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短信后新产品不断,社交媒体还有创业“口子”吗?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12-02 18:08:21

Web服务端开发权限无论如何,能搅局就是胜利,陌陌、探探、脉脉、子弹短信、唔哩星球、Ta在、微脸、Soul、一罐、POP、ECHO……社交媒体正变得越来越热闹,对“天下苦垄断久矣”的移动互联网而言,这一定是件好事。

当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忘记你时,你就死了——《西部世界》。

子弹短信最害怕的不是用户量的下坠,也不是口诛笔伐的看衰声,而是有一天没有人再谈论它。

用户量断崖式下跌后,子弹短信仍然孜孜不倦地更新,不久前还大张旗鼓引入支付宝支付,实际意义有多大不得而知,但总归还能捞一点关注。

不过,对喜欢看热闹的吃瓜群众而言,社交媒体的新晋创业者不只有子弹短信吊着一口气,下半年以来这个行当似乎又有了松动迹象,玩法也日渐丰富。例如,就在最近几天,APP Store和安卓各大市场又新上了一款称作“Ta在”的社交媒体软件,该产品在玩法上大打算法革新旗号,要颠覆传统社交媒体用户与内容的匹配方式,实现用户间兴趣和需求的真正契合。

而Ta在,也只不过是最近一段时间出现的众多社交媒体产品的一个,在这之前,还有POP、ECHO、唔哩星球、微脸、我是谜、Soul、一罐等鱼贯而入,一些产品例如Soul还闹出不少动静。

被几个产品独霸之后,社交媒体兴许还能一不小心真的创造奇迹了,如兴奋的罗永浩在台上所说。

社交媒体“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

俗话说,站着说话不腰疼。

总有人盯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产品不放,挖出各种问题,但是,你能想到的,互联网最好的产品经理们未必就想不到。

他们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罢了。不是不听、不改、不优化,而是产品度过巅峰期后,大多数时候只得小心翼翼伺候着,能做得反而越来越少。

例如,微信最基础的IM功能,我们总能找到一堆这个不好、那个不方便的问题。如何编辑、如何发送、如何语音、如何插入图片与小视频,来自不同背景的使用者,甚至专门挑刺的人,总能找出一大堆待优化之处。

越是简单的东西越难设计,IM一发一收,能做的文章太多,无法完美,总有不足。

用户量越大问题就越明显,众口难调的最好处理方式——以及现实的结果,就是干脆不调。

微信公众号,过去是用户不愿意去关注新的博主,现在则变成了用户甚至懒得“取消关注”。这样一个对打今日头条、百家号的巅峰内容产品,生态愈发死气沉沉。

张小龙要仿照信息流的方式呈现推送信息,让机会均等,在一片骂声中匆匆收场。

朋友圈这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社交分享场所,虽然广被诟病“伪装场”、“微商天地”等,但除了小心翼翼加几条广告外,一直未有突破。

另一边,同样拥有庞大用户量的微博,在媒体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想做一点社交尝试,加个动态啥的,也是草草收场,用户还是习惯少数大V发声,多数人吃瓜,相互之间的交流……不存在的。

改动风险太大是主流社交媒体难以在产品上突破的直接原因,继续僵持或是最好的解决办法,靠着使用惯性与天然网络效应“小心驶得万年船”。

不过,另一股力量又直接摧毁了这种“据守”的想法。

零点调查《中国00后群体研究分析》中提到,95后、00后才是真正的“移动的一代”(mobile generation)。

这帮“小孩儿”首次触网年龄越来越早,平均已经到了6岁半,每天上网时间高达1.6小时。1995-2010出生的,已经全部挂在网上了。

喜马拉雅、知乎、得到、分答等主要知识付费平台上,92年以上职场人士占据近6成至8成。

用户未变,但人群却在更新,在踟蹰中畏首畏尾的社交媒体产品,能不能纳入新新人类的法眼,很难说。

与此同时,产品经理又很难做点什么。

创业者青睐垂直切入,但垂直也有不同“垂”法

“心有余而力不足”反映的客观事实是,帝国有强大的武力进行防守,但已无力再进攻、打压它人。这意味着,创业者只要能利用社交媒体产品的老态(仍然强大),找一个恰当的口子,就能博取市场空间,不会被“辣手摧花”。子弹短信初期的疯狂崛起,就是最好的证明。

以子弹短信为代表,对突然涌入的诸多创业者而言,找个角度垂直进去是普遍的玩法。只不过,这种垂直化却分化出不同的花样来。

1、功能垂直,肢解微信

以一个结构完备的类似产品去怼微信并不现实,肢解微信,选取某一个功能切入,成了某些社交创业的首选。

微信四大功能:IM、朋友圈、公众号、摇一摇/漂流瓶,除了公众号归属内容领域,其他三个都有对应的分蛋糕项目。

IM是最难切的领域,但风险总是与收益对等,打下IM的江山就几乎打下了微信的江山,自来往、米聊、易信后,再次切入IM的勇士当然是子弹短信了。语音+文字输入方式、快速聊天回复、稍后处理……这些用户体验极佳的创新说明子弹短信对IM的改造下了功夫,如图:

而微信自家出走的高管做的POP和ECHO,虽说是对标snapchat、instagram,但其玩法怎么看都想是朋友圈分享的强化版。POP的即时拍照分享、虚拟贴纸形象,都在主打熟人社交及圈子分享,虚拟贴纸甚至类似QQ秀;而ECHO的首要功能就是“瞬间合辑”,在圈子内分享,且能形成类似朋友圈的时间线,如图:

Soul、一罐等产品,直指微信的摇一摇、漂流瓶而来。Soul的灵魂社交凭借8月在微博投放一个长篇大论的故事突然小小火了一阵,说白了,不看脸、性格测试配对这些功能,都是为了“摇一摇”或者“漂流瓶”的效率更高罢了。从摇一摇起,陌生人的暧昧社交总有那么些可能,前有陌陌探探,后来者不会停下。Soul界面如图:

2、用户“双垂直”

从不同的用户人群垂直切入,本来也是平常的做法,不过这种切入事实上也有两种方式。

一种就是普通的直接抢夺。例如靠着几个匿名爆料突然大火的职场社交产品脉脉,最近的官方数据,所谓“高质量白领”注册用户的规模,已经突破5000万,这是直接分食客户群。如图:

另外,就是不抢夺现有社交APP用户的玩法,而是“收纳式”垂直,盯住新入网的新新人群。打开唔哩星球app,“假面舞会”、“故事与酒”、“涂鸦拍卖”等95后、00后的玩法恐怕80后或更早的人群无法理解,但它的确创造了日活25万、月活70-80万、次日留存率约46%等成果,其中00后占到60%-70%,这是不可忽视的、微信微博难以触及的新兴力量。如图(来源:网络):

3、社交“方式”垂直

还有一类垂直切入,干脆打起了社交方式的主意,毕竟,似乎从来没有人质疑过去默认的社交与分享方式本身是否有道理。

最近新上线的Ta在APP就自称“新一代反常规社交媒体软件”,不再给各类人贴上社交的标签进行匹配,而试图用算法搞出所谓“一人千面”。例如,在内容分享上,Ta的主界面提供了3种方式,“Ta在”,用户分享内容,特殊的无标签算法推送内容;“我趣”,提高推荐的精准度,得出更为精准的推送结果;“合拍”,进一步提升精准度,通过用户行为分析得出与之最“合拍”的用户。如图:

对社交默认的方式进行改变,这种玩法或许打开了切入市场的新思路,但基础层面的改变相应地难度也会更高。

当然,除了上述三种通过垂直的方式切入社交媒体的玩法,也有一些产品喝了洋墨水不信邪,要正面杠微信微博。

10月份刚刚完成近600万元天使轮融资的微脸,就宣称要做中国版的Facebook(虽然被网友称作人人网诈尸),打造真实姓名、真实信息的移动社交网络,一次把微信、微博全怼了。如图:

该APP上线一天后,在iOS社交榜中的排行便达到了第38名,冲劲十足。虽然是借了脸书的名头,但也足以说明社交媒体的江山并不稳固,用户的审美疲劳后,替代的冲动难以预料和控制。

八仙过海,社交媒体创业自有神通

总体而言,选择什么角度切入社交媒体创业,除了外部市场的考量,与创业者的禀赋同样密切相关。

POP创始人为林少华是前微信基础产品部产品中心副总监,ECHO创始人黄天晴是前微信开放平台基础部基础产品中心总监(部门拗口,注意二人的确不是一个部门的)。

不过,两人都做“产品”,在如何分享这种事情上显然比做基础的、死板的IM在行一些,在Snapchat与instagram两个分享巨头影响下,盯住图片与生活分享方式在情理之中。

而子弹短信做IM,啃硬骨头的玩法,实际上亦符合锤子系公司“研发能力过剩”的特征。

在如何更好地通讯这件事上,锤子的确有两把刷子——无论是自家OS上曾出产过标志性的“大爆炸”功能,还是朱萧木煞费苦心研究如何让老年人、视觉障碍人士更好地沟通,甚至是锤子最失败的产品TNT,也显示了某些高效沟通的实践。

虽然子弹短信只剩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