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余光中病逝,《乡愁》远了!诗人余光中,在重庆上学,讲四川话,喜欢吃泡菜,四川是他第二故乡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你还记得 

 小时候背诵过的《乡愁》吗? 

△余光中手书《乡愁》


今天中午,在每个人心中种下“乡愁”的台湾文学家、著名诗人余光中在高雄医院病逝,享年90岁。


网友更是陷入突如其来的哀伤……



《乡愁》曾经一遍一遍打湿了读者的心。不过,余光中与四川的不解情缘,却并不大为人熟知。

诗人余光中说:四川是他的第二故乡。

从很多媒体报道中我们找到了诗人的四川足迹。



回顾台湾著名“乡愁诗人”余光中一辈子的“四川情缘”


少年时代在重庆上学,好朋友不少是四川人;与著名诗人流沙河先生是知己;夫人范我存女士年少时也在乐山念书……种种与四川有关的记忆,让余光中夫妇俩的生活有不少四川痕迹:比如喜欢吃泡菜,比如夫妻俩60多年的对话,全是四川话……


,余光中随家人辗转入蜀,,才离蜀赴沪,后去了台湾。在写给老友流沙河的《蜀人赠扇记》中,余光中倾吐心怀:“问我乐不思蜀吗?不,我思蜀而不乐……川娃儿我却做过八年,”写的就是这段时光的况味。


上世纪八十年代,蜀中著名学者流沙河最早在祖国大陆介绍余诗,从此余诗传诵大江南北经久不衰。一九八二年夏,余光中致信流沙河说起四川的蟋蟀和故园之思,四年后,他又在《蟋蟀吟》中写下“就是童年逃逸的那一只吗?一去四十年,又回头来叫我?”流沙河感慨之余,写了《就是那一只蟋蟀》作答,一时传为佳话。


在四川,有余光中最深的思念,这让他多次想要入蜀,故地重温。这里有他的足印,有他的嫡亲表妹孙霞珍,以及他仰慕已久的前贤杜甫、李白、苏东坡,在一九九六年第一次归蜀时,他就虔诚拜谒过他们。他为杜甫写过诗,为李白写过诗,更向往与旷达睿智的苏轼为友朋。在《戏李白》一诗中,余光中深情地对李白说:“大江,就让给苏家那乡弟吧;天下二分,都归了蜀人,你踞龙门,他领赤壁。”


一九九六年,余光中应四川大学之邀入蜀讲学,终于实现了归蜀的心愿,在蜀中,他写下了新作《不朽的旱烟筒》,回台湾后又写了《入蜀》、《出蜀》。


七十七岁的余光中对四川一直思念有加,时隔八年再莅锦官城他已是“雪满头”。在鸡年元宵节举行的“千秋蜀汉风·武侯海峡诗歌楹联会”上,沉稳的四川话,饱含深情地从余先生口中流出:“在四川生活的那段时光,影响深及心灵。对四川,我有很深的感情,所以《乡愁》才有那么深刻的四川印记,四川给了我很多灵感!”随后,余先生用川剧唱腔唱诵《蜀相》,悲怆和沧桑,绕梁不绝。吟罢杜诗,余先生以一段四川话一段普通话的方式,朗诵写给流沙河的《蜀人赠扇记》,象征着他与流沙河之间不平凡的真挚友谊。


2005年,也就是12年前 余光中参加“华西诗会”:诗回来了!


余光中携夫人范我存女士开始为期六天的四川之旅。



2005年2月24日下午,台湾和内地的老诗人和年轻精英们、爱诗的人们,纷纷赶往华西都市报主办的“华西诗会”。台湾著名“乡愁诗人”余光中携夫人范我存女士于二十二日下午入蜀,开始为期六天的四川之旅。


余光中“乡音无改”:我说了60年四川话。


2010年,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武侯祠畅谈诗情酒兴。


余光中夫妇



余光中先生畅谈诗情与酒兴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结义楼畅谈诗情与酒兴。已是耄耋之年的余光中先生以诗仙李白为线索,畅谈中外诗人与酒的不解之缘,也谈到自己与四川的深厚缘分。


现场

诗人说故乡20分钟写出著名《乡愁》


“我生在南京,算是南京人;父乡泉州,又算福建人;母亲和妻子的家乡是江苏常州的武进,我也算武进人。”余光中说,“少年时代,我是在四川度过的。所以我的故乡是哪里还真不好说。,余光中先生在重庆江北县悦来场度过了中学时代。余光中很想念那段日子:“我少年时代的好朋友都是四川人,后来,又同四川诗人流沙河相识,成为知己。”


余光中同四川的缘分远不止于此。“我喜欢上文学,喜欢上诗词,就是在四川。”余光中先生说。不仅如此,余光中先生的夫人范我存女士年少时在乐山念书,在四川的生活成了两位老人珍贵的回忆。


“在四川时,我们并不认识,回到南京后才见面的。这六十几年,我们两个的对话用的都是四川话。”说到高兴处,余光中先生用四川话摆起了龙门阵:“我们两个说的四川话,加起来比岷江、嘉陵江都长。”


60年“乡音无改”,余光中夫妇俩还保留了不少四川的生活习惯。“吃泡菜,我很喜欢,但吃辣椒就不行了。”余光中笑着说。


妙语释诗歌“我的新娘就在那头”


当被观众问到《乡愁》的创作时,余光中先生不仅讲起了“20分钟写诗与20年乡愁”的往事,还吟诵了其中的诗句——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今天,我的新娘也在现场,就在那头。”余光中先生指着坐在台下的夫人范我存说,顿时全场欢声雷动,为二人鼓掌祝福。


天气阴沉,下起了小雨,工作人员为余光中先生撑起了伞。这时他正讲到杜甫的诗《梦李白》“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这两句现在已经是成语了。”


抬头看看伞,余光中先生打趣道:“现在我也有个冠盖了。”引来大家一片笑声。


谈到自己的诗《寻李白》时,余光中说,李白自己也搞不清自己是哪里人,我寻到最后,发现李白的家在月亮上。“这下好了,只有UFO才能接李白回家了。”当他朗诵《寻李白》的最后几句:“二十四万里的归程,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接你回传说里去。”全场观众都明白了那句“UFO”的意义。


“我还要说明一下,流沙河先生说我算术不好,月亮到地球是38万公里,怎么我写的是24万里?我在香港写的这首诗,用的是英里,距离是一样的。”余光中先生的解释又让观众开心一笑。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