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造车》收官站 重庆才是长安大脑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12-02 14:53:16

帕萨特报价及图片

重庆,作为长安汽车的大脑中枢,每天不遗余力地向位于意大利、日本、英国、美国的研发中心下达指令,此刻来自全世界不同国度、不同文化的长安汽车人用“看不见彼此”的方式聚集在一起,以重庆为传送点,通过一轮又一轮的沟通和商榷,为了帮助长安汽车打造出全球化的汽车产品而忘我拼搏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现在长安全球化的研发布局往回看,当年他们以重庆为发源地,迈出的第一步是多么的艰难。

● 长安汽车为何坚持走出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战争也渐渐远去,长安和其它有军工生产背景的企业一样,在“军转民”时期积极地过渡求生存。1958年,长安应兵器部的要求,生产“长江牌”46型吉普车。这辆以威利斯M38A1为基础打造而出的越野车,在前后六年的时间里共累计生产1390辆,主要用途是装备部队。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向擅长于制造枪炮的长安第一次接触汽车制造。

在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长安又进入了“军转民”的新时期。在民用汽车的摸索阶段,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长安决定从仿制生产日本铃木Carry ST-90轻型卡车入手。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拆解过后的工程师发现以当时长安的技术水平无法实现模仿之路,于是又开始了寻求与铃木合作的道路,这也点燃了长安汽车决定要走出去的导火索。

万事开头难,以当时中国民用车市场的环境以及长安自身的设备储备和技术储备,铃木根本就看不起这样的合作伙伴。为了获取信任、证明自己的能力,长安不得不采用手敲、车吊等简单且原始的办法组装了两台铃木Carry ST-90轻型卡车的仿制样车。最终在1984年,长安与铃木签署了技术贸易合作协定,艰难地迈出了双方合作的第一步。

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技术储备的长安在与铃木合作过程中深切体会到了寄人篱下的感觉。当长安想丰富产品线,用新车型开拓市场时,被铃木无情拒绝;当长安与福特洽谈合资项目,寻求新的合作伙伴时,被铃木单方面撕毁了之前签订的技贸合同。

知耻而后勇,长安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与其忍气吞声看别人脸色靠模仿Copy谋求生路,不如走上自主研发之路,把核心技术牢牢握在自己手中。基于这样的背景,长安汽车研究所在1984年正式成立,之后更名为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

直至2000年的时候,长安汽车工程总院才算接到了第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整车研发项目,那就是长安CM8商用车,该车以长安之星为基础打造而来,并选择了意大利I.D.E.A设计院主导新车造型方面的设计。对于长安汽车来说,长安CM8的诞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是长安真正迈出去的第一步。

走出去的战略不仅拓宽了长安汽车的眼界,也让这批长安汽车人感觉到了做一只井底之蛙的恐惧。另一方面,他们更加坚信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就缺少不了国际化的造车经验和文化。正是有了和意大利I.D.E.A的合作,让长安人更加了解了这个汽车设计王国,所以之后也就促进了长安在意大利都灵建立自己的设计中心。

继在意大利都灵建立了设计中心之后,长安又相继在日本新横滨、英国诺丁汉、美国底特律成立研发中心,以各区域之所长,为长安汽车打造与国际水平接轨的一款款全球化车型。

从根本上,长安汽车走出去的想法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作为有着军工背景的企业,长安向汽车工业的转型并不是一张白纸,在已经描绘出图案的纸上进行修改,远远要比重新绘画一张图难得多。现在看来,正是基于海外车企的冷言冷语,才变相地让长安汽车开启了一条走出去的新道路。长安花费了如此大的精力人力,他们到底是如何在海外做研发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长安汽车在海外设立的研发中心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