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中传路:中传电影学第一名405分考研经验帖(超强干货,不容错过)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全文约3万字

阅读时间约15分钟

考研的这两年里我幻想过很多次写经验贴的这一天,虽然这么说脸皮好像有点厚,不过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信心,那时候总觉得等自己写经验贴的时候一定要各种倒苦水倾诉一战和二战期间的各种辛酸。可是,录取结果出来的那一刹那,那些辛酸和泪水好像都消逝了,也可能是心中的那口气终于松下来了,以致于觉得其实自己眼中的看似“起起伏伏可歌可泣”的备战历程也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分享意义。

自我介绍

本人二战考生,上个月被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史论方向录取,初试第一,分数是405分。两门专业课,电影艺术基础:139分;综合艺术学:128分;英语:79分;:59分。复试总成绩86.84,综合成绩还是第一。



我本科是二本院校的,专业学的是英语,对电影没有任何基础,仅凭热爱和冲劲就决定考研了。也是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菜鸟开始的,不比别人聪明,自认为也没有什么天赋,最多就是比别人更愿意努力,所以我都考上了,很多本科专业就是戏文或者广电的朋友就更不要没信心了。跨专业的考生也不用灰心,我自己就是个三跨考生,所以我相信只要各位愿意付出时间付出汗水,一定可以做的比我更好更优秀。

哦对了,顺便提一下:我一战的时候总分只有350分,二战的加油吧。


公共科目

其实这两个科目,我没下太多的功夫,所以下面只是随便谈一谈,但是这两科,阅读一些经验贴是很重要很有帮助的事情,网上有很多非常详细的经验贴,请自行百度或知乎。

,所以还是不误人子弟了,只分享一些教训,希望大家复习得更有效率好了。

。11月中旬之前都可以只针对选择题进行题海战术,得选择题者得天下,甚至是到了12月份再准备大题也是可以的,反正两年我都是只背了肖四的大题就上考场了,甚至有一半的肖四是考前一天晚上在酒店狂背到半夜三点多来着,当然了,大家不要学我,不要学我,不要学我。

A、前期(5-11月):

参考书如下:

肖秀荣:《命题人知识点精讲讲练》;《1000题:试题分册》;《1000题:解析分册》;《命题人知识点提要》;《形势与政策》(俗称“时政”);《肖秀荣八套卷》;《肖秀荣四套卷》(这两本就是后期的了。)

杨杰:《风中劲草:核心考点》(这本的功效和肖秀荣十月份出的那份《命题人知识点提要》是一样的,就是浓缩版的精讲讲练,再把核心考点过一遍,所以两本选一本就好了。)

一战的时候,就傻乎乎地跟着肖秀荣那套书,出一本就看一本,但是说实话,看完压根就记不得什么,尽管自己以为看得异常认真。。。因为时间赶,就没有每一章配套着做1000题,甚至还以为后头时间充足,所以把多选放到最后一个半月的时间做,结果真是完全来不及。所以大家一定要配套做课后练习及1000题啊!

二战就直接转变策略了。新版的《精讲精练》我直接当工具书了,放在一边,没看,只是有时候翻开来查阅东西。我主要用的是自己一战留下的《风中劲草:核心考点》,就是每年10月份左右出的那本,肖秀荣也有本功效差不多的,叫《命题人知识点提要》,反正厚度只有《精讲讲练》的三分之一吧,而且比较简洁,该有的知识点也都有。

大概说一下我的用法:

就是旧版的《风中劲草》看一章,做一章肖秀荣《1000题》的对应选择练习,然后因为《1000题》的参考答案都是索引的《精讲精练》,所以我每做错一道题目,就会在新版的《精讲精练》上标注出来,这样一来,新版的《精讲精练》虽然我没有去看,但是上面被我标注出来的基本上都是我做错的知识点,也就成为了我的“错题集”。

这样下来,就可以节省掉看那本冗长的《精讲精练》要花的时间了,而且也不会错过太多知识点,等到10月份新版的《风中劲草》或是《命题人知识点提要》出来后,可以再刷一遍,然后相应地《1000题》再做一遍。

算下来,《1000题》我总共只做了两遍,但其实这不太够,因为我复习得太晚了,。。如果时间充足的话,《1000题》做个三遍,是比较好的选择,第三遍可以直接做,不需要再看一章书做一章题。(《1000》题非常重要,能多刷几遍就多刷几遍,做到看到题目就知道答案的程度更好。)

所以推荐考研er可以去找考完的学长学姐借他们用过的《风中劲草》或《命题人知识点提要》,因为新版都是10月份才出的,只能先看旧版的,等到新版的出来了,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再读一遍新版的。

B、后期(11月-考前)

11月之前选择题基本上都是以刷《1000题》为主,到了11月,市面上很多机构和老师都会出他们的押题卷。记得都买来做,选择题一定都要做。

我用过的押题卷有这么几家:

《肖秀荣八套卷》;《肖秀荣四套卷》《蒋中挺最后五套题》;《徐涛八套卷》;《米鹏密押三套题》;《任汝芬最后四套题》《启航20天20题》

(当然,时间充裕的话,市面上如果还有其他押题卷,也可以买来做)

这些押题卷选择题一定要做,而且要订正,我记得去年还是有押对了几道选择题的,忘了是哪一家的了。

大题的话,基本上就是背《肖四》了,时间充裕的话,想多背其他的预测卷随意(不过我估计你们是没有时间的)。

ps: 网上有蛮多考研群会分享资料的,自己加一下,。


② 英语

今年英语考了79分。

用过的书目:

《新东方绿皮单词书:乱序版》;《张剑真题卷》(1997-2004,,2005-2012,2013-2017三套)

《朱伟恋练有词》《考研英语高分写作》

回想起来,其实我两年的英语复习都蛮糟的,好像并没有什么有效的复习经验。一战的时候只是把真题卷做了3遍吧,单词的话,其实乱序版我都没背完。。作文好像也没怎么准备,啊,真糟糕啊。二战的话,我只把朱伟的恋恋有词视频看了一遍,后面的话大概只手动翻译了三张英语卷子吧,就是整张卷子每个题型都翻译吧,就翻了三张,后面就没再动过英语了,时间都用在复习专业课了。

尴尬,我还是说一下我眼中理想中的英语复习状态是怎样的好了,我没做到的,希望大家可以做到。

(1)单词:很基础的东西了,由于我是英语专业的,所以词汇量还行,不过很多只停留在能认出但写不写得出来就是另一回事了。一战背的是新东方的乱序版单词书,那时候每天起早贪黑在教学楼走廊里来回地背,早读的时候就手抄单词,然鹅没卵用而且最后还没有背完。我觉得朱伟的《恋练有词》蛮好用的,比乱序版更有条理一点。还有百词斩这样的app背单词也挺好用的,毕竟比较具象化,更容易记住,推荐大家使用。

(2)长难句:何凯文的那本长难句,薄薄的一本,结果两年备考都没看完,淘宝上买来的配套视频,也没看完。。果然我对英语是真的很不上心= = 不过我至少看了一点,感觉还不错,可用。(会不会有点不负责任?) 。长难句还是很关键的,毕竟阅读题会有蛮多长难句的,特别是学硕的英语一,有些长难句我第一眼看上去都有点呛看不懂。所以基础差的同学,前期要好好把单词和长难句掌握好,这两个掌握好了才可以看懂阅读吧,当然也可以直接把真题卷拿来练习,里面也有多长难句,而且张剑的解析也很详细。

(3)真题:英语考研真题是复习的重中之重,一定要集中精力和时间复习这一部分。网上关于如何复习英语真题的经验贴很多,而且非常周到权威,希望各位动动手去网上搜,打印下来仔细钻研,我一战的时候一个研友就搜了巨多经验贴,打印出来,一份一份认真看认真总结,然后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所以一定要多看经验贴。 在真题方面我没有太多的复习经验,只推荐大家真题一定要多刷几遍,一般来说,刷题好像也是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专项刷,基本上都是先刷个好几遍阅读题,接下才是翻译、新题型和作文,完形最后。ps:张剑的真题解析非常详细,可以认真看认真总结,很有助益。

(4)作文:一定要抽出时间,自己写模板,不要照搬网上的。

(5)做题顺序:也算是平时做练习时可以参照的顺序,英语是在下午考,推荐各位都在下午复习英语,早日适应下午做题的节奏。贴一下王江涛建议的做题顺序:

 

下午

14:00-14:20小作文

14:20-15:00大作文

15:00-16:20阅读A节

16:20-4:40阅读B节

16:40-4:55翻译

16:55-5:00完形

考试的时候,基本上也是按照这个次序来。


专业科目

01

综合考试艺术学

最近几天刚好有同学来问我参考书目,我记得官网上是有的,结果去看了一下竟然没找到,我也忘记当时自己是哪里找的参考书目了,不过网上随便搜一下也有很多版本,但差别不大。

综合考试艺术学这门课基本上只指定了:彭吉象和王宏建的两本《艺术概论》。

但是这些书够吗?远远不够啊,只要稍微翻看一下真题,就能知道光啃那两本《艺术概论》是绝对不足以应付考试的。

列一下我的参考书目好了:

参考书目

插播一个每本教材的个人评析:

①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其实没啥好评价的,基本上考艺术相关的专业都得读这本书,很基础,讲的也都好懂。这本书我看了两遍,一战一遍,二战的时候跟着一航的课程又看了一遍,没什么好说的,反正是个人都能看懂,重点就是抓住目录和整本书的框架吧。

② 王宏建《艺术概论》★:相比彭吉象那本,这本真的是难看死了!全部都是马克思的洗脑玩意儿。。。一战的时候看的整个人思维都快被带跑偏了,整个结构非常乱,有些明明是无关的东西,但是为了套上理论,就生硬地把他们扯在一起放在同一个章节里,真是服了王宏建老师。。然而就是必须看。。后来二战的时候,跟着罗杰斯的课,才把这本书真正看懂。

③ 朱光潜《谈美》★★★★★:一航让看的书,一战的时候就买了,然后问某个机构的老师这书要不要看,他说不用,只要背他的资料就可以。但我还是看了,不过当时只是囫囵吐糟地看了一遍,没吸收到多少。二战的时候,一航新开了一个课程,就是专门讲《谈美》这本书的。薄薄的一本书,但讲了十几节课吧,一节课就是细读一小节,把整本书所延伸的美学理论和观点吃得透透的,每一节都做了很多笔记,而且我把这书里面的很多句子都摘录下来了,写题的时候经常时不时就引用一句朱光潜或这本书里提及的一些其他古代美学家的观点,感觉逼格特别高!当然后面背的很辛苦,因为特别咬文嚼字。以及书写得特别特别好,非常通俗易懂,完全没有其他美学书籍那么高冷和艰涩,朱老的文字就像是跟你聊天,侃侃而谈的语气,看的特别舒服。

④ 王国维《人间词话》★★★★★:国学大师就是国学大师,没话讲。我买的是化读本,就是有注解和讲解的版本,不然全是文言文hold不住。书里关于很多诗歌的论述都很经典,比如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等等,都是中传老师很爱考的题目,师哥说中传的老师很喜欢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等人,所以大家能看还是要看的,经常时不时就拿他们的美学观点来当考题。比如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前前后后就不知道考了多少遍了。这本书最初我是自己看了一遍,后来师哥又开了一次直播着重讲了《人间词话》中最重要的几个美学观点。

⑤ 宗白华《美学散步》★★★★★:也是一航让读的。只不过比起前两本,这本真的太难懂的,我基本上连一半都没看懂吧,这本书就没开课程讲了,所以我都是硬着头皮啃下去的。同样是摘录一些语句,留着写题的时候用。

⑥ 叶朗《美学原理》★★★: 去年新开的课程,由一个高分师姐主讲。之前自己没看过这本书,开课前也没提前看完。基本上就是跟着师姐的课程把书随便扫了一遍,不过这本书写的一般,整本书就是在强调一个“意象”的观点,懂了这个的话,其他的也不用细看了。

⑦ 叶朗 《中国美学史大纲》★★★★:工具书之用,没看完。比较全的一本梳理中国美学史的教材吧,不过太厚了,我压根没时间看完。基本上就是写题的时候,根据所写的知识点翻看一些可以对应的上美学理论,然后用到题目当中去。

⑧ 罗杰斯《艺术概论》★★★★:一航自己编著的内部教材,写的真的不错,比彭吉象那本范围广很多,体系要更丰富完善一点,像是综合了多本教材后成形的那种感觉,基本上彭王两本书里有的知识点这本都有囊括在里面,而且写得很基础。书应该是每年5月份印发,然后5月份开强化班面授课程,6月份左右会更新网络课程给买网课的学生。我在网课之前把这本书过了一遍,然后课程出来的时候,又跟了一遍。后来师哥还会单独开几节课整本书的框架(用一本薄薄的框架图)梳理一遍。

⑨ 罗杰斯《文艺理论》★★★★:像是简洁的《中国美学史大纲》吧,去掉了很多繁复的原文和冗长的东西,把一些中西美学史上的重要理论家和理论观点全部拉出来过一遍。

⑩ 罗杰斯《押题绿宝书》★★★★★:每年11月份才出的书,配合押题班讲解使用,算是题库吧,就是把考过的,或者每个知识点能包含的一些题型都囊括在里面。大部分题目从9月份开始,一航就会每天布置让学员们写。所以押题班算是把标准答案拉出来讲一遍这样子。书非常好用,基本上去年的大题,学员们都练习过了。推荐如果有渠道的考生,可以找考完的学长学姐购买旧版的绿宝书,因为每年的绿宝书出得比较晚,但是写题的话9月份就开始,有了绿宝书,写题可以参考,会轻松不少。


复习过程

这门课我推荐大家可以报一航的综合艺术学全程班课程,包含了整套的考研资料,并在考研的一整年里开了非常多的课程,后期还经常在网络平台上开直播每晚陪考生一起复习,反正很划算就是了。

我最初接触一航应该是一战的时候吧,第一年的时候最开始买了一些机构的资料,就开始狂背,结果发现根本不适合自己,背来背去压根没记住什么。后来好像是11月左右报了一航的押题班,超便宜哇,网课就500块好像,然后听了课真的感觉自己错过了一个亿,可是已经来不及了,而且那时候另一门专业课的背诵任务又重,也没有时间好好背绿宝书,如果有背的话也至于太糟糕。后来真的是到考场了,徒手乱编的。

二战的时候,开始正式准备是6月吧,我就直接报了一航的综合艺术全程班网课。我报班已经相当晚了,那时候APP上已经更新完了基础班的课程,有彭王两本《艺术概论》,叶朗的《美学原理》和朱光潜的《谈美》,然后我6月就花时间把这些课程全过了一遍,真的受益匪浅。不违心地说,小罗讲课是真的讲得很好,我一战的时候觉得他有点浮夸(我认错)所以没报他的班,二战的时候认真听了他的很多课和跟了每一次直播,觉得小罗认真讲课的时候真的很有干货,而且非常通俗易懂,而且讲课有时候很好笑,我二战的时候心情非常低落,有时候在教室看视频课却能笑出声来。

网课基础班看完后,就是把小罗自己编写的《艺术概论》和《文艺理论》这两本教材看一遍,如果有同学提早收到资料的,也可以早点开始看。反正我看完基础课程和这两本教材后,暑期强化班也更新网课了,然后就跟着把视频刷了一遍,过了强化班后基本上整个知识系统也清晰和加深了非常多。

强化班之后,暑期就没在更新其他的课程,但是偶尔会开直播讲像《人间词话》、《文心雕龙》这样的一些重点,本来师哥一直说要讲《美学历程》的,可惜一直没排上档期,听说今年会给新生讲,真的有福了,认真听,反正我是听不到啦,非常羡慕嫉妒恨了。

这期间,师哥会让工作人员在学员群里发每天的作业,第一阶段是默写名解,记不清每天多少个了,应该是两个吧,背完,默写,然后拍照发群里打卡。整个七月,名解默写了两遍。八月开始,就是默写框架了,这个因为我太忙(忙着睡懒觉= =)且太颓了,所以就没有跟,当然了,大家不要学我。

不过说实话,综合考试艺术学这门课,名解什么的倒真的是其次,师哥让默写的名解其实也不是一般考试考的那种,师哥出的名解都是可以用到大题里面的那种,像现实美、艺术美,典型等等这些。 说到底,这门课最重要的是简答题和论述题,因为名解的分数只有区区20分,而简答论述是整整的120分啊,120分,120啊,重要的事情必须说三遍,基本上就是得大题者得天下了。

这也是我最感谢一航的地方,找到这个正确方向,才能集中炮火啊,我一战时候真是傻逼死了,背那么多名解压根没用,才20分啊,还不一定押得准,不如多写几道大题。

9月份一开始,一航就在群里每天布置一道大题,差不多这个过程持续到11月中旬吧,前前后后写了大概近70道大题。写大题的时候才发现,背资料归背资料,真正自己写的时候真的很难,第一道题是论再现与表现的关系,这道题我就写了两个晚上= = 虽然师哥要求大家掐时间写,但是我基本上不行,直到后期一道大题也要写个一两个小时。我不是动手写的大题,而是在word上写,因为怕后期嫌自己的字太丑背不下去。

写题的时候要找很多艺术学相关的例证,或艺术家的quote,所以需要翻看很多的书目来查找,当然有人可能自己脑子里就存了很多,反正我是不行。我用到书有:《艺术概论》(一航版)、《文艺理论》(一航)、《中国美学史大纲》、以及我前期对《谈美》《人间词话》或其他艺术学课外书的摘抄段落。提一下《中国美学史大纲》这本书,我是拿来当词典用的,基本上没有时间看完整本,所以我都是写题的时候需要哪个理论,就去翻看,看看有哪一个适合用的。反正多引用一些大师的观点和例证可以让你的文章显得更有逼格一点,看起来也比较像回事。像我就经常引用王国维和朱光潜写的东西,不过背的时候就很痛苦了,很咬文嚼字,到后期一直对自己说:“自己写的题,跪着也要背完。”

我当时是十一月份的时候才开始背大题的,已经非常非常晚了。很多学员都是写完一道,每天就抽出时间来背,也推荐大家这样踏实一点,不要把很多东西堆到最后。

十一月份的时候会开押题班,一航会发一本新材料《艺术综合绿宝书》,其实就是题库,里面的题就是各位之前每天练习的题目,当然会有一些新的题目,每年都会有几道,算是热点押题。讲课的过程就是把以前写的题梳理一遍,也可以从师哥的讲述中吸取新的东西,修正自己以前写的观点,因为题目大家都写过了,所以听起来就会很轻松,而且像双重巩固知识点一样。

大概是十一月份下旬,一航会每晚在一直播等软件上开内部直播,开到考前那天晚上,每个晚上都有,从八点或九点开始,到十一点左右吧。第一阶段的直播是讲解历年的填空题,所以填空题之前不需要自己复习,当然自己额外可以看一看。这个环节的直播叫“头脑风暴”,就是从一道历年的填空题延伸出其他的知识点,一个晚上就讲某一年的填空题题目,但是十个填空题可以延伸出几百个知识点,这样把十几年的真题讲完之后,对于填空题能考到的知识点也基本上都过了一遍,而且填空题本来就只有10分,跟了这个直播后,基本上拿个七八分是绝对可以的,最多只有一两个不会,反正填空题都是常识就是了,不需要太过注重,有点艺术常识的人都能答出一半来。

第二个阶段的直播是“名解讲解”,这是一航去年开的新项目,然后有出售一本口袋书“名词解释”,这本就不包含在之前的课程里了,需要自己买,就五六十块钱吧。但是是很小的一本,不过五六十块钱买的更多的是后面的直播讲解啦。跟着直播,师哥会在最后一个礼拜多的时间把名解走一遍,但是这里面的名解主要还是艺术概论的东西,而不是像名人、艺术家、音乐作品等等这样的考点。师哥说名解的范围实在太大了,根本压不了,不过可以关注下每年去世的一些艺术家,或重点艺术作品。举个例子,就像《白鹿原》的作者前年去世了,或者鲍勃·迪伦拿诺贝尔等等,还要比如像闫肃这种= =真是猜不到,考到了就瞎编吧。但是瞎编要有一定的套路,即要分点,比如按:定义、特点、评价,艺术家的话再带上代表作什么的,这样分点答,规整一点,虽然瞎编,但是老师也许会酌情给分。如果有同学真的不放心想复习下名解,那可以去看王次炤的《艺术学基础知识》吧。不过我真的觉得不要在名解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因为考5个名解,其中一定有一两个是你会的,其他的你不会就瞎编好了。总共也就20分,编个10分应该也是可以的。因为时间很珍贵,不如用来练习练习大题。

我可能说得有点稍微的流水账,所以在这里给大家简要的总结一下:

前期:读两本艺术概论,读《谈美》《人间词话》《美的历程》等,做“摘录”。一航艺术班课程看完。

强化期:开班前把一航的《艺术概论红宝书》《文艺理论》看完,课程更新后,跟着课程走一遍。期间,跟着群里师姐布置的名解开始每天的背诵和默写。

九月份:开始跟着群里的每日作业,写简答题和论述题,写完一题背一题。

11月份:绿宝书+押题班课程; “头脑风暴”直播,背自己写的大题。

12月份:“名解直播”,背自己写的大题。

一点tips

1、老师改分很松,绝对不要放空。

2、简答论述,要分小标题答题,要有结构。

3、字不好看的,多练练,起码要整齐。

4、哦对了,我在最后几个月阶段,还去淘宝上买了蒋勋老师的音频来听,就每天两点一线的路程上边走路边听,或者吃饭的时候听,收获不小,有时候写题的时候就会突然有灵感,用上蒋勋老师说过的一些例子,比如李后主什么的。 听音频这件事吧,可以随意点,不用做笔记,反正就边走边听,记住的就记住了,听过了忘了也没事,反正本来就是利用一下零碎时间。有时候考场上想不出来东西的时候,真的,这些零碎的积累就会突然浮现出来(反正我两次在考场上,都使劲从脑子里挤出了很多只看过却没记住的知识点和例子用到题目中去。)

5、网易云课堂有很多美学或电影方面的课,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可以挑一些有质量的公开课,每天利用午睡前的零碎时间,看一看。

6、读《谈美》、《人间词话》等美学课外书的时候,记得做一些句子摘录,写题时可以引用。

7、绿宝书是每年11月份才出,但是写题的训练暑期就开始了。建议大家报名参加一航推出的写作训练营,提前熟悉写题思路,构造自己的素材库,并发现自己在论述上的不足,之后写题的时候也会变得更轻松。


电影艺术基础

02


参考书目

PS: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是史论方向的,所以创作和制片方向的参考书我都没看过,所以我无法保证这些书值不值得看,有没有坑。。所以创作方向和制片方向的考生还是自求多福吧。 有些机构还会把诸如《认识电影》、《荣誉》等书加入到书单当中去。所以创作方向的学弟学妹们,u are on your own了。。自己多多寻找一些信息,看看有哪些值得复习的书目,或者咨询一下考上的创作方向的学长学姐看看。

我把我的书目分成了功利性阅读和非功利性阅读两种,后面我会解释划分的意义。


(1)功利性阅读书目:

这一类主要是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电影理论三个方面的书目,需要细读做笔记。


中影史:

①、李少白《中国电影史》:★★★ 必读。如果细心一点就会发现,中传给的电影艺术基础考纲其实就是这本书的目录,不过稍微简化点。最大的优点大概是对中影史的分期吧,我整理笔记的时候基本上也就是以他的分期和目录为基础,再添加其他书上看到的新东西。缺点是港台部分只是草草带过,而且内地电影只写到了第五代吧,第六代好像就没提了(?)。当然,没什么深度,只是平铺直叙也算是一个缺点了。其他的,我基本上都忘了,毕竟是一战读的书。

②、钟大丰《中国电影史》:★★★必读。在考研界和舒晓鸣那本《外国电影史》被称为“北电小灰皮”吧,很入门的一本小书。像对30年代电影、40年代电影、十七年电影都有一些很答题模板式的标准论述。缺点同样是只写到第五代,后面就没写了。书很薄,推荐各位可以读个两遍。

③、陆弘石《中国电影史》:★★★☆必读。个人觉得比前两本都要好,每一个章节的标题取得很别致,跟外面的教科书贱货完全不一样,而且在论述时引用了很多电影人的访谈和口述记录,很生动。还有像一些灵魂写实主义这些其他书没有的知识点,考资料馆的朋友把这本书拿来押题来着。

④、郦苏元《中国无声电影史》★★★★☆强推!算是我整个备考过程中读到的最好的一本中国电影史类著作吧,非常多珍贵的史料,论述非常严谨细致。有很多其他书上没有的知识点,而且连早期制片业都讲到了,还着重讲了联华公司和罗明佑这些其他书都是一带而过的知识点,对于中国早期电影史的深度了解非常有助益。缺点是只写了无声时期!!真的太可惜了!不过估计真要写成上下贯穿的通史那真的是要累死了。市面上好像已经绝版了,我买的是复印版,朋友直接看的PDF。想读的可以去搜PDF版自己去打印吧,比去淘宝买复印版便宜不少。还有提及的一件事是:这本书让我对郦苏元老师印象很深刻,后期的时候我专门去知网搜集了他的不少论文,整合起来看,然后有一篇是论述郑君里的《我们夫妇之间》的,结果去年就考了这电影的名解!这片子放在郑君里的序列里可能很不起眼,所以很多人都忽略了。我算是走运了,看过这篇论文,所以对这片子比较了解,有答出来。

⑤、舒晓鸣《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其实论述的是建国后到第五代这期间的电影史,建国前的就没有写了。值得关注的是对十七年电影的论述占了半本,很详细。。

⑥、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去年考的名解英美烟草公司就是这本书里提到的。读这本书也是凑巧,是我二战的时候读的,毕业季前在学校图书馆闲逛,发现了这套书,不过那时候借书证已经快上缴了。所以我是在毕业后,找学妹帮忙借的,大概7月份上旬看完。当时的心态就是,反正时间还充足,而且书虽然臭名远扬,但好歹也是本“权威教材”吧,只是碍于时局原因有点又红又专。读完后的感想是,史料确实是很详细的,还有八卦可看,但白眼也是该翻的。不过我还是要感谢这本书,不然英美烟草公司这名解我还真的答不出来。所以说,无功利性地看看一些闲书,还是有用的啊。不然书到用时真的方恨少。

⑦、陆绍阳《中国当代电影史》★★★★ 一战暑假读的。是我备考过程中看得最舒服的一本电影史了吧,陆绍阳老师的文笔特别温柔,看得让人特别舒心。算是对前几本中影史书籍的查缺补漏。这本书针对的是前几本都没讲或者只是简单带过的新时期电影,、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以及香港台湾电影都有不错的介绍。读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每本教材都有各自的局限,大部分中影史教材,或者通史类的,本身书就薄,对每个时期的论述就只能浅浅而谈,而且很多都只写到了第五代,对于后面的都没有补充。所以我给自己增添了几本专门论述某一时期的电影史书籍,就像前面提及的那本《中国无声电影史》,就详细地论述了早期中国电影。相比起把整个中影史内容都浓缩在一本书的体量里(除非你有好几册),不然我更喜欢于用一本书的量来专门介绍某一时期的电影发展,这样能讲的更多也更细致。。

⑧、史可扬《新时期中国电影美学研究》★★★★ 一战的时候读了一半没看完,二战的时候才给看完的。前半部分写的很不错,特别是对新时期电影背后的文化背景有比较细致的描述,像什么反思浪潮、伤痕文学等,这样对电影史也可以有一个比较深的把握。以及90年代的电影体制改革、引进大片和电影产业等一些知识点也是其他书上未提及的。

⑨、丁亚平《中国电影通史》★★ 刚好是我二战暑假那会出版的,知道这本书要上市的时候非常激动,而且听说很厚有上下两卷,想说哇靠,终于有一本靠谱的全面的中国电影通史了。读完第一本的时候,觉得还行,就是散了点,史料多多少少还算是有的,只是体系很一般。读下卷的时候,就很期待,想说基本上没有几本中影史书籍有讲2000年以来的电影的,结果读完,尼玛,整本全是在注水!全是流水账!

⑩、周星《中国电影艺术史》★★★很啰嗦很花哨,脉络比较杂,但还算比较全面,有几个小专题还可以。有时间的可以看看吧,不是特别推荐。


外影史:

①、郑亚玲《外国电影史》★★★ 入门书,和钟大丰那本是一套的(小灰皮)。基本的架构都有了。

②、张专《西方电影艺术史略》★★★ 中传指定的一本,应该是以前校内老师写的书,读太久了印象其实不是很深刻了,不过书的内容和体系要比上面那本丰富很多,可以查缺补漏。

③、邵牧君《西方电影史论》★★★☆ 算是比较出格的教科书, 以技术主义和写实主义为线索勾勒电影史,体系稍微不走寻常路一点,而且反复否定电影艺术论。还有关于现代电影的论述也鲜见于其他教材。

④、王宜文《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 外影史其实我读的书就不是很多,毕竟听学长学姐包括机构说,中传考查的重点主要还是中影史,所以只要把各大电影运动、电影流派了解清楚就够用了。不过主要也是因为时间比较有限,不然我挺想多看几本外国电影史的。读过的外影史里面,这本还不错吧,主要是按照国别来编写,挺有条理的,着重写了几个国家的电影运动,但是亚非拉部分的就简略了很多。

⑤、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备战了两年,两年都说一定要把这本书看完,结果到现在还没有看完,所以就不打星了。备考时间实在太挤,再加上整理笔记花去了很多时间,所以实在抽不出时间解决这本天书了,在这里列出来,主要是供有余力的人参考,不过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这本书其实并不太适合备考(仅凭我看过几个章节的经验误判一下。)

⑥、郝建《类型电影教程》 本来想补在后面的无功利读书区里的,后来想想这本比较偏专业书,所以还是放到这里面来了。二战后期,这本书就被我放在床头,晚上睡前翻个一两节,不过最后还是没看完。。但是写的还不错,对于类型电影的深入了解很有帮助。所以还是推荐读一下,像西部片、黑色电影这种也算是挺经常考察名解或是简答题的。


电影理论:

①、陈晓云《电影理论基础》★★★★ 必看。一板一眼的教材,但是真的太好用了!太好用了!理论类的书,真的不用讲的很好,能讲清楚让人看得懂就已经很好了。这书基本上就是现成笔记了,反正我觉得在初步了解理论这层面上,这书完全够用了。和戴锦华老师的那本《电影批评》搭配前后使用,效果更佳~

②、彭吉象《影视美学》★★★☆ 还不错,彭吉象老师这本写得可比《艺术学概论》强太多了,很标准的答题模板了。印象最深的应该是经典电影理论部分的介绍,现代部分的,意识形态批评那里其实我印象也蛮深刻的。推荐阅读。

③、尼克·布朗《电影理论史评》:★★★★☆ 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八十年代国内电影界补课时,邀请外国学者来天朝开讲座,后由人整理出来的讲座笔记吧。陈晓云的那本《电影理论基础》其实就是这本的简化版,里面的观点都很权威,其他教材上基本都在援引。如果要说缺点,那可能翻译稍微还差了点吧,现代部分的像结构主义、语言学等还是看的令人头疼。

④、戴锦华《电影批评》★★★★★ 戴爷的书都不看,那您还是别考研了吧~ 像《电影理论基础》这种算是纯粹帮你梳理一下电影理论的发展脉络,哪些理论家哪些流派,主要的观点是什么。这本就牛逼大了,直接拿片目进行理论实践分析了,主要是针对现代电影理论部分,其实也就现代理论比较艰涩难懂一点,经典时期的电影理论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书里面大概分析了10部电影左右吧,一部电影一种理论范式,每一篇基本上都是四五十页的量,刚开始看可能会难一点,但是只要坚持看完,对于现代电影理论基本上就能有一个很清楚甚至很深刻的了解了。再者,也是这本书真正打开了我对电影理论的兴趣,《情书》一篇当真blow your mind,看得我整个人头皮都在发麻,毫无疑问,考研期间,读过的最劲的书之一了。

④、游飞、蔡卫《世界电影理论思潮》★★★★ 最开始读的理论书就是这本。 如果不是中传指定了这本书,其实我是不太想推荐这本的,因为翻译真的太烂了。 不太像电影理论书其实,因为里面掺杂了很多电影史的东西,所以更偏向于“思潮”吧,像格里菲斯、好莱坞制片厂和明星制度、《意志的胜利》、实验电影、作者电影等、以及去年刚考过的独立电影也是在这书里面,还有前前年考的名解《雕刻时光》也是在这本书里提到的。所以还是需要重点复习的一本书。只不过有些部分的翻译实在是太难下咽了,甚至令人怀疑自己的智商,我还记得当初看结构主义和符号学那一章节,一早上两个多小时我才看了不到十面,然后回去宿舍冷静了一下午且差点要哭出来。

⑤、雅克·奥蒙《现代电影美学》 属于进阶书了。难度挺大的,我自己也没有消化好,估计以后要再读一遍。所以不推荐给各位看了,特别是一战的就别啃这种书了,二战的如果时间比较充足可以考虑下。

⑥、杨远婴《电影理论读本》 ★★★★ 理论原文选集,但是只要看每一种理论的序言即可,不用看原文。序言非常好用,基本上就是电影理论的笔记。 原文的话,大部分是不需要看的,特别是现代电影理论部分的一些原文,我看完其实也都记不住什么,而且有的还特别难读,比如像麦茨写的东西,真是要令人抓狂。但是像巴赞的《完整电影的神话》、《摄影影像本体论》这些文章就可以翻看,有助于加深了解。理论原文还有一版是《外国电影理论文选》 里面的序言也属于非常标准的“笔记”

⑦、胡克《中国电影理论史评》★★★☆ 其他学校的好像考察外国电影理论比较多,但是中传的考纲就有特别囊括了中国电影理论的部分,其实中国电影理论本来就不多,所以研究它的书也不多。这本还可以,可以凑合着用。

⑧、史可扬《中国电影论辩》★★★ 偶然在学校图书馆里翻到的书,事无巨细的一本书,特别是后面,总结每篇理论文章的时候都花了好几页,真的是特别枯燥,以致于我都扫一眼就翻过去。属于堆砌和做总结陈词那一类的书籍。

⑨、《电影理论与批评》绪论:★★★★★ 这是戴锦华《电影批评》较早的一个版本,新版没有这篇绪论,是研友在豆瓣页面发现发给我的,非常实用地总结了近代电影理论的发展潮流,且不乏深入的探讨,作为一篇绪论真是强悍极了。我后来把它复印下来夹在了笔记了,常读常新。


电影词典:

①、许南明《电影艺术词典》★★★ 工具书,主要用于查询一些名词解释,基本上我都是平时读书读累了,或者是放在床头,睡前翻看几个条目。后面整理笔记的时候,倒是经常翻出来查阅。看看总论、电影理论、类别和流派这几个类别的条目吧,有兴趣的话也可以看看后面的一些导演技巧和视听语言方面的东西。

②、汪流《中外影视大辞典》 ★★★★☆ 考研期间翻烂了好几本书,这本就是其中一本。比上面那本更好用,更齐全。市面上已绝版,买的影印版,超贵。推荐自己找pdf打印。 书已经被我扔了,所以无法翻出来看目录,但是凭记忆的话,我记得里面的中外电影史条目非常棒,甚至可以直接撕下来当笔记了,特别是还有关于西班牙电影的条目,对于扫盲一些冷门的、不太会考的知识点很有帮助。其实不用整本打印,看目录,打印需要的章节就可以了,其他部分的其实用不上。 以上两本词典,选一本就够了,推荐选这本。


(2)无功利性阅读:

主要是指阅读 心态和书的类型吧,一战的时候忙着整理笔记,足足有三个月的时间都在码字,所以也没什么时间阅读除了教科书以外的一些电影相关或导演相关的书籍,不过一战前期,大概二三月份的时候读了《贾想》和《刀与星辰》还是有很大收获的,一战失败后,总结教训的时候关于这个科目,基本上就两条,一是后期背诵的时间不够,知识点都没记牢,二是头一年备战所涉及的知识范围还是比较狭隘。所以二战期间,给自己买了很多电影类的课外书。就比较有趣味性的那类知识,而不是教材类的硬知识。

有蛮多人问我读这些书籍有什么用,也许读了很多,最后没一个是考场上用得到的,那岂不是浪费宝贵的时间? 其实我自己读的时候也经常会想说自己做的这一些会不会都是无用功,但是后来证明,我阅读到的很多东西都帮我把一些很碎的电影史概念串联起来了,而且有不少都应用到了考场上。

举几个例子,比如我读了戴锦华老师的《雾中风景》,刚读得时候很艰涩,一篇文章要看一个下午,有时候都看不完,但是真的读完的时候,却对中国电影史上的很多事件有了由表及里的透彻了解,包括对于每个时期的一些文化背景,文化背景对于了解中国电影史是非常有用的东西。后来考试的时候,论述题是讨论冯小刚与王朔,冯小刚的话,我一直就觉得会考,但一直没时间准备和他相关的题目,但是那天早上要进考场前,由于人流很挤,所以拿着书也看不了,就在爬楼梯的时候,也不知道是不是受了神的感召...我突然拿起了手机把冯小刚的百度百科浏览了一遍! 但是王朔,我就真的彻彻底底地完全不了解了。。能想的起来的就一个王朔电影年,可是总感觉不够用,写其他题目的时候我就拼命地想有没有在哪本书上有提到王朔,然后就想起了戴爷的《雾中风景》中提到过《阳光灿烂的日子》以及王朔小说和其“顽主们”所代表的文化逻辑与意义,虽然无法精准记起戴爷的语句,但起码瞎编的时候也有来源了。还有就是上面提到过的《贾想》,一战时候读的,结果一战时考的论述题就是论述贾樟柯和《山河故人》,如果我只盯着教科书上的知识,那我可能对贾樟柯的印象就只有第六代和他的小武,但是读过《贾想》,我就能把贾樟柯的美学和人文关怀完整地写出来。 反正例子很多,像今年的名解英美烟草公司、《我们夫妇之间》都是我在看其他书时偶然看到的。

说了这么多,我想是不是无用功,各位应该自己能有判断了。我只是觉得,哪怕后来这些东西都完全没考场,我也不会后悔读了这些书,但是如果考到了,我还是更希望自己不要摊手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

PS:有余力再做这件事,如果参考书都没看完,知识点都没弄懂的话,这方面就随遇而安吧,可以挑一些书稍微丰富一下知识的维度和深度,但还是基础知识要紧。比较推荐二战的考生在这件事上可以多匀出一点时间来。

我读过的且有用的:

①、戴锦华《雾中风景》★★★★★ 我这篇文章感觉都在为戴爷打广告了= = 但还是强烈推荐阅读,特别是史论方向的同学,阅读本书能对各个时期的电影文化背景更了解吧。特别是对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电影论述非常犀利,还有后殖民主义理论、90年代电影部分也很赞。

②、戴锦华《昨日之岛》★★★★☆ 算是《雾中风景》的续篇吧,有一半文章和《雾中风景》是重合的。

③、贾樟柯《贾想1》★★★★★&《贾想2》★★★★ 我真的是要跪谢科长了,一战的时候读了第一本,结果论述题就考了《山河故人》;今年复试的时候,买了这本,在去北京的动车站读的,结果面试的时候,专业问题抽题,抽到的就是谈一谈你对第六代导演的认识。

④、徐皓峰《刀与星辰》 ★★★★★比较早的时候读的一本影评集,那时候还没遇见戴爷。所以这本书算是我对文化性影评的启蒙之作吧,严格意义上来说对考研的帮助可能不是很大,但对了解电影背后的文化因素还是很有帮助的,特别是对于武侠电影之类的。

⑤、李洋《迷影文化史》 ★★★ 也就是微博上的大旗虎皮老师,现在在北大担任教授。 比较别致的一本电影史小书,以迷影为线索,串起电影史上的一些著名影人,有导演、影评人还有资料馆馆长等等,比较像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集,没有阅读难度。算是了解一些影史上的周边八卦吧。资料馆有一年还考过“迷影”的名解来着。

⑥、李洋《目光的伦理》 ★★★★ 比上面那本要成熟很多,无论是文风还是所涉及的内容深度。这一本才感叹虎皮老师还是有干货的,当时读《迷影文化史》的时候有一点点觉得盛名之下...

⑦、沙丹《幕味:重访影史与策展实践》★★★★ 资料馆考研必读。中传的也推荐读一读。是资料馆的“奇爱博士”写的,对馆子比较熟悉或经常去馆子看片的人,应该都知道他。干货很足的一本书,像《盘丝洞》、左翼电影运动、早期中国电影业,格里菲斯和莉莲·吉许对中国早期电影的影响等等很多中影史上的事件都讲的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特别是写夏衍的《寻访自由神》那篇让我读完抑郁了好一段时间。

⑧、傅葆石《双城故事: 绝版了好像,我是找的pdf看的。属于我之前提到过的专门论述某一时期电影发展的书籍,这本很详细地写了沦陷时期的上海和香港两城电影的发展,很多历史史料,,关于满映、华影等都比较详细,而且对于电影人的一些心态有犀利的洞见,总体上说,对于深入了解沦陷区电影是一本不错的书。

⑨、员晓明《联华公司及其电影创作研究》★★★ 在当当还是亚马逊上淘书的时候淘到的,写的还不错。中传的名解常考察制片公司,背标准答案也是OK的,但是如果有时间了解一下制片公司整个详细的发展历程、艺术特点等等也是不错的选择。后期还找到了一本写文华影业公司的书来着:《从都市景观到革命呈现》,我没来得及看完,只看了开头一点点,但是研友看完了且反馈不错。 对于制片公司这类知识点的话,建议可以到知网上搜集一些专门的论文来看,讲的要比教科书上的丰富不少,教科书上基本都属于一笔带过。光背一些资料上的名解又觉得生硬且没有上下文联系。

⑩、赛人《与光同尘:漫谈110年以来的中国电影》★★★ 经常关注虹膜微信公众号的应该很熟悉赛人,然鹅我是要吐槽他写的烂的,基本上没有什么深度可言,朋友用了个词来描述他的文笔,我觉得可真是太准确了:转述感。 但这恰恰也是我推荐的原因,因为这本就是一本转述版的“中国电影简史”,而且还是流水账的那种,只是稍微用一些华丽的字句润色了一下,乍看一下感觉非常高大上,仔细一看实则空洞无物,生硬搬抄,然鹅对于在最后阶段温故一下中国电影的发展还有挺有用的~

考研期间买了很多电影类的相关书,基本上每次当当一打折一做活动,我就买好几单,还有很多美学、文化研究、文学理论的书。但是实在是野心太大,行动力不行,所以有一半以上都没碰过= =... 下面是一些虽然我没读过,但是根据豆瓣上的评价或者友人的反馈,觉得应该是一些比较有用的书,各位自行参考,有兴趣且有余力地话想看自己选。


(3)期刊阅读:

①、《现代传播》:这是中传的学报,对于电影艺术基础来说倒是没什么用。但是综合艺术学就得注意下,比如有一年考的传媒艺术和传统艺术的区别的论述题,就是这杂志上面的文章。所以可以关注一下上面一些可以联系到考点上的文章,主要关注艺术学的和电影相关的吧,什么新闻之类的,就可以不用看了。如果报一航的话,这杂志上面的热点他们会整理并直播讲解来着,能省些功夫。这本杂志我没有重点看就是了,大概就是看看目录,看有什么热点。以及有一两篇比较重要的文章,我会下载下来看看。

②、《当代电影》:

复习重点。可去淘宝买电子版(我没买过,具体操作不知),我的话是买的纸质版,在当代电影杂志微信公众号的微店里订阅,但是快递非常坑,经常有时好久不给我发货,还得催小编,关键是有时小编还不上线~ 醉了。 有些考研群,像资料馆有个就会分享每一期的当代电影电子版吧,也挺好的。

至于这本杂志要怎么看,我个人的建议是 :每一期杂志的板块主要有以下几个:本期焦点、新作评议、外国电影、重写电影史、博士论坛、艺术与技术、影视现状研究、学苑论坛。

我拿到每一期的当代电影,都会先看目录,然后在目录上标注出需要重点看的文章,以及某篇文章可以延伸出什么知识点来,比如石挥百年诞辰那篇文章,我就会标注上名解考点:石挥。至于选取的标准,经过和研友的讨论,一致认为:标题就是一切。

本期焦点的话,并不局限于哪一方向的知识,主要以现象题为主,所以有的时候比较偏制片或营销、有的时候呢也会有一点史论的东西,像比如去年我押过的香港电影与内地电影,也是在焦点这个版块。所以建议都读一下,当然至于一篇文章是不是你这个方向的知识点,你自己应该能有所判断,这也就决定了你对这篇文章是细读呢还是略读,像我记得我读过一期,谈大数据什么的,好多数据和公式还有表格的东西,感觉不像史论,于是我就只是随便扫了几眼。

新作评议这个栏目,主要就是看片子了,像《芳华》、《嘉年华》这类电影就要着重看,但如果像什么《嫌疑人的献身》这种,我就直接跳过了。新作评议一般是一个作者的一篇文章。但是如果出现四个人一起谈的,比如16年某篇《我不是潘金莲》四人谈,这种就要注意了,特别是四人谈里面还有胡克老师。我记得《山河故人》那次也是很多人一起谈的,有胡克和杨远婴老师。这两部电影,后来都在那一年的论述题上考到了。所以这个栏目还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外国电影这一块,基本上就是看国别的。像、、日本和韩国这几个国家我会看看,但是像一些南非电影、爱尔兰电影研究啦,或者一些小国家的我基本上选择略过。

重写电影史 这一板块很重要,特别是对于史论方向的考生很重要,要重点看,主要是看都谈了中影史的哪些事件,这一些可以引申到一些简答题或者名解上。而且很多文章有很多史料,对于丰富对中国电影史的了解是很有帮助的,而且都是教科书上不会细谈的影史幕后史料及八卦,。

博士论坛和学苑论坛这两块,我其实都是扫一扫,了解一些现在学术界都在时兴和研究什么。如果感觉有可能考到的,我会标注出来,然后找相关论文进行深入阅读。

艺术与技术的话,我觉得史论方向的是可以直接不看了,创作方向我是不太清楚要不要看,毕竟是技术向的,应该要看一看吧。 我反正是直接不看。

影视现状研究的话,主要看标题的吧,一些比较重要的现象还是要看一下的。

有时候当代电影杂志每一期还会有一些新的板块,比如当代导演、或者类型电影研究这两个板块是比较常出现的。还有一些是电影理论、或者电影产业什么的。主要也是以标题看重要性吧。像去年出过雷德利·斯科特的专栏,去年《银翼杀手2049》比较热,我还以为会考,所以把这个当成重点来着了。还有类型电影中的史诗电影、韩国犯罪电影,本来以为有可能考,结果都没考到。。。

还有纪念板块,主要是一些影人去世、或者周年纪念的稿子。我主要是拿来押名解的,但是老师的心你猜不透。去年好像是吕班周年,上面有特刊,但依然没考。还有一战时,我百分百笃定一定要考阿巴斯和石挥,结果老师们完美地躲开了所有的热点考了个瓦伊达。。

③、:

忘了是在哪一篇经验贴看到的了,作者提到了这个期刊,说是每个月都会汇总和筛选每个科研类别的优秀文章。也就是说,以前我一直在想除读当代电影这本杂志,像什么世界电影、电影艺术这样的一些期刊我要不要也去看看?一战的时候我还真的傻兮兮地看了好多期《电影艺术》来着。但是有了这个,我觉得基本就可以不用看。它会筛选出值得看的一些发表在各个期刊上的文章。但是不排除会有漏网之鱼,我是觉得比较节省时间。不过后来看多了,感觉它筛选的很多都属于偏有深度的文章,可能有些不太适合应试。所以我就按标题决定要不要看了,太深奥的不会考的,我基本上就不看了。 主要看的有影视艺术卷和文艺理论卷。

当时想说哪里有卖纸质版?后来发现好像不出售的,是内部学术资料。然后就百度如何能找到。找到了这个网站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 请各位自己注册,查阅。

④、《中国专业史研究:电影文化卷》:这个也是在别的经验贴里看到的。这本其实不是期刊,而是论文集,而且只有一本,不是很多期的那种。至于为什么放在这边,其实我现在想想,这个应该放在上面的书目里面的。。这本其实我没有看,,想起了这本,于是搜了下,发现在这个上面给出的那个网站上也可以阅读,所以就添加到这里了。而且我浏览下了目录,感觉满满的干货,所以推荐给大家。挂一下百度百科链接: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文化卷 里面目录,豆瓣条目。 史论方向的考生可以看一下决定要不要读。


(4)论文阅读:

这一项主要是自己到知网上搜论文吧,遇到不懂的或者觉得书上写的不够详尽的,就可以去查查看有什么相关论文。我还有其他两个方法是:一是看教科书上的索引或者是看的其他书目上的索引和参考文献,我当时就拿了一个本子,把每本教材上引用过的感觉值得找来看的论文文献都记下来,然后搜来看。二是按作者,像我之前举例的,读《中国无声电影史》时觉得作者郦苏元是个不错的作者,于是就去搜了他写的论文做成合集来看,于是就看了那篇论述《我们夫妇之间》的论文。至于还有哪些学者写的论文值得看,大家就自己多搜一搜吧,平时阅读文章的时候记得注意作者就是了。我一时也想不起来还有谁,像陆绍阳、尹鸿、饶曙光、李道新,哦对了像导师的论文就一定要看,比如袁庆丰老师。也可以搜专题论文来看,以关键字诸如十七年电影、左翼电影、或者是武侠电影等等,自己brainstorm吧。

复习过程

这里就不废话心路历程了。决定要考研是大一下学期,大二一年读了很多后浪的出版的电影类书籍,但是后来发现对于初试应试其实用处不大。大三上的时候决定了要考中传,就开始买参考书,那学期大概就读了彭吉象的艺术概论和北电的两本小灰皮吧,反正当时比较吊儿郎当,所以读书基本上都很随意且龟速。

大三下开始驻扎在图书馆认真复习了,期间还结交了两个非常棒的研友。暑假前把中传指定的一些基础参考书目都看完了。由于考研人是没有资格过暑假的,所以我和研友都留在学校复习了,条件特别艰苦。某一天背书背着,突然萌发了自己编写笔记的想法,因为之前买的一套笔记是一位考上的学长的,但是我背的过程中觉得不太适合自己,于是就有了这个念头。 然后就多买了一些其他的教科书,花了大概20天,通读一遍,然后结合自己之前的看过的书和一些笔记资料,开始列提纲。我本来以为一个暑假我就可以把笔记赶出来了,结果我实在是高估了自己码字的速度以及编写的难度和广度,我整整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到11月份初我才把中影史、外影史、电影理论三本笔记编写完。结果11月份了,我已经没有多少时间背书了,最后一个月勉强把中影史和外影史过了一遍+,电影理论就基本上来不及看了。

然后那一年,战况就非常惨烈了。。试卷的题目都是自己辛苦在笔记里整理过的,每一个名解、每一道简答,我明明都整理过,我明明都会,但是为什么我的脑海里就是一片空白!! 然后,我心如死灰地徒手编完了整张卷子,交完卷,我都不知道自己写了啥子,这让我意识到我瞎编的功力原来还是很强的。。明明真的一道题都不会,我是怎么写满整张卷子的,哦不对,那道大中华百合公司的简答题,我是真的一丁点线索都想不起来,所以连瞎编都编不出来。。 不过归根到底是瞎编,所以我那年预测自己大概只有五六十分吧。。没想到后来查成绩的时候,我发现老师给了我105分,什么感想??哇靠,老师给分也太松了吧!!我这么瞎编,而且还有一道20分的简答题完全放空白,都给我一个这么看得过去的分数??!! 行!冲着这么松的改卷,来年还考你传。。

一战结束后,就忙着准备英语专八考试,3月下旬考完后,就回家打算找实习,后来和家人商量了一些事情后,决定不浪费时间去实习了,于是就在家待了两个月。。本来信誓旦旦要每天读书的,结果颓得不行,考研好不容易养成的作息习惯也迅速变成了日夜颠倒式... 不过颓废归颓废,还是有读了几本书的,比如那本大部分理论原文《电影理论读本》还有戴爷的《雾中风景》就是在这个期间看完的。

六月份回校就忙着毕业的事情了。哦对了,很多人可能这段时间其实要忙毕业论文,为什么我不用忙?因为我考研前的那个暑假就把论文写完了啊哈哈哈,虽然现在很轻松,但是当时又要写论文又要准备考研,真的是恨不得自己有分身= = 主要是我们院论文要交得比其他院系的早,11月份就得交初稿了,所以为了不耽误后期备考的时间和精力,就提前在暑假就写完了,好在老师也没有难为我,让我大改特改什么的。

一边忙着毕业季,一边还要看房租房。毕业后,就直接搬进在学校外面租的房子了。然后打扫加休息颓废感伤了一个礼拜多,在六月末七月初之际,开始二战的复习历程了。把一航的艺术概论基础班网课过了一遍,强化班出来后也跟着学了一遍。电影艺术基础的话,主要是把一些其他的中国电影史书籍,像《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论辩》给看完,然后把一战整理的笔记重新修改了一遍,因为一战整理的时候还是太杂了,很多东西没有条理,所以就又花了很多时间重新理了一遍,让笔记更好背诵一点。

整理完笔记,就是开始背书了,然鹅我二战真的太颓了,所以压根没有达到自己背诵三遍的要求,只背了两遍。现在想来,我二战真的很不认真,感觉有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情。一战的时候每天五点多起床,二战的时候能八点前起床就是奇迹了,睡到大中午简直日常... 还经常心情很差,晚上复习到九点多就提早收工,回宿舍接着丧= = 哎,算了,不提了,都是泪。

我以为二战我一定能很昂首挺胸地走进考场。。然后考前还是心态崩了... 我到12月份的时候,还是经常早上睡到很晚,能想象吗。。 一副彻底放弃,no zuo no die的死样子。一战的时候还会紧张、会发抖、会哭会流泪,二战的时候当真是心如止水,看着一团糟的自己竟然一点波动都没有,一瞬间觉得自己可以剃头出家了... ,有一天在知乎上看一个问题:二战失败的原因,感觉每个回答都是我,从最开始的斗志昂扬,到最后的死气沉沉,立的flag一个个都没完成,不过我发现竟然有一大批人都和我一样是这个状态,哈哈哈哈。

我还记得动身去酒店的那天,我在微信,发了一条私密朋友圈:If you want something badly, let it go. if it backs to u, it's yours; if not, it never was. 然后我就鬼使神差心安理得毫无愧疚感地去考试了....

第一天下午考完英语的时候,感觉考得还不错,突然燃起了希望。第二天早上考的就是电影艺术基础,拿到考卷的时候,真的是想尖叫,每一题笔记上都有!都会!!哈哈哈,而且每一题都背过还背得很牢哈哈哈!!!然后下午的综合艺术就不出意外地砸了【微笑jpg】,虽然题目都写过,然鹅都不是我重点背的那几道题目啊。。但是后来出来的成绩,竟然还不错,我原本以为能有第一年的112分就不错了,结果考了128分,说明,中传老师改卷真的很松啊。。


公众号推荐

①、深焦:有很多学术向影评,深度不错,推荐关注。我很喜欢的开寅老师的文章基本上都会发在这个公众号上。

②、虹膜:经常会有一些影史重点影片、影人的科普性文章。

③、壹条电影:主要是看奇爱博士的一些视频,好像也就是奇爱博士讲电影那个节目? 我主要是在这个公众号看的就是了,录过几个视频专门讲了电影学考研的事情,如何准备以及一些考试常考的热点等等,还是蛮有帮助的,可以去找来看看。

④、海螺社区:难度较大的一个公众号,都是一些文化研究性质的文章,但是都很有深度,戴锦华的很多文章也会第一时间发在这个公众号上。像去年看这公众号里的几篇谈《芳华》的文章,就都非常深刻。有时还会发一些齐泽克的文章,但基本上就很难看懂了。反正看不懂是常态,硬着头皮看看,能看懂一点是一点。

④、反派影评:文章倒是看得比较少。主要是听波米的耳旁风和马后炮等音频节目,长节目的话我一般是在网易云音乐里的电台频道听。

⑤、潘桦工作室:创作方向导师开的公众号,我其实是准备复试的时候,一个学姐叫我关注的,不然其实我之前都不知道有这个。

⑥、其他一些不常看的:奇遇电影、幕味儿、拍电影网、导筒、不散、当代电影杂志、灵光catchlights等。

⑦、考研类资讯号:研招网、一航考研、肖秀荣教授、木仓学社、何凯文考研英语、考研网、跨考考研、中传考研信息、考研狗之家、中国传媒大学考研、中传考研赵老师。

⑧、海豚有声app:前阵子在微博上看到有人推荐的,把公众号的文章复制到app里,就可以用音频朗读,这样应该更方便在零碎时间里听了。

电台及视频节目推荐

①、反派影评:这里指的主要是长节目,短节目一般都发布在公众号平台上了,长节目也会发,但是我还是习惯去网易云挺。算是去年听得最频繁的一个电台。基本上院线新片,有去看的话就会顺便听节目。利用走路、吃饭和闲散时间听的。干货很多,但因为是利用零碎时间听的,所以有时也记不住什么。但感觉还是很涨知识的,每一步片子谈得也很深入。波米也是我偶像了~

②、硬影像:知乎罗登开的电台,网易云音乐上好像没有或者不全,喜马拉雅不知。我是用苹果的播客听的,干货十足,请的嘉宾有法国博士或者是摄影师罗攀(我不是潘金莲和芳华的摄影师)、我记得有几期节目是讲张石川的,就做的很棒。比起反派影评,这部有更多的关于中影史的干货可以听,反派主要是一些院线新片,但延伸出来的一些讨论还是颇有深度的。

③、豆瓣时间:戴锦华大师电影课 戴爷出品,就不用多说了。

④、电影传送门:电影传送门主页 主要是一些视听语言分析方面的短视频。复试的时候我刷了很多视频恶补视听分析来着。

⑤、电影公嗨课:http://i.youku.com/u/UNjAwNzYwODI4 同样是视听语言分析。跨专业的我,对于视听语言方面的掌握就比较弱,所以平时也会看一些这类视频,学一学如何分析电影画面及镜头。贴一下云中老师的播客链接:清影像 偶尔会看看,还会翻翻云中以前写的拉片日记看。

⑥、电影批评:喜马拉雅app上面有人上传。主要是戴老师讲《电影批评》课程时的音频,如果觉得读《电影批评》有点艰涩的话,可以先拿这个音频课程入门一下。

⑦、周传基讲电影:讲解的主要也是视听语言,总共十二集,适合跨专业学生学习一下视听基础。

⑧、电影大师系列:B站的一个视频节目。


账号推荐

微博:

袁庆丰老师、导演梅峰、cinekino(北电的杜庆春老师)、左衡(资料馆)、奇爱博士、大旗虎皮、大奇特、magasa、苏牧的电影微博、闪灵爱、荡科长、感恩而死、欧洲文艺评论、王超导演。

豆瓣:

开罗紫玫瑰、 荒也、 九只苍蝇撞墙 (也就是开寅老师,经常会翻开寅老师的一些影评文章来看)、胤祥老师 、look老师



03

杂谈

1、关于研友: 研友真的很重要,孤军奋战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我很庆幸的一件事就是考研的两年里,结交到了很多不错的研友,大家互相扶持的感觉真的很棒。


2、健康作息:多运动、不要熬夜复习,别把身体透支了。


3、制定计划表:虽然说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但是制定一份计划表还是很重要的,这个计划不仅仅是说一天的计划,而是整个考研阶段的规划,以月为单位,从准备的那天开始到考前,每个月每个阶段该做哪些事情,都要有详细的规划,这样才能够不慌乱,虽然说经常会因为很多事情,不停地修改整个计划表,但是督促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4、答题模板:二战的时候和研友讨论过一个问题,他认为只要能把大的点和框架记住了,有很多东西其实可以上场编。但其实我的看法倒是完全相反的,我觉得如果认为只靠理解和少量的背诵,而直接在考场上编的话,其实是会特别慌乱,总之答题效果就不会特别好,可能会有种想到什么就答什么的感觉,所以书面情况可能就比较杂乱。所以我还是倾向于背诵一定是要花大量时间的,作答时应该要分成几点来答,自己心里应该很清楚,平常背诵的时候就该分点。比如像导演的名词解释,一般来说,就应该包括,简介、代表作品、创作历程、艺术特点等等。论述题的话,最好也是按照《当代电影》杂志上一些文章的格式,有大标题有小标题,一般以三个小标题为最佳,如果时间来得及,结尾加个结语也是不错的选择。


 5、背诵:

基本上属于没有捷径的一件事。,还是艺术学和电影基础,都需要大量的背诵。对于背诵,我前面已经说了很多前车之鉴了,一定不要留到最后一两个月的时间才开始背诵,到时候量很大,哪怕你天赋异禀记忆力惊人,要在两个月内解决掉那么多的知识点都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况且最后两个月还有各种的事情以及心态的起伏等问题需要应对,根本不是背诵的最佳时间段。以前听学姐说,最后一两个月经常边哭边背书,那时候我觉得学姐太弱了吧这也太夸张了,后来的我....emmmm

我觉得最好的情况,就是在暑假就要开始有规划的背书了,,因为提前背了也没有用。但是专业课的笔记最好就是要提前背,特别是电影史电影理论这些东西,最好的情况就是要背过三轮,第一轮完了开始第二轮背诵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觉得其实第一轮背下的东西很多都忘掉了,所以第二轮算是一个重新记忆的过程,到第三轮其实才可以说你对笔记熟悉到一定程度了。

我觉得比较有效的辅助背诵的方法大概有这么些:一个是要分版块,最好是结合目录,那一个章节有哪些知识点要非常清楚,我就能很清楚地记得我笔记的这一页的左上角、右上角或者哪里写了哪些东西,在我脑海中能有一个相对较清楚的图像,这其实也就是视觉记忆了。因此,我只要记住这个知识点,开头我写了哪些东西、中间我写了哪些、结尾又是什么,我就能大概把整个知识点写出来了,虽然不能说百分百准确,但是考场上能写出来其实就已经是胜利了。 再者,有个朋友用过录音的方法吧,就是把自己背诵的声音录下来,平时反复听,我觉得应该也蛮有用的。最后就是框架图了,一定要给知识点拉个框架图,比如电影史的分期、分章、分节、一个小节里面包含了哪些知识点,一段时期里的电影史发生了什么,一定都要很清楚。像我的笔记,就有大概20页左右的非常详细的目录,后期看着这个目录,我就可以把整个中影史的框架拉出来了。


 6、热点问题: 主要包含一些现象级的电影事件、名人名导去世、或者是周年纪念,像去年好像就是伯格曼的周年纪念。还有就是结合《当代电影》杂志自己进行思维发散吧,像去年的香港回归周年,可以谈谈香港与内地的电影合作,香港电影人北上的成就,当然说了这么多,其实去年中传一个都没考... 不过考到的冯小刚算是个热点,《芳华》还是引起了很大的讨论的。 押热点基本上就是个大海捞针的事情了,我都会准备一个小本子,把自己从各个渠道看到的一些热点事件都记下来,比如哪些导演和名人去世了,都会记。还会记一些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比如前两年话剧改编电影比较热门,我就有在想会不会考话剧如何成功进行电影化,或者电影与戏剧的关系等等。这些基本上都是要自己开脑洞了,多刷微博多刷豆瓣多看公众号,对于一些比较热点的电影或事件不仅要知道和看到,还要会想,会联想说这个能和教科书上面的哪个知识点联系起来? 或者这个如果出考题,会如何考。 像艺术学某一年考到了一道论述题是论述文学与音乐的关系,我觉得很大的可能就是因为鲍勃·迪伦那年拿了诺贝尔奖。


 7、论述题:好像也没什么经验可说,只能说答题要规范一点吧,大标题小标题三段式什么的。还有一点就是,史论这两年的题经常会以“从中国电影史研究的角度”来开头,其实这个开头是很有用的,他暗指的就是虽然我出的可能是热点题,但你一定能从教科书上找到联系,考察到的电影人一定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像前年的贾樟柯,也许有人不够熟悉,也许教科书上可能着墨也不多,但是贾樟柯可以和第六代联系起来啊,那第六代就是一个可以答的方向了。这个叫个体上升到群体的方法,所以答题的时候就可以不止写贾樟柯与《山河故人》,你可以再写写贾樟柯与第六代、或者《山河故人》是贾樟柯的新片,但是其他第六代有没有新片呢,那就也许可以想到那一年还有管虎的《老炮儿》等等,这些第六代有没有什么新的发展新的转变之类的,都可以独立成一个个部分一个个小标题来谈。再比如今年的冯小刚与王朔,你就应该想到王朔电影年,贺岁片这些知识点。所以其实虽然考题看起来像考热点题,但是其实一半课内一半课外。王朔电影年、贺岁片这些就是课内知识点,而冯小刚之后的创作,包括近两年的转型:我不是潘金莲和芳华,就是属于新的热点。


 8、关于看片: 基本的阅片量还是要有的,但是其实考研并不硬性的要求你有很广的阅片量,当然啦,有很惊人的阅片量当然是一件好事。只是阅片量低的也不用就灰心觉得自己一定考不上什么的,其实考试考察的很多还是教科书上的老电影,趁还有时间就每天一部,在9月份之前补一点呗,九月份之后我是觉得就会很忙了,实在抽不出时间的不补也没关系的,后期还是乖乖地背书吧,这个才是重点。我会告诉你我现在连《党同伐异》、《一个国家的诞生》都还没看吗~ 哦对,以及还有看不懂的问题,看不懂其实是常态啦,这些大师拍出来的电影要是一次就被你看懂了,那学者和影评人不都要没饭吃了。反正以后这些电影肯定是要反复观看,没准有一天你会发现在你学识越来越提高的时候,你突然就看懂了呢。就像徐皓峰说的“总有急中生智的一天”。再说了如果那么容易看懂,那考上了还学什么啊?


 9、真题模拟:第一年是真的忙得晕头转向完全没时间做这件事。第二年决定二战的时候给自己立flag,一定要把历年真题都刷一遍,结果...flag终究只是flag。当然,主要还是我二战太颓了,一度不想学习,经常三不五时就不去自习室,或者经常很早就离开自习室。我前面那个非常努力的小姐姐大概很鄙视我吧...(其实我一战还是非常努力的)。 不过我之前整理笔记的时候,基本上就算是把名解和简答题都过了一遍了,论述题其实模拟旧的感觉好像也没什么用,很多应该都不会再考了,当然了我说的只是应该啊。论述题我觉得是分为经典论述题和热点论述题的,像中国电影的民族化、第四代导演的历史诗化、第五代导演的影像美学与历史反思这些都算是一些很经典的题目,是有可能拿来反复考察的。虽然说我没有模拟真题,但我最后阶段有写一航出的模拟题,电影基础和艺术学各三套,把这六套卷子都写了一遍。考前练一练还是很有必要的,主要练一练思维和答题的模式标不标准,至于很多人说掐时间模拟,我倒是只掐过一次。我是觉得还好啦,反正考场上拼了命我也会写完的。


 10、一些学弟学妹提的问题


①、记笔记变成抄书的问题:这也是我自己经历过的一个问题其实,笔记做着做着很容易就会演变成枯燥无味的抄书,这也是为什么市面上才有机构或者前人出售资料与笔记。但是市面上的笔记和资料又很少有完美的,所以这也是一个很苦恼的东西吧。我自己整理过笔记,所以知道这是一件浩大的过程了,当时码字真的是从早到晚码到手酸,更别提有人还手写了...那真是自讨苦吃了= = 我的建议自己做笔记如果真想做,那还是做电子档的吧,抄书太费劲了。要么只画框架图的吧,这个轻松一点。其他的买一份你觉得靠谱的资料,在资料上手动补充一些上面没有的知识点和笔记。


②、理想的复习顺序:有学弟学妹让我说一下复习顺序的问题,我上面好像也提到过自己的复习过程,但其实我复习得乱糟糟的,我的计划表一直处于不停地变更中,可能没有什么借鉴意义,每个人复习的侧重点其实也不太一样。

理想的复习状态,我的理想准备状态应该是一年拉锯战的,所以暑假或者9月份才开始准备的个例就不谈了。以一年为期的话,大三下学期可能课程还是比较多,虽然我那时候基本上就逃课没怎么去上课了。但即使课程忙还是要尽量抽出时间来复习吧,暑假前应该都算打基础的时期吧。最好在暑假前要把一些最基础的书目看过。

暑假就是很关键的一个阶段了,这也是决定你能和他人拉开多少差距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拼的就是努力了。还有一个关键期,就是最后两个月了,谁坚持住,谁赢。暑假这个阶段我觉得就可以开始背一些专业课的笔记了。然后在基础书目之外,可以从我上面的书单,选择一些深入的比较大部头一点的书来看。

九月份开始,要加强笔记的背诵了,暑期还可以随意一点,但是这个时候就必须加大强度了,每天要抽出足够的时间进行背诵,否则到最后一定背不完。9月份到11月份之前都是一个阶段吧,这个阶段可以读一些我上面说的无功利书籍,稍微缓和一些复习的压力,然后重点复习的就是期刊和论文了,教科书这时候基本上就只是查缺补漏,很少再会翻开了,基本上都是看自己的笔记或者资料。在读期刊和论文的时候,可以对于一些觉得有很大可能考的题目,进行一些专题的整理。然后如果有余力的可以进行真题的模拟。

11月份之后大概是背背背吧。还有自己整理成的热点专题也要很熟悉了。,其实做不了太多的东西了。这时期已经不是还要再冲或者攻克一些更艰难的东西了,这个时期更是一个心态的问题吧,能够平平静静的看书背书就已经是非常良好的状态了,所以就稳是这个阶段的重点,特别是12月份之后,抓住你复习过的,多温习几遍,保证这些东西一旦考到,你一定不要失分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说了这么多,什么是理想的复习顺序还是要看个人的,我说的不一定适合各位。只有自己动手去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好好花个两三天甚至是一个礼拜的时间,搜集尽可能搜到的信息,、艺术学的、电影的。有哪些复习工作是需要做的,比如要读的书目、比如看期刊、做真题等等。把每个复习项目分配到各个时期,建议以月为单位,去形成属于你自己的计划表。


③、课程和作业太多,没时间复习怎么办?

可能我是学渣、平时也听经常逃课的,所以我倒是没有这个问题。我有个朋友,其实还去和老师商量说她要考研,能不能不去上课,结果老师真的答应她了!!大三下的话课程好像还是会多一点吧,我当时的选择是能逃就逃,然后我们专业平时也没什么作业吧,不像有些广电的可能要拍片要写剧本....这个我就确实没什么经验了,需要自己权衡利弊了,也许可以请不考研的同学帮忙多分担一点吧。大四上学期应该就没什么课了,这阶段我基本上就不怎么去上课了,都窝在自习室里了。 二战的时候就更轻松了,什么烦心事都没有了。


④、要不要报班:我的情况是,一战刚开始啥班也没报,就跟个愣头青似的一头扎进书本里,后来大概是10月的时候报了一航的押题班吧,听了一些课之后,感觉自己错过了一个亿,后悔的话就不说了。二战的时候就直接报了一航的全程班。考上了很多人来问我,要不要报班,我无一例外都推荐了一航,我是真的没有打广告啊。。一航也没给我钱,但我这么卖力地推荐,主要还是因为我自己又惨痛的教训.... 我真觉得二战跟着一航写大题让我找准了方向,最后的分数也证明我是对的,小罗师哥虽然一开始给我的印象有点浮夸,但讲课的干货也是真的有的,而且对考生的关心也都是真心的。再者,真的很便宜啊... 我当时报班就花了2000块钱,资料和书都是免费送的,还开了那么多课程和直播,真的很划算了。而且我觉得与其担心钱,我更害怕自己考砸了之后懊悔为什么当初不花个钱呢,反正也没有多少。


⑤、能不能在家学习? 没有自制力的绝对不行!绝对不行!绝对不行! 哪怕自制力很强的也最好不要,在家会废掉。


⑥、最后两个月是考研的淘汰期,拼心态的一个时期,但是我想说的是,心态变差是大多数人会遭遇的情况,我两年都是这样,第一年甚至都想说不去考场了,也确实有看到别人真的不去考试的。考试那两天,考场上就有不少空位置,甚至有的考完了这科,下一科考试的时候就不去了...... 如果你能调整心态那最好,如果不能,我只想说一点,哪怕是想死,你也得死在考场上,一定要去考试!可能你现在会觉得我这样说很奇怪,为什么会准备了那么久而不去考试,但是你就记住,再怎么破罐子破摔,都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一科考完。没准你会发现自己考得很好,比如我,考前觉得自己今年真是作死要砸了,结果考了个第一。


⑦、再补充一点,中传近两年试卷有些变动。我考的第一年的时候,就刚好遇上大变动,那年填空题直接没有了,出题的风格比如论述题也稍微有点转变。 第二年考的时候和第一年一样,也没有填空题了。感觉接下来应该都差不多是这样子了。名解题常考察制片公司。简答题则看起来有点套路:一道中影史、一道外国电影史、一道电影理论题,以往比较常放在名解考察的理论题被放到简答题来了,所以不论是考不考史论方向的,都应该加强关于一些电影理论的基础学习。论述题则常以“从中国电影史的角度论述”开开题,前面已经提及,不再重复了。


对二战考生的一些话

我觉得所有选择走二战这条路的人真的都很勇敢。既然决定了要二战,就应该知道接下来的这一年里将会面对什么,也许学习上的负担会比第一年减轻一点,但是心态和压力却都是加倍的。

一战的最后一个月,其实我已经处于完全放弃的状态了,某天中午在自习室背书哭得不成样子,家人打电话过来说没关系,让我不要哭,以前他们不理解不支持我考研,但是看到我最后阶段沮丧成这个样子,就心软下来说即使明年再考一年,都支持我去考。

《爱乐之城》原声里的那首Audition,我在最后一个多月的时候几乎每天都在循环。“she said, she'd do it. Again.” 决定要二战后,心态就轻松了很多,想说把这次当练手好了。

但是真的失败后,心情还是特别糟,甚至觉得周围人都在用嘲笑的眼光看我,“怎么他那么努力,还没考上啊?”也怪我那一年努力得太过显眼,结果摔得这么惨。看《火花》的时候,最后两集简直哭到崩,觉得剧里那句“我唯一推翻的,就是“努力必定有回报”这句美好的话语” 简直就是我凄惨的写照QAQ。。

整个二战的备战过程,我都很颓,根本没有一战那么努力。我常常在出租房睡到大中午才起床去自习室,自习没多久就开始玩手机。坐我周围学弟学妹估计觉得我属于“”打酱油考研人”,完全没有一点正经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所以全年都没跟我搭过几句话。也怪我自己,有时候好几天都不去自习室,去了又经常玩手机。起初我也觉得,可能只是我还没有找回状态,慢慢来好了,后来到9月份我还是这样子......说出来你也许不信,12月份的头10天,我还会像之前一样给自己“放假”,在出租屋里闷了四五天,也不看电影,反正看什么电影,都没法使我打鸡血,于是就干脆躺尸,房东弄的窗帘还特别遮光,也使我更加“日夜不分”。。

所以我这么颓的人都考上了....请你也要相信自己,绝对不要放弃。

Could be brave or just insane, we'll have to see....

快来留言评论蹭蹭师哥喜气~

今年考上的幸运er就是你!


风雨考研路系列推送:

【中传MJC】

风雨中传路:中国传媒大学MJC播音考研第1名的经验帖

风雨中传路:一战功成——学霸男神的MJC考研秘笈

风雨中传路|有条不紊的MJC403分之路(文字版)

风雨中传路| MJC二战提高80分,跨专业逆袭400+

MJC | MJC口语传播第一名——405分高能经验贴

【中传MFA】

风雨中传路:中国传媒大学MFA考研第一名经验帖

风雨中传路:工科姑娘405分跨考中传mfa,其实你也可以。

风雨中传路:三跨考生边工作边复习,二战实现华丽逆袭

风雨中传路:普通二本二战逆袭中传播音

风雨中传路:二跨考生的非全日制mfa成功秘笈

风雨中传路:跨越10环去上你——西五环普通一本成功跨考东五环中传(后有彩蛋)

风雨中传路:MFA艺术综合131总分406,她是如何做到的?

风雨中传路:一位民办三本三跨考生的咸鱼翻身之路

风雨中传路:考研没有秘笈,生活也没有捷径

风雨中传路:付出总有回报——二战三跨成功背后的故事

风雨中传路:非典型考生上岸中传的经验贴

【中传艺术类学硕】

风雨中传路|陈欣——数媒第一名是怎样炼成的?

风雨中传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学硕考研经验帖

风雨中传路:数媒学硕二战一百天爆肝三百九十分经验贴

风雨中传路:双非三跨如何一战成功设计艺术学

风雨中传路:风雨之后终见彩虹——工科往届生一战成功

【北大MFA】

风雨北大路:2019北京大学MFA考研第二名经验帖

MFA | 浙传姑娘的北大MFA考研经验帖

【北师大MFA】

风雨北师路:越努力越幸运——三跨考生二战北师终成功

【国戏艺术类】

风雨国戏路:我是赵青青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