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非遗”小传人 拉海沟中心校综合实践活动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4月8日上午,拉海沟中心校五年级全体学生及学校全体综合实践教师一行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滦平县火斗山乡大甸子村,进行现场采访及观摩抡花的全过程。

排着整齐的队伍,带着雀跃的心情,我们出发啦!

刚走进抡花场地,同学们就被抡花的设备吸引住了,欢喜、好奇、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顿时激起了极高的兴致。

于海洋主任向同学们介绍了抡花的第十代传承人——梁志福先生。

抡花是河北省滦平县火斗山乡大甸子村的传统民俗文化,属于民间花会中的一档,在大甸子村历史久远,清时村中梁氏世祖从山东迁移此地,开始学习研究抡花技艺,当时是为了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免于火灾而祭祀“火神”。光阴荏苒,这一技艺薪火不绝,流传至今已有300多年,寄托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求。

抡花系汉族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但极具表演性和观赏性。制作材料简单,但制作工艺要求较高,梁先生毫无保留得跟学生讲述了抡花的第一步,要选用铸铁锅,将锅铁敲至成碎片,新锅及锅沿不能用,会影响出花的效果。

听完梁先生的讲解,学生们早已按耐不住了,都想亲自动手试试。

梁先生再次强调砸锅铁的要领,并手把手的教同学们要领。

用石碾将锅铁轧成直径为1cm左右的小碎片,老师和学生们体验制作过程,并通过操作能够挑选合适的碎片。

将碾压的碎片放到筛子里进行筛选,碎片上带绣的不能用。

第二步就是要选用木炭。在选用木炭上要求也非常高,梁先生告诉学生们要选用桦木或栢木闷制而成的木炭,木炭选不好会影响出花的时间。

第三就是花筒的选择。花筒用12号铁丝织成直径15-20cm,高40cm的圆筒;花架由2根粗15-20cm的硬木,粗10cm,长2.5cm的横杆,粗10cm,长2.5m的扁担,两边有挂钩及工字中心轴的构成,木炭,锅铁装筒时要分层,压实,搭配不均或者多放少放都影响表演的质量。

到了抡花的最后一步,学生们更是期待了,把装好花筒挂在花架两边,由两个人轮流摇动,开始缓慢,使两边花筒内燃烧的木炭产生离心力向四周甩溅铁花,随着转动的速度增加,花筒内温度升高,锅铁融化、铁花飞溅,,流光溢彩。

考虑到安全措施未完善,学生们只模拟体验。

随后同学们采访了梁志福先生,向我们介绍了自己是如何把抡花坚持到现在,最初,资金筹备非常困难,每天按户收钱,有的给五分、1毛、2毛,还有的给鸡蛋,玉米粒;购买木炭也非常困难,只能到丰宁去买,去丰宁的路非常狭窄,只能靠步行,用扁担挑回来,虽然经历了这么多,但梁先生一直在坚持的路上,从未放弃,同时也掌握了许多“抡花”表演技能,成为一名传承人。

通过对梁先生的采访,感受到他将“抡花”一路坚持下来的心酸与喜悦,同学们能够感受到梁先生这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贵在坚持。


同学们采访了附近的村民李奶奶,这么多年“抡花”给您带来了什么?李奶奶说,每当正月十五抡花时,使她和她的家人心情愉悦并且因为能够亲自参与其中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孩子们把今天想了解想问的,全部记在自己的笔记里。

课后同学们都自发的把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所想所感,写了出来。

此次综合实践活动之旅,不仅使同学们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更激发了同学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探索和研究的兴趣,整个活动,既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使我校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更增强同学们传承、弘扬和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期待着下次活动,我校将请梁先生到学校现场表演整个抡花的全过程,让全校同学感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未完待续……

素材丨拉海沟中心校

编辑丨教体局信息宣传中心

邮箱丨lpxedu@126.com

滦平教育感谢您的关注!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