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英雄榜——吕会田先生点评紫砂艺术(上)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亲,喜欢紫砂就点右上角“中国紫砂榜”,进去之后就点“关注”吧。有所有的国大师全集哦。我们会在下周同一时间,播报吕会田“紫砂英雄榜”的下集哦。
觉得好就点下转发吧,顺手鼓励下我们的小编。有任何想法要和吕先生交流,也请直接回复。
——————————————————
高翔曰:
著名紫砂艺术鉴赏评论家、青州的吕会田先生早在2009年11月29日于新浪博客上发布“宜兴紫砂新秀和民间高手英雄榜”一文,今日读来,感叹于先生推介宣传紫砂艺术的初心,与“中国紫砂榜”甚为契合;二者感叹岁月荏苒,数年之后,昔日深巷中的新秀、民间高手,今天大多已成人所共识的耀目之星。其间,我们感受到了一位紫砂鉴赏家的胸襟和眼光,故更名为“宜兴紫砂英雄榜”,与大家共同欣赏。

又及:文中观点仅限吕先生个人观点。请尊重作者原创权,尊重小编劳动,未经同意,切勿转载。


突发奇想,应该为紫砂新秀和民间高手做点事,他们的作为应该得到认同和赞扬。大师名家德高望重,知名度已经很高,成为社会的财富。把新秀和民间高手推上前台,是陶人的愿望,更是玩家的心愿。传承紫砂文化,年轻人永远站在最前列。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肩负紫砂艺术的未来。


“英雄本有名,请用壶说话,有缘是知音,货真有实价。”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按图索骥,仔细的比比看,他们的功夫在毫厘之间,他们已经对“恰到好处”“点到为止”“虚实得体”“视觉舒服”等中国哲学观点,用紫砂泥进行着最通俗的诠释,他们真的了不起,传承紫砂文化是功臣。玩壶人应该学会看壶,不要因为印章而影响你的判断,发现新秀和高手,推介宣传他们,是每一位紫砂爱好者的责任,也是每一位有良知的紫砂人所希望的。





上榜作品:葛陶中的“掇只壶”
吕会田点评:对一个玩壶人来说,谈起葛陶中先生,自然是异口同声:“那是没有大师称号的大师”,在紫砂界,葛陶中作为一种现象,已经一起了人们的注意,师从顾景舟大师十八年,名师高徒当之无愧,作为顾老的爱徒,他的手上功夫,他的艺术成就,就是圈内的大师名家,无不被人称道认可。不求名、不凑热闹、深居简出、埋头做壶是他的一贯作风,顾老的风骨深深地影响着他,耿直倔强地捍卫着“手工制壶”这方紫砂之净土。他的每一件作品,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效果。先生人格的清雅,作品的俊逸,似乎也成为丁山的一种符号,人们看中葛陶中的东西,从来不考虑他的职称。这把“掇只壶”不是最好的说明吗?相信很多人会做此壶,但能做到这般程度者,陶中之外也许少焉!此榜,让葛陶中先生拔个头筹,他应该有这个资格吧!




上榜作品:孔小明的“银箱壶”
吕会田点评:孔小明先生继承绞泥工艺,走着自己的艺术之路。他在绞泥中加以镶嵌等多种手法,演绎出方圆各异的艺术造型,捏塑出变化多端绞泥水波花纹,作品整体美观大方,做工精细挺拔,线条流畅自然,每件作品都倾注着作者的智慧和心血。他配泥多变,调色大胆,作品所表现出的红黄相间的肌理花纹,受到李可染大师绘画的影响,浓墨重彩,惊艳而高雅。观壶会让人想起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诗一样的江南,作家醉了;这江南一样的紫砂壶,观众也醉了。蓝花布、油纸伞、茶香袅袅,琴韵悠悠……一把水色温润紫砂壶,因造型、气色、韵味和情调,承载着浓郁的江南文化,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孔小明先生所寄托的情感也就不言而喻了。

一把精美的紫砂壶诞生了。“银箱壶”就是作者情感的一次爆发,他借鉴红木银箱工整造型,巧妙构思而成,壶的四角用仿铜片镶嵌,红色护角玲珑精巧,护角上的小铆钉几可乱真,壶体仿汉代油漆图案,绞泥纹饰自然神和,富有弹性感,壶嘴、壶把方圆得体,与壶身协调恰到好处,壶盖“的手”用双环造型装饰,壶体通身呈现深紫红色,在雍容华贵的色彩中,呈现给人们的是风雅书卷的气息,文风扑面,雅俗共赏,大雅不群。




上榜作品:承健的“君玉壶”
吕会田点评:承健先生创作的“君玉壶”,洒脱俊美的身姿,温润古雅的色调,让藏家眼前一亮,太美了!人们不禁要问,作者肯定是一名陶艺大家吧?承健先生默默无闻地走来,全身心投入于心爱的紫砂创作,为它付出了十足的灵性和辛勤的耕耘,不看作者,用作品说话,英雄不问出处,玩家的认同,是最大的褒奖,他成功了,正在走向辉煌。
作为一名年轻的紫砂新秀,陶都传人,他继承传统,虔诚先辈,又敢于超越,开拓创新,跳出窠臼,化茧为蝶,“君玉壶”的成功问世,一经亮相,一切尽在不言中,不着一字,尽显风流。做壶容易,做好壶难,创新成功更是难上加难。“君玉壶”无可争议的成为当代紫砂壶经典。




上榜作品:承健的“集玉壶”
吕会田点评:承健先生的集玉壶做得太规矩了,规矩得无可挑剔,象是计算机模拟设计。先生对高海庚的原作完全读懂了,已经铭刻在脑海里,这就是功夫,这就是会用功夫,从临摹开始,有形似到神似,从感性到理性,最后加上自己的见解,实际上神似的临摹就是创造,如果比原作还要规整,说明眼力和手上功夫非同一般了,十分佩服承健先生,应该为其鼓掌喝彩。他是一名成功者,他具有天赋,顿悟和灵感,这是大自然之美与作者内心对话,这天籁般的玄妙,在似有似无之间,一般人也许听到了远处的风声,真正的艺术家却能在天地之间,感悟造化神奇,醉心山水秀色,从中获取创作灵感,承健先生正在进行着积极的回应。这是一种积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躬行陶业不辍,必然成功。





上榜作品: 江友明的“莲子壶”
吕会田点评:莲子壶的造型深受大亨掇只壶的影响,这把造型看似极其普通的壶,却吓倒了多少做壶人,令很多人望而却步。对聪明人来说,读不懂内涵,弄不明白微妙之处,是不会上手的。慎重出手,表现精气神,方可一试。观江友明先生的莲子壶,他用一根流畅的线条贯穿始终,从始点后回到终点,始点和终点在哪里又找不到,饱满的壶身,有一股张力,壶把壶嘴轻重比例得体,略显偏小的盖的“的手”,恰到好处特别精神,盖口处上下两条线圆润憨厚,用清水泥做的此壶,像一个健康的生命,表面散发着悠悠的水色之光。






上榜作品:曹奇敏的“金律壶”
吕会田点评:这绞泥“金律”壶是曹奇敏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荣获2002年华东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仍采用嵌泥与陶刻装饰手法,全手工精制而成,黑色泥料的壶身镶嵌墨绿色的方圆古币于壶体,壶型扁方稳重,气质高贵典雅。壶体上部,墨绿绞泥纹饰,淡雅轻柔,恰似微雨轻烟,薄罗轻衫,有君子温润之情,有贵妇仪态之美。取名“金律”,切壶之美,切意之深,内蕴文化哲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古人奉为“金科玉律”,“金律”壶,尊贵矜持的造型,寓意处应事成人成己,忠孝仁爱的人伦之理。。






上榜作品:曹奇敏的“北魏造像壶”
吕会田点评:曹奇敏先生从碑刻文化中读出灵感,用芝麻段泥创作的“北魏造像”壶,构思再次突破,又获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壶体设计方正高挺,壶嘴憨态,微微上翘,呈长方形的壶把,宽松大方,棱角分明,似石凿般坚实,壶盖之上静卧一尊“吉祥怪兽”昂头向着遥远的天际。最令人惊叹的,是在壶体外的正背两侧,长方形的壶体上,再现了北魏时期的碑刻精品《始公平造像记》楷书碑文,曹先生亲自操刀篆刻,阳刻刀法,一气呵成。字体茁实浑厚,方笔棱角毕见,刀锋笔锋合一,虽有界格为限,其字毫不拘谨,极意跌宕。单字观之,雄峻雄茂,气豪神强;整体观之,则又朴雅秀整,隽娟可爱。虽属摹刻,曹先生把魏碑书法、刀法超凡之功,表达的精到传神,酣畅淋漓。他用创新的境界和扎实的技艺,用紫砂泥的自然质感,表现了千年龙门文化。赏壶赏字,给人以刚健雄壮之美。






上榜作品:王潇笠紫砂雕塑“观世音菩萨”
吕会田点评:这是来自佛国的微笑。素有“才女”之称的陶界雕塑高手王潇笠,从北疆燕赵来到江南宜兴,由石雕转紫砂雕塑,这一转,就转出了名堂,转出了喜悦,仅仅几年,她的陶塑作品,便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开始塑造佛像,一步一台阶,一件一菩提,每一件作品都是她心灵的写照。他的创作的“药师佛”“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等诸佛象,让人不敢相信是紫砂做的,更不信是一名年轻的女士所为,当了解真相时,很多人震惊了,无不翘首称赞!连连叫好!另外,她的紫砂壶作品与人物雕塑也是如出一辙,因为她是用作品在说话。


王潇笠老师的成功是必然的,她为自己所爱的艺术,付出的辛劳只有他自己知道。王老师有深厚的雕塑功底,以及厚实的文化素养,和细腻艺术素养。对于佛像,她是用虔诚塑造,她是用微笑塑造,她更是用一颗善良美丽的心灵,为天下人祈祷,福佑众生,社会安康!让朵朵莲花盛开在心底。






上榜作品:董晓勇的“扁灯壶”
吕会田点评:当在网上意外的发现董晓勇先生的这把“扁灯壶”,好壶!好壶!使我眼前一亮。这又是一把普通的壶形,是一把外行人不屑一顾的壶形,但对玩家来说,细细端详此把扁灯壶,精巧玲珑,小家碧玉,彷佛在娇滴滴的向人们诉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壶中也有颜如玉”,从来好壶似佳人,好壶温润最可人。造型做工不必多说,看这把“扁灯壶”的神韵之美妙,也就能体味了。让行家去评说吧!






上榜作品:姜新伟的“德中壶”
吕会田点评:“德中壶”是清代大家邵大亨的代表作,此壶与“掇只壶”是大亨壶光货中的杰作,也是他艺术的灵魂所在,对做壶者来说,见到此壶要顶礼膜拜。想了解邵大亨和他的紫砂壶,就要从他的“德中壶”开始。今天,年轻紫砂新秀姜新伟大胆出手,对德中壶进行着新的诠释,观此壶,姜先生把握大亨的神韵和气度,在点线面的处理和过度上,不拘谨,不夸张,不随意,把壶身的肩部作为主体传神打造,力挺壶身,在欲柔欲刚中爆发出一股气力,托起了壶颈、壶口、和壶盖。主题立定,比例准确,,此时的壶嘴和壶把,左右呼应,虚实得体,这是姜新伟先生的紫砂大写意,无须浓墨重彩,无须精工细描,犹如范曾大师作画,凭艺术感觉一挥而就,浑然天成,壶和画莫不如此。姜新伟先生对“德中”壶的感悟和传承,是他在艺术成功的道路上,更高、更新的起点。






上榜作品:姜新伟的“景舟石瓢壶”
吕会田点评:石瓢壶是紫砂壶的经典之作,历史传承,高潮迭起,日久弥新,石瓢壶的造型,下宽上窄,重心放低,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中追求内敛中庸的本质,且具很好实用性而广受欢迎。姜新伟先生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他容曼生石瓢、景舟石瓢、汉棠石瓢等大家的艺术特点,沿着规矩,而跳出规矩,集传统与现代与一壶,尤其是把握景舟石瓢的造型精髓,对顾老艺术品贵有精、气、神、韵的境界,心领神会,融会贯通,“新伟石瓢”突出壶身的上下角度的修饰,壶体饱满气度,壶把由开始的粗壮到结束时的收紧,过渡自然舒美,柔和顺畅;紧接着,好像壶嘴从壶把处顺势而出,放守有度,昂首挺拔;高居壶顶端的壶盖,拱桥般的的手,丰满而憨厚,呈现居上而风雅亲和,整壶给人以雍容丰韵之态。“新伟石瓢”壶,不失为精品之作。



上榜作品:崔龙喜的“井栏壶”
吕会田点评:此壶表现的是一种素朴之美。“素朴之美”是中国传统美学最高境界,此壶从泥料粗细、壶身简单的造型,以及憨态的壶把、壶嘴和壶盖,整体给人一种厚重质朴“信任”感,外加内敛的色泽和有味的沙砾质感,让文人雅士更加喜爱,这把“井栏”壶,在简单中让人产生心境安逸之感。壶是一尊佛,笑口常开,大肚能容。如果在壶身处用率真、野趣的字体,刻上几个“壶佛一体”壶铭,也许会更耐人寻味。




上榜作品:董晓勇的“水平壶”
吕会田点评:此壶表现的是一种简约之美,简约也是一种至善大美,这是复杂后的简约,简约是一种升华,是一种脱俗,这是高文化素养、高美学修养的文人所追求的一种“清淡素雅”,也是文人内心存有的一个梦。观此水平壶当然不是简单的简约之美,首先是在壶的造型上,从上至下删繁就简,无一余赘之处,像一把一丝不挂的裸壶,不加任何修饰,仅仅凭强健的骨骼、丰满的肌肉和光滑的肌肤,展示生命清纯活力之美。人们爱壶,爱的是紫砂壶的艺术生命,带给人们的是情趣和快乐。很多作壶人应当思考!





上榜作品:李寒勇的石瓢壶

吕会田点评:李寒勇的“石瓢壶”,所表现的是典型的线条之美。这是中国汉民族历来之追求,尤其到了明代,推崇线条之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同时也开创和奠定了“明代美学”的基础,从而一直影响我们近千年。寒勇先生的这把石瓢壶,明显的带有景舟石瓢的遗风,这是十分到位的临摹高仿,实际上当内行喝彩时,说明这件作品就已经是在创造了。人人做石瓢,几人能有此般水平?作壶人和玩壶人都心知肚明吧。此壶的显著特点,就是要比一般石瓢壶的壶盖少薄,拱桥的手更加玲珑锁紧,壶嘴微微上翘,壶把的角度紧跟壶嘴。丰满的壶身,流畅舒展的轮廓,陶刻的几片竹叶简练挺拔。整把壶构成了一副中国的工笔画,细腻而轻柔。





上榜作品:姜新伟的“汉瓦壶”
吕会田点评:“秦砖汉瓦”这是中国的一种历史符号,它承载着太多的文化信息,和绵绵不断的历史情感,如古老的秦汉、传统美学,建筑学以及千年传承的“泱泱汉风”,这是一个是令中国人,尤其是汉民族自豪的时代。诞生在传统文化襁褓的紫砂壶,取名为“汉瓦”其寓意不言而喻,新伟先生正是基于对大汉文化的理解,故在这把壶的造型上融入了太多的情感,壶的身桶构造简单,再看似平常的直筒造型,并无丝毫的呆板;硬朗而钜形的壶把;直冲雄健的壶嘴,硕大而厚实的壶盖;在灰色壶身的表面,略显粗糙肌理质感的映衬下,极具野趣风格的汉简书法陶刻,与“汉瓦”壶简朴的造型和深沉的青灰色调,浑然天成,和谐而浑朴。犹如一汉代“猛士”,刚性柔情,登高远眺——何时归故乡?



上榜作品:黄云云的“吴经提梁”壶
吕会田点评:“吴经提梁”壶是现存紫砂壶最古老的一件,出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因墓主人是明代的大宦官“吴经”,此壶作为陪葬品,在南京被考古发现的。吴经壶的出土,不管是制作的时间,还是硕大的壶型,以及制作工艺等都对紫砂界有不小的震动。紫砂壶历史不会低于明初的记载,得到有力的佐证;对洪武二十五年前用这般大的紫砂壶煮团饼茶,也是最好的物证。原作作为历史文物,早已收藏于博物馆。黄云云不愧为紫砂界的新秀,已经从“仿”进入到“创”,此壶的制作,已经不是简单的临摹,只是从原壶中得到启发。故此壶不管是在造型、力度、韵味等早已超过原作。饱满、圆润、硕大的淡绿色的壶身,配上高挑空虚的体谅,尤其是细长且具有运动感的壶嘴,整把壶大而不笨,憨而不愚。尤其是壶嘴底部的柿蒂浮雕图案,和壶盖的手的圆锥造型,为粗壮的壶体增加了玲珑精巧。这就是艺术品,一千五百毫升左右的容积,照样成为人们的文玩清赏。黄云云,女,一位年轻紫砂新秀,应该为她鼓掌喝彩!



上榜作品:江建群的“缘聚壶”
吕会田点评:“缘聚壶”是江建群先生自己创作的作品,这把壶的工艺特点,就是做工非常规整,尤其是壶的口盖部分,呈现六边的造形,制作难度大,技术精度要求高,上边的六方要和壶身的圆润过度的自然和谐,看上去感觉舒畅,壶把的六方,壶嘴的方圆都需要精心制作,暗接处不留任何痕迹,壶身与各部位完全融为一体。从壶的架构看,这是一把典型的带有传统文脉的当代作品,遵守规矩,敢于自我,处处体现出光货圆、稳、匀、正的艺术特点。此壶配泥色泽沉稳,火候恰到好处,壶的表面透着幽幽黯然之光。江建群先生是一名有思想的紫砂人,他对紫砂艺术的追求创新,永无止境!





上榜作品:张建生的“汉瓦壶”
吕会田点评:“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品茶”,这是此壶的壶铭。看壶形读壶铭,让人顿生禅意。中国人讲究品茶,实质是品心境,品人生冷暖。对于开慧益智之人,喝怎样的茶,用怎样的壶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的心性在喝茶的过程中,又一次升腾和开悟,壶铭中所说的名士、高僧,应该是这样的人吧。

就一般人而言,用这样一把禅味十足的紫砂壶,邀几知己,在松风竹雨山水间,品茗清谈,击节高歌,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一壶在手,坐看云起,宠辱不惊,找回自我,返璞归真。若有此般境界,此时的壶用什么泥料?什么壶形?是谁做的?值多少钱?已经没有意义了。对于高僧和名士而言,此时的壶,也许就真的变成一尊佛。
“汉瓦壶”原型系清代制壶大家杨彭年所创。张建生先生所作的这把“曼生汉瓦”壶,其器形不必多言,还是让观赏者自己去解读吧!




上榜作品:李寒勇的“子冶石瓢”壶
吕会田点评:“子冶石瓢”壶,是清代文人瞿应绍,字子冶,的代表作品。也是继曼生壶之后,又一文人参与制壶的杰出名士。子冶石瓢自古深受人们喜爱,也成为紫砂壶的经典壶型之一,百年传承。子冶壶体巧妙地运用了几何三角形的机构,身筒与盖合是三角,壶把为三角,壶钮是三角,壶底三足也为三角,甚至直嘴与身筒也构成了“虚”的三角。子冶壶就是把这些或有或无的三角,巧妙而和谐地创作组合。子冶石瓢的架构,使人感到壶体似有“骨力”硬朗,简洁流畅、清新脱俗。恰似古代正直文人所特有的不同流俗、遗世独立的风骨。若在壶坯之上刻几片风竹,篆刻壶铭“竹风一阵清茶飘香”。此时的壶或用或赏,都会是一种人生惬意的满足。
眼前李寒勇先生的这把“子冶石瓢”,其风骨文韵,出水时的那股冲击力,假如瞿应绍在世,他会说什么呢?




上榜作品:王超鹏刻作品“心经”
吕会田点评:此壶非看壶,请君赏陶刻。紫砂壶陶刻是紫砂壶装饰的主要工艺。过去,在鼎山会陶刻的被尊称为先生,其社会地位要高于制壶人。因为陶刻是典型的文人之事儿,不上学读书,没有文化支撑,不懂书画艺术,没有笔墨功夫,是不敢染指的。现在从事陶刻的人员多起来了,但立住脚,有层次的年轻人,能被行家和文化人看重者,并不是太多,真正的高手更是凤毛麟角。今看到王超鹏先生在秦权壶上刻的“心经”,楷体中带有魏碑,刀工老道,笔墨扎实,是不可多得的精品陶刻。观字,师古传神;看章法,通篇俊逸潇洒;细品刀法,以刀代笔,笔风刀锋,浑然一体,凝练而生动。当盈握手中,自然是壶因字贵了。
欣赏要学会比较,这样的陶刻作品是很有收藏价值的!




上榜作品:董晓勇作品“龙带壶”
吕会田点评:此壶名曰“龙带壶”,其原型是明代制壶大家时大彬所创。是经典紫砂壶作品,多有人临摹制作,其结构、做工达到此般程度者,还须认真的寻寻觅觅吧。龙带壶的构架特点是,收紧的壶口,与平整宽大的壶底,形成了明显的下大上小,一条龙带从壶肩处,瀑布般铺泄至底部,有雍容质感;三弯型的壶嘴,似仙人指路,修长而高挑;椭圆而又有微微下坠的壶把,有一种力度和动感。董晓勇对着把历史经典,他解剖似的又深解其味了,又是一次传承,又是一次超越。开句玩笑!能读懂此壶并喜欢者,玩壶的水平至少也算是“中级”职称了。


上榜作品:陈正初作品“井栏壶”
吕会田点评:此壶名曰“井栏壶”,是青年陶艺家陈正初的作品,这把壶与前面崔龙喜的“井栏壶”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粗砂,造型都很简单质朴,并且禅味很浓,加上若窑变似的色调,胡玉?胡金?妙不可言。像这样的紫砂壶作品,文人雅士遇见,定会一见钟情,爱不释手。在他的质朴笨拙中,隐含着一种返璞归真的原始生态文化,与佛家的见心见性,道家的亲近自然,有着天生的亲近感。用它喝茶,是在于天地精神独往来!收有一把壶,拥有一个世界。(未完待续)




中国紫砂榜,分享名人佳作,探求时下热点,专业的眼光,还原真实的紫砂与人生。

小编微信号: emily18915365363
编辑地址: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双龙西路西口
雅约电话:18915365363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