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坂镇:崧山村水塘捞出10块明清年间的旗杆石!!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8 23:00:13

 近日,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崧山村发生了件大事,村民在改造村口一处水塘时,捞出了10块明清年间的旗杆石。原来据史料记载,崧山村孙氏自明代起先后出过3名进士、8名举人,多人在朝为官,至今仍保留多座清代古厝。村里计划陆续予以修缮,让书香底蕴长流。

  孙嶐和他祖父两人都为进士,古厝前屹立着旗杆石夹板。

  被捞出的10块旗杆石堆放在仓库里。

  水塘改造 发现10块明清旗杆石

  发现旗杆石的这处水塘建于1978年,位于崧山村村口,内径22米,深5米左右。是本月初,崧山村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时,对该水塘作景观改造时发现的。

  在古代,通过科举应试获得功名者,可在宗祠或祖屋门前竖旗杆石,以彰显身份激励后辈。如今过去高耸的旗杆已不在,留下的这些旗杆石夹板见证了崧山村曾经的辉煌。

  旗杆石的出水令村民们议论开了,大家都说,现在应该把它们捞起来好好保护。“那旗杆石一块足有300斤重,要四个男人才抬得动。”70岁的村民孙万亿说,大家合力把10块旗杆石搬进仓库里,再用普通石头重铺水塘台阶。水塘“出土”的旗杆石,为长度2米多的方形条石,上面能看到精致的花纹雕刻,还凿有用来固定旗杆的圆孔。

  而在村内田间的一处排水沟上,还有一处用两块旗杆石铺成的石板桥,上面也能看到精美石雕刻。

  祖孙双进士 一门五举人 旗杆石见证崧山人杰地灵

  泉州台商投资区民俗历史研究者孙怀伟介绍,惠安孙氏,系唐末由河南光州固始县迁居入闽,五世祖孙嘉安迁入惠安埔塘。孙嘉安为明代礼部左侍郎,他将宋代朝廷三祭三献的宫廷祭祖仪式用于宗祠春冬两祭,后经孙氏后人代代传承。1374年,平谕公八世裔孙质甫由惠邑张坂玉塘入赘崧山杨厝。此后600余年来,孙氏在崧山繁衍生息,英才辈出。

  崧山村有三个自然村,分别是洋厝、庄内和大坪。明初,崧山洋厝九世孙观考取进士,任浙江杭州富阳县令,此后一代代的崧山孙氏通过封建科举入仕。

  记者从《乐安泉州崧山孙氏志》中看到,明清两朝,崧山孙氏有文进士孙嶐、孙兰陔两人,武进士孙胤武一人,举人八人,贡生九人,其他官员、太学生数十人。

  在大坪自然村内,进士孙嶐故居留存至今。据记载,该进士第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三进五开、出砖入石。虽然古厝内部已显破败,但大门外石埕还存有旗杆石夹板两对。进士第旁为其祖父故居,门外也立有旗杆石。

  孙万亿介绍,两座古厝间留有一个约50厘米宽的小巷,传说龙脉就从此巷过,留下清代大坪孙嶐家族“祖孙双进士,一门五举人”“父子恩元”等佳话。

  制定古厝修缮方案 让旗杆石今后再立起来

  崧山村党支部书记黄温清表示,村口的这处水塘,此前长期未清理,淤泥堆积,曾经放置其间的旗杆石也隐没在水中,此次得以重见天日也是一件幸事。

  前两年,在乡贤的热心捐助下,村里归国华侨、,如今作为台商区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今年村里也计划发动乡贤,对孙嶐祖父的古厝先行修缮,后期再陆续将村里的多处文化遗迹一一保护起来。打捞起来的10块旗杆石,也会找文保专家来指导,择地重新立起来,展示崧山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激励后人学习先辈爱国爱乡、廉洁奉献的精神。(记者 许奕梅 王柏峰 文/图)


原标题:小村水塘捞出10块明清年间的旗杆石 见证3进士8举人显赫史

责任编辑:纪玮维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