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爱旧光阴.”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 彼时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


最爱的一家小店因为旧城改造还是即将要搬迁了,于是赶在小店营业倒计时的最后几天,我决定去一次许久未见的浦口。



如今去浦口可选择的路线很多(地铁,公交都十分方便),而我选择了从中山码头乘轮渡,价格很便宜,刷卡仅需1元钱(如果前1小时曾刷卡搭乘公共交通,可享受换乘优惠只要6毛钱)。



顺着栈桥从岸上走到江面上一个“四平八稳”、四面透风的“候船区”(趸船),在这里,你会看到老人们悠闲自在的抽着烟, 孩童们嬉笑着追逐玩耍,大人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年轻人隔着围栏若有所思般远眺彼岸,亦或是快门按个不停,好似谁也不赶时间,时间到这里仿佛凝固了,变慢了……



夏天的时候,轮渡里面冷气十足,与1元的票价对比,真的物超所值!伴随着“嘟—”一声汽笛,江水滔滔,船影朦胧,长江南岸已渐行渐远!10min后,轮渡停靠在对岸的浦口码头,门一开,电瓶车大军一涌而出,嗖的一声就已呼啸而过,消失在栈桥的尽头,至此,繁华与落寞,一江之隔,两个世界。


走出轮渡码头

就跌落在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里

时光在此定格


 壹 

曾经很“大”的大马路



这条如今尘土飞扬的马路就是“大马路”,长约一里地,单边有高大的梧桐树,梧桐树下是上世纪50-90年代留下的老店铺门面。这里曾是条被人向往的洋街—旅店、饭馆、银行、当铺、商铺、镖局、邮局、书馆、会馆、作坊、戏院、理发店、照像馆、洋货商店……从街头到街尾,人声鼎沸,那热闹的情景,不亚于上海的南京路。




如今,昔日的车水马龙、人流如织都随风逝去。大马路随着火车站的停运也失去了它昔日的繁华,近年来更加显得荒凉。大大的“征”字充斥着整条街道,偶尔会有小年轻慕名来拍照留念,但早已不见当初的繁华。



大马路的前世坎坷。,,交通是战争最先掠夺的资源之一,大马路与火车站周边也成为日本兵的占领地,,浦口火车站周边压存了众多的日本军人,,做起了日本人自己的生意。


大马路3号、7号、10号曾是日本人经营的料理店,同时也兼营慰安所,大马路及周边上演过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是老一辈浦口人不愿提及的伤痛,乃至现在老浦口人都不愿来到这附近。


 贰 

爷爷的理发店



走到大马路的尽头,中间还有一家老旧的大华理发店,透过理发室的玻璃窗户,可以看到整个大马路的全景。大华理发店的理发老师傅姓王,十六岁在下关学徒,出师后因手艺精湛,被当时的浦口大马路国营大华理发店聘为首席理发师,从修面、掏耳、烫发无所不精。

王师傅现在年事已高,就住在大华理发店的单元楼上,每天九点便会固定的坐在理发店的玻璃窗前,看着大马路的四季。来光顾的都是从青年起就来理发的街坊领居,从青丝到白发,和王师傅早已是谈天说地的老朋友。


 叁 

“光阴”杂货铺



在大马路上有着一家经营着80年代各种小“古董”的文艺小店“桐月春至”,最喜欢门头上的那句“我们爱着旧光阴”。



店里放眼望去满满的都是旧物,有小时候人手一台的小钢琴,panda收录机,幸福牌暖水瓶,还有城区的老门牌。店里每件古物都是老板收集的,如果不经意间多看了哪个角落一眼,就会不自觉地想起很多泛黄的曾经。



店里分楼上楼下,可以点咖啡茶饮,在这样一家充满故事的店里,安静的坐下来,捧一杯奶茶,窝在沙发上,听一首老歌,逗逗猫,想想也是惬意的很。



那天偶遇在店里收拾的老万(老板),他说:他的小店在这里已经9年了,这个礼拜就彻底结业了,这些东西、老记忆或许再也没有了……


 肆 

离别的站台



浦口火车站也称为南京北站,始建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这座由英国人设计、中国人施工的火车站是津浦铁路的终点和起点。因现代文学家朱自清的《背影》而家喻户晓。



从浦口码头出来,迎面就是浦口火车站广场。广场正面的主体大楼是一幢东西向,分为三层的建筑,典型的英格兰风格,黄色楼体墙面,窗户高而窄,屋脊红而尖,屋顶有脊,全部用瓦楞铁覆盖。大楼经历80年风雨,发生过三次大火焚劫,仍然屹立不倒,巍峨挺拔。最令人称奇的是大楼的地基,是由一棵棵巨大的美国花旗松夯砸下去的。


花了6年时间,这是英国人的设计,在沙土松软的江滩苇塘边建筑的百年老站。像是威尼斯水城,上面是“石头”,下面是“森林”;不用担心水下的木头腐烂,挖出的木头坚硬如铁,出水后见氧才朽。



火车站广场中间还有一座巨大的球型雕塑,这是当年孙中山先生灵柩从北平运送至南京浦口停放的地方。1929年,孙中山先生的灵柩通过津浦铁路从北京运抵南京在此广场停留,通过浦口码头运过江,最后安葬于中山陵。,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在广场建了“中山停灵台”




西侧是火车站的另一标志性建筑—雨廊,从车站底层外廊不断通到浦口码头。长廊矮小宽阔深长,一对对拱形柱架顶,造型非常优美,一眼望去颇有纵深感和年代感。想当年,旅客从码头出来,经过长廊,可以风雨无阻地抵达车站,可能英国人当年也饱尝南京“火炉”的骄阳,以及梅雨季节同伦敦一样的绵绵细雨才设计了这个雨廊。



车站大楼东侧津浦路上还有几栋2层的破旧民宅,是当年津浦铁路管理局高级职工住宅楼,这些房子就是那个年代的别墅—所谓的“长字辈”,指的是站长、列车长,只有这一类铁路系统的领导才能住红房子”。每栋修建都有一部楼梯,室内还有壁炉,是典型的欧式作风修建。不过百年过去,小楼被一批批住客改头换面,早已破败不堪。




火车站的月台,是南京很多文艺青年眼中的标杆,小清新拍照的圣地。那天我们沿着当年朱自清父亲买橘子的路线,行走在交错的铁道上,仿佛时空也交错了一般。


走到对面的月台前,发现这确实是一个尴尬的高度,想直接跳上去又没有十足把握,想双手攀上去又略显夸张,于是只能学着《背影》中朱自清父亲的方式爬上去,想起那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稍胖的身躯,心中一阵酸楚。就是这样一个背影,牵动了多少游子的柔肠。偶尔从身边呼啸而过的火车头都在无言地述说着迎来送往的悲欢旧事。



回程路上,我们穿行铁道,踩在枕木上,一步一个脚印,小心翼翼地走着,安静到仿佛可以和周围的环境对话,有不知名的野花,和气的奶狗,执着的梧桐,冒着淡淡炊烟的站房,闪着迷一样幽光的信号灯,停留时间待定的旧车皮,延伸开去不见尽头的轨道……


 伍 

不能少的“喝馄饨”



在浦口,火车站是必去的,大喜馄饨是必吃(he)的。


新马路4号浦铁一村口,大喜馄饨就在马路上,很显眼。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家夫妻档馄饨店在浦口风风雨雨开了近三十年,老板包馄饨的动作,可以用行云流水来形容!小馄饨皮薄肉鲜,柴火滋滋燃烧的炭火味道融进了馄饨里,加上一勺荤油,整碗馄饨的味道,立马就不一样了!不仅城里的人开车过江来吃,外地的食客也慕名到这来一碗。



吃馄饨怎么少的了辣油!他家的辣油是老板自己熬的。跟着青花椒、葱末、蒜末等十几种辛香料一起搅拌,然后倒上沸腾的热油炒,所以他家的辣油特别香。



对了,还可以搭配一份猪肉锅帖和卤蛋,也是这家店备受好评的王牌配搭!



不知道这里的老味道还能保留多久,也许有天会消失不见,也许有天会被新的高楼代替,但是属于它的记忆绝不会因此失去了踪影。


因为始终有一群爱着老浦口的我们“爱着旧光阴”。


微信号:yy_muqing

慧游IN南京

每周几小时

和资深玩家一起

开启城市深度旅行

图片版权归摄影者所有

图 |  走灰、有您更精彩、圈圈

 文 |  木清

编 |  七逃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