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东:我在现场就代表希望和决心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人物名片

周少东,男,中共党员

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党委副书记、董事

危险袭来,他从家里以最快速度冲到现场指挥;瓦斯爆炸,他依靠专业知识果断科学抢险,避免二次伤害;新线装修,他从主题设计到细节施工,事必躬亲,。

昨日,周少东来到在建的地铁6号线工地检查。他说,今年起,平均每年要开通两条新线路,这是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的承诺,地铁集团一定会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让地铁给市民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周少东(前右)实地查看地铁6号线汉阳老关村车辆段工程进展情况


四天四夜坚守抢险一线

避免了重大人员损失


去年1月2日凌晨2时40分许,周少东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电话那头报告:地铁3号线市民之家站至宏图大道站隧道内发生了瓦斯爆炸,地下有人员被困,情况非常凶险。

“当时脑子嗡了一下,但多年以来形成的职业习惯,让我迅速冷静下来。我跳下床,一边往大门口走,一边穿衣服。”周少东回忆说。

在周少东家门口最显眼处,一直放有一把车钥匙。这辆私家车是他口中的“24小时应急车辆”,防备突发事件出现时能第一时间出发。这次,仅用12分钟,他就来到爆炸现场。这也是他十多年经历的无数次抢险中最快的一次。

    “我一看到当时的场面,马上高呼‘疏散’。”周少东回忆说,“瓦斯爆炸后,身高1.8米多的项目经理吓得背都直不起来。更可怕的是,工人们都围在井口,浑然不知危险。”

周少东是轨道交通领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专业功底扎实。他在现场立即组织架设风筒,开启排风设备,让工人们远离危险区域。排风过程中,他又要求速度不能过快,因为一旦氧气浓度急剧增加,还会发生爆炸。

面对隧道内的被困人员,周少东连夜打电话请来黄石矿山救援队。在救援队深入弥漫瓦斯的隧道前,他特意叮嘱携带双份氧气瓶。事实证明,如果不是对这一细节紧抓不放,又将带来重大的人员损失。

经过四天四夜抢险,隧道区间的险情被排除。周少东一直坚守在抢险指挥部,一分钟踏实觉都没睡。“我不能走,我在这里就代表希望、代表决心。如果我走了,在这里奋斗的同志就没有信心了。险情没有得到控制,我是不会离开的。”他说。


在超过40℃隧道内取样勘察

攻克前所未遇的地质难题


地铁3号线在穿越汉江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地质难题:汉江武汉段位于断层破碎带上,地下有溶洞,江底沉积层上有遇水剧烈膨胀的蒙脱石,还有硬度超强的石英砂岩,搭配着软质泥沙,堪称世界罕见的“地质博物馆”。

在这5种地质难题下施工,周少东和同事们原先是有心理准备的。但谁也没有想到困难如此之大,在江底的盾构机掘进速度从最高峰的一天十多米降至不足1米。问题如不能快速解决,3号线就无法如期通车。

为解决蒙脱石的难题,周少东来到超过40℃的隧道内,钻进盾构机,带领团队挥汗如雨地工作,取样勘察。他召开专家会,邀请了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的专家会诊,并发动身边人在全球范围内搜索文献,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经过初步论证,先确定使用稀释剂处理盾构刀盘的方法。后来经过实验,又尝试使用分散剂。最终,周少东结合实际情况和专家意见,确定了稀释剂和分散剂联合使用的方式,有效减少了刀盘粘结,提升了掘进速度,在最关键的时刻赢得了全隧道贯通的胜利。

周少东回忆说,当年在地铁2号线积玉桥站建设时,有一根钻杆挡住了盾构机的去路。这一难题当时无法解决,最终只好花数百万元从德国请来专家,消除了“梗阻”。经过多年努力,武汉地铁集团目前已经有了独立应对世界级难题的能力。


用“工匠精神”抓细节

致力于把地铁站建成艺术宫殿


曾任武汉地铁集团总工程师的周少东,坚信设计是建筑的灵魂,始终坚持“百年地铁、精品工程”的标准。为保证设计质量,他和专家团队深入研究设计方案,反复论证推敲,确保可实施性和合理性,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拆迁。

 周少东致力于“把武汉地铁站建成艺术宫殿”。在地铁3号线一期全线艺术设计过程中,他和国内外艺术家团队一起,研究讨论数十次,有时讨论会一开就是一整天。最终,方案结合“2049”的城市理念,依托武汉“水文化”,确定了3号线以“金色梦想”为主题的设计方案,与“归元金”线路色相呼应,受到市民和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在装修实施阶段,周少东多次赴现场紧盯制作细节,哪怕是一块瓷砖、一个消防栓、一根电线等细微的瑕疵都不放过。“这个吊顶太矮了,往上5厘米效果会好些”、“这两块瓷砖色差太大,需要更换”、“这个灯光效果太亮,和艺术墙特色不匹配,要暗一点”……施工现场总回荡着他低沉有力的声音。

凭着这种精雕细琢、追求卓越的执着精神,3号线的装修设计再创精品,受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其中,武汉商务区站更被赞为“让城市安静下来”城建理念的代表作。

转自长江日报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