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生:要想红旗飘万代 必须关心下一代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位老师最初被社会关注,是因为一场台风。


  23年前,一场大台风登陆温州苍南,夺走了林斌、林萍兄妹(化名)的7名亲人。当时,哥哥林斌8岁,妹妹林萍才5岁,一夜间成了孤儿。


  在电视救灾晚会上看到两个孩子后,他当即打电话给晚会主办方,要求收养这两个孩子。这些年,他不但照顾兄妹俩的饮食起居,还培养他们上了大学。现在,哥哥林斌已经成了一家家具企业的中层干部,结婚生子,还在玉环安了家。妹妹林萍是优秀大学毕业生,在杭州一家培训机构工作,还入了党。


 

他就是陈志生,一个一生致力于关心下一代的古稀老人。


  陈志生,1944年出生,当过兵,先后担任过鸡山、芳杜、外塘、沙门等小学的校长,现任清港镇关工委副主任。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陈老始终把对下一代的关爱牵挂在心,退休后创办了清港新民民工子弟小学,古稀之年仍坚持在教育民工孩子的岗位上,决心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关心下一代的工作。


  为了教书育人,他省吃俭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争取让更多新玉环人子女接受好的教育。他曾免费为残疾学生配制儿童残弱车;经常给贫困学生送衣送被,多年来被评为县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先后荣获全国优秀辅导员、全国星星火炬一级奖章、全国百名优秀校长等荣誉称号。2013年4月陈老荣登“中国好人榜”,同年被评为玉环县首届“感动玉环·美丽玉环人”。


板上种桃李,硕果满神州


  别人并不知晓的是,在收养两个孩子之前陈老瞒着家里人已经资助了13个江西省瑞金市泽覃乡中心小学的特困生。多年来,陈老一直与他们保持联系,他们常给陈老写信汇报他们的学习、生活。其中有个原本已辍学的杨娜小朋友,失去了母亲,父亲又生病在床,在陈老的资助下,她又回到了学校。如今她已经大学毕业并当上了小学教师,她在信中说:“您平凡的心、不平凡的教育人,几十年的教育路、风雨兼程。”收到这样的信,让陈老增强了资助贫困生的决心和信心。那些被资助的孩子里,有两个江西的孩子,大学毕业以后还来到陈老的新民小学担任任课老师。



  记者第一次见到陈老,是在清港的新民小学,开春的风仍有些冷冽,远远看去,新民小学门口站立着一个老人,即使拄着拐杖,仍然在风中笔挺的站立着。走近的时候,陈老亲切地与记者打招呼,叙事清晰谈吐有条有理。记者提问,是什么支撑着陈老一直为学生们付出时,陈老说,在我们那个年代有这样一句话,“要想红旗飘万代,必须关心下一代”, 孩子不读书没有前途,国家没有希望。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帮助这些孩子,我们多培养一个孩子,就是在为国家的未来多做一份贡献。


  正是因为他的朴素初心,才使得更多的孩子重回校园,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2003年3月,60来岁的陈老到解放塘民工子弟小学担任校长,兼关工委主任。当时的民工子弟小学教学条件艰苦,近30位教职工都是外地聘来的,师资力量薄弱。针对这些问题,陈老组织大家学习,进行师德培训,学习省优秀教师杨兰娟的先进事迹,把县里的骨干教师请到学校给予指导。经过两年的努力,解放塘民工子弟小学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民工中反映良好。


  2004年的冬天,来自四川筒阳市石钟镇的金福英、金福强姐弟俩,家遭不幸成了孤儿,陈老得知后立即到《今日玉环》通过媒体呼吁全社会来关心这对孤儿。2004年12月17日,《今日玉环》刊发了《谁来帮帮这对孤儿》一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少热心人纷纷捐款帮扶。在众人的关爱下,两个已辍学一个星期的孩子重新背上了书包。将近年关,他又为两孤儿送去新棉被和500元压岁钱。


 

 2005年6月,在县镇领导的支持下,陈老创办了玉环县清港新民民工子弟小学。办学以来,他做到规范办学,规范管理。连年来经县教育局考核,清港新民民工子弟学校被评为合格民工子弟学校,县星级学校,至今已连续三年被县教育局评为“先进集体”。


  2006年,陈志生再次成为清港人街头巷议的焦点,还是因为孩子。




  那年夏天,玉环楚门一所民工子弟学校3名小学生溺水身亡。已经成为民工子弟学校校长的陈志生深受触动,当年就和儿子一起,骑着摩托车,拿着扩音喇叭,在清港镇附近的河塘巡逻,朝游泳的人喊话,提醒他们注意安全。从此,陈志生多了一个身份——义务巡河人。


  这一喊,就是13年。每年放暑假的近两个月里,每天巡逻3趟。孩子们见了这个“执著”的老爷爷,大多会主动上岸。近几年,徐都塘再没有发生民工子弟溺亡的悲剧。仅2013年7月5日至8月19日的防溺水巡逻记录统计,受教育人数已达3562人次,其中少年儿童1892人次。他们中有本地的孩子,更多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候鸟”。


  记者见到陈老的时候,注意到陈老不时按着膝盖,陈老说,早些年巡逻都是整个清港各个水池河塘走路去,落下了关节炎,常常下不了地,后来做了手术能正常走动,但还是时不时会疼痛。陈老说今年他买了一辆小三轮车,准备继续巡逻,孩子的安全是他心中放不下的牵挂。


七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有时做好事不是当事人不理解,而是旁边的人不理解,其实我做好事不是刻意的,好像学校里的贫困学生读不起书要辍学,遇到了就会想帮帮他。”陈老的善举不断登上新闻,他曾感到苦恼,担心别人会误解自己的初衷。“其实我并没有想着出名,只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但是身边朋友告诉我,多宣传也可以给别人做榜样,传递正能量,后来真的也有一些人找到我,希望能帮助这些贫困学生。这是我觉得最高兴的事。”


  

 陈老的事迹在当地影响颇深,很多当地人和外来人员提到陈老,都会感叹:“那是一个真正地好人呐。”也有一些企业和个人慕名而来,希望通过陈老为社会上这些贫困的学生尽绵薄之力。陈老说:“三木集团的董事长林夏森先生,大风范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通飞先生对我们清港镇关工委都非常支持,2017年7月30号,王通飞资助了10000元让我们带去前往东海前线慰问人民子弟兵,同时帮助三个特困现役军人解决困难。”也有一些有心帮助别人行善举的人,不得门路,在新闻上看到陈老事迹之后,纷纷联系陈老,他们当中有企业老总,有小老板,有银行职工,有老师……如果这个时代有沉默的好人,那么这些为了祖国下一代默默付出的人们,都属于其中一份子。


  信息时代的发达,我们时常会从网络上看到一些让人痛心的负面新闻,但我们忽略了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总有一些人在为着社会的良好运转默默地付出。


  

陈老说,慈善的方式可以多样,但最可贵的是不忘最初的本心,对别人的苦难感同身受,这也是慈善的本质所在。


【胡茜茜 文/图

部分资料由陈志生提供

今日玉环

你我身边的新闻

长按识别二维码

浏览玉环权威新闻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