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地加工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中药材产地加工对中药材商品的形成,中药片的市场流通和临床使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影响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中药材的产地加工可简单地定义为中药材的初加工,它是中药材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的首要环节,是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十分重要的一个步骤,也是生产中药饮片的第一车间。


(一)中药材产地加工的目的要求


产地加工的目的是:保证药材质量,利于运输、储藏、保管,利于商品药材标准化。要求是:一般都应达到形体完整、含水量适度、色泽好、香气散失少、不改变味道(必须经加工改变味道者如玄参、地黄、黄精等除外)、有效成分破坏少等。


1.纯净药材    保证质量中药材在采收过程中,常混有泥土沙石、杂质、霉烂品及非药用部位,须通过净选、清洗等加工处理,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位,使其达到一定的纯净度,保证药材质量,同时便于进一步加工。如各类药材均要除去泥土沙石和杂质,根类药材要去芦头,皮类药材要去粗皮,动物类药材要去头、足、翅等。其他如五倍子煮后杀死内部蚜虫,虫白蜡水煮则是利用蜡水比重不同和热熔冷凝的性质,达到纯化蜡质的目的。


2.防止有效成分的破坏    以保证药材质量含苷类成分的药材,由于酶的存在在一定温、湿度下易酶解破坏苷,采收后及时干燥(晒干或烘干等),可使其活性被抑制。如黄芩通过加热蒸制可破坏酶使其活性消失,从而防止药效成分降低。


3.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    中药材中有的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功效有别,分为不同的中药,如唇形科植物紫苏可分为3个不同中药,即苏子、苏叶、苏梗;有的在产地加工时将其分离为不同的中药,如将莲子分为莲子心和莲子肉,莲子心养心安神,莲子肉补脾止泻。


4.按质分等    利于商品药材标准化通过挑选,按质分等,将药材分为不同的商品规格等级,是产地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目是商品药材标准化和利于按质论价。药材的等级标准是按加工后部位、形态、色泽、大小等性状特征制订的,通常以品质最佳者为一等,较佳者为二等,最次者为末等,不分等级者称为统货。

(二)中药材产地加工的方法


1.中药材的净制    净制方法可分为挑、拣、颠簸、搓揉、筛选、刮、摘剥、风选水选等,可根据药材质地与性质,选择适合的净制方法。

(1)挑、拣即将药材放在竹匾内或摊放在桌上,用手拣去簸不出、筛不下且不能入药的杂质,如泥土沙石块、果核、果柄果壳、花梗等,或变质失效部分,如虫蛀、霉变及走油部分,或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或将药材按大小、粗细、长短、厚薄软硬、颜色等不同档次分类挑选,为达到净选目的,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进行筛、等操作。

(2)颠簸用簸子、竹匾或畚箕,使上下左颠簸振动,利用药材与杂质的不同比重或借簸动时的风力,将杂质簸除、扬净,用以去碎叶、皮屑等,使药材纯净,大多适用于植物类药材。

(3)筛选根据药材和杂质的体积大小不同,选用不同规格的筛和箩,以筛去药材中的砂石、杂质,使其达到洁净。有些药材形大小不等,需用不同孔径的筛子进行筛选分开,如延胡索、浙贝母、半夏等。

(4)刮即用金属刀片和木片、竹片、玻璃片、瓷片等刮去药材表面的附着物或不入药部分。此法常用于树皮类或某些动物类药物,如牛骨刮去筋膜,厚朴、黄柏等刮去粗皮等。此外,采取竹茹时,也用刮的方法,即将鲜青竹用湿布指洁净后,用刮刀刮去外面一层青衣(不能药用),然后再用刮刀斜刮取细丝条,晒干.

(5)摘将根、茎、叶、花类药材放在竹匾,用手或剪刀将其不入药的残基叶柄、花梗及须等摘除,使之纯净。例如,辛夷除去花梗,即将辛夷摊放在竹内,用手轻轻摘除连在花朵上的细梗,同时拣去杂草残叶,留取净药材。

(6)挖采用金属刀或非金属刀(如竹片等),挖去果实类药材中的内、毛核以便于药用,如枳壳挖去内瓤,金樱子挖去毛核。

(7)风选即利用药材和杂质的质量不同,借风力将杂质除去。一般可利用箕或风车、风扇等通过扬簸或吹风等操作,把不同比重的药材和杂质分开,以达纯净药材的目的,如苏子、车前子、吴茱萸、青箱子、莱菔子、葶苈子等。有些药材通过风选可将果柄、花梗、干瘪之物等非药用部位除去。

(8)水选即将药材通过水洗或浸漂除去质的方法,以使药物洁净。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据药材性质,水选可分为清洗和淘洗两种方法。①清洗:即用清水将药材表面的泥土、灰尘、霉斑或其他不洁之物洗去。即先将洗药池注入清水七成满,倒入挑整理过的药材,搓揉干净,捞起,装入竹筐,再用清水冲洗一遍,沥干水,干燥,或进一步加工。②淘洗:用大量清水荡涤附在药材表面的泥沙或杂质。即把药材置于小盛器内,手持一边倾斜潜入水中,轻轻搅动药材,来回抖动小盛器,使杂质与药材分离除去上浮的皮、壳杂质和下沉在小盛器的泥沙,取出药物,干燥多数药材可趁鲜洗涤,除净泥沙及杂质。在药材水洗时,应严格掌握时间,对其有效成分易溶于水的药材,一般采用“抢水法”(快速洗涤药材,缩短药材与水接触时间),以免损失药效成分。此外,具有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宜水洗,如薄荷、细辛木香、防风、当归等。


2.中药材的切制

(1)药材产地切制的目的将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如大黄、鸡血藤、木瓜等,切成较小的块、片,以利于干燥。此切制方法的主要优点是:不需要用水软化干药材,既省工,又不失药材成分,可以提高饮片质量。但是对于某些具挥发性成分或有效成分容易氧化的药材,则不宜提早切成薄片干燥或长期贮存,否则会降低药材质量,如当归、川芎等。

(2)切制的方法有手工切制和机器切制,手工切制工具主要有切药刀(铡刀)和片刀。切药刀一般用于切制全草类、木质类部分根与根茎类药材。机器切制的特点是生产能力大,速度快,节省劳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常见的切药机有剁刀式切药机、旋转式切药机、多功能切药机、镑片机及粉碎机

(3)切制的饮片类型和厚度标准切制时要根据药材的质地、形态和各种不同的需要决定中药材切制的形态,还要注意切片匀,若饮片的长短、厚薄、粒度相差太大,在煎煮过程中就会出现先溶、后溶、易溶、难溶等问题,以至于煎出液达不到气味共存的要求,导致药效有异的情况《中国药典》和各省市炮制规范依据药材的质地差异及浸出难易,规定了各种类型饮片的厚度标准及各种药材应切制的饮片类型,常见的饮片类型有:①极薄片,厚度为05mm以下。对于木质类药材如松节、苏木、降香等及动物骨角类药材如羚羊角、鹿茸等,可根据入药时需要,分别制成极薄片。②薄片,厚度为1~2mm。适宜质地致密坚实、切薄片不易破碎的药材,如乌药、木通、三棱、槟榔、当归等。③厚片,厚度为2~4mm。适宜质地松泡、黏性大、切薄片易破碎的药材,如茯苓、天花粉、山药、升麻、泽泻、黄芪、南沙参等。④斜片,厚度2~4mm。适宜于长条形而纤维性强的药材。倾斜度小的称瓜子片(如桂枝、桑枝),外形呈两头较尖的长椭圆形,似瓜子,切制时切面与纵轴成45°角左右;倾斜度稍大而体粗者称马蹄片(如大黄),外形似马蹄切制时切面与纵轴呈60°角左右;倾斜度更大而药材较细者呈柳叶片(如甘草、黄芪、川牛膝、木香等)。⑤直片,亦称顺片,厚度为2~4mm。适宜于形状肥大、组织致密、色泽鲜艳和需突出其鉴别特征的药材,如木香、白术、附子、大黄等。⑥丝,分细丝和宽丝,细丝2~3mm,宽丝5~10mm。适宜皮类、叶类和较薄的果皮类药材,如黄柏、枇杷叶、陈皮、瓜蒌皮等。⑦段(咀、节),长为10~15mm,长段称“节”,短段则称“咀”。适宜于全草类和形态细长,内含成分易于煎出的药材,如麻黄、荆芥、白茅根、夏枯草等。⑧块,为8~12mm3的立方块。有些药材煎熬时,易糊化,需切成不等的块状,如茯苓、粉葛根、神曲等。


3.干燥    干燥的目的是及时除去药材中的大水分,避免发霉、虫蛀以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保证药材质量,同时利于贮藏和运输。可根据不同的药材选择不同的干燥方法。包括晒干、阴干、烘干、红外线干燥、微波干燥等。具体内容在此不再详述

4.中药材的其他加工方法在中药材产地加工过程中除了切制,还有蒸、煮、烫发汗、自然发酵、煎汁浓缩、揉搓、干燥等加工方法。蒸、煮、烫、发汗等方法这里不再详述

(1)揉搓有些药材需要采用揉搓方法进行处理,如三七、玉竹等。三七采挖后洗净,将主根上的支根、茎基及须根分别剪下,分类干燥。将主根暴晒1天后进行第一次揉搓,使其紧实,暴晒至半干,反复揉搓,以后每日边晒边搓,直到全干,即为“毛货”。将“毛货”置麻袋中加粗糠或稻谷往返冲撞,使外表呈棕黑色光亮,即为成品。(2)自然发酵有些药材需要利用自然发酵进行加工,如神曲、芜荑、百药煎等。神曲的制备方法:取杏仁、赤小豆碾成粉末,与面粉混匀,加入鲜青蒿、鲜辣蓼、鲜苍耳草药汁,揉搓,使之成捏之成团,压之即散的粗颗粒状软材,置模具中压制成扁平方块(33cm×20cm×6.6cm),用鲜苘麻叶包严,放入箱内,按品字形堆放,上面覆盖鲜青蒿。置30℃~37℃,经4~6天即能发酵,待药面生出黄白色霉衣时取出,除去苘麻叶,切成2.5cm见方的小块,干燥。每100kg面粉,用杏仁、赤小豆各4kg,鲜青蒿、鲜辣蓼、鲜苍耳草各7kg。药汁为鲜草汁和其药渣煎出液。

(3)煎汁浓缩有些药材需要采用煎汁浓缩方法进行处理,如儿茶膏、阿胶等。儿茶膏的制备方法:取带叶小枝,放入铜锅中,加水煎煮6~8小时,并经常搅拌,使叶破碎,待叶变黄色时,取出枝叶,将药液滤过,浓缩,干燥。


-END-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