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风子油的别名及其功效与用法介绍!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8-19 20:10:25

仲景宛西制药

  大风子油,中药名,为大风子科植物大风子、海南大风子种仁的脂肪油,分布于我国台湾、海南及云南等地。具有祛风燥湿,攻毒杀虫的功效,常用于麻风,疥癣。
 


大风子油图片
 

  【药材名称】

  中文名:大风子油

  拼音:Dà Fēnɡ Zǐ Yóu

  英文名:Chaulmoogra seed oil

  大风子油的别名:大枫油、大枫油。

  【药材基源】

  大风子油为大风子科植物大风子或海南大风子种仁的脂肪油。

  【性味归经】

  大风子油味辛;热;有毒。归肺;脾经。
 


大风子油图片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涂擦。内服:入丸剂。

  【用药禁忌】

  大风子油有毒,内服伤血损目,且易引起呕吐,不可轻用。阴虚血热、胃肠炎症、目症患者均禁服。外用亦不可过量或持续使用。

  【大风子油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认为大风子油具有祛风燥湿,攻毒杀虫的功效,常用于麻风,疥癣。

  1.《本草备要》:"治疮癣疥癞,杀虫劫毒。"

  2.《现代实用中药》:"治梅毒。"

  3.《药材学》:"可治风湿痛,牛皮癣及其他皮肤炎症。"

  【大风子油的图片】
 

            
            
 

  【形态特征】

  1.大风子

  大风子为常绿乔木。树干直立,枝伸长。叶革质互生;叶柄长0.6-3cm;叶片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10-30cm,宽3-7cm,先端钝尖,基部钝圆,全缘,两面无毛;

  侧脉8-10对,网脉明显。花杂性或单性,1-数朵簇生,花径约2cm,花梗长1-4cm;雄花萼片5,卵形;花瓣5,卵形,黄绿色,能育雄蕊5个,花丝短而肥厚;

  外轮雄蕊通常退化成鳞片状,着生瓣基,中央有退化子房;雌花的退化雄蕊合生成纺锤状体,子房卵形,被长硬毛,花柱粗短,被柔毛,柱头5裂,常成冠状反卷。

  浆果球形,直径6-12cm,果皮坚硬。种子30-50颗,卵形,略呈多角体状,外种皮角质,胚乳丰富。花期1-3月。
 


大风子油图片
 

  2.海南大风子

  乔木,高6-9m。叶互生;叶柄长约1.5cm;叶纸质或薄革质,长椭圆形,长8-14cm,宽3-6cm,先端急短尖而钝头,基部楔形,全缘或具不规则的浅波状锯齿;

  侧脉纤细,每边7-8条。总状花序腋生,长1-1.5cm,无毛;雄花:密集,萼片4,椭圆形,花瓣4,肾状卵形,边缘有缘毛,雄蕊12,花丝疏被短柔毛,花药呈圆形;

  雌花:花被与雄花的相似而略大,退化雄蕊约15,子房卵状椭圆形,密被黄色绒毛,1室,侧膜胎座5个,胚珠多数,花柱缺,柱头3裂。

  浆果球形,直径4-7cm,密被褐色柔毛,果皮革质。内含种子约20颗,略呈三角状卵形,长约1.5cm。花期4-9月,果期5-10月。

  【采收储藏】

  将大风子种子洗净,干燥后,打碎,取出种仁,用冷压法压油。
 


大风子油图片
 

  【生境分布】

  大风子:我国台湾、海南及云南等地有栽培。原产东南亚地区印度等国。

  海南大风子:生于山地疏林的半阴处及石灰岩山地林中。分布于海南、广西等地。

  【性状鉴别】

  大风子油为黄色或黄棕色脂肪油,在20℃以下即凝结成类白色的软块,相对密度为0.940-0.960(25℃),气微,味微辛烈。

  【配伍应用】

  1.治诸癞大风疾:苦参三两,大枫油一两。上将苦参为细末,入大枫油及少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无时,用温酒送下。仍将苦参煎汤,带热洗之为佳。(《普济方》换肌丸)

  2.治肺风面赤、鼻赤:草乌尖(七个),大风油(五十文),真麝香(五十文)。上以草乌尖为末,入麝香研匀,次用大风油,磁合子盛于火上调匀,先以生姜擦患处,次用药擦之,日三二次。(《百一选方》)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