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跨越千山万水也要回家过年?这大概是最好的答案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白荷心理导读:

陪伴才是对父母最长情的告白,无论有钱没钱,今年还是尽量回家过年吧,父母的皱纹经不起长年累月的思念。我们都曾以为回家见父母可以来日方长,但其实是,见一次少一次。




2018年2月1日是春运首日,预计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29.8亿人次,中国人最大的返乡潮正式拉开了序幕。


这些天我的朋友圈和微信群里最主要的话题就是春运抢火车票,以前一起聊八卦的人儿们都不约而同众志成城的投入了抢票大作战,这个画面可以说是非常感人了。



昨天在网上看新闻,关于春运的特别专题。记者采访了在火车站里候车的人儿们,一位大叔拖拉外加肩扛了好几个包裹,兴高采烈的对着镜头说,原本买的是腊月二十三的票,一直想看看能不能抢到提前一点的,结果真让我抢到了今天的票,虽然是站票,但是因为可以提前几天回家,心里特别高兴。


记者问,你家是哪里的呢? 大叔回答说,我家在云南楚雄的乡下,坐火车要二十多个小时吧。到了市里再转大巴回去。



我听了心里跟着咯噔一下,带着这么多大包小包,要站上二十几个小时回家,这得多么辛苦啊。记者也紧跟着问,这样不是很累吗,干嘛不过几天再走呢。大叔说,难得一年回去一次和家人团圆,累点都没啥,能跟他们多待几天最开心了。


大叔还开心的向记者展示了他小心翼翼包了好几层的东西,那都是带回家的一些年货糖果之类的,说一年没回去了,孩子们在家都盼着呢,总得买点给孩子们的见面礼。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在过年回家的火车上看到那些在过道里抢不上坐票,席地而坐的民工们,心里都会心酸又心疼。可是啊,参加春运大军十几年来,又几乎每一次都会被同样的人潮打动。


无论家有多远,不管路途有多艰难,漂流在外的人儿们提到回家总是归心似箭。因为家中有你的父母,家乡有你的亲人,说到回家过年就是满满的幸福。


无论是通过哪种交通工具,无论是早是晚,安全到家就好。


现代社会,虽然很多传统仪式被人们忘记了,但“过年回家”作为一个强劲的文化密码却被保存下来。人们在这天也许少了一些敬神追源的念头,但歇息身心、抚慰灵魂的渴望却仍然存在。这就是年年春运大军的动力,无论多么艰难,也要回家。


其实,大家想回的不只是那个儿时的家,内心更渴望回到一个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故乡。这种关怀是从家庭开始的,渐至邻里、亲人、朋友、乡里、社区,然后是整个国家和天下。


这才是中国人“过年回家”背后的真正文化意味,在今天,它仍是一种认宗寻源的文化仪式。 回到家了,终于可以卸下面具,放下疲惫,无所顾忌,可以大笑,可以大哭,可以尽舒胸臆,无所顾忌。再多的苦痛,都能找到一个宣泄的机会;积攒一年的笑话和得意都能找到了真正可以倾诉的对象。自己疲惫的心灵,在熟悉的房子里,终于可以放松放松,绷紧一年的身体,可以好好地喘口气。       


为什么跨越千山万水,哪怕坐硬座,哪怕在火车上站一夜,还是要回家过年?


也许我们不回家过年的理由有很多,但如果回家,理由却只有一个:


我们爱自己的家人,在聚少离多的无奈里,我们只想争分夺秒地相聚,在一年的最后一天里陪伴、相守。


有些人,你现在不见,或者再也来不及。有些爱,你现在不去践行,也许再也没有机会。


但有些人,明明很想去爱,很想去见,上天却没有网开一面。


别说我们不注重仪式感,如果不注重,我们又何必那么迫切地,一定要回家?


整个春节期间,最富含有仪式感的部分是什么?


我觉得,对身在外地的人来说,就是回家过年。是,谁也别挡着我回家过年,谁拦着我跟谁急。


印象中,我的妈妈就是就是一个特别重视仪式感的人。很小的时候,家境并不宽裕。一年到头,可能也只有两三千的收入。可即便如此,每到逢年过节,她都一定要给我们兄妹三人准备新衣服和新鞋子。即便没钱,她也会去街上扯来新布料自己做。


记得那会儿村里还经常停电,她就整夜对着煤油灯赶活儿。只为了让我们三人在过年那几天开开心心的穿上崭新的新衣服。那时候,爸爸也会抱怨,那么忙,非得都做什么新的,有穿的就行呗。可妈妈总是摇头不语,最多也只是说上一句,过年了,怎么着也得让孩子们穿上新衣服、新鞋子。


所以虽然童年家境并不宽裕,但是我们从没有觉得自己和别人家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反而记忆里大多是美好的事情。想起来在那物质并不丰富的日子里,每到过年过节我们三兄妹都穿着新衣新鞋雄赳赳气昂昂的串门走亲戚的场景,就觉得温暖无比。


每到春节,我们都会欢天喜地的跟着爸妈一起大扫除,擦擦洗洗,然后再贴上新的年画和对联,迎接除夕夜的到来。


直到现在我们已经长大成人,家里还是坚持着这些仪式,每到年末一定会全家团聚,欢欢喜喜过个年。


小时候隔壁邻居有时候会说,都是小孩子,打发下过过就算了,干嘛弄得这么累呀。妈妈就会说,那可不行,毕竟一年只有一次,得正式一点儿,隆重一点儿。


我听得似懂非懂,但长大后的我,才明白,那是妈妈对生活的一种仪式感,会带给她对新一年的希望和热情。而这些都随着妈妈一年一年仪式一般的过程深深地刻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小时候觉得没什么,大了,就会发现,原来这些程序化的仪式,恰恰是母亲不善言表的爱的表达。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道。


“这也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生命中能牢牢记住的许多时刻,恰恰是那些有仪式感的经历。我始终认为,人的精神世界,要远比她所处的外界环境更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幸福感。


真正能够让我们在经年以后的岁月中,值得一再翻捡的,一定是那些特别的回忆。而这份特别的记忆中,往往少不了仪式感。



有数据显示,2000到2010年,中国城镇的空巢老人比例由42%上升到54%,农村由37.9%升到45.6%。2013年中国空巢老人人口超过一亿。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数将增加到2亿。


其实孤独对老人健康的危害,犹如每天吸15支烟。孤独寂寞的人,早死的概率比其他人高1/3,患老年痴呆的风险也更高。


如果想父母健康长寿,应该多陪陪他们,让他们少点孤独,多点温暖。

也许我们在大城市里的理想很高很远,很难捉摸,穷尽一生也未必达到。

但父母的爱是那样的真实,即使远在天涯但又近于咫尺,只要你去拥抱就能满载而归。


陪伴才是对父母最长情的告白,无论有钱没钱,今年还是尽量回家过年吧,父母的皱纹经不起长年累月的思念。我们都曾以为回家见父母可以来日方长,但其实是,见一次少一次。




此篇文章为原创,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白荷心理咨询集团

中央电视台唯一推荐心理机构

您身边的心理咨询专家

咨询热线:4000-1314-02

咨询热线:0755-86626632

顾问QQ:2228713080

微信客服:szbhpsy

十八年来,我们一直专注于

婚姻情感/离婚外遇

情绪障碍/亲子教育

个人成长/职场心理

抑郁焦虑/社交恐惧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