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地耳草的别名及其功效与作用!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8-07 12:06:35

逍遥丸品牌

  地耳草,中药名,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的全草,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四川、广东等地。具有清热利湿,消肿解毒的功效。主治传染性肝炎,泻痢,小儿惊风,疳积,喉蛾,肠痈,疖肿,蛇咬伤。
 


地耳草图片
 

  【药材名称】

  中文名:地耳草

  拼音:Dì ěr Cǎo

  地耳草的别名:田基黄、水榴子、香草、斑鸠窝、雀舌草、蛇喳口、合掌草、跌水草、七寸金、一条香、金锁匙、红孩儿、寸金草、田边菊、刘寄奴;

  痧子草、光明草、田基苋、荞壳草、小王不留行、细叶黄、观音莲、雷公箭、降龙草、七层塔、土防风、枫草儿、小元宝草、黄花仔、禾霞气。

  【药材来源】

  地耳草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的全草。

  【性味归经】

  地耳草气微,味淡。苦甘,凉。归肝、胆经。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苦甜,性平。"

  ②《四川中药志》:"味苦,性寒,无毒。"
 


地耳草图片
 

  【地耳草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认为地耳草具有清热利湿,消肿解毒的功效。主治传染性肝炎,泻痢,小儿惊风,疳积,喉蛾,肠痈,疖肿,蛇咬伤。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酒病,消肿胀,敷大恶疮,理疳疮肿。"

  ②《质问本草》:"涂火毒,消阳症结疽。"

  ③《分类草药性》:"解一切蛇虫毒,清火,止泄泻,刀伤用良。"

  ④《岭南采药录》:"去硝黄火毒,敷虾箝疮,理跌打、蛇伤。"
 


地耳草图片
 

  ⑤《福建民间草药》:"活血,破瘀,消肿,解毒。"

  ⑥《南宁市药物志》:"清内热,治眼疾。"

  ⑦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渗湿利水,消肿止痛。治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区疼痛,阑尾炎,疔肿痈疽,毒蛇咬伤,跌打扭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地耳草0.5~1两(鲜品1~2两,大剂可3~4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地耳草的图片】
 

             
            
 

  【地耳草的原植物形态】

  地耳草,一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无毛。根多须状。茎直立,或倾斜,细瘦,有4棱,节明显,基部近节处生细根。

  单叶,短小,对生,多少抱茎,叶片卵形,长4~15毫米,全缘;先端钝,叶面有微细的透明点。

  聚伞花序顶生,成叉状而疏,花小,黄色;萼片5,披针形;花瓣5,长椭圆形,内曲,几与萼片等长;

  雄蕊10个以上,基部连合成3束;子房1室,花柱3枚。蒴果长圆形,长约4毫米,外面包围有等长的宿萼。花期5~6月。
 


地耳草图片
 

  【生境分布】

  地耳草生于山野及较潮湿的地方,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湖南、江西、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产广东、广西、四川、湖南、福建、江西等地。

  【采收加工】

  地耳草在夏、秋采,洗净,晒干。

  【性状鉴别】

  地耳草的干燥全草,茎略呈四棱柱状,光滑,粗约1.5毫米,外表淡黄棕色或暗红棕色,节间长约1~2厘米,易折断。

  叶片黄褐色或灰青色,皱缩,纸质,易碎,以放大镜观之,有细小透明油点。花序多折断而不完整,花萼花瓣干缩,黄棕色,或脱落;

  雄蕊仅存花丝,子房甚小,易脱落。蒴果红棕色,长卵形,多裂成3瓣,顶端喙尖;

  种子细小,多数;不成熟的果实,尚残存破碎的花萼、花瓣及少数花蕊。气微,味淡。
 


地耳草图片
 

  【化学成分】

  地耳草含黄酮类、内酯(香豆精)、鞣质、蒽醌、氨基酸、酚类。

  【地耳草的附方应用】

  ①治传染性肝炎(有黄疸和无黄疸型均可):地耳草二至三两,水煎服,每天一剂。(《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②治痧症吐泻:地耳草一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痢疾:地耳草五钱,水煎,红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一两调服。(《江西民间草药》)

  ④治小儿惊风,疳积泻:地耳草一两,水煎服。疳积泻加鸡肝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地耳草图片
 

  ⑤治喉蛾:鲜地耳草七钱至一两,捣烂,同凉开水擂出汁服。或干草五钱,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⑥治疹后牙疳:地耳草五至六钱,捣取汁,和人乳搽患处。(《湖南药物志》)

  ⑦治湿疹:地耳草适量,煎水洗。(《江西民间草药》)

  ⑧治疱疖肿毒:地耳草煎水洗。(《湖南药物志》)

  ⑨治跌打损伤:地耳草五至八钱,酌加黄酒或酒、水各半,炖一小时,温服,日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⑩治毒蛇咬伤:地耳草五钱,天胡荽一两,青木香五钱。水、酒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