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过年! 童年!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在西府,流传有“娃娃爱过年,大人怕花钱。”的谚语。那是因为从前人们的收入不高,辛辛苦苦忙活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钱,何况要维持一家人的日常开销,再加上从前小孩又多,到了过年的时候,手头往往不是太宽裕,所以,对一家之主来说过年就如过关,需要一大笔付出。不管怎样,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过年就要图个吉利,图个一家人团圆,该花的钱过年一定得花,即就是借钱也要高高兴兴过年,心里是快乐的,用现在的话就是痛并快乐着。过年的年味一般从腊八就开始能感受到了,母亲要给每一个人准备好一身新衣服,包括鞋和袜子。过年一般都在冬未春初,天气比较寒冷,所以好多人家为了省钱,都是旧的棉袄上再做一件新罩衣,下身也是棉裤上做一件新裤套在上面,鞋子大多是棉鞋,灯蕊绒鞋面最受欢迊。小孩盼望早点放假,因为,过了阳历年,吃了腊八粥,阴历年春节很快就来了。

我小的时候对穿一直都不在意,不管是买的还是母亲亲手缝制的,我从来都不在乎,记忆最深刻的是冬天一定要母亲做两个“筒袖”,其实就是加长的棉袖子。比袖子细且短,里面填充的棉花,一头直接插进袖子里边,一头刚刚露出手指头。那时家里和学校都没有暖气,有一双“筒袖”,就可以保护手不被冻伤。刚上一年级那会,比较贪玩,也不注意保护,那年手被冻伤,指骨节及手背面,发红且有肿胀,时间长了发乌发紫,遇热奇痒无比,又不能使劲挠,非常的痛苦。如果挠烂了,再受冻,就成冻疮了。需要抺冻疮膏,长时间才能好。自从那年手冻伤以后,每年都要带“筒袖”,保护手。即就是过年,穿上新衣服,“筒袖”也不取掉。


          小时候喜欢过年,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可以从长辈那领到年岁钱,不仅父母给,爷爷奶奶也给,虽然数目不大,但可以自己自由支配,想买啥就买啥,这种感觉是最好的。父母一般要叮咛存着,开学了买本子铅笔橡皮。我一般等不到那时候就花的差不多了,最喜欢买面包吃,还就是买花炮玩。

小时候有点淘气,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喜欢动手模仿制作,乐此不疲。一般不到大年三十,小孩就开始玩放花炮,那时候分大花炮和碎花炮,大炮也就现在小火腿肠粗细差不多,但没有火腿肠长,剥开外面裹着的纸里面是黄颜色的,顶头用一根捻子引到外面点燃用,底部用泥巴糊着。由于一捆大花炮只有大概二十个,点燃听响声很快就没有了,所以就想着自己把炮里的存拆出来,一点一点用着玩,开始,把倒在石头上,手里用小的石头去砸,会发出响声。后来流行用车辐条改造成一个枪一样的东西,把辐条头旋出一点,或者用车链条串起来,在凹进去的孔里倒入一点,再用折回来的扶条的另一头插入凹孔里,摄住使劲在石头上或砖墙上磕一下,凹孔里的受到外力挤压发生爆炸,发出响声,从过年前一直要玩到正月十五左右。后来又把这种装置安装在木制的手榴弹模型上,把它扔向空中,掉下来听响声。刚开始时,把大炮拆出来的用纸包起来用,后来用用过的链霉素瓶装。有一天瓶子里只剩一点了,不好从瓶子里捣出来,就突发奇想把点燃的药棉塞进瓶里,看看是什么情况,结果发现没动静,当我靠近用挖耳勺动了一下瓶子,立刻引爆了,随着彭一声,一股热气顺着瓶口直冲而出,射向我的面部,当时就觉得眼前一黑,右眼整个看不见东西了,急的我大声啼哭,心里害怕极了,是不是要瞎眼了?眼睫毛和右侧头发也被烧焦,用手一挠,掉下许多发恢。母亲拖着我跑去医疗站,大夫用药水给我冲洗,还用纱布蒙上,说没事,我悬着的心才放下了;大夫让回家每过两天来换一次药。眼睛还没有完全彻底好就开学了,我右眼上还蒙着纱布,同学都取笑我,说我是独眼龙。老师还以我为反面教材,教育其他同学不要玩花炮。虽然说同学取笑,这我心里都不在乎,就是心里一直闹不明白一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为什么把燃烧的面花塞进瓶子里,不马上发生爆燃,而是当我过去动瓶子的时候才引燃呢?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单独把药棉点燃发现,点燃的药棉刚开始有火苗,然后向药棉里边燃烧,能看见明亮的火星,在火星周围是燃烧后形成的炭黑。之所以没动静是炭黑把火星与隔开了。所以没有引燃,当我再动瓶子的时候,药棉里面的火星就引燃了。虽然明白了道理,我却为此付出了代价。过了大约个把月,取了纱布,也不再换药,能看见东西了,但视力一直不好,后来上大学体检,裸视右眼比左眼低了零点二。现在想想还真有点后怕,如果爆炸了,会是什么后果呢?真是胡闹。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印迹,,到处都在进行文斗武斗,年轻人大串联,,闹得不可开交,后来部队响应的号召,进行,情况才慢慢有所好转。所谓即支工、支农、支左、军管、军训。有一年春节前,我们家附近来了部队执行三支任务,那时部队到了地方上,驻地单位要开会欢迎,部队与驻地单位双方都要互赠礼物,绝大多数是字画,千篇一律,就是在长方形的白纸上,,下面竖写上语录,非常的流行。,抹上墨汁,用白纸进行拓印,就可把木刻版上的图案转印到白纸上,后来才知道叫木刻。有一天,我从部队的营房路过,,我非常好奇,连着三天每天吃过饭就跑去看,一直看到那位战土雕刻成功。后来,我自已也找了快木扳用家里的菜刀学着雕刻,没有成功。一是我用的木板不行,不平且不说,木头是洋槐木的,纹路不好雕刻;二是菜刀刀尖太大不好把握。后来我央求隔壁的铁匠老哥给我打了一个修脚指甲用的刀子,用磨刀石磨了半天磨出刃子,父亲给我找了一块三合板,,用了两天时间,手的豁口被刀把磨的流血,用手绢包起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刻好了,抹上墨汁,用白纸拓印,印出来的图案非常像,让我得意了好长时间,由于头像小,我就用蘸笔在头像下面写上语录做成条幅送给同学,还给了那位战士一幅,他看后非常惊讶,特意把他的刻刀送给我一把,我发现他有一个工具盒,里面有许多不同形状的刀子,他送我刀子的同时指着我的木刻说,你把像刻反了,贴图案要反过来贴。我当时不理解,,方向就是反的,书上的是向左前方看,我刻印出来的刚好相反。我心理一直在想,他怎么一眼就看出问题了,真厉害。过了好长时间,就在部队搬走的前几天,举行联欢会,发现那个战士把两个刀片夹在手上当快板,在说山东快书,真好听。

 现在的办公室,都有打印机,不仅可以打字,还可以复印,很方便。上小学时,有一天在老师的办公室发现了一样好东西,有复印的功能,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它叫什么?暂且就叫放缩尺吧。就是一个伸长了边的四边形,可以放大和模仿字画。我感到很神奇,就想着做一个,探个究竟。回家后,找了根竹杆,用刀劈开,搞成与直尺一样的四根竹条。上面用锥子钻出筹距离的小孔,用钉子串起来,做成能活动也能调整大小的四方形,把一个边伸出的头用钉子钉在桌子上,对角伸出的边的顶头钻一大孔,插进铅笔,在四方形另一个边角串一个长钉子,图案就放在钉子下,手执铅笔,钉子尖头沿着图案走,铅笔就会画出相同的图案;通过调整四方形的大小就可改变铅笔下图案的大小。通过这个神器,画了很多图,,大概有书那么大,用那位战士送我的刻刀刻出了版画,印了好多张被父亲拿去送给了别人。也用这个神器画了许多窗花的图案,母亲拿去送人。后来一到过年就有许多人来我家找我妈要窗花的图案。直到上中学学数学才知道这个是用的平行四边形的原理,有许多木工一直在用,把图案放大到木板上进行雕刻。后来上初中的时候,初中的数学老师知道了我做的放缩尺,还让我做了一个钻子。也是利用四边形的原理,在钻身上缠绕绳子,绳子的两头绑在一个中间有空套在钻身上能上下移动的木板上,通过上下移动木板,钻身下的钻头就可旋转钻出孔洞。那时我的胡乱折腾是出了名的,人称“小聪明”,就是没有什么大出息。


   

 虽说那个时候科学技术不是很发达,但我总能找到让自己着迷的事情,对任何事情总能保持一种想一探究竟的想法,眼之所及,总要为之找到理由。记得我还没有上小学以前,就把家里的闹钟给拆开了,玩过后装不到一起,心里有点害怕,就把闹钟藏在被子里。父亲下班回家发现不见了闹钟,就问我放到哪里了,嘴里虽说不知道,但眼睛一直不停的看被子,父亲一看我的神态就找到了闹钟,他没有打我训斥我,只是自己三下五除二就把闹钟搞好了。一边安装一遍嘴里念叨,胆子太大了,就不怕把你手伤了。

    有一年过年,有一位在外地工作的本家叔叔带回来一个煤油炉子,大小熬茶刚好,父亲很喜欢,因为父亲喜欢喝茶。父亲就把那个炉子拿回家,试探性问我,你能不能做一个,我没有回答父亲。心想这是个啥机器?比爷爷奶奶熬茶的那个柴火桶好多了。后来我把这个炉子给大卸八件,逐一观察研究,下面一个圆形的油箱,上面是炉架,中间有双层活动的铁罩,夹着一圈放捻子的细铁管,一股股棉线穿过这些细管,下面浸在油箱里,上面露出短短的一个小头,就像围绕了一圈的煤油灯。在捻子的里外圈,各有一个围绕了一圈的网状的罩子,将这些捻子围在圈里,一是为了聚热,使热量不外散;二是为了通风,火力旺。在油箱和灯罩的中间,还装有调节火苗大小的旋钮,可根据所需火力大小随意调节,十分方便。用时将灯捻子点燃就可以烧水或者熬茶了。家里有一个德国进口的汽炉子,使用起来噪声特大,而且点燃有点困难,不是经常用。但有两个装煤油的瓶子是铝制的,听父亲说原来是用来盛剧毒农药的,是父亲从原来工作的西北农林学院带回来的。好在家里有一台缝纫机带了好多工具,钳子、榔头、剪刀都有。我就用这些工具把铝制瓶拆开,当作原材料,比照拆开的煤油炉,照猫画虎的进行复制。虽然手上特别是指头受过几次伤,指甲几乎砸脱落,最终还是基本复制成功,只是调节火苗大小的装置不灵活,点然后火苗变不小,用过之后需要费好大劲才能吹灭,而且要冒好长时间的油烟。母亲用来裁衣服的剪刀可是遭殃了,不仅剪不动布料,还出现了几个豁口。即就是这样,父亲也很满意,也很自豪。只要来家里喝茶的人,总要寻找机会介绍一番。后来本家的几个喜欢喝茶的父辈自己买铁皮,找我给他们做了好几个。其中调节火焰大小的问题在隔壁铁匠大哥的帮助下,也得到了解决。其实从开始复制,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去找铁匠大哥,他给了我许多技术支持。这位大哥老是给我讲他在内蒙古煤矿的事情,讲的最多的是说内蒙一年只吹一次风,从正月初一一直吹到大年三十,还都是吹上下风。我知道他是在说笑话,广播里老是说不是东风就是西风,但是听了他说我对上下风一直很关注。只是一直没感觉到。可以说,这位铁匠大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我工科的启蒙老师。

虽然我出生在那个饥饿的年代,三年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饥荒,但我在父母及祖辈的呵护下,我的童年还是充满了欢乐,也许有饿肚子的时候,但没有留下痛苦的记忆;唯一能够证明饿肚子的印迹就是我的海拔不高,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童年是美好的,童年过年是最幸福的时刻。

过年!我的童年!



    这是冯怀智的微信公众号,敬请关注哦,长按此图出现“识别图中二维码”选择即可,或者扫描此二维码也可,谢谢。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