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笔筒价值价值多少?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陶瓷笔筒始于宋,明代文人雅士喜欢在案头置放笔筒,既可实用,又好把玩欣赏。一时风靡全国。至清代康雍时期达到鼎盛!

笔、墨、纸、砚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文房四宝,笔为之首,装笔的笔筒也就成了一种重要的文房辅助用具。明代朱彝尊对笔筒赞誉有加,作《笔筒铭》云:“笔之在案,或侧或颇,尤人之无仪,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

笔筒的前身为唐代的笔船、笔床、笔格,最早大约出现于宋代,《中国古陶瓷图典》中称“笔筒,文房用具,插放毛笔之用,始见于宋,流行于清,器型似筒状”。因小巧精致、使用方便,很快便风靡一时,至明末清初时盛行,成为文人墨客书房中的一朵奇葩,至今仍长盛不衰。笔筒材质多样,有瓷、木、竹、漆、铜、水晶、端石、玉、象牙、料器、紫砂、翡翠和镏金等,以竹木笔筒居多。对其古制,明代文震亨在编撰的艺术鉴赏典籍《长物志》中称之“古样,中有孔插笔及墨者”。

另载:“笔筒湘竹、棕榈者佳,毛竹以古铜镶者为雅,紫檀、乌木、花梨亦间可用。”笔筒传世很多,其身上精美的绘画图案,精湛的雕刻艺术,美不胜收,令人赏心悦目。

此件青花人物故事纹笔筒,口径4.7cm,高12.6cm。笔筒敛口,直筒形腹壁,口底相若。形制端正,釉面莹润。器壁通景绘八仙人物故事图,人物神态各异,绘意清新趣雅。底落“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款。做工精细,青花地浓艳,人物线条淡雅,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精品瓷器笔筒。

八仙的故事,是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道教类神话之一。“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传说有八位仙人,他们经常为人类做一些好事,受到人们的普遍崇拜。八仙与道教许多神仙不同,他们均来自人间,而且都有多姿多彩的凡间故事,之后才得道。与一般神仙道貌岸然的形象截然不同,所以深受民众喜爱。传说八仙分别代表男女老少富贵贫贱,为道教中相当重要的神仙人物。也是书画,瓷器等艺术品,工艺品喜欢表现的传统图案。


119 清康熙 青花开光山水人物博古图笔筒

款识:“文章山斗”四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康熙青花笔筒装饰题材广泛,布局巧妙合理,绘画技法改变了明代青花的单线平涂方式,换而采用渲染的绘画形式,所呈青花浓淡相宜,画面层次鲜明,立体感强又颇有意境。常见的装饰题材有文人雅士、携琴访友、博古图等。

器形规整,沉稳大气,胎质细密,釉面肥厚。外壁以青花通景绘山水高仕图,其内开光绘博古图。画工精细,画面格调高雅,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不仅为康熙时期青花文房器之佳作,亦且是所见类似画意中的精品。

18.1 cm. Diam.

RMB: 390,000-500,000

120 清康熙 青花海屋添筹图三足笔筒

说明:“海屋添筹”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纹样,故事出自宋·苏轼《东坡志林·三老语》:“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老者曰,吾年不可计,但忆少年时与盘古有旧。或曰,海水变桑田,吾辄下一筹,尔来吾筹已装满十间屋。”常用於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瓷器及其它工艺品的装饰中,寓意寿比天齐,万寿无疆。

拍品形制规整周正,胎质洁白坚缜,外壁通景以青花绘海屋添筹图,三位仙人手持竹筹,遥指海中木屋,身侧仙鹿相伴,仙鹤衔筹而飞,祥云迤逦於山峦叠嶂之际,草木错落葱茏,虬枝横斜生姿,海水波涛汹涌,奇石嶙峋遍布,随意而生。全器笔触疏秀清润,发色妍丽浓郁,景物错落有致,人物形神俱佳,喻意吉庆祥瑞,意境高远开阔,曲尽其妙,殊为难得。

现北京故宫博物院中,有海屋添筹壁画尚可参照,慈禧皇太后出阁之桂公府,亦在房梁上绘有相同题材纹饰。

19 cm. Height.

RMB: 320,000-450,000

121 清康熙 青花开光山水高仕图三足笔筒

来源:Pullan旧藏

MR. AND MRS. JAMES E.BREECE III旧藏

记录:纽约佳士得,2003年9月18日,编号311

香港佳士得,2006年11月28日,编号1640

款识:“大清康熙年製”六字三行楷书款

说明:笔筒胎质细腻,白釉温润,下承三足。外壁三面开光,一面绘製“泛舟垂钓”图,一面绘製“瀑布垂钓”图,另一面绘製“携琴访友”图,此三组画面均为大山水小人物的构图,人物虽小却为点睛之笔,使得画面意境深远,充满文人气息。全器青花发色典雅,墨分五色,其纹饰中,湖面波光粼粼和云压山峰的画法在康熙青花中十分少见,尽显康熙青花的洒脱之美,是为不可多得的康熙文房精品。

青花瓷器是我国古陶瓷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品种之一。起源于唐代,发展于元代,成熟于明、清,并成为主流,一直沿用至今。清代是中国青花瓷器的高度发展时期,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各种具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云集景德镇,形成该镇“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繁荣局面。体制上承袭明代,继续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烧制宫廷御用瓷,并实行官搭民烧的办法。、经济、文化的状况,最能代表景德镇制瓷工艺水平的仍然是官窑产品,质量精良,主要担负着朝廷陈设和生活用器及对内外赏赐和交换的需要。而民窑青花风格上则表现出自然、淳朴、流利,富于艺术气质。

  乾隆一朝六十年(1736~1795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古铜器考》一书称赞当时的制瓷业是“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制瓷业集我国历朝名窑之大成,制做了许多精巧无比的瓷器。不仅官窑成就显着,民营窑场也兴旺发达。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件以上,送入宫中。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形容当时 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乾隆青花仍是当时瓷器生产的主流,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的特点,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提高,体现出在制作技巧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从工艺制作上看,其胎体的成型、青料的绘制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丝不苟,精工细做,精益求精。

  乾隆青花瓷造型可谓端庄规整,比例适宜,无论大小器物的制作都很精致,且新颖的器型层出不穷,风格华丽精巧。另外,据清宫档案所述,乾隆帝命造办处匠人参古籍、效古法,仿古之风盛行,造型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常见器型有瓶、尊、罐、炉、壶、盘、碗、杯、碟和文房用具等。乾隆官窑青花瓷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乾隆青花在清代素以“稳定、浑厚、沉着”而著称,使用国产上等浙料绘制。早期青花发色与雍正青花差别不大,略见晕散,但比雍正时期稳定;中期呈色稳定明快,为纯蓝色;后期呈色较为厚重沉闷,无明快清丽之感。乾隆青花也有一些淡描以及浆胎青花,但数量不多。青花纹饰题材广泛,以植物花卉为主,最引人注目的是缠枝莲、云龙、八宝纹大量的出现,所绘植物花卉富丽繁密,精巧细致,无论是写意还是变形,画工都严整细腻,纹饰清晰,排列整齐,讲求对称工整,具有图案画的效果。人物画更是可圈可点,其中以西洋人物的艺术成就最高,最具观赏性。

徵集範圍:

      △中國書畫、名人信劄
      △古代陶瓷、明清及宋元瓷器
      △竹木雜件、青銅佛像、钱币邮品
      △名貴珠寶、玉器及名牌手錶等
 私下交易:17310132672
      △手機:17310132672
      △微信:17310132672


如果您喜歡文章內容,請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关注下面二维码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