ~ 12 层石膏绷带做成石膏托置于患肢小腿前、后侧,上端达小腿上1/3 部,下端超过足尖 1 ~ 2 cm,固定踝关节于中立位。

 2. 3

U 形石膏固定 用一长石膏条自外侧膝下绕过足跟至内侧膝下,绷带包扎,固定踝关节于中立位。

2. 4

弧形木板联合石膏托固定 患者健侧卧位,在患肢内踝骨折线上方放一平垫,自小腿内侧上 1 /3 处至内踝骨折线水平放 1 块弧形木板。然后自腓骨头下 3 横指处向下经足底至内踝尖下方,铺 10 ~ 12 层石膏绷带,宽度约为小腿周径的 3 /4,包绕小腿前、外、后 3 个侧面,经足背外侧缘达第 5 跖骨头近侧,绷带环绕捆扎,固定踝关节于内翻位 3 ~ 4 d 后,改用 3条结扎带捆扎。见图 2。


 

图 2 外翻外旋型踝部骨折手法整复后弧形木板联合石膏托固定示意图

3 体 会

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负重关节之一,踝部骨折是以外翻外旋型多见。由于踝关节自身的解剖及功能特点,踝部骨折的治疗要求比较高,不但要求骨折准确复位,还要求一次整复成功,避免反复整复。邓福树教授按压翻屈整复手法包括压、翻、屈、推4 个步骤。压: 依靠外力使向外侧移位的外踝骨折块及距骨复位,同时复位下胫腓关节,且距骨内移又可间接地推动内踝骨折块向内侧复位。翻: 在压的同时内翻踝关节,拉紧外踝韧带,既可配合压法使距骨和相邻的内踝骨折块向内侧横向复位,又可矫正距骨及跟骨的外翻畸形。屈: 通过踝关节在冠状轴上的旋转,使距骨最宽的部位进入踝穴内,恢复踝穴的宽度并矫正内踝的向后旋转畸形,且可靠踝关节后方关节囊的牵拉使后踝骨折块向下复位。推: 通过将内踝骨折块从后下方向前上方推挤,进一步矫正内踝的向后旋转移位,复位内踝骨折块。除粉碎性骨折外,按压翻屈法的压、翻、屈、推 4步可将外翻外旋型踝部骨折移位的骨折块全部复位,加之复位后的有效固定,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踝关节功能的恢复。邓福树教授按压翻屈法整复外翻外旋型踝部骨折的这一宝贵经验值得继承和推广。

文章来源:姜德友,邓洁初—中医正骨20143月第26卷第3

文案编辑:陆雪健

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说明:本文为龙江医派研究会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