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的栽培技术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平菇的栽培技术

平菇又叫侧耳,也称蚝菇,被广泛栽培的有10多个种。最常见的有糙皮侧耳(即通常所谓平菇)、榆黄菇、凤尾菇、佛罗里达侧耳等。平菇是世界上栽培量最大的食用菌之一,也是我国发展速度较快、种植面积较广、经济效益较高的食用菌种类。目前,除我国外,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有韩国、日本、泰国、印度、新加坡、意大利、匈牙利、德国等国家。美国、加拿大、法国、波兰、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开始重视平菇的生产,平菇已成为世界性的适用菌。

平菇肉质肥厚、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宜口。分析结果表明,平菇含有的蛋白质丰富,且含有人体必须的多种氨基酸和矿质元素,经常食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降低体内的胆固醇、降低血压并防治肝炎,有健身强体的功能。

由于平菇长势强,抗逆能力强,平菇的适应性很广,可以采用熟料、发酵料、半熟料栽培,也有人采用生料栽培。它的原料来源十分广泛,木屑、作物秸杆,以及蔗糖渣、甜菜渣、木糖肥料等工业生产的下脚料都可以用来栽培平菇。平菇栽培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袋栽、畦栽,也可以是地栽。平菇栽培相对容易、出菇快、生产周期短、产量高,因此,初学者可以以栽培平菇为起点,逐步掌握其它菇种的栽培技术。

 

一、 平菇对营养和生理条件的要求

1. 营养  平菇的生活力很强,可以从各种天然材料中获得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碳素营养、氮

素营养及维生素物质。各种农林副产品,如木屑、棉籽壳、玉米芯、蔗渣、甜菜废丝、麦麸、米糠、豆饼粉、稻草等等都可以作为栽培平菇的原料,再加些过磷酸钙、石膏等平菇生长更好,这些原料变化很大,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搭配。

2.温度  平菇的不同发育时期对温度要求不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4~28℃;菌丝在3~35℃之间均可生长,在25~27℃间生长最快。子实体形成需要较低温度,以10~18℃为最适宜,也因平菇的品种不同略有差异。平菇属于变温结实性菇类,菌丝成熟后,人工变温能刺激子实体的分化和形成。在平菇的生长温度范围内,使昼夜温差为10℃左右,可促进子实体的形成。

3.湿度  水是平菇生长的重要条件。菌丝生长要求培养料含水量为60~65%。含水量过高、过低都不利菌丝生长。子实体发育要求较高湿度,以空气相对湿度85~90%为合适。低于80%,子实体发育缓慢;高于95%,子实体易腐烂,容易污染杂菌。

4.空气  平菇是好气性真菌,需要吸收氧、排除二氧化碳。但菌丝生长对氧的需要量不太高,发菌前期,混在培养料中的氧就够了,后期养菌室需要通风换气。子实体发育要求通气良好。如果二氧化碳过多,抑制子实体的形成和发育,甚至形成畸形菇。所以当平菇子实体形成时,菇房要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但风也不能直接吹在菇体上,否则也会影响子实体发育。

5.光照  平菇菌丝在黑暗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子实体形成需要一定散射光,因此,在平菇形成子实体时,菇房内要能射进一定散射光,利于菇体发育。光线过暗能形成畸形菇。直射光照射能抑制子实体形成或使表成的子实体干裂。

6.酸碱度(PH值) 平菇在PH值3~9之间均能生长,但喜欢偏酸的环境,生长的最适PH值为5.5-6.0如果培养料过酸可用石灰水调节。

7.促进原基分化的技术措施    平菇在温型合适的情况下,菌丝长满培养料后即出现原基分化,产生子实体。但出过一潮菇后,第二潮菇,第三潮菇的原基形成的比较慢,可采取以下措施,促进原基分化,缩短生产周期。

(1)生态刺激法    

温差刺激:平菇为变温结实菇类,可利用昼夜温度的变化,结合人工管理措施,使环境的温度变化在10℃以上,有利于原基的发生。

干湿刺激:在菇床喷重水或培养料内灌水,提高了培养料的含水量和环境湿度后,采用加大通风量和延长通风时间的方法,造成培养料面干湿交替的生长环境,以加快菌丝的扭结分化。

光线刺激:根据平菇原基发生具有光效应的特点,给予一定的光线刺激,可促进子实体分化。

(2)机械刺激法

搔菌:当气生菌丝生长旺盛,培养料表面形成一层厚菌皮,影响原基分化。此外,采收第一、二潮菇后,由于停水养菌,培养料表面板结,透水透气能力下降,加快了菌丝衰老,也会影响原基分化。因此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搔菌措施。料面板结,菌皮过厚,失水过多,严重时料面出现干裂,可将料表面薄薄铲去一层菌皮,或将老化菌丝切去一层;对于菌皮较厚,但菌丝尚未老化的,可用小刀等尖利工具在料表面划出纵横交错的小沟来搔菌;室外畦床栽培的,可用扫帚在料面来回扫动,将老菌皮划破。不论采取何种搔菌方法,都应该将刮下的老菌丝清除干净,同时提高环境湿度,待菌丝恢复生长后,再进行喷水。搔菌后被切断的菌丝形成愈伤组织,加快养分积累与扭结,一般在搔菌7天后,即能形成大量原基。

惊菌;这是一种古老的机械刺激方法。用木板敲击培养料表面,也可以挤压菌袋,使培养料表面出现细微裂痕,给营养菌丝以一定刺激,称之为惊菌。惊菌之后,在培养料表面喷施重水,加膜覆盖,一般经过7天左右时间,即可出现大量菌蕾。

接触(阻碍)刺激法:对于畦床栽培,当菌丝长满后,将消过毒的小木片、薄木板、竹片或玻璃碎片插入培养料并留在培养料以下2厘米处,可促进子实体的形成,提前出菇。

:对于畦床栽培,菌丝长满后,在床面放小石块、,对菌丝施加重力刺激,。

打洞填土:对于畦床栽培,用直径为4厘米的木棒成品字型在床面打洞,洞穴距20厘米,深至料底。打洞时,木棒在料内稍摇动几下,使边缘培养料出现裂缝,然后在洞内放入经过曝晒的土粒,土粒要高出床面1厘米,并结合喷水管理,土洞周围会出现大量子实体原基。

碎块灌水:平菇畦床栽培经过1-2潮菇后,用竹片将培养料撬动,使其表面出现裂缝,然后用大水浇灌,灌后覆膜保湿,在缝隙及附近块面上会出现大量菌蕾。

(3)化学刺激法

施用三十烷醇、2,4-D或赤霉素等,可促进菌丝生长,加速菌蕾形成。另外,喷施磷酸盐、硫酸盐、维生素和一些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等)可促进菌蕾形成。

二、 平菇的栽培技术

平菇的栽培模式很多,推广面积较大的有熟料大袋墙式栽培和发酵料大袋墙式栽培两种,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一) 熟料大袋墙式栽培

工艺流程图:选择合适的培养料配方 →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养菌→出菇管理→采收。

 

1. 培养料配方

代料栽培平菇的原料很多,主要的有杂木屑、玉米芯等,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

常用配方有:

配方一(%):  杂木屑78, 麸皮(或米糠)20, 糖1, 石膏0.5,石灰0.5。

配方二(%):  杂木屑78, 玉米粉15,黄豆粉5,糖1,石膏0.5,石灰0.5。

配方三(%):  玉米芯80, 麸皮18, 糖1, 石膏粉1。

配方四(%):  玉米芯60, 木屑20, 麸皮18, 糖1, 石膏粉1。

配方五(%):  棉籽壳100,石灰2。

配方六(%):  棉籽壳100,石膏2,过磷酸钙2,石灰2

配方七(%):  棉籽壳100,米糠10,石灰1,石膏2,过磷酸钙2

以上配方中可加入0.1-0.2%的多菌灵抑制杂菌。

2. 拌料、装袋

   不管选择何种原料,要求培养料必须新鲜、干燥、无霉变。杂木屑使用前必须过筛 ,玉米芯要粉碎成蚕豆大小的颗粒。溶于水的料要先分批用适量水溶解,其他不溶于水的预先和主料进行干拌,拌料时必须注意使培养料的总含水量维持在65%左右(用力攥时指缝间有水线),做到吸湿均匀。

   料拌好后,要迅速分装。用23cm×55cm的聚丙烯塑料筒装料,边装边压实,装料后形成直径约为15cm高为35cm的料柱,袋的两端可用颈圈加棉塞封口,也可用书钉形铁丝垂直插入料内固定端口塑料以封口,每袋约装干料3斤左右。

3. 灭菌、接种、养菌

    采用常压灭菌,灭菌开始时要用猛火在4个小时内将使灭菌仓内温度达100℃,再保持8-12小时,闷一晚后至第二天起锅。

    料袋起锅后要及时放入已消毒好的无菌室,待料温下降至28℃以下时在无菌操作条件下以足量蒸汽封口,向袋两头接入菌种。一般每袋栽培(三级)种可接15大袋,接种后的菌袋最好放入干燥、清洁、黑暗的房间培养,培养室地面撒石灰可防止杂菌污染。在菌丝生长阶段应控制温度在20—28℃范围内,并注意控制空气湿度在70%以下,每天通风换气1—2次。另外,每隔7—10天应翻堆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经过35天左右,菌丝即可长满料袋。

4. 出菇管理

    出菇场地要求洁净,通风良好,有保温设施,取水排水方便。使用前应进行消毒杀虫处理,并在通风口安装纱窗,入口地面撒石灰。

将菌袋打开,用锋利刀片在塑料筒表面三分之二处环割,揭去三分之二部分,留下三分之一部分。用菌袋砌成两堵墙(菌袋脱去塑料筒端相对、向内),有塑料筒端向外,两墙的间隙应下宽上窄,两墙间隙及菌筒间隙用菜园土(用1%石灰及杀虫剂处理过)充填,墙高约10层菌袋,顶部用泥砌成水渠状,以便从此处向墙内注水。也可以按以下配方配制营养土:菜园土或塘泥500kg、石灰5-10kg、KH2PO42.5kg、草木灰5-10kg,调整好水分备用。

菌墙砌好后,进行人工催蕾,此时最适温度为15-17℃,人为拉大出菇场内的温差(高温不超过22℃,温差10℃左右),向菌墙内注水,并向地面喷水,环境湿度在90%,但不直接向菌袋上喷水,同时给予一定光照,刺激促进菌蕾产生。也可以不解开袋口,菌丝成熟时,尽量造成10-12℃的温差,促进原基分化,当菌袋两端形成密集的菌蕾时,再解开袋口进行出菇管理。

出菇前期,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90-95%,光照1000-1500lx,加强通风,通风量由小到大。当菌盖变大、菌盖与菌柄区别明显时,菇体需水量增加,每天可喷水3-4次。喷水应根据天气变化灵活掌握:阴雨天少喷或不喷;晴天多喷勤喷;高温天中午不喷早晚喷;冬天中午喷温水,结合向菌墙中注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5-98%。同时加强通风和光照,使珊瑚期转入成形期,提高成菇率。成形期以前不可向子实体上直接喷水,否则会造成畸形或烂菇。此时管理的关键在于解决保湿和通风的矛盾,可采取地面灌水,通风后立刻喷水的方法,使子实体尽量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减少培养料中水分的散失。当空气相对湿度低于90%时,培养料中的水分大量散失,不仅会影响到第一潮菇的产量,还会影响第二潮菇的发生。但空气相对湿度长期处于饱和状态,会引菇死亡。一般菇体在5-26℃下可以生长,最适温度为18℃左右。

5.采收

当菇体八分熟时(即菌盖已展开但边缘稍向内卷且未释放孢子),即可采收。如果采收过迟,不仅影响第一潮菇产量和品质,第二潮菇转潮慢,产量低,品质差。采收时用刀从基部将菇体割下,去除残留的根部和死菇,表面形成的菌膜也应及时除去,因为衰老的菌膜会使表面板结,影响料深处的呼吸。由于料表面板结,水分不能蒸腾,以水为载体的运输作用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对于衰老的菌皮要全部刮去,对于菌丝较嫩洁白,而且菌皮较薄的菌袋,可用小刀等利器将菌皮纵横刮破,改善基内菌丝呼吸效果,重新将菌袋口叠好,停止喷水3天,使菌丝恢复,准备出第二潮菇。

采收次日,可向裸露的菌袋喷施1%的复合肥,每隔数小时喷施一次。袋上述肥液渗入袋中后,再按下述配方喷施营养液:VB92g,VB11g,MgSO450g,ZnSO420g,H3BO330g, H2O50kg,喷料500 kg。隔1天后再喷施PH13-14的石灰水,调整料面酸碱度,防止杂菌污染,然后将袋口拉直。当菌盖直径长至5厘米以上时,再按下列配方喷施营养液:VB91g,VB11g,KH2PO480g,MgSO450g,ZnSO420g, H2O50kg,每天喷2次,延续喷2-3天。肥液不可喷到菌褶上,以免造成死菇。

平菇的商品等级。我国的平菇出口多以盐渍菇为主,外贸部门有一定的分级标准,根据菌盖的直径、颜色,菌柄长度,菌肉的厚薄等指标,将其分为三级:

1级:菌盖直径1-5cm,菇色自然,菌盖肉厚,菇体破碎率小于5%,无杂质霉变。

2级:菌盖直径5-10cm,菇色自然,菌盖肉厚,菇体破碎率小于5%,无杂质霉变。

3级:菌盖直径大于10cm,菇体破碎率小于5%,无杂质霉变。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