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峤风】容县的山歌是这样运用“噱头”吸引听众的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容县山歌多用本地白话口语演唱,广泛运用赋、比、兴手法,还经常夹用双关隐语(如谐音、反拗话等),也就是“噱头”,让观众听起来是一种艺术享受。行内的人都知道,唱山歌必须运用噱头。如果唱山歌没有了噱头,就好似炒菜没有加盐和味精,索然无味。没有噱头的山歌,人们不爱听便罢,甚至还会说“你这唱的根本不是山歌”,得不到群众的普遍认可和喜欢。


什么是噱头?

什么是噱头?“噱头”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个解释:1、引人发笑的话或举动;2、花招;3、滑稽。人们常说的容县山歌的“噱头”,应该是指第一和第三种解释。像前面说到的利用谐音和反拗话,就是噱头。容县山歌的“噱头”运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赋比兴类,运用普遍易理解

赋就是平铺直叙,铺陈、排比。“好田才能种好米,好布才能裁好衣。好花开来结好果,科学发展是真知。”这类比较常见容易理解,不再赘述。

比就是类比,比喻。比分为明比、隐比、借比三种。

明比:“心跳如同棍打鼓,脸红好像火烧山。”

隐比:“你是针尖我麦芒,试试功夫哪个强。”

借比:“竹子开枝开到老,竹笋包心包到头。”这里写的不是竹子和竹笋,而是借竹子开枝,竹笋包心的形象来说明帮到底的决心。“昨夜围园才种菜,今晚哪得菜尝新。”是劝人不要急躁。

兴是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歌师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如今的象征修辞方法。起兴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起兴分远起兴、近起兴、针对性的起兴。

远起兴:“高山有路不通天,阴沟有水不通船。”“未曾下雨先打雷,未曾吃酒先摆杯;未曾见你先得梦,一夜梦见两三回。”不管雨天晴天,不管有酒无酒,从远而近地说明歌手对朋友的关切之情。《刘三姐》李老汉唱:“不欠租来不欠债,无亲无故无往来;我家不是财神庙,财主哪会进香来。”

近起兴:“蛤乸(青蛙)冇有随街跳”,青蛙出没在田野池塘,不可能跳上大街上。意思是大好的美事不可能通街张扬、人人知道的。又如,“种葱要种四季葱,栽花要栽月月红;四季葱香不怕冷,月月红花耐寒冬。”“白菜经霜甜又甜,艰苦炼出好青年。”

针对性的起兴:运用比较普遍,在对歌中表现更为突出。有山歌唱:“邻村恶佬你莫学,锅铲烫人皮会脱。公婆争交床尾和,莫拿棍子打眼角。”这就是针对性的起兴,以山歌教育夫妻双方要和睦相处。


二、同音谐音类,幽默含蓄显情趣

在现代汉语中,谐音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的修辞格。秦牧《长街灯语·北京春节》有“桔子、红枣之类的食物是用它的谐音来求个吉利的。”句中“桔”“枣”谐音“吉”“早”,取吉利、早生贵子(加上花生)之意。谐音还被广泛运用于谜语之中,由谐音而衍生的游戏很多。不过,谐音也容易引起与听讲者之间的误会。

在古诗中,谐音更是古诗人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词中的“晴”谐音“情”。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中“丝”谐音“思”。温庭筠《杨柳枝》“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句中“烛”谐音“嘱”,“围棋”谐音“违期”。

网上广为传递着这样的一个笑话《乡村开会》:

一个乡里开会,由于谐音,村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不要浆瓜,咸菜太贵了。”(同志们,乡民们,不要讲话,现在开会了。)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浆瓜。”(现在请乡长讲话。)乡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同志们,乡民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用大碗吧。)

这个笑话就是使用了一连串的同音字或近音字谐音,有意弄出笑料来,这就是“噱头”。当然,这种“鹦鹉学舌”,故意模仿他人方言或者口音上的习惯,有嘲笑、讽刺之意。在戏剧、相声表演中可适当地艺术地使用,但在日常生活中要慎用,要对别人尊重,开玩笑要适可而止,避免产生误解闹不愉快。

使用数字的谐音更多了。比如,02746:你恶心死了;02825:你爱不爱我;1314:一生一世。

由此可见,谐音古已有之,沿用至今,它频频出现在各种语境中,并非容县山歌的独创。容县山歌只不过是聪明的歌师们把前人的语言艺术,灵活地运用到山歌创作当中,以期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罢了。

“二十七钱摆三柱,九文九文又九文。蜘蛛结网三江口,水冲不断是真丝。”山歌中“九文”谐音“久闻”,“丝”谐音“思”,运用谐音可以大大增加活泼的气氛和无限的情趣,达到含蓄和幽默并收的演唱效果。

“簕竹翻根枝到底”,“枝”谐音“知”。一株竹子倒下了,它的竹梢肯定掉落到地面上(枝到底),以此谐音“知到底”,对事情要完全弄明白的意思。跟这句手法相似、意思相近的还有“打破沙锅问到底”。

“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沙锅即泥烧制成的锅,多为人们用作熬制中药或冬季煲汤的器具,这种锅稍不小心极易破碎,而且一破碎就会一条裂开到底,不可能有“完尸”。“打破沙锅问到底”,实际应为“打破沙锅纹到底”,即裂纹直到底部,后来演变成“问到底”。其原意是“打破砂锅璺到底”,璺读作wèn。璺就是沙锅上的裂纹,砂锅磕坏、打坏以后,就会有裂纹一直延伸到砂锅的最下面。因为璺和“问”同音,所以就改用“问”字了。整句话的意思,就是比喻对问题追根究底。

“风吹米唛冇闻升”、“刀破米唛开了声”,米唛,容县方言,又称米筒,量米下锅的器具,也叫米升。“升”谐音“声”。

“脚踏塘桩真企特(奇特、特别、奇怪)”。容县方言“企”就是“站”的意思;塘桩,是竖立在水塘边或塘里的木柱,容县方言通常把“打塘桩”叫做“特桩”。因而“桩”相当于“特”,“企”谐音“奇”。这种运用非常巧妙、贴切,听来会产生乐趣,觉得很过瘾。

“磨房落雪成双对”,霜、雪相似,以雪引出霜,霜与双同音;磨房的踏对染上了霜,变成了霜对——双对,成双成对,意为恋人喜结良缘。

另外,还有“竹篙撑船不用浆(奖,夸奖)”;“外甥打灯佢(他)照旧(舅)”;“鱼皮落水好沉鳞(沦)”;“火烧湿柴不成燃(言)”;“隔山望见出鬼火,不知真言(燃)或假言(燃)”,等等。


三、别称谐音类,乡土味浓有特色

为了避免在同一句中出现两个同音字,则用事物名称的另一种叫法(其中有很多是方言叫法,乡土味浓郁,很有地方特色),引出一个同音字再来谐音,这有点像脑袋急转弯之类文字游戏。这种方法的运用,在容县山歌演唱中比比皆是,虽然显得土里土气,而又不落俗套,妙趣横生。

“风吹脚踏几凄凉”。“脚踏”,容县方言,即木梯,梯子;几,很、非常的意思。脚踏——梯——凄。

“丢了合同失了约”,合同也就是契约、协议。丢失合同——失约,放鸽子。

“鸡叮菩萨几精神”,“鸡”与“几”,“叮”与“精”谐音,菩萨,也就是神。

“好吃鸡心记在肚”,“鸡”与“记”谐音,心、肚同是内脏器官。在容县方言中,心与肚是一样的,不分彼此的,“记在心”就是“记在肚”。

“丢失文书我冇信”,“文书”就是“信件”。整句山歌要表达的意思是“我不相信”。冇,容县方言,不,没有。

“郎今起屋少条栋,一心就想妹上梁(商量)”。起屋,建房。木结构的房屋,既要有栋又要有梁,才能支撑得起整个框架。整句山歌意思是,男的含蓄表明自己是单身汉,还没有成双着对,想跟女的相恋相爱结婚,走到一起。

容县属广东粤语地区,有些谐音不能用普通话读音去读,不能以普通话词义去理解其词意字义。要不然根本读不通,也令人费解。还有的压根就没有那个字,只有方言上的口口相传的那个音。

“脱裤落塘摸莲藕,又见可怜又见嬲”。天渐凉时,一群淘气的小男孩,脱光衣服跳进水塘里摸莲藕,那情景让人看了,真是又见可怜,又觉得生气。在这里,“莲”谐音“怜”,好理解;“嬲”,容县方言,生气。但在此句山歌词中,“嬲”字还取其音,是容县本地方言的叫法(音nòu),但书面上没有这个字,只能用近音(nòu)代替。


四、套用歇后语类,朗朗上口记忆深

歇后语短小、风趣、形象,将日常生活习惯进行惯性推理类比,它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让听众在笑声中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得到教益。容县山歌将歇后语用作噱头时,多会将原句式整合成语意一样的七字一句,有时又分成七字两句。并且注意前后句的押韵,唱起来朗朗上口,十分贴切,听众记忆深刻,别有一番情趣。

如:“大年三十借砧板,你真冇识挑时间。”大年三十晚家家户户都要用砧板砍肉切鸡,你却要去借,不是时候啊!

“心想恋郎人阻隔,扁柴烧火炭冇圆(叹无缘)”。木板烧出的炭呈片状,圆木棒烧出的炭呈圆柱状,这是常识。

“聋佬担刀来破竹,为何节到冇闻声”? 聋佬,聋子。聋子干什么活都不可能听到声音。

“半夜粟米跌落地,点灯难寻好心肠”。重点放在后一句,说明心肠好,很难得。

“寡母妇娘吃糙米,有对不知冇对难”。旧社会没有碾米机,人们日常生活食用的大米,必须用谷磨和踏对加工,糙米是用谷磨脱去谷壳初步得出的米,还没有经过对舂踏压去除米的表皮,没有光泽,十分粗糙。用这种糙米作饭煮稀粥都是很难下咽的。在容县方言中,寡母妇娘也就是寡妇。寡妇生活是艰苦的孤单的,所以唱“有对不知冇对难”。

又比如:“磨房煲吃碓(对)头煮(主)”,煲吃,容县方言,作饭、煮饭。在磨房的踏对头煮饭——对头主。对头主即冤家,相互闹矛盾的人。

“双蔑扎柴有两度”,“有两度”,容县方言,引申为有两下子,有本事、有功夫。句中原意是用两条竹蔑扎柴草,得出两处扎痕,像“目”字型。

“辣椒送酒冇使姜”,喝酒用辣椒送,辣椒和酒本身就够辣了,不用再加上姜。“冇使姜”,容县方言,意为不用害怕。整句山歌要表达的意思就是不用害怕、慌张,要镇定、淡定。

谐音的歇后语,巧妙地加入了谐音的要素。例如:炒香虾米变红人(仁);外甥打灯来照旧(舅);孔子搬家全是输(书);和尚梳头冇髻(计)出;老爷下轿你不(步)行;老公拍扇我凄(妻)凉;瓜皮做甑不争(蒸)气;扫把写书太大话(画);新出了哥嫩寸(不成熟,不老成)雀;菩萨出须人整成(故意而为之);磨房屋崩对冇住(磨房里的主要工具有石磨和踏对,“踏对”简称“对”,磨房房子塌了,对就没地方住了,引申出“对不住”);蒙正(蒙正是“穷”的代名词,石崇则是“富”的代名词)吹箫发穷逸(虽然贫穷可生活乐观);髻上梳油耍滑头;狗咬乌龟难下牙;纸剪金鸡是假凤,笔画南蛇是假龙;床底放只大公鸡,朝朝天光啼(提)醒你;烧掉磨勾难推却;彭祖教书老实讲;豆腐臭馊(变质发臭)隔久了;石灰砒墙请表白;岭顶开车真快乐(落);玻璃架桥有亮路。等等。


五、生活哲理类,寓教于乐有意义

生活哲理是人生感悟的总结升华,众人都普遍熟悉和认可。容县山歌把一些浅显有意义的生活哲理、名言警句用于噱头,产生十分风趣的艺术效果和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这是山歌有别于某些简单说教的思想教育方法的显著特点。例如:

竹篮打水一场空;谷秕只因寒露风;晚禾最怕寒露风,人生最怕老来穷;寿星吊颈嫌命长;狗咬大虫冇识死;鸡叮芋头嘴痒(痒,容县方言叫法hen,与痕近音,没有这个字)了;蜜蜂肚饿因花少;石灰见水就开心;头壳(头顶)生疮坏到顶;巴掌锤姜你辣手;银碗装茶胜过杯;东边日出西边雨,不知真情是假情;一本通书吃到老;八字煲汤命水好;日头(太阳)出在对面岭,吉星高照你门庭;担担(挑担)正知牛着力(吃力、辛苦),养仔正知父母恩。,今日相思得臭名。

六、反拗话类,隐晦调皮考智商

反拗话用于山歌,是容县山歌一大特色。反拗话的“拗”是反切的意思,在修辞学上叫“双反”,即是“以两个字切出两个音”。就是先用前一个字的声母与后一个字的韵母拼出一个音,后再用后一个字的声母与前一个字的韵母拼出另一个音,前者叫顺反,后者叫倒反。反拗话将字面反拗后才得出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是一种含蓄而有趣的表达方式。它不直接表白,显得调皮活泼、隐晦含蓄。有时真的是在考一下听众或对唱者的IQ(智商)。

“火烧衫领烫你颈,祖籍容州百花城”。“烫你颈”顺反拗成“听你讲”,再倒反拗成了“讲你听”,即“告诉你”的意思。

“孤儿无力弟冇母”,“弟冇母”顺反拗成“肚冇米”,意为肚饿。没有父母的小孩就是孤儿,饥饿自然就无力了。因此,孤儿无力=弟冇母=肚冇米。

“锹铲画眉是砺雀”,锹铲的“铲”,容县方言读“lei”,动词。画眉是一种鸟,容县方言称鸟儿为“雀,雀儿”,砺雀反拗就是“靓仔”,亦即美男子。

“猪乸入村砺砺草”(读音lei lei tou),本意是母猪进村去找吃的青草,“砺砺草”用普通话表述就是用嘴巴去刨青草,“砺砺草”反拗成“捞捞(音lou)睇”,意为主动试探着寻找一下,如大胆求偶,一心想成事等。

“我敲鼓来你睇锣”,“睇锣”反拗成“拖犁”,水牛耕田才拖犁,因此把对方比作牛、比作畜牲了,带有捉弄、整蛊的“善意”。

反拗话有别于反语。反语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反语的作用是产生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反语可分为“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等,其词性是相反相对的。反语手法在容县山歌中也时有出现。

在此想起笔者的曾祖父有一轶闻。曾祖父生前是民国时期一名乡村郎中,在小镇上经营一个药店。据族人说,他平时救死扶伤,乐善好施,有求必应,深得方圆十里乡邻的称道。旧时乡下开铺多是小本经营,甚至没有正式店名,而多是店以人传,因他有一个绰号(容县方言叫花名)叫“粥松”(祝风),人们便将其店称之为“祝风药店”。因为前来看病买药的人多,要长时间坐诊开方子,站柜台执药配药,没有多余的时间上厕所,也生怕让病人久等了。在日常饮食上他偏爱吃米饭,不大喜欢喝稀粥,只有在晚餐时才煲一个汤喝,因而有“粥松”之说。松,容县方言,松唤,等闲,即不要紧,无关紧要;而“粥松”反义则是“饭紧(滚)”,容县方言,饭煮开了叫“滚”(紧的谐音),这时要减弱火力,用热气去闷,不然会烧糊。“饭紧”,饭是其紧要的,喜爱吃的,不可缺少的。故而有“祝风药店”的盛传。曾祖父“爱吃饭,晚上必有汤”之事,母亲生前也曾一再提起,但却没有解释“祝风”的含义,可能是出自对长辈隐私的尊重吧。本人年近五十,当然无缘见上曾祖父一面,一直以为曾祖父名字就叫祝风,直到去年祭拜曾祖父“祝风公”时,听堂兄弟无意中说了这么一个“典故”,才明白“祝风”(粥松)的由来。原来绰号中饱含村人对曾祖父爱岗敬业精神的称颂。

在日常生活中,与此相类似的现象还有,某某人本姓“植”,见面却偏叫他“阿弯”“老曲”“弯姐”“曲哥”。等等。


七、双关类,深藏不露见真功

什么是双关?,汪精卫认贼作父投降日本,成立伪南京政府,自任代主席行政院长。其时,有一个名叫“灵谷老人”的人,赋诗一首,祝贺汪精卫荣任主席。诗中有句云:“昔日盖世之德,今日罕见之材。” 这是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格。,怎么会有“盖世之德”、“罕见之材”呢?“灵谷老人”运用典型的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盖世”谐音“该死”,,表面上的意思是称颂、祝贺,其实表达的却是另一层意思,是讽刺、嘲弄。它们表里两层意思并不相反,所以是双关手法。

双关手法在容县山歌中也经常使用。如:“稻草烧灰难结绳(成)”。结绳,实指结成(婚),是谐音双关法。容县当地流传这样一个典故:鲁班路遇以草灰结成的绳子,不明其故,以为是用稻草烧成灰后再结成的,大为赞叹。殊不知其实是先用稻草结成绳子,再烧成灰得来的。山歌师根据这个传说,概括引申出“稻草烧灰难结绳(成)”。也就是恋爱没有成功,婚事吹了,结不成婚了。

相类似的还有不少,“火烧麻索真热诚(绳)”;“八股落甑蒸(真)斯文”;“碟子栽葱园份(缘分)浅”;“檀香落炉暗中焚(昏、晕)”;“担锹挖井又更(耕)深,夜间无雨暗中晴(情)”。


参考文献:

[1]覃正.《西窗琐记》.容州“拗话”趣谈.内部资料.2007.1

[2]秦国明.《民歌创作谈》.谈比、兴、赋的运用.广西《小草》编辑部.1984.12

[3]引用有部分山歌例子,恕不能一一注明出处。

(李威)


编辑:十八子

终审:桂    笛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