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博识 | 攀枝花阳光之旅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攀枝花


攀枝花可用“123456”来概括。

“1”,即一朵花。


攀枝花市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享有“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美誉。


“2”,即两条江。


攀枝花是万里长江上游第一城,金沙江、雅砻江在此交汇,境内的二滩水电站是中国在20世纪建成投产的最大水电站。


“3”,即三线建设。


攀枝花是因国家三线建设建立起来的一座移民城市。


“4”,即四张名片。


攀枝花是中国钒钛之都;攀枝花是中国苴却砚之乡;攀枝花是中国阳光花城,一年四季阳光明媚、鲜花盛开,森林覆盖率达60.1%;攀枝花是中国康养胜地。


依托阳光、气候、环境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攀枝花成功成为中国阳光康养示范城市、四川省首个养生旅游示范基地。攀枝花作为四川南向门户是四川通往南亚、东南亚的最近点,目前东盟已成为攀枝花市的主要出口市场。


“5”,即五个县(区)。


攀枝花市下辖三区两县,俗称“有米有盐(米易县、盐边县),有东有西(东区、西区),天时地利人和(仁和区)”,辖区面积7401.4平方公里,42个民族在此融合聚居,其中汉族占87%,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彝族、傈僳族、苗族等。


“6”,即“六度”禀赋。


攀枝花拥有特别适宜人类休养生息的“六度”禀赋。


一是“海拔高度”。最适合人类生存的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攀枝花市区正处于这一区间。


二是“温度”。人体最适宜的温度为18-24℃。攀枝花年平均气温20.3℃,冬季温暖,夏季凉爽,尤其适宜避寒养生。


三是“湿度”。人体最适宜的湿度为45%-65%。攀枝花年均湿度在55%-60%之间,长年舒适干爽,对风湿性关节炎、气管炎等常见疾病具有显著的自然疗效。


四是“洁净度”。主要指空气的洁净程度,当PM2.5值低于35微克/立方米时,空气洁净度为优。攀枝花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5%以上。五是“优产度”。


攀枝花是四川唯一的亚热带水果生产基地,盛产芒果、枇杷、莲雾、石榴、草莓、樱桃等特色水果,一年四季鲜果不断。品质优越,畅销国内外。六是“和谐度”。


攀枝花98%的城镇人口由全国各地汇集而来,热情、开放、包容,居民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强,是西南地区唯一的首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


“一个人的丽江,两个人的大理,一家人的攀枝花”。“孝敬爸妈,请带到攀枝花”已成为美谈。




攀枝花:花舞人间和博物馆



坐了一夜的火车,1月21日上午八点左右到攀枝花。火车站很干净,没有成都火车站的喧嚷繁杂,也没有小火车站的那种冷清,干净清新之外感觉到还有一种只有在南方大城市才能体会到的现代气息。第一次到攀枝花便直感到这是一个很特别的城市。


金沙江在山谷间奔流不息。接站的师傅一路上对我们说,攀枝花这些年变化很大,山林披绿,植被比过去好多了,市里面正在实施一街一花的绿化措施,不久的将来每条街都会有一种街花,“那时你们再来感觉又会不一样了。”师傅说前几天下了雨,这几天又晴起了。远处的山峦在阳光照耀下呈现出褐色,与金黄的阳光交织,景色明亮净爽。


我们的住地紧邻攀枝花学院(当地叫攀枝花大学)。翌日早晨,在攀大一间会议室里简短的开场白后,我们就上车开始了这次采风活动。


第一站是“花舞人间”。花舞人间位于东区银江镇阿署达村(阿署达为彝语,意为树枝在风中碰撞击打发出声响之意),这是一个有着六百年历史的彝族村寨,距市区和机场都不太远,下车后不时能听见飞机起落的轰鸣声,正是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让这个村子成为了发展康养旅游产业上佳之地。

攀枝花芒果


山巅上的观景台可以看到一幢幢掩映在苍翠树荫中的乡村民居,那是阿署达村民的集中居住区。现在,村民除了经营农业果蔬,也参与经营旅游,特别是每年冬天,他们都忙着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候鸟似的旅客。


这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各种热带、亚热带水果生长。景区到处是鲜花和植被的海洋。这里的花香果园体验区颇具特色,游客可直接采摘这里的有机水果。“那是莲雾。”导游指着坡上的一棵树说,于是有人现场采摘,同伴中有人品尝后说,“挺鲜,好吃。”作为水果之王的芒果、莲雾一般只有在热带和亚热带才可得见。


此外,这里的枇杷、樱桃、杨桃、桂圆皆有种植,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游览花海果园景观,还可以真实体验“亲身耕种一分地,体验稼穑无穷乐”的趣味。花舞人间种植的三角梅多达50余种,颜色多样、四季常开,璀璨如孔雀开屏。


午饭后前往花城新区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本地向导介绍说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三线建设博物馆,“最大的!”他又强调了一下。


我们进入博物馆后发现果然如其所说,高大的门厅、廊柱及宽敞的展厅无不说明它规模的宏大。为纪念我国三线建设五十年和攀枝花建设五十周年而修建的这个三线建设博物馆,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约两万多平方米。


全面展示了我国十三个省、自治区的三线建设全过程和建设成就。三线建设博物馆收集了党和人对三线建设的题词、三线建设时期的物品、,以及三线重点企业的航空、船舶、机械、交通、常规兵器等各类三线建设文物共一万余件。在解说员的引领下我们从一层进入二层、三层……当年的实体文物、历史照片、雕塑模型,以及实时影像播放等手段,无不向人们展示着三线建设的那段光辉岁月。


同伴中有一位同志像是突然发现似地指着墙上的一张老照片说:“那是我们过去一位老领导……”纪念馆揭开了一段尘封的记忆……


博物馆最让人难忘的除了各种历史性的实物外,就是那些珍贵的历史照片:


从全国各地特别是大城市而来的青年男女,脸上还带着稚气,肩上挑着沉重的箩筐;在干打垒的土坯房里戴着眼镜的“高知”们手上拿着各种仪器,正规划设计着攀枝花的未来,简陋的房屋里除了一张桌子、一张能睡觉的床铺,此外就一无所有了;坡坎上一大片一人多高的低矮的土房就是当年这些建设者们的住宅区,他们要自己发电、自己打井,生活用具完全是自己手工做成;不少生产用具也只能就地取材,在当时外援基本断绝的情况下,一声令下就自己发明、施工、安装和调试使用,那些看似拙笨的各种生产生活及劳动用具无不凝聚着当时建设者们的艰辛劳作。


他(她)们是攀枝花的最初缔造者和创造者。


身临其境,一件件鲜活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照片,一个个微缩场景,再现了当时的生产生活情景,仿佛又回到了半个世纪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到三线建设的恢弘气势和伟大成就,体会到当年千千万万三线建设者的“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


四点钟,从博物馆出来到仁和区的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很多人过去对攀枝花的认识仅停留在工矿城市的误区,来了之后才发现,现在的攀枝花早已成为国内的一个阳光旅游康养度假区。普达阳光即是这方面规划建设较好的康养项目。位于仁和区普达村的这个大型康养度假区规模庞大,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安置新村、普达都喜养生度假村、芒果乐园、花海景观等。


整个项目是以生态绿地建设为主,结合高低起伏的地形条件,将这里秀丽的阳光山川与世界先进的康养理念结合在一起,气势恢宏。


进入这里的康养房间,工作人员为我们介绍,除了医养结合,房间内的整个设施也是按国际高标准建设的,我们看见从床到桌椅等家具外表都被打磨光滑去除了棱角,为老年人专门订制,显示出人性化的管理。


离开普达我们又赶紧上车到今天的最后一站,去参观苴却砚博物馆。


攀枝花是中国苴却砚的出产地,苴却砚历史悠久,为我国古代文房国宝之一,攀枝花的苴却砚过去一直享有盛誉,近年来又得到长足的发展。建成的中国苴却砚博物馆紧邻攀枝花大道,建筑面积四千多平方米。


博物馆外观造型设计为中国苴却砚台,馆内分为上、中、下三层,有6个展厅,包括多功能厅、综合展厅、精品陈列厅、名家展示厅、艺品鉴赏厅、苴却砚石展厅。


这里不仅有出自本地的各种高端的砚石,更有各种砚台成品,形态上有师承古典的也有取法现代的,不少成品造型别致,栩栩如生,全面展示了苴却砚的传统与现代的方方面面。制作苴却砚的手工艺人(包括不少非遗传承人)的介绍也摆放在明显的位置。


作为攀枝花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地标,苴却砚博物馆在我们心里增加了一份文化厚重,让我们对攀枝花多了一份文化认同。



盐边:红格小镇和二滩电站



23日上午前往盐边县。先到红格镇的一个国家级冬训基地,训练场上青春勃发的年轻运动员正在进行棒球训练,在他(她)们欢快的吆喝声中,我们也为他们的每一个进球喝彩,“好球!”冬训基地很大,有不少室外室内的训练场地,时间有限不能一一参观。离开冬训基地,一行人漫步在红格镇,镇子不大却颇有特色。


红格镇属南亚热带气候,特别是冬季白天平均气温可达17℃,这个温度比昆明、西昌都高,被称为“内陆的海南,四川的三亚”,是国内冬季康养旅游理想的目的地。


汽车将我们带到一个高尔夫球场,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不少人也饶有兴致地挥杆击球,体验运动休闲的特别情致。目前红格镇的康养旅游、休闲度假设施建设也已初具规模,计划2021年将基本建设成为绿色产业集聚、运动特色突显、生态环境优美的“东方太阳谷、运动康养城”。


中午在雅砻江旁边的一家鱼庄吃了雅江鱼后前往二滩水电站。二滩电站现在已建成二滩国家森林公园,出于安全考虑游人现不能进入二滩电站里面参观,只能在外面游览。二滩电站处于雅砻江下游,是中国在二十世纪建成投产的最大电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西部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投资最密集的基础设施项目之一。


蓝天白云下,大坝像一条长龙静静地盘卧在宽阔的江面上,微风吹拂,一只山鹰掠过长空,让人不能不赞叹这二十世纪的人工杰作。



米易:新山与颛顼洞



24日又是一个大晴天。因为今天到米易,大家都很高兴。这些年来米易已是名声在外,特别是冬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候鸟”老人们在这里避寒,所以米易的房价也比攀枝花高。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米易。


果然,除了空气好,城市建设也感觉焕然一新,干净、整洁又靓丽。车到文化广场停下,当地的向导上车带着我们朝新山乡奔去——到了作为“中国傈僳族文化乡村旅游示范县”的米易,如不到新山傈僳族乡去可说虚此一游。


山路蜿蜒曲折,不断向上爬升。新山傈僳族乡是四川省首批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位于龙肘山下,是四川省傈僳族的重要集中居住地。聚居于此的傈僳族人世代传承着傈僳族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原始古朴的民风民俗沿袭至今,为米易孕育出独特的人文风情和旅游资源。

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


下车上山,一行人行走至半山腰,穿着傈僳族传统服装的当地妇女们开始唱起歌迎接客人,歌声质朴嘹亮,前排的妇女们抬着竹竿,竹竿有一人多长,上面的竹碗盛着土酒,按传统规矩客人须喝三下,于是有人上前开喝。在热情醇厚的酒歌声中,场面热烈,让人感觉到新山傈僳族热情的待客之道。


同我国其他民族地区一样,酒是傈僳族接待宾客的必备之物。迎接宾客到来和欢送宾客离去的时候都要敬宾客三道酒,正如傈僳族所说的,“山中的麂子是狗撵出来的,肚子里的话是酒酿出来的。”只有喝了酒的人才说心里话。


上了山就是一个小坝子,新山傈僳族村现在已被成功打造为“四川省傈僳族文化中心”,这里的乡村旅游也已初具规模,游客接待中心、阿考广场、观景平台、停车场及游客栈道等一应俱全,广场上的傈僳族男女歌舞队表演了传统的迎客舞蹈,龙肘山下歌舞翩翩,芦笙悠扬,余音缭绕不绝。


今天为我们解说的是新山乡本地的傈僳族女孩李言琦,她穿着传统的粉黄相间的傈僳族服装,肩挎筒包,头戴着传统的傈僳族梳苏帽。


二十来岁的李言琦是这里的大学生“村官”,我们随她走进傈僳族的文化陈列室,她向我们介绍道:“我们这个民族历史悠久,人们有宗教信仰……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二至十八日是我们傈僳族人的约德节,约德节也就是约会节。那时正是春暖花开,欢迎你们那时再来哟……”


离开广场沿路下山,新山颇为外人称道的梯田胜景尽入眼底:山顶是山林,梯田自山腰向山下延伸,曲折蜿蜒,与褐黄清亮的水田相映成趣,别有一番高原农耕的独特韵味。


下山的小路上还可尽情游览傈僳族农家,有新房有老房,越是靠近山脚新房越多。山腰一处傈僳族农家可能正在办喜事,院里正杀猪炖膀,两口大铁锅里热气蒸腾,喜气洋洋。


由于阳光对比度强,摄影师们无不抓紧这样的好光景不停按着快门……龙肘山渐渐被甩在身后,最后只见那海拔三千多米的山顶,峥嵘崔嵬,像是在目送我们。


下午在米易新城区沿着安宁河畔步行,才可以静静地观赏一下这个被称为安宁河明珠的新兴的阳光之城。安宁河在米易穿城而过,河两岸的健身步行绿道是风景主线。冬天的安宁河显得沉静驯顺,阳光下,金波荡漾;两旁绿树成荫,杂花生树,呈现出一派春日万紫千红的盛景,同行的女伴们停驻赞叹留影。


我们跨过拱形的龙桥到达对面。越往前面走越发现,其实米易的秀丽或吸引人之处正在于它规划建设的合理。


这里的高房子不多,整个城市格局疏密有致,公园及休闲绿化空间充裕,让人身心可完全放松休憩。城市里随处可见在此避寒的老人们,还有来自全国的不同口音的游客或居住者,在这里享受着一份冬日康养的温馨。


我们在文化广场上车后乘车前往米易县北部的白马镇,安宁河在此穿过龙肘山脉,在长期的自然演化中形成了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颛顼龙洞则是最著名的胜景。传说黄帝之孙、三皇五帝中的“二帝”颛顼就诞生在这里。


一行人步行上山,至半山腰进洞口,溶洞里面设施齐全,灯光透亮,洞内的喀斯特岩溶是最具特色的主景观,钟乳石、石柱、石笋、石幔、葡萄石等光怪陆离,脚下水流哗哗,洁白无暇、晶莹剔透的钟乳石等景观交替呈现,水景交融,其中龙宫、天宫和洞内飞瀑流泉堪称“三绝”。


颛顼龙洞是国内少有的洞中有水流的山洞,为攀西第一洞。来龙洞游玩既可探险观钟乳奇景,又可净化心肺,是个名副其实的天然大氧吧。


龙洞全长1800米,垂直落差200多米,相当于70层楼高,因为是上坡道,其实相当于爬楼梯,全程基本是上行,不紧不慢地前行一般需要将近两个小时方可全部游完。这其实是一项有一定强度的运动,出得洞口时我们已是汗流浃背。


洞口微风拂面,不远处,桫椤等热带植物似乎正伸出长臂招呼慰问我们,远处的白马镇则在山树草木中若隐若现。


天近黄昏,下山回到景区入口处上车返回米易县城。我们将在此乘车离开攀枝花返回成都,三天的采风活动至此告一段落。在车上望着逐渐远去的龙肘山,我们的视野也变得越来越模糊了。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