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看你垂涎欲滴,必是吃货一枚,这本九江特产秘笈就传授与你了!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66日上午,位于八里湖畔的九江市特产中心举办了“九江市民最喜爱的十大特产” 颁奖暨“九江学院电商学院实习基地”揭牌仪式。市委常委、市委农工部部长董金寿出席仪式,并参观了九江市特产中心。市委农工部副部长刘瑞平、九江学院电商学院院长郑祚双、市商管办调研员柳兴华、市旅发委副调研员胡细根,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智真等出席仪式。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徐勇致辞,党工委副书记杨剑宣布九江市民最喜爱的十大特产获奖名单,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艾菲主持仪式。九江特产企业代表、新闻记者等共计100余人参加了活动。




为大力宣传推介九江农特产品,做强九江特产品牌,九江市特产中心于今年4月份举办了“九江市民最喜爱的十大特产”评选活动,活动采取市民网络投票和专家现场评比相结合的方法,吸引了3.9万网民积极参与,评选出了九江市民最喜爱十大特产品牌。分别是:“雾上春”庐山云雾茶、“石钟山”豆豉、“舜叶”牌茶叶、“神安洞”瓜蒌籽、东晟”酱豚、“三尖源”金蝉花、“陶令”酒、“庐山恋”竹纤维、“香庐坊”茶饼和“菊芝韵”庐山金菊。



现场展示的九江特产品牌


徐勇和郑祚双为九江学院电商学院实习基地揭牌

记者/刘凯








您知道多少?

-


民以食为天之说,九江自古就是来商纳贾、亦一都会,九江人在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下,形成了一整套包括食物的原料和结构、食物的烹调方法、饮食器具的类型、饮食的方式和餐制的饮食习俗,其具有浓重的九江地方风格和特色,展现了不同生活场合的不同情趣。



九江茶叶名录




 

庐山云雾茶:是中国名茶之珍品。: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庐山云雾茶素以香馨、味厚、色翠、汤清的特色和香如幽兰,鲜爽甘醇、清汤绿汁的优良品质而称誉遐迩。庐山种茶,源于东汉。有记载始见于晋,虎溪三友论茶吟诗。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元和年间(806—820)在香炉峰下架岩结茅庐,砍壑开茶园

庐山云雾茶自1971年起,列入中国绿茶类的特种名茶由上海口岸出口,远销西欧、美国、港澳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内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1982年全省21种茶叶评比,庐山云雾茶夺得江西八大名茶之冠,同年,全国名茶评比又被定为中国名茶。1985年获全国优质产品银牌奖。1989年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牌奖。

双井绿:原产于修水县杭口乡的双井。在北宋时已闻名于世。《义宁州志》载:溪心有二井,上井深四丈,下井深六丈,沙石过而不入,土人汲以造茶,遂为草茶第一。该地依山傍水,土质肥厚,温暖湿润,时有云雾,茶叶芽头肥壮,柔嫩多毫。据《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记载,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记述双井绿的珍贵:自景佑已后,佑州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囊以红纱,不过一二两,以常茶十数斤养之,用避暑湿之气,其品远在日注上,遂为草茶第一。可见宋代双井绿即誉满京师。

双井绿,外型紧圆稍曲,形如凤爪,锋苗挺秀,银毫显露,内质香高持久,滋味鲜醇,汤色明亮,叶底嫩绿。泡在碗中,片片竖立,饮之芳馨充口,沁人心脾。宋史《食货志》称之为茶叶绝品1982年被评为全省八大名茶之一。1985年被评为江西省优质传统名菜。双井绿主销国内各大城市,并进入港澳市场。

宁红:宁红茶是宁州工夫红茶的简称。宁州即今修水县。宁红茶源于修水山口区的漫江,后扩大到武宁、铜鼓等县。

修水产茶历史有一千多年,始于唐,盛于清。而红茶生产约于清道光年间。据清叶瑞延著《纯蒲随笔》记载:红茶起自道光季年(1823),江西估客收茶义宁州,因进峒教以红茶做法。因此茶产于义宁州,故简称宁红。随着制茶工艺不断改进,到十九世纪中叶,宁红茶即成为当时著名的红茶之一。1904年就有宁红贡品——太子茶生产。1914年,厚盛福茶庄,所产的字号太子茶,参加上海赛会,博得国内外茶商、专家赞赏,每磅卖48两银子,行销英、法、美、德、俄等5国,并获得茶盖中华,价甲天下的巨匾的褒誉。1919年,漫江莫雪珉的茶行怡和福,生产太子号奇奇号,在上海出口,每磅卖银元24块,并获得1200块银元奖金。当时形成宁红不到庄(茶庄),茶叶不开箱盛况。

宁红以条索紧结秀丽,金毫显露,锋苗挺拔,色泽乌润,香高持久,叶底红亮,滋味浓醇,鲜爽而驰名于世。1958年修水茶厂研制了两种品质优异的宁红新产品,品质达到国际高级茶标准,1983年生产的宁红茶,在全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茶厂建设成果展览会上,又荣获外贸部授予宁红品质优良荣誉证书1985年连夺部优、国优——分别获得农牧渔业部金杯奖和全国优质产品银质奖。宁红茶大部分出口到欧美及港澳市场,尤以在俄罗斯和东欧受到普遍欢迎。

眉峰云毫:主产于修水县境内的眉毛山。眉毛山海拔800米左右,茶园都在500米以上。山草丰茂,土质松软,春夏之交,云雾缭绕,有晴天早晚满山雾,阴雨成天遍地云之称,优良的自然条件,极有利茶树生长。眉峰云毫外形条索紧圆略扁,直而微弯,形似黛眉,白毫显露。香气鲜浓持久,滋味醇厚回甜,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均匀。此茶华北、东北各大城市非常抢手。

攒林云尖:产于永修县境内的云居山。攒林云尖生产历史悠久,南宋时列为贡品。清朝康熙、乾隆皇帝都把攒林茶当作长寿珍品。光绪三十二年,建昌(即永修)乡土志述攒林茶颇祥:攒林茶,俗名云雾尖,此茶不由人莳,产于林木中,吸收精华,饱食云雾,山人披荆采之始得。色、香、味皆佳,虽闽之阳羡惭之,龙井、六安之银针无以进焉!谷地皆产,山地较多,元半九域,志士贡茶芽十斤。前二十年,九江镇茶商来乡收茶,价值颇昂,。历史上的攒林茶,大多自然生长于幽林中,集采制得。到癸已——戊戌年间(1942——1945)在海灯禅师主持下,辟土植茶70余亩,被视作真如寺佛门珍宝。

攒林云尖加工要求很严,鲜叶采摘标准是一芽一叶初展,不带混芽,剔去病虫害叶,要求肥壮匀嫩。成品形如黛眉细柳,条索紧凑而尖,白毫显露,清色芬芳,汤色幽纯,滋味醇甘,叶底嫩绿匀齐,形美雅致。南宋诗人朱谋浑有只因采药来欧岭,恰悟倾茶到赵州(指云山顶赵州关)的诗句。攒林云尖产量不多,多在佛事往来作为高级馈赠品,称誉于港、澳及东南亚佛界和侨胞。

,海拔高853米处。,。民间有,双脚往上爬的歌谣。,外形紧结,匀整光亮,绿翠微灰,内质滋味鲜爽醇厚,汤色清澈明亮,香高持久,富有嫩香,叶底匀亮耐冲泡。

凤凰舌尖:产于修水凤凰山下,修江之滨。该茶外形挺直略扁,锋矛凸起微弯曲,全身毛衣披满不显露,色泽匀翠。内质汤色杏绿,香气清高持久有花香,滋味鲜醇并带有口香,叶底二叶一芽似兰花。

屏峰针尖:产于幕阜山支脉的北屏山,山海拔480米,春夏云雾漫漫,相对湿度高。加上土壤肥厚,雨量充沛,为制作高档珍茗提供了物质基础。屏峰针尖成品条索紧细微弯,形如弯针,色泽墨绿油润,冲泡后汤清如碧泉,香高如嫩栗,耐冲泡,味醇和有回甘。

白鹤羽茶:产于武宁白鹤坪。白鹤羽茶制作揉合了“庐山云雾”和“龙井”的特点,条索紧直、平伏、显毫、叶色嫩黄,冲泡后芽叶完整,在杯中上下翻舞,中白鹤舒羽。此茶外形紧结,美观,内质香高、味浓,耐冲泡。

龙须茶:是“宁红”工夫茶的珍品,产于“宁红”发源地的修水山口漫江。以往是优质“宁红”出口时,每箱放入5—24个龙须茶盖面,既起装饰作用,又是“宁红”之象征。

龙须茶做工精细,风格独特,品质优异,形如饱含紫墨的大号毛笔尖,条索挺秀显毫,外绕五彩花线(即由工夫茶一芽一、二叶单梢用细线缠扎成的茶束)。冲泡时,找到线头,抽除花线,整个龙须茶在茶汤中基部成束下沉,芽叶向上散开,宛如一朵鲜艳的紫菊花,若沉若浮,新颖美观;汤色中间红艳明亮,边缘金黄,叶底嫩匀有光,香气鲜爽馥郁,滋味甘醇浓厚,色、香、味俱佳。

鸣山仙茶:产于都昌县鸣山乡。鸣山,相对海拔高度400余米,上有一道观叫“鸣山观”。观旁有“仙茶”一株,为清道光年间的道人移植。该茶树叶大色深绿,芽紫绿,白毫多,叶肉厚,叶质软。此茶外形壮匀,色翠多毫。内质丰富,幽香高长。

九源仙姑:产于瑞昌九源乡茶场。该场在海拔531.7米的盘狮山主峰下,盘狮山顶有一巨型平石,名叫“仙姑台”,远看如蹲狮,近观似平台,传说天宫仙女下界采茶,常登此石升腾回宫。茶园分布在“仙姑台”四周,故称九源仙姑茶。该茶外形紧细圆直,色泽翠绿多毫,内质香高持久,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醇厚带甜,叶底嫩绿匀齐。

梅山松针与梅山银毫:系姊妹产品,产于修水三都。梅山松针条索紧细圆直如银针,梅山银毫扁直多毫如寿眉。

碧春:产于修水。外形近似江苏洞庭山碧螺春,紧结卷曲,细嫩显毫,形质双美。

龟山毛尖:因产地名叫龟山(属永修县),茶叶细嫩多毫,故称“龟山毛尖”。外形条索紧细圆直,白毫显露,内质香气清高,滋味醇厚,甜凉生津,叶底嫩绿匀齐。

南崖飞燕:因芽头流线形,两叶扁平伸展,犹如飞燕掠波,产地又近处著名的南山崖,故名。此茶采一芽二叶制成,贵在其嫩,美在其形,重在其味,高在其香,形质兼优,独具一格。

大白毫、碧绿青:均产于彭泽太泊湖畔,土地肥沃,多雨高湿,孕育了茶叶丰富的内质。大白毫采用优良品种福鼎大白制成,芽头肥壮多毫,味醇香清;碧绿青系高档绿茶,产量甚少。

宝峰云雾产于德安县宝塔义峰茶场。制法参照庐山云雾工序。鲜叶为福鼎大白,成品紧直壮匀,白毫裹被,汤清叶绿,滋味浓醇香气清爽。

扬储毛峰:产于都昌扬储山,品质佳美,外形紧结,白毫较多,耐冲泡,滋味甘醇。

谷雨尖:产于都昌张岭乡,系谷雨前后的细嫩鲜叶,精制而成,形质俱优。

永修炒青:产于永修江上、白槎等地,是大生产中的优质茶,外形银灰,条索紧匀,香气馥郁,可与婺绿媲美。

甜茶产于修水桃坪一带,是一种非茶科植物。有几百年历史,早先是由仙姑寺和尚制作自饮,称神茶。可解暑热,降血压,疗心脏,治痢疾。1980年始开发,采用甜菜叶加绿茶(秀眉)拼配制成,具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蛋白质,有一定药理作用,在南昌、北京等地试销,效果较好。

桑茶由30%的桑叶加70%的茶叶拼制而成。据江西中医院和中国茶科所等测定,桑茶含有茶多酚、碱咖啡、蛋白质、可溶性糖、芳香油、腺嘌呤、胆碱、麦角醇、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有生津解渴,清热得尿,祛风凉血,平肝明目,提神醒脑,降压减胆等药用功效。产于修水。

山峪茶:是特种茶,即在茶叶揉捻工序中,加入40%的白糖,精制而成,味甘醇。产于修水。

人参益寿茶:在茶叶中加入人参汁精制而成,有一定的延年益寿功效,产于修水,尚未大量生产。

附:

庐山茶古称“闻林茶”,至明朝正式名为云雾茶。明·《山疏》:“届端阳始采,焙成呼云雾茶”。可见,庐山云雾茶的称名已延续三百余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茶的集解中,已列有洪州白露、双牛白毛、庐山云雾等名茶。

宋代诗人黄庭坚曾以“双井绿”,分赠给京师好友苏东坡、欧阳修。欧阳修欣然赋诗赞美:“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一两芽,长安富贵五候侯家,一嗓龙须三日夸。……”苏东坡也有诗赞:“磨成不敢付童仆,自看雪汤生玑珠”,对双井绿珍惜之情,溢于言表。

当代文豪郭沫若在《初次高桥银峰》中把修水“双井绿”与湖州紫笋等相提并论。诗曰:“芙蓉国里产新茶,九嶷香风阜万家。肯让湖州夸紫笋,愿同双井斗碧纱。脑如冰雪心如火,舌不眼不花。协力免教天下醉,三里无用独醒嗟”。

《茶叶全书》的作者威廉·乌克斯述:“宁红外形美丽紧结、色黑、水色鲜红引人,在拼和茶中极有价值”,又说:“修水县所产红茶,为名贵之拼和茶,外形灰色而有茅尖,条子紧密,汤色佳良”。


九江的酒



九江陈年封缸酒起源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吟诗问江州友人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醅酒”,就是九江陈年封缸酒的前身。宋代,九江酿酒业很发达,酒坊飘香,大街小巷,酒楼鳞次,酒旗高挑,酒客如云。明代,酿酒技术日臻完美,将酒封存陈酿,使其自然转化成琥珀色泽,酒味醇厚,风味独特,时称陈年封缸酒。进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酒业更兴旺,九江著名酒坊酒肆有“黄利源”“怡然森”等数十余家,自酿自销,生意兴隆。

九江陈年封缸酒以优质糯米为原料,用根霉曲糖化发酵剂,配制成甜黄酒。长期封存,酒色由淡黄转金黄,最后呈琥珀色。酒性平稳,鲜甜醇厚,香气浓郁,具有性温滋补,营养丰富,舒筋活血,增进人体血液循环等功能。常年服饮,延年益寿。民间更有“饮封缸,暖骨头”、“清香可口如甘露”之誉。

新中国建立后,九江封缸酒的酿制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和发展,引进技术,革新工艺,质量精益求精。1958年被评为江西省优质酒,1979年被评为全国优质酒,1984年获全国酒类大赛黄酒金杯奖,1985年获国家轻工部酒类质量大奖赛金杯奖,1987年和1988年又分别获得首届中国黄酒节特等奖和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等。七十年代就销往日本、英国、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美国等许多国家,1973年日本田中先生一行访问中国,指名要饮九江陈年封缸酒。此酒,中毕佳酿,驰名中外。

六泉酒系星子县食品厂生产,以优质糯米为主要原料,选用庐山“天下第六泉”之水,配合专用酒曲,采用固态密封,方法精心酿造而成。具有清香可口,色清透明、芳香浓郁、醇厚柔和,包装新颖的特点,曾在华东评酒会上获得好评。

桂花露又名喜酒,是武宁低度酒,入口香味纯正,甜而不腻,饮而不醉,有似当今流行的饮料。其制法与通常酿酒无异,因所用酒曲不同,发酵过程难掌握分寸,昔日酿酒师傅又将其视为立足谋生的传家宝,秘而不授,以至失传。新中国成立后经挖掘,已逐渐恢复原味。酒呈鲜艳红色,桂花清香。

玉芦烧武宁方言称玉米为“玉芦”,山里人多用以酿酒,称之为“玉芦烧”。它历史悠久,清代《竹枝词》中多有提及,如“筠笼新压玉芦酒”、“山棚饮我玉芦烧”。玉米酿酒其法与用稻谷相同,只是酒曲成分不同,酒蒸出后浸以黍杆,日久成红色,“红丝数缕杯中起,绝胜仙人嚼晚霞”。香味纯正,口感醇香,不刺喉,不打脑,后劲大,使人醉而不觉,多为山区人民家酿,藏之深窖备用。饮过此酒者均称如能推向市场,定能味压“群芳”。

谷烧酒武宁山背谷烧酒,以其质纯、口感好、味香醇而饮誉赣西北。谷酒选用优质稻谷、高梁、玉米等纯粮,以传统酿造技术,精制而成。酿酒之术有三大要素,叫做“一曲二酿三招呼”。用曲必须选用几十种中药泡制,蒸酿拌曲要恰到好处,再就是装甏发酵,要精心看护,时过则酒淡,时欠则酒劣。可见着护之要。山背谷烧,每百斤粮食酿酒40斤左右,浓度为45度至53度。山背人多豪饮,酒器多不用杯而用大碗,一餐饮一斤者不算稀奇。

“蛤蟆尿”酒明、清时期,酿酒技术不断提高,蒸馏酒(白酒)问世后,九江糯米酒兴起。当时,鄱阳湖畔的姑塘酒作坊的师傅,以姑塘雪花银糯米为原料,把蒸熟的糯米饭拌入酒曲存陶缸中(称为醅饭)发酵,发酵后经压榨的酒液为“醅酒”,再进行勾兑而成。每100斤糯米可出50度左右的酒60斤左右。这种酒在酿造过程中,酒醪在蒸馏釜中煎煮,酒液涓涓流出,人们将此比作姑塘附近“石蛤蟆”(一天然巨石)屙尿,故名,“蛤蟆尿”。因其酒香浓郁醇厚,深受饮酒者欢迎,声名远播,当地人儿女婚嫁,老人做寿,工程竣工,农作丰收,逢年过节,凡喜庆之事,都以订做“蛤蟆尿”酒为首选。




九江传统糕饼

 



 俗云:“糕贵乎松,饼利于薄”。九江的糕有米糕、花糕、年糕、绿豆糕、灯芯糕、芙蓉糕、蛋糕、甑子糕等多种。饼在九江人饮食中居于重要地位,一般为面制食品的统称,如油饼、煎饼、烧饼、大饼、千层饼、酥糖、茶饼等。不仅名目众多,制作精巧,而且营养丰富,为人们所乐于食用。

甑子糕因将糕粉等原料置于一个小甑子的鬲上隔上蒸制,故而得名。糕粉为优质大米,粳糯各半。倘若选用“团粒糯”,其比例则可缩至三分之一。太糍会导致黏性过大,反之又显得“筋芡”不足,难以成型。制作过程一般先以冷水将大米浸泡1至1个半小时,淘净沥干,然后用碓舂至碎而不结坨的程度,粉要经绢筛筛过,接着使用专用竹刷蘸上溶入糖精的冷水反复、均匀地洒在上面,谓之“发”粉,最后以米筛定局。筛面上的粉如果出现少数结坨情况,则必须边搓边筛,直至糕粉能够顺利通过筛孔,呈颗粒状为止。甑子糕有其热乎乎、甜滋滋、香馥馥且松软爽口等诸多独到之处,深得食者青睐。

武宁健子糕“清明过后谷雨时,家家户户健子糕“,这曾是古城艾地生动的民俗写照。健子糕与笤溪豆腐、山背拳头粑、石门猪脚同作为源远流长的武宁食文化的代名词,饮誉大江南北。健子糕又名剑指糕,通体洁白如银,状如中秋满月,食之清爽可口,回味悠长。健子糕因年代久远,首创者无从考证。制法较为独特,选用本地产优质糯米,用谷雨之水浸泡,磨成粉,蒸熟待用。取山中成年老竹,留节制作竹盒,作蒸笼状,下接一可灵活伸缩的竹筒,垫上竹垫,放到一特制铁制容器口。容器盛满水,下烧旺火,水烧至沸时,竹盒内盛上糯米粉,两面撒上芝麻、杏仁、白糖等。少顷,倒出装盘即成。

九江桂花酥糖桂花酥糖是以白麻仁、食油、富强粉、白砂糖、饴糖和桂花为原料精制而成。呈乳白色,质地细嫩,酥脆绵软。因形似“小龙”,又名“雪龙”。此品具有润肺、健胃、止咳等功效,尤其为妇孺老幼所喜欢的食品之一。上世纪七十年代,九江食品厂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对“桂花酥糖”进行了一些创新,使其质量达到“香不见花,甜不见糖,酥不顶口,脆不觉硬”的境界。1980年至1986年先后三次被评为江西省优质产品,1988年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铜牌奖。

九江桂花茶饼桂花茶饼是江西四大传统名糕点之一,省优食品。饼呈金黄色,圆形,中间微凸,大小均匀,皮薄如纸。此饼配料考究,以上好茶油、桂花、芝麻、面粉等为主要原料。经过制皮、拌馅、成型、焙烘、复烘等工序精制而成。具有“小而精,薄而脆,酥而甜,香而美” 特点。特别是茶油清香、芝麻酥香、桂花浓香、苏打经焙烘散发的奇香“四香”合一,品之倍觉香脆甜美,真如宋代苏东坡所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产厂家在传统工艺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提高了质量,使久负盛名的“桂花茶饼”更加酥脆爽口,余香脉脉。1980年被评为江西省、九江市优质产品,1982年北京展销后,一举打通中外食品市场,1984年再度评为省、市优质产品。

附:九江桂花酥糖源于唐代,据说与白居易有关。白居易游庐山时,遇到“香风吹不断,冷露叫无声。扑面心先醉,当头月更明”的满山桂花飘香,他想,如将桂花掺入“雪龙”不更香吗?作坊按诗人之意,制成桂花酥糖,果然酥脆绵软,落口即化,齿香脉脉,回味无穷。人们盛赞:“茶罢一块糖,咽后倍清爽。细嚼丹桂香,润肺健胃肠”。

九江桂花茶饼始于宋代。北宋时,姑塘(今属庐山区)一带即产此饼。清代有“源茂”、“协记”、“洪大顺”等著名作坊。

于粉面,昔人有云:“‘有仓卒客,无仓卒主人’。欲为无仓卒主人,则请多储二物。且卒急救饥,亦莫善于此。驾舟车行远路者,此是糇粮中首善之物。”



九江传统粑食

 


粗略统计,九江粑食有50多个品种,,其品名有:糯米粑、籼米粑、芦粟(高梁)粑、荞麦粑、粟米粑、米发粑、麦发粑、糖糟粑、豆渣粑、薯渣粑、南瓜粑、芥菜粑、地菜粑、马兰粑、蒸米粑、溜蒸粑、碱水粑、艾米果、哨子、印儿粑、实心粑、包心粑、方粑、拳头粑、糍粑、高粑等。以上粑食的名称,有的是因原料得名的,有的是以形状定名的,还有的是以制作工艺命名的。

粑的形状各异,有圆球形、扁鼓形、圆饼形、半月形、长方形、方形、菱形、鱼形、桃形、八卦形等。粑的颜色有的属于原料的本色,有的是经蒸煮、加温后变色而成,白、红、黄、黑、绿,各色各样。粑的味道,由于做粑的原料、馅儿不同,甜酸苦辣均有。

粑食中,惟有印儿粑上印有福、禄、寿、禧和桃、荷、菊、梅花、鲤鱼、喜鹊等图案及圆圈、圆点、波浪等纹饰;旧时逢年过节或小孩生日,多在糯米粑、米(麦)发粑上点有一至四个小红点,示以吉祥和喜庆。

蒸米粑用上等籼米,淘洗过滤一,上甑蒸至六七成熟,取出冷却后磨成粉,再用温开水调揉,做成半分厚的薄片,注充馅子,包成饺子形或圆饼形,入笼蒸熟,即可取食。馅子豆角、萝卜、白菜为主,掺以肉丁、豆干、粉丝、黄花,佐以适量葱、蒜、姜茸、酱油、味精等调味,食之颇为鲜美,喜爱者认为胜过北方包饺。

溜蒸粑选用上等籼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浸胀米粒,磨浆后拌入少许芝麻,入笼蒸成大块,冷却后再切成三寸左右方块,再用冷水浸藏,食用时可切片或丝炒、煮皆宜。

碱水粑原名寒婆粑。是武宁民间在春节期间必备食品,制法简单,可久储不坏。它以碱水(乡人多用早稻杆烧灰滤水代碱,其味比市场出售之冰碱泡水更具香味),用特制粑筛猛火蒸熟,厚约10厘米。食用时切成薄片,以本地烟薰腊肉、大蒜等炒食,既能饱腹,又是下酒佳肴。亦可用小白菜或菠菜、包心白加肉汤煮食,鲜美无比。碱水粑尤以武宁特产红米制作为佳,味似猪肝,色同琥珀。

拳头粑用米粉或薯粉和以芋头或红薯,揉成团,用手握拳滚动捏成四道指印形状。若用米粉,则必须将精米浸泡后,置碓臼中磕碎,用绢筛筛粉,既细腻而有筋芡。有讲究的还请来未婚村姑做粑,因村姑手小巧玲珑,做出的粑细个而均匀。做成粑后放入蒸笼蒸熟,烹调时,用大锅或煮或炒,即可饱腹,咬嚼品评,食而不厌。

方粑又叫麻糍粑,是用纯糯米做原料的。先将糯米淘洗干净,倒入木甑上锅蒸熟,也有用粑札蒸的。然后把蒸熟的糯米饭用碓臼捣烂,或用一只大木盆盛饭,再用掺粑的棍掺烂,使糯米饭成饭泥状,以增加饭粒的糍性和粘性。掺到一定的程度,再用湿饭布将捣烂的麻糍包起,置于案板之上压平,再用菜刀将其分成长条状,再切成方块形。等其完全冷却后装入盛有腊水(腊月的水,也就是进九以后的水)的缸中保存备用,亦有保鲜之功效。方粑的食用方法主要是煎、炸、烤,若拌以白糖或麻仁等食用,其口感更糍软,味道更香脆,既可下酒,又可充饥。

发粑用小麦磨粉,水调后,用小苏打或老面发酵,做成圆凸包形,蒸熟食之。

糟粑籼米碎磨粉,水调加入甜酒槽,发酵后蒸熟,通常随蒸笼成一大块,再切成菱形食用。有的是用小瓯分装米浆,蒸熟后,状如瓯形,又名瓯子粑。

薯渣粑将磨洗薯粉后剩下的薯渣,捏成拳头大的一团,放在屋面上,让其日晒、雨淋、霜冻,约经二三个月取下,放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用碓臼舂烂,做成中间厚、四周薄的圆粑放在煮饭、煮粥的锅边蒸熟,便可食用。

高粑选用上等籼米和糯米各占40%和60%,淘洗后用清水浸泡一小时,滤干水用石碓舂成粉,以箩筛筛取细粉,粗粉又倒入碓中,如此反复筛舂,全部成细粉。用大锅大甑制作,甑内铺粑布,水沸后将粉一把一把均匀地撒入甑内,每撒一把粉相隔约几秒钟再撒第二把,如此反复一直地撒到粉占甑内高五分之二才停止,停止撒粉时粑已蒸熟。再在粑面上铺匀棕叶,将甑翻转倒过来,在甑底隔上铺上干净的布或麻袋,以人力在甑中踩压,踩结后将甑取出,用刀将粑切成长条,隔一夜即可装入水缸内。高粑均在腊月制作,立春前在水塘旁挖一个坑,立春塘水涨满后,将盛粑的缸置入水坑里储藏,可以保存到翌年秋收时粑仍不变质。由于高粑便于长期储存,故为农户在春种秋收农忙时的速熟食品,因此每年腊月农村每户多做一担米的高粑以备农忙之急需。

印儿粑原籍九江的台湾著名作家墨人先生在《红尘》中,对印儿粑是这样描述的:“印儿粑也是他们老家(作者注:即江西九江)独具特色的过年食物,以糯米为主,酌量羼些粳米,磨成细粉,揉成细粉,放在刻成鱼形、桃形、八卦形或有寿字等吉祥如意的图案的小木盒里,用手按平,大小厚薄匀称,放入笼中蒸熟,冷了以后,因为天寒地冻的关系,自然冰硬。放到清水缸里,久藏不会发霉,也不会融化,吃时再加春不老白菜、虾米、香茹等佐料一煮,或用糖炒,风味绝佳。也有用高梁粳来作的,颜色粉红,更显得吉祥如意。”

米粑每逢节日或喜事,人们爱做米粑吃,米粑是用籼米、糯米或粟米、高梁米、荞麦等磨成粉,绢筛滤后和水揉成泥状,即可做粑。一是做成馅心粑,馅心有咸、甜两种。甜馅心有糖红豆、糖芝麻;咸馅心有肉沫、干腌菜、大蒜、辣椒、萝卜、青菜、豆干等,用其中一种或几种加以调料炒熟而成。另一种是实心粑,根据四时不同上市的蔬菜或农副品加工后的剩渣和粑粉揉成做粑。如芥菜粑、南瓜粑、地菜粑、马兰粑、红豆粑、咸菜粑、大蒜粑、小蒜粑、豆渣粑、糖糟粑、薯粉粑、藕粉粑、蕨粉粑、皮树叶粑、米糠粑等。

附:炒米粑,亦名包心粑,为湖口民间常年性的传统食品。制作此粑最好的地方是湖口县流泗乡。民间赞誉:“江桥的豆腐,流泗的粑,大垅的板糖,张青的瓜”。流泗炒米粑的特点是“白如雪,薄如纸,明如镜,软如糕,光泽好,有清香,味道美,回味长,使人越吃越想吃。民俗云:“到了湖口不吃粑,天生是个大傻瓜”。此粑制作的时间不定,一年四季都有。特别是每逢二月花朝、三月清明、四月立夏、六月六、七月半、八月中秋、九月重阳及伢内(小孩)满月、试周、生日、老人寿庆都要有此粑。炒米粑制作方法有三种:一种是炒米。将淘洗干净的灿米凉干后,放进锅中炒到百分之八十熟;然后磨成粉;二是,将磨好的灿米粉放进锅中炒到百分之八十熟轱是,将灿米淘洗后,放在锅中用开水濯到百分之八十熟,凉干后磨成米粉。净米粉和以清水,揉成粉团,再分别扯成小团,用双手手掌把小粉团按压成扁薄圆形粉坯,包以粑心,将粉坯连缘合拢,两掌上下拍合成圆饼状粑坯,再放入巴扎上,入锅蒸熟,便成了炒米粑。




九江传统豆类佳肴

 



湖口豆豉:湖口黑豆是当地有名的经济作物。黑豆是个大粒圆,营养丰富,是加工豆豉的良好原料。多年来随着加工工艺的不断改进,湖口豆豉质量也越发提高,并自成一体,具有独特的传统风味。此豆豉色泽黑亮,颗粒均匀,香味浓郁,美味可口,用这种豆豉烹饪的“豆豉烧肉”、“辣味凤尾鱼”、“家乡豆腐”等菜肴,已成为湖口传统风味名菜,颇受中外客人的青睐,蜚声四海。

油炸豆腐:用料为豆腐、猪脚、酱油、大蒜、辣椒、短黄豆芽、茴香等。制作时将豆腐切成厚薄均匀、大小适中的三角片状,置油锅煎炸,至见黄起壳捞出,然后氽入汤中,加配料诸味煮之。汤以覆盖豆腐为宜,至诸味浸透即可食用。

霉豆乳九江各地普遍喜欢做霉豆乳(即霉豆腐),作为平日开胃佐餐的“当家菜”,这种菜,色、香、味俱佳,做法简单,不需要高档佐料。在春、秋、冬天气较凉爽温和时,选择比较白、厚、硬的豆腐,切成约二厘米长、一厘米宽的豆腐块。然后在缸、甑或其他容器内铺好一层稻草,将切好的豆腐块放在里面,盖实。几天后,豆腐块发霉变软。再根据豆腐块的多少,选用适量的垃圾辣椒末,放入定量食盐,拌匀,将豆腐块夹起拌上辣椒盐粉,放入洗净干燥的瓶、坛里,将严密封实,置在阴凉通风处,通常情况下,经过一个星期后,即可食用。

美味“金镶玉”:巾口豆腐是武宁的特产,雪白细嫩,独具特色。民谚有“拓林烧酒河浒饼,巾口豆腐好肿颈”。肿颈是武宁方言,含谑意。豆腐吃法多种,唯独豆腐焖山鳅更具山区风味。它的具体做法是:捕来山鳅之后,清水漂养数日,让它肠肚里的污秽排尽,漂去泥土腥味,又去水干养数日。然后倒入小磨麻油,鳅鱼又饿又渴,争食麻油。隔几天再将鸡蛋花倒入,鳅鱼满肚尽是油、蛋,要用时捞起放入锅中,加水烧小火慢慢使水烧热,再放入刚从冷水中取出的豆腐。鳅鱼耐寒不耐热,争相钻入豆腐,此时猛烧大火,鳅鱼闷死豆腐里,再以小火细闷,配上佐料,就成为“豆腐包鳅鱼”的名菜。此菜名释之为:豆腐洁白如玉,小鱼色黄如金,鱼入豆腐,如金玉相嵌,故曰“金镶玉”。

九江活豆腐:豆腐切麻将块,用开水烫一会,捞出,肉切片上浆,红椒、葱、姜切末待用;炒锅上火,肉片滑油,炒锅留底油,下红辣椒、姜、葱煽炒出香味,下豆腐、木耳翻炒,再下料酒、酱油、盐、高汤烧一会,再放入肉片,待汤汁适量时下味精,勾芡,淋明油,出锅装盘。此菜鲜辣、细嫩,回味无穷。

南峰豆参:南峰豆参以都昌南峰等地盛产的乌豆和黄豆为原料,轧成豆干。将豆干切成阔约半寸,长约两寸余的豆条下油锅煎炸。豆条在油中慢慢地膨大“圆身”,形如一支金灿灿的参条,用手一掰,里面状如一朵绚丽的菊花。南阳豆参保持了大豆中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多种维生素,且熟食绵软,是老幼皆宜的佳品。豆参可以单独成菜,菜形美观,口味独特。尤其是和鸡、肉、鱼等一同汶煮,它饱吸高汤浓汁,浑身水亮,一口咬下,热汤四溢,绵软如絮,鲜香满口,令人不愿辍筷。

锁江楼牌腐竹:系九江赛城湖酒厂生产,以优质黄豆为原料,具有支条均匀,呈浅黄色,有光泽,无杂质的特点,曾获江西省优质产品奖。


九江传统面食

 



所谓“面”,通常是指用小麦、大麦以及其他麦类或谷物(大米、高梁等)所磨成的细粉,且不仅仅是指麦粉。而面食通常是指以麦粉作成的食品。按烹制方法划分,九江的面食可分为五类:蒸制的面食、煮制的面食、烤制的面食、烙制的面食和油炸的面食。煮制类的面食有蛤蟆团子、粉皮、豆粑、油面、面条、清汤、饺子、(即清汤与面条的混合制品)等品种:蒸制类的面食有馒头、包子、花卷、烧卖等多种;烤烙的面食有烧饼、月饼、煎饼、大饼、千层饼等种类;油炸面食有油饼、油条、麻花等多种。 

蛤蟆团子用小麦粉调成糊头,一团一团放在锅里煮,在沸水中颠扑翻滚,状如跳腾的蛤蟆,故称蛤蟆团子。

粉皮将大米(或麦类)浸湿磨成粉浆,铺在白铁制成方形锅内,烧开水蒸五分钟,取出切丝晒干即成。

清汤将面粉和好,制成方形薄皮,卷入少许肉馅,入沸水煮熟,将猪油、酱油、盐、味精、香胡椒粉、葱花等酌量放置碗中,冲入开水,将熟品捞入碗中,即可食用。

将清汤、面条同入沸水煮熟,将猪油、味精、葱花等佐料酌量放置碗中,将熟品捞入碗中,即可食用。

油面油面,不同于擀面、拉面、切面,其制作完全是手工操作。先选用优质小麦磨成白面,按季节不同,调配盐水,以夏咸冬淡为宜,和面时放入菜油或麻油,时久越佳。面团和好后,拉细约手指粗,卷盘于钵中,叫做“盘条”。工具备齐之后,把面条再拉细为筷子粗,绕在两根竹筷周围,放入面箱,待面开始下垂,将面上架,以手轻助拉,直拉到面架下横担插入筷孔为止。待风吹干刀切包装或食用。油面软而不糊,油而不腻,尤以鸡汤、肉汤、虾米烹调,味道鲜美甘醇。旧时常以产妇充奶,补亏还元。

豆粑豆粑又称“豆折”,其主要原料为大米、麦类用水浸泡发胀,在手磨上磨成浆。打豆粑工序较为简单,一火二烫三卷切。火,就是掌握火候,最为重要,俗称烧火的是师傅,烧火的燃料主要是用“丛毛”,即干松针,一把“丛毛”一个豆粑饼。豆粑浆下锅,要猛火,饼熟火停,否则就会烤糊。熟透即用竹筛托饼起锅,晾干水气,然后卷成筒,横切成丝,便是豆粑。豆粑最好吃的是刚起锅的鲜饼,卷饼时夹心加糖(或腌蒜叶),既香又甜,美可饱餐。豆粑晒干后贮于缸桶之中,即取即食,是速食食品,当饭当菜自便,加以肉汤、鸡汤烹调,其味更佳。




九江传统蔬菜类佳肴



 

据《九江市志》载:“九江蔬菜品种繁多。早夏菜有辣椒、番茄、黄瓜、京豆、西胡等,越冬菜有莴笋、塔棵菜、剥肉芥、春包、马铃薯、葱头、菜苔、蚕豆等。地方名特优品种主要有都昌大蒜、瑞昌山药、和平山晚辣椒、黄老门生姜、九江羊角椒等”。

瑞昌南阳山药“南阳山药”属家山药,因产于瑞昌南阳乡的罗城山而得名。其栽培情况在四百多年前的隆庆《瑞昌县志》上亦有记载。“南阳山药”乃山药中之珍品。其主要特征是:块茎长棒形,表皮浅黄或浅棕黄色,茎肉洁白,组织细密,长25至30厘米,重0.8至2斤。上部皮孔多,须根较密。中下部表皮光滑,孔少根稀。淀粉含量高,水分相对较少,耐贮藏。烹调时久煮不糊。作为药用可与驰名的“淮山药”媲美。作为菜用,可采用烧、煮、爆、炖、蒸等多种烹调方法,做成各式鲜脆甜嫩、美味可口的滋补佳肴。长期以来,便已成为人们逢年过节、婚丧喜庆和平时迎宾待客不可缺少的席上美食。用其烹成的“八宝山药”等名菜,已成为江西省独具地方风味的高级名菜而入菜谱。

都昌紫皮大蒜都昌紫皮大蒜历来是江西省特产蔬菜之一。它适应性强,稳产高产,瓣大皮薄,味辣鲜香,营养丰富,是加工、鲜食兼用良种,在省内外久享盛名,畅销全国。据清同治《都昌县志》载:“近来附城田亩种蒜者多,而不妨于谷殖,亦不管,贾收三倍“。大蒜为民间常用的健身佳品,五月端午吃熟独茎蒜,相传可抗瘟疫、避灾邪。大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蒜头、蒜苔和嫩鲜叶均可食用。蒜头的食用方法多样,民间常采用制酱,捣碎同红辣椒、豆豉、麻油、食盐拌调,为可口的调味品;蒜瓣、蒜苗均可腌制,调成咸、酸、甜等味,为餐桌上的食客所喜爱。

湖口黄花黄花为湖口一大特产。黄花含有丰富的糖类、蛋白质、钙、磷、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而其中蛋白质、糖类、钙、铁、硫胺素的含量在蔬菜中名列前茅。其维生素A的含量比胡萝卜多两倍,用黄花炒菜或做汤,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具有健胃补脾、生津止渴、催奶、养血安神、美容等功效。

鲜蘑菜芯青菜芯洗净,菜芯兜削橄榄形,去掉松散菜叶,长约7至9厘米,将鲜整蘑平片去蒂,切梳子齿形状,上锅烧油放入菜芯,用勺翻动至成熟,倒入漏勺沥去油;用锅放置中小火上,放入菜芯和切好的鲜蘑,加清汤、盐、味精烧2至3分钟,收稠汤汁,用湿淀粉勾芡,浇在鲜蘑菜芯上即成。此菜菜芯鲜嫩,梗白亮,叶透翠,鲜蘑嫩黄,清鲜香糯,爽口。

芋丸先将芋头蒸熟去皮,制成泥,掺入淀粉、葱、姜末、味精和精盐调合均匀。下菜油入锅烧六成熟,将芋头泥挤成大小一致的丸子,下油锅中炸制,炸制成金黄色,捞出沥油即成,烩、煮、干吃均可。

五香癞瓜饼将癞瓜整理成圆形长条,切成圆形饼片,装盘,放味精、料酒少许。盐腌一会,再拌上干生粉,另将鸡蛋放入面粉,加少许盐、水制成全蛋糊;锅内油烧至六七成熟时,将襄好蛋糊的饼坯下锅炸熟捞起;油温升至八成熟时,再回锅炸一下,至金黄色捞起装盘,撒上五香粉即成。


九江传统肉禽类佳肴

 


江州水浒肉宋代江州地区有道名菜叫“家乡肉”、“水糊肉”。是将肉切片,用刀背拍松,用酒、盐腌渍片刻,将肉片分别抹上干淀粉,再上蛋清糊,肉片松散下开水氽一下,起锅,然后一片片叠入碗内,上笼蒸5分钟左右,取蒸熟后的肉片反扣盘内,浇上卤汁即成。其味咸鲜细嫩,微辣,具有九江地方特色风味。

建昌东坡肉永修古称建昌,城镇乡村,适逢酒席宴会,总有两大碗用稻草扎着的大块猪肉上桌。其式样别致,肉色清爽、肥而不腻。入口香酥绵糯,汤汁鲜美可口,犹为沁人肺腑。当地人称其为“东坡肉”。

扣肉将五花肉切成长方形块,放入锅中煮至断生,趁热放入酱油中过一下,将其放入油锅中炸,待肉皮炸呈红黄色,肉质很脆时,漏油起锅放入盘中冷却,将冷却的肉块切成约二分厚的肉片,皮朝下肉朝上放入大碗中,再用水涨好的干笋菜放入肉的上面,然后放入精盐、白糖、味精、香葱、生姜片,入第蒸至酥烂,把它反扣在盘子上面,浇上汤芡即可。

什锦狮子头将里脊肉斩茸,肥膘切料,蛋清两只,生粉适量,姜葱末少许,用料酒、盐、味精调匀待用。取菜盘先擦点油,将肉茸铺在上面,把冬笋、香菇、火腿、鸡肉、虾仁、等切好调味,放入肉茸中间包成球状,并在猪油锅炸黄取出放入碗中,加少许红汤上笼蒸熟,取出装盘。菠菜炒熟围在旁边,上烧一点卤汁。

柴桑肉丝将里脊肉批成10公分长、6公分宽的大片,放盛器内,加五香粉、酱油、盐、糖、酒、葱姜汁,腌渍2小时,拿出晾干后,置蒸笼蒸熟回软,再切成丝待用。后用菜油将肉丝炒一下,加调料丝及少量酱油和料酒,起锅加入葱段,淋油装盘。

修水腊肉每年冬令为腊肉腌制期,善储者隔年不腐。其制法是:以鲜猎肉切成长条,五六斤一块,洗净后晾干,置烧红锅内加粗盐翻滚磨擦至肉皮起泡,视肉呈淡黄色出油并散有微香为止,取出装入木盆,撒上一层薄盐,腌一星期左右,俟盐水渗入肉内后,再用绳穿挂于太阳下暴晒,使肉呈微黄状,另安烘炉,撒谷壳、花生壳茶子壳等,燃烧不见明火,冒烟不熄,将肉摊于架上,以纸遮盖,熏至肉呈橙红色为佳,制成的腊肉烹调不论蒸、炒、焖、红烧即可,倘配之以霉干菜更是晶莹而不枯涩,香醇而无油腻。每逢新春佳节,迎亲接友,家家户户皆以“腊肉”为珍肴。或以腊肉为礼品,如迎亲、做屋喜事,贴以红纸,表示庆贺。

鄱湖流浪鸡将鸡宰杀后,烫去毛,剜去内脏,洗净晾干,把鸡投入开水锅中烫约1分钟取出,水再开再烫,如此反复三四次,这时肉已熟,用刀切成长条状,按鸡的形态摆在盘中,另外,将鸡肠、肫、肝洗净切成薄片,放入锅内氽熟,再以葱、蒜、姜末及香油、酱油、醋、盐、白糖、味精等拌和调匀,浇洒在拼盘上即成,该菜色泽淡红,鲜嫩爽口,微酸稍辣,风味独特。

咸菜烧野鸭制作过程是:将野鸭脱毛,洗净切块下锅,放干辣椒、油和配料,用水烧煮。烧烂后,加姜、八角、茴香、葱、咸菜同炒,然后把姜、八角、茴香去掉,再放味精、豆粉勾芡起锅,放麻油、醋、香胡椒起锅即成。此菜味香辣可口,下饭佐酒均宜。



九江传统水产类佳肴



 

浔阳“全鱼席”九江古称浔阳,境内江河纵横,湖泊星罗棋布。鱼、虾、蟹、鳖等水产资源十分丰富,以这些水产为主要原料,用传统的烧、蒸、炒、炖、焖、爆、溜等多种方法烹制的“浔阳鱼席”品种五花八门,色、香、味各具特点。

浔阳鱼席最大的特色是,巧妙的融汇古代浔阳地区的人文掌故、胜迹故事、民间传说为一体。鱼席的主要菜谱有:

冰糖鱼脆       清蒸鲫鱼     花酿鱼肚      浔阳鱼块    鄱阳鱼丝    

 肉油桂鱼       蝴蝶鱼片     三杯甲鱼      叉烧鳜段    糖醋桂鱼 

 网油鱼排       红烧鳝段     过桥鱼糕      金蟾鱼饺    鱼皮烧麦

九江鳝片九江每逢端午、中秋节之际,人们餐桌上常见一盘“炒鳝片”。

九江雄鱼头雄鱼头即鳙鱼头,鳙鱼又叫花鲢、胖头鱼,是从长江游入鄱阳湖的江河半洄游性鱼种,成鱼长达一米多,头大体小,50公分在圆盘只盛得下它半边头,其雄状令食客咋舌,故餐桌上多称其为雄鱼头。此菜以白烧最显特色。先将鱼头盛盘上笼用猛火蒸,这个火候很关键,少蒸则未熟,多蒸则肉老。根据食客口味调制好卤汁,待鱼头蒸好即趁热浇上上桌。味鲜肉嫩,清爽滑口,营养成份保留充分。

浔阳鱼片将鱼脊肉切成4公分长,1.5公分宽,0.6公分厚的片,放入精盐、蛋清、味精、料酒、淀粉浆制,即上炒锅,放入猪油,烧至五成熟时,将鱼块投入,煎黄二面后一起锅倒入漏勺中,漏干油待用。原锅上火烧热,把葱段、蒜泥、生姜煸炒一下,放鲜汤、醋、精盐、味精后,再将鱼片倒入,翻炒数下,勾点芡汁,淋入麻油,装盘即成。

鄱湖银鱼鄱湖银鱼形如玉簪、洁白透明、肉质细嫩,肉味异常鲜。自古以来,它就是人们餐桌上的珍肴。此鱼营养价值高,在100克银鱼干中,含蛋白质72.1克,脂肪13克,碳水化合物0.5克,还含有钙、磷、铁等,具有益脾、润肺、补肾、去虚等功能,适宜脾胃虚弱的人食用。

湖口糟鱼湖口糟鱼主要原料是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处盛产的优质淡水鱼,调配以上乘纯糟米酒、小磨麻油和果糖,采用传统工艺配方精制而成。产品分生、熟两类。其色,黄里透褐红;其味,芬芳溢醉气;其质,淡甜嫩酥脆。细细咀嚼,回味无穷。据科学分析测定,糟鱼有高蛋白、低脂肪和糖、钙、铁、核黄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长期食用,有益于青少年的智力发育和老年人的保健康复。

凤尾鱼凤尾鱼鱼味鲜嫩,营养丰富,含人体必需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多种微量元素。凤尾鱼产地为便于顾客携带,每年特意加工部分淡干、咸干产品,还加工一部分精制包装产品,是居家食用及馈送亲友之经济珍品。

湖口板鱼湖口水域广阔,水质肥美,水产得天独厚,有百多种经济水产品。过去人们一般除了即捕即食外,大量剩余部分采取剖洗干净,用盐腌制,晒干后进行储存。食用时取出,用清水泡去浮盐滤干浮水,清蒸、油炸、煎炒,根据各自的口味加上配料即可。由于人们一般都是将整条鱼从脊背和肚腹剖开进行腌制,晒干后其形状如板块,故称“板鱼”。

湖口板鱼之所以名扬天下,古为京城贡品,今为广大消费者爱好,一是鄱阳湖水域广阔,水质优良,无污染,属绿色食品;二是选料讲究,一般均是1.5公斤以上的青、草、鲤等优质淡水鱼,且加工工艺精良,便于保鲜存放;三是色纯味美,清香可口,营养价值高。

武宁棍子鱼武宁特产,以其体形似棍而名。肉嫩味美无乱刺,是席上佳肴,煎炸后佐以辣椒豆豉,更为可口。棍子鱼为何专产于武宁水域?与夏禹在此治水有关。

螃蟹螃蟹是水中尤物,人间美食。九江地处长江中游,湖泊河汊适应螃蟹生长,九江的螃蟹尤可称道。食蟹,吴怿《名冠食谱的九江螃蟹》一文引证了翔实的史料:在唐代,“糖蟹是食蟹的一种,用糖去臊,还是贡品”。近代京师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是位鼎鼎大名的食蟹专家,他把各地出产的蟹分为六等,第一等湖蟹,二等江蟹,三等河蟹,四等溪蟹,五等沟蟹,六等海蟹。九江江蟹被列为二等第一,其实湖口、彭泽的湖蟹都是上等的螃蟹珍品。“九月团脐十月尖”分别表示九月雌蟹卵满,黄膏丰腴。十月雄蟹,性腺发育最好、最美,黄白鲜肥,这段时期正是持鳌、饮酒、赏菊、赋诗、食蟹的季节,在九江不仅可以食美味的江蟹湖蟹河蟹,还可以欣赏庐山,别有一番风流韵味。






欢迎在下方留言

关于您家乡的美食记忆!


八里湖新区新闻传媒

作者/崔若林   刘凯         编辑/黄斐

转载请标注作者与来源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