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 . 养生【携企网】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无本开店  共享商品  杜绝假货  

厂家直发  价格最低  购物有红包  越买越便宜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 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2018年谷雨时间

公历: 2018年4月20日  11:12 -- 5月5日  21:25

阳历时刻:2018年4月20日星期五  11:12:29

阴历日期:戊戌年三月(小) 初五

谷雨由来

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说“春雨贵如油”。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下而上也”,故此得名。

谷雨时节,南方地区“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


关于谷雨节的来历,据《淮南子》记载,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这一天,下了一场不平常的雨,落下无数的谷米,后人因此把这天定名谷雨,成为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


谷雨三候

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呜鸠拂其羽;第三候戴胜降于桑。每候只隔五天,更替迅速,随着三候的变更,人们亦可大饱眼福,看到大自然演变的特色景观。

第一候的“萍始生”就是说:进入谷雨后,因降雨增多,浮萍长势迅速,那些平时缺少绿意的水塘、河畔、湖面等等,在谷雨到来的几天里,浮萍就会快速地生长起来,茂密起来,绿油油的成片,仿佛漂在水上的一块美丽画布。


第二侯的“呜鸠拂其羽”则是说:布谷鸟(呜鸠)也开始适时蠢蠢欲动起来了,它不住地抖动浑身的羽毛,终于按捺不住满腔的热情放声鸣叫了起来。布谷鸟之所以称之为布谷鸟,是因为它的叫声是“布谷”“布谷”的样儿。另外“布谷”又与“播谷”谐音、近义,有提示人们不要耽误播种的意思。


第三候,人们继而可见戴胜鸟飞临桑树的枝头。


谷雨天气特点

谷雨后的气温回升速度加快,从这一天起,雨量开始增多,其丰沛的雨水使初插的秧苗、新种的作物得以灌溉滋润,五谷得以很好地生长。池塘里的浮萍开始孳生,桑树也张出了翠绿的新叶,正是养蚕人家开始忙碌的时候。此时,春茶也在这时节的前后开始采收,长江以南地区,从丘陵到高山,处处可见汗流满面的茶农们在辛勤地忙着采茶,茶农家里忙着制茶,飘香四溢的茶香弥漫着山野村庄。谷雨后的农业生产已经进入到繁忙时期。因此,抓住时机,精耕细作,注意天气变化,抢种抢栽,不误农时对秋后收成至关重要。



谷雨养生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我们在调摄养生中不可脱离自然环境变化的轨迹,通过人体内部的调节使内环境(体内的生理变化)与外环境(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素问·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是说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然界中的变化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的内环境产生影响,保持内、外环境的平衡协调是避免、减少发生疾病的基础。因此在调摄养生时要考虑谷雨节气的因素,针对其气候特点有选择地进行调养。

谷雨节气以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等。这里提醒朋友们一旦发病不要紧张,可根据不同的病因,对症治疗。

肋间神经痛而言,多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中医将其称为“胁痛”《灵枢·五邪》曰:“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素问·藏气法时论》又说:“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从病因病机上讲,肝位于胁部,其脉分布于两胁,故肝脏受病,往往出现胁痛的症状。且肝为风木之脏,其性喜调达,恶抑郁。如遇情志郁结,肝气失于疏泄,络脉受阻,经气运行不畅,均可发为胁痛。若肝气郁结日久,气滞产生血瘀或因跌扑闪挫,引起络脉停瘀,也可导致血瘀胁痛。不论属于何种病因,其根本都与肝气不舒有关,因此在治疗上都离不开疏肝行气,活血通络的原则。

坐骨神经痛是指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而言。多表现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踝关节后外侧的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严重者痛如刀割,活动时加重。本病属祖国医学的“痹证”范畴,痹有闭阻不通的含义。其病因不外乎风、寒、湿邪侵袭经络,致使该经气血痹阻不畅所致。根据临床症状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感受风邪为主的,疼痛呈游走性者,称为行痹;感受寒邪为主的,疼痛剧烈者,称为痛痹;感受湿邪为主,表现酸楚、麻木、困重者,称为着;发病急剧,伴有发热症状者,称为热痹。凡是患上坐骨神经痛者,都应根据上述四型,辨证施治,以疏通经络气血的闭滞,祛风、散寒、化湿使营卫调和而痹病得解。

三叉神经痛是面部一定的部位出现阵发性、短暂性剧烈疼痛。本病多发生于面部一侧的额部、上颌或下颌部。疼痛常突然发作,呈闪电样、刀割样难以忍受。该病的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后,女性患者较多。其病因病机多为感受风寒之邪,客于面部经络,致使经络拘急收引,气血运行受阻,而突然疼痛。《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另有肝气郁结,郁而化火,饮食不节,食滞生热,肝胃之火上冲于面以及素体阴虚,房劳伤精,致阴虚火旺而导致本病的发生。此外,牙、口腔、耳鼻等疾病都能诱发本病。在施治过程中,要究其病因、辩其病症。对感受风寒者,要以疏通气血为主;肝胃郁火者,以泻肝胃之火;阴虚火旺者,应以滋阴降火之法。针刺对该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谷雨节气的气温虽以晴暖为主,但早晚仍有时冷时热之时,对早出晚归的人更应加倍小心地呵护自己,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发生。


谷雨的膳食调养

谷雨节气的膳食调养应体现天人相应,食药一体的营养观,尤其对患有上述病症的人在选择食疗时不可错用食谱。春季,肝木旺盛,脾衰弱,谷雨前后15天及清明的最后3天中,脾处于旺盛时期。脾的旺盛会使胃强健起来,从而使消化功能处于旺盛的状态,消化功能旺盛有利于营养的吸收,因此这时正是补身的大好时机。

此时适宜的膳食有:参蒸鳝段、菊花鳝鱼等,具有祛风湿、舒筋骨、温补气血的功效;草菇豆腐羹、生地鸭蛋汤具有滋阴养胃、降压隆脂、抗菌消炎、清热解毒、养血润燥的功 效。但是补要适当,不宜过,此时进补不能像冬天那样,应适当食用一些补血益气功效的食物。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体质,还可为安度盛夏打下基础。现列举常用药膳几款:

参蒸鳝段

[配料] 鳝鱼1000克,党参10克,当归5克,熟火腿150克,食盐、绍酒、胡椒粉、生姜、大葱、味精各适量,清鸡汤500克。

[做法] 党参、当归洗净浸润后切片备用;鳝鱼剖后除去内脏,清水洗净再用开水稍烫一下捞出,刮去粘液,剁去头尾,再把肉剁成6厘米长的段;熟火腿切成大片,姜、葱洗净切片、段备用。

锅内入清水,下入一半的姜、葱、绍酒烧沸后,把鳝鱼段倒入锅内烫一下捞出,装入汤钵内,将火腿、党参、当归、放于面上,加入葱、姜、绍酒、胡椒粉、食盐,再灌入鸡汤,用绵纸湿浸封口,上蒸笼蒸约1小时至蒸熟为止,取出启封挑出姜、葱加入味精,调味即成。

[功效] 温补气血,强健筋骨,活血通络。多用于风寒湿痹引发的腰膝酸痛。


菊花鳝鱼

[配料] 粗活鳝鱼1斤(两条),白糖2两,番茄酱1两,干淀粉1两,黄酒、白醋、食盐、葱、姜、湿淀粉、麻油、蒜泥各适量,花生油2斤。

[做法] 鳝鱼宰杀、剖腹去内脏,去骨去皮,切成2寸5分长片块,用刀顶头斜批成两片(末端不批短),再直切成条状(一头不切断)加黄酒、盐、葱、姜浸渍起来,然后再逐个排上干淀粉;将番茄酱、白糖、白醋、湿淀粉一起放入碗内,加适量水调成芡汁。

烧锅置旺火上烧热,锅内倒油1斤,烧至八成热,将鳝鱼抖散入锅炸至金黄色,捞出装盘,锅内留少余油,投入蒜泥煸炒出香味,倒入调好的芡汁烧沸后淋入麻油,起锅浇在菊花鱼上即成。

[功效] 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对体虚乏力,风寒湿痹,痔疮等患者尤为适宜。


三色汤

[配料] 黄豆芽2两,姜丝20克,红大椒1个,植物油、白醋、湿淀粉、鸡汤、食盐、麻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 将油锅烧热,下黄豆芽煸炒几下,放入白醋炒至八分熟,出锅备用;将锅内放入鸡汤,姜丝,烧开后把红大椒入锅再次滚开后,将黄豆芽、盐、入锅,再用湿淀粉勾芡,淋上麻油出锅即成。

[功效]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对筋骨拘挛,腰膝疼痛者更为适宜。

注意:风寒湿痹之人忌食柿子、柿饼、西瓜、芹菜、生黄瓜、螃蟹、田螺、蚌肉、海带等生冷性凉的食物;热痹患者忌食胡椒、肉桂、辣椒、花椒、生姜、葱白、白酒等温热助火之品。


今天是“谷雨”,慈禧吃过的

“五味子膏”可以试试 

佟彤

来源:佟彤的博客http://tongtong.blog.ifeng.com 

“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了。从今之后,就要进入消耗最大的夏天。因此,古往今来,很多名医都讲究在此时服用五味子,因为五味子具有收敛效果,在夏天之前服收敛之药,是为了防止夏天过度消耗对身体的损伤。如果说人参黄芪白术之类的补气药是在“开源”的话,五味子就是在“节流”,所以被称为“生津之要药,收敛之妙剂”。




孙思邈说过:“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气”,清朝御医们尊孙思邈古训,在《慈禧光绪医方选议》记述了慈禧服用“五味子膏”的医案:“光绪年六月初八日,五味子膏。五味子八两。水洗净,浸半日,煮烂,滤去滓,再熬似饴,少加蜂蜜收膏。”其实,在之前,“五味子膏”在宋代的《本草衍义》和明代的《医学入门》中早有记载,主治的病症有个关键点,就是“虚脱”。

这个“虚脱“不是我们常说的因为低血糖或者炎热导致的休克昏厥,而是因为“虚”导致的身体各种功能的失职,比如大汗, 尿多,身体各种分泌液的稀薄量多,失眠,心慌等等,总之是身体“hold不住”时出现的种种“脱管”表现。之所以“hold不住”,就是因为身体虚了,而且主要是气虚,对此的治疗, 补气乃至补阳的药物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通过药物减少消耗来护住正气, 五味子的作用就是后者,它能帮助身体“hold住”。




既然叫五味子,就是因为它具备了五味,《新修本草》中说:“其果实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则五味俱也”。中医讲,五味分入心肝脾肺肾五脏,所以五味子的“节流”作用可以体现在五个脏腑,因此,上到心主管的心慌失眠,下到肾主管的尿多,白带多甚至遗精滑精,都是它能“hold住”的。

开给慈禧的“五味子膏”,其中一个治疗的关键是帮助其安眠,因为五味子有很好的安眠作用,只是这个失眠一定是因为虚,虚得管束不住心神了,心神四处游荡,“夜不归宿”,人就会失眠,或者即便是睡着了,也很容易醒,觉很轻。

除了失眠,这种人,白天的时候时常会觉得心慌,甚至有坐立不安,慌慌张张的感觉,即便其实没什么需要着急的事,这些都是因为虚得“hold不住”了。非但如此,他们会很容易出汗,夏天的时候因为天热自然更严重,出汗本身是“hold不住” 的结果,更是一种耗竭,只能使人更加“hold不住”, 由此进入恶性循环,五味子的价值就在于通过“节流”,打断这个恶性循环,使人能安眠,不心慌,少出汗,这也是在春天开始吃五味子的意义,为预防夏季的消耗,“战线”前移。

附:五味子膏的做法  补肾健脑 滋阴益气

原料:五味子240g。

制法:将五味子洗净,水浸半日,煮烂去渣,再熬成饴,少兑蜂蜜收膏。每日口服1^2次,每次1匙,开水冲服。


功效:补肾健脑,滋阴益气,养心。

说明:此方收录在《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用来给慈禧补身体和养心神的。本品性温,味甘酸,入肝、肾、心、肺诸经。历代医药学家认为有"养五脏,壮筋骨"等滋补强壮作用。



谷雨之际

春色渐褪,雨翻浮萍

残花落尽,春将告别

来一场不负春光的行走

携企网

携企商铺,无本开店,赚差价!

↑↑↑长摁二维码识可进入携企商城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