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温柔,春花吐艳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和我们一起    看文明    知中国    走世界

就快要是时候将春花请进家门,

日日与花相对,

诉不尽的春之旖旎。

看看古人们在此留下了怎样的风雅。


疏影横斜

暗香浮动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




撰文 / 张燕、杨安珍


宋代李嵩所作《花篮图》。精致、典雅的竹篮里, 有秋葵、栀子、百合、广玉兰、石榴等花材。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插花艺术历史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诗经·陈风·东门之枌》中云:“视尔如荍,贻我握椒。”这种以花为媒的表达被视为插花的原始形式。传统插画艺术在唐宋达到繁荣时期,“为怜寂寞空山里,唤入诗人几案来“,宋代诗人杨万里道出了当年文人插画之风雅;而明代可谓是中国插画艺术的成熟期,“数枝月影带斜阳”,一脉相承地追求格调和意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起源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记载了青年男女相爱时采摘花枝互赠以表达爱意,这可能是最早的切花应用了,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诗经》所收诗歌产生于公元前470年以前的商周到春秋时期。在《诗经·郑风·溱洧》中有男女手持兰花到溱河洧水去修禊、嬉戏的记载,临别时还互赠芍药。这种大型的宗教活动集春游、男女择偶为一体,都是以花为媒介。类似的情形,《诗经·陈风·东门之枌》中也有记载,如“视尔如荍,贻我握椒”。意即我看你像锦葵花般美丽,你就送我一把香花椒。这些都可视为插花的一种原始形式。


在中国,远在传入之前,民间就有用花卉祭祀和赠花的风俗。再后,屈原的《楚辞·九歌》有:“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即指在神座前放置成束的鲜花,这已接近插花的形式。

唐   周昉《簪花仕女图》。


传入中国较晚,据史料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始闻有浮屠之教(即佛屠),至东汉,天竺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应汉使者的邀请于公元67年来到洛阳,明帝为他们建筑了白马寺,请他们翻译经典,才开始了在中国的传播。到了南北朝,大为流行。插花便成为佛事活动中的供养物之一。 南北朝时期《南史》中记有:“晋安王子懋,字云昌,(齐)武帝第七子也……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笃,请僧行道,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这就是早期的供花形式。就这样,插花在仪式中延续下来,在民间中逐渐发展。很长一段时间插花都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此后文化艺术思想突破了汉代的束缚,表现出超脱世俗、陶冶于自然美的新风尚,出现了手持秉花、佩带襟花,发髻插花等多种日常装饰形式,插花也开始追求造型上的艺术美。

厅堂瓶花,以松、竹、梅、水仙、瑞香、月季、天竺、建兰等具有高雅情趣的花木为材,明代孙克弘画作。


唐宋

为怜寂寞空山里,唤入诗人几案来

唐代是相对中国繁荣稳定的一个历史阶段,插花也欣逢盛世,得以流行。插花不再局限于民间的采取闲花野草随便装点,也不局限于佛前的供花,而已进入宫廷,成为宫廷喜庆不可缺少的装饰物。唐章怀太子墓出土壁画就有瓶花、石山的图象,从中可以窥见插花在唐代宫廷已成一种风气。当时文化兴盛,绘画、诗词文学已发展到一个为后世所瞩目的阶段。文人雅士喜爱作画、吟诗、赏花。文人插花便从在这时始盛行起来。

宋代19孔花插。

 

进入宋代,插花艺术发展到极盛时期。宋代插花之风盛行,在插花容器、花材、构图、意境及理论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平。花器研究有新进展。继五代占景盘后,宋代又有三十一孔磁花盆、六孔花瓶等。当时受理学思想的影响,插花艺术不只追求怡情娱乐,还特别注重构思的理性意念,内涵重于形式,以表现作者的理性意趣或人生哲理、品德节操等。花材多选用有深度寓意的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上品花木。构图突破了唐代的富丽堂皇,以“清”、“疏”的风格追求线条美,“理念花”就此兴起。 理念花花型以瓶插花为主,多选择屈曲苍劲而扶疏向上的木本枝条作为主体,下部配以草花和叶,多以松、柏、竹、桂、山茶等花材,影射人格、哲理。

宋代生活四艺图,古代文人雅士把焚香与烹茶、插花、挂画并列为四艺。


元明清

数枝月影带斜阳

中国传统插花发展到元代出现“心象花”和“自由花”形式 。心象花与理念花绝然不同,不以品格理念为内容,亦不是寓教于花,而是借花明志、借花消愁或表达内心的祈望,颇具抽象之艺术美。花材随意性颇大,诸如竹、桂、莲、佛手、灵芝等等富有象征性或具神韵者皆可入选。 造型不固定,但多以直立或瓶插为主,以简洁、线条活泼居多,创作浪漫,不受拘束。

清代描金七孔花插。


明代是中国插花艺术成熟的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形成了完备系统的体系。明代中期,文人花盛行,形成中国插花特有风格。文人花,以清韵脱俗为主,花材常只一种,多则两三种。选取有点、线机能的花木为素材,枝条流畅利落,对色彩不太注重,形式多变,不尚豪华,高洁清雅,追求中国书法和绘画之虚灵与线条之飘洒流畅的美感,由此形成中国插花特有的风格。


清代初期和中期,花市仍十分兴旺,对花的鉴赏不逊于明代,插花技艺也有很大提高,开现代插花之先河。沈复提出“起把宜紧”、“瓶口宜清”两个技巧诀窍,并自创了最早的“剑山”。写景式插花此时开始盛行。写景花,源自盆景栽植,以写实的手法重现大自然的景色,花材除棕榈、竹、荷等自然草木外,还常衬以奇石或小景物。多为浅盆插作,花型多为直立或并列。

清代郎世宁所作《聚瑞图》。


艺术理念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国传统插花按创作人群分为民间插花、寺观插花、宫廷插花、文人插花等四大类型,主要容器具代表性的为瓶、盘、碗、篮、缸、筒等六大类,由花材、容器、花插、几架和垫板、配件等构成。主要流程为构思、构图、花材与容器的选择、花材修剪、固定、调整、陈设、赏析。其间包涵丰富的文化内涵、系统的插花理论、精湛的插花技艺与独特的赏花方式。传统插花艺术在形成过程中,受儒、释、道等哲学思想及中国绘画、文学、造园、民俗等的影响,形成了崇尚自然、富于诗情画意、擅长线条造型、多用不对称式构图形式等独特的风格与特征,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

清代郎世宁所作《午瑞图》,体现不同于文人、民间等插花的审美情趣。


中国传统插花重视线条的应用,常用木本枝条作为主要花材,运用枝条的不同线条形态表现不同的外延美与内涵美,使作品更加生动活泼,更富于艺术表现力。构图上,无论采用对称式造型或不对称式造型;都遵循既有形式又不拘于形式,既规范而又不规范化的法则,对于花材的剪截组合以及与容器的比例关系虽定为7:5:3近似黄金分割率的尺度,但对每个花枝的位置伸展方向与角度绝无固定程式和严格要求;是以顺乎花枝自然之势,富有自然之趣,以及合乎自然之理为原则,而在保存花材原有自然形态之下,灵活插制,随意造型,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表现了构图上的自由活泼,形式上的丰富多样的变化性。


文化象征

借花言志,寓情于花

中国传统插花虽然崇尚自然,追求花枝自然情趣,但是绝不是自然主义的单纯模仿、抄袭自然或只注重花材在形、姿、色上的自然属性美的展现,而是通过对花材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的观察与感受,萃取精华,倾注情感,运用花材的寓意和象征性或谐音、谐意等,借以表达作品的主题内涵与神韵意趣,以有限的形象表达无穷的景外之景、弦外之音,充分表现了构思上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与深邃的意境之美。

明代陈洪绥所作《书斋插花》。


中国传统插花讲求意境,寓意于花,注重花材所表达的内容美,讲究借物寓意,以形传神,内涵丰富多彩,意境含蓄深远,耐人寻味和遐思,表现诗情画意,以秀丽多姿、清雅绝俗见长,这是西方插花乃至于其他插花中所没有的。人们赋予花木象征的含义,借花言志或抒发情怀,寓情于花。

清代沈焕所作《春园如意图》,吉庆式插花,主要在家庭或宫廷中的节日、喜庆场合运用。


自古以来,人们将对各种植物的形态、习性方面的认识和感受变成神话、传说、诗歌以及特殊的语言流传下来,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各种植物的象征性和花语寓意。 如:竹子,历来被中国人视作“全德君子”,因为竹有节,节代表人的“气节”和“骨气”;竹中空代表人的“虚心”;竹根盘根错节,非常稳固,代表人的立场坚定,不似墙头芦苇随风倒……因此人们不仅喜欢竹子青翠挺拔的外貌,更崇敬其高风亮节、虚怀若谷、雨打不折、风吹不倒的品格。竹子由此人格化,说明人们追求的事虚心好学、坚忍不拔、坚贞不屈、不媚世、有气节等品德和情操。渐渐地,人们便把竹子的这些美好印象和感受加以人格丰富和深化,变成为花语了。



  精彩版式呈现 



本文节选自《文明》2015.01月刊

本期微信责编 / 吴鸿    制作 / 金妤

如需转载,请邮箱联系:84754005@qq.m

【 推荐阅读 】


匿名女性与她们身后的“家”

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纺织女工罢工是历史上第一次女性。1910年8月,,国际女性运动领袖克拉拉·蔡特金倡议将每年的3月8日定为国际劳动妇女节。时至今日,在全球范围内女性仍在为两性平权而奋斗。





燃烧的火烈鸟

体态奇特,颜色艳丽的火烈鸟仿佛天生的“艺术品”,不仅吸引着越来越多人对其青睐有加,也在设计圈拥有着超高人气。无论是悄然静立,或是徐徐踱步,都是自然中一抹嫣红夺目的美景。



文明杂志微信公众号

  WENMINGZAZHI  

长按二维码关注更多内容

文明杂志微信商店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快速进入订阅各期杂志


点击链接或上图↑   进入微店订阅各期杂志

http://mp.weixin.qq.com/bizmall/mallshelf?id=&t=mall/list&biz=MjM5MTMyODkzNQ==&shelf_id=1&showwxpaytitle=1#wechat_redirect


文明杂志社订阅方式

邮箱:Lou8001@126.com

编辑部邮箱civilization@vip.sina.com

杂志订阅热线010-67112221转8033    

手机订阅:15601276050     

联系人:温志荣

微信订阅网址:

http://mp.weixin.qq.com/bizmall/mallshelf?id=&t=mall/list&biz=MjM5MTMyODkzNQ==&shelf_id=1&showwxpaytitle=1#wechat_redirect

文明杂志网址:www.civilization.com.cn


门市订阅: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90号新裕商务大厦407室(地铁5号线磁器口站十字路口东南角、地铁7号线磁器口站G东南口)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00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和图片版权归《文明》杂志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标明“转载自《文明》杂志”。

如转载者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联系微信客服邮箱:84754005@qq.com。

【 微店上新 】


2018年03期

斯基泰是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活跃在从贝加尔湖、叶尼塞河到多瑙河之间地域的游牧人,其文化向来被看作欧亚草原游牧文化的代表,南西伯利亚一带寒冷的 自然环境使他们的墓葬得以保存下来,成为理解他们的基础,本期文明杂志特别策划专题带您领略这位古西伯利亚战士的英姿和风采。您同时还能领略到:在地中海 的微风中摇曳生长的橄榄树与地中海文明相生相伴,不断出现在古代的科学、历史和文学著作中,影响着地中海人们的精神生活;在古代美洲人的眼中,由珍贵金属 和其他珍贵材质所锻造出的物件,并非是一种美的装饰,而是被创造者和使用者赋予了神圣权力的具体象征;介于挪威海和北大西洋中间的法罗群岛,每一幅映入眼前如童话般的清新美景,都会让人折服于自然的真实和美丽。最后,欢迎您来到可爱动物的危险世界,一探动物世界的神奇奥妙。





公益募捐

“送《文明》进校园”

大型公益募捐活动

 向全国大中小学校图书馆 

 捐赠《文明》杂志 

(点击以下链接进入捐款页面)



腾讯公益: http://gongyi.qq.com/succor/detail.htm?id=36572
基金会中心网 :http://juankuan.foundationcenter.org.cn/Project/show?id=167

发起缘由


为了推动文明交流互鉴,面向世界搭建学校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和纽带,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面向全国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启动大型公益募捐活动,通过向大中小学馆,尤其是贫困地区学校赠阅《文明》杂志的方式,为那些渴望了解世界文明、中华文明的青年学生和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打开眼界,让《文明》成为青年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中国、实现梦想的翅膀。



《文明》获得国家2017年度


  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的百种优秀报刊 




点击 “ 阅读原文 ” 进入微信商店,开始订阅吧!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