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英凯:造房子的诗学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本文内容整理自【设计头条】公开课,文末注有如何听课的说明。


点击下方收听课程录音。


课程录音




讲师介绍



谢英凯 

汤物臣•肯文创意集团 执行董事/设计总监


社会职务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分会理事会副理事长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

法国国立工艺学院(CNAM)工程与设计元素管理硕士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中国室内》杂志编委

羊城设计联盟会员

法国室内设计协会会员

「七+5」公益设计组织联合创办人 


荣誉奖项

2016 德国 Iconic Awards 设计奖

2016 德国IF设计大奖

2015 美国Best Of Year Awards冠军

2015 日本Good Design Award优良设计奖

2015 英国SBID设计奖

2015 意大利A’Design Award设计大奖

2015 台湾TID设计大奖

2014 英国Restaurant & Bar Design Awards设计奖

2014 香港APIDA设计奖 

2013 iC@ward-金指环全球设计大奖银奖

2012 Hospitality Design Awards美国酒店空间设计大奖


本期主题

讲师导语


造房子是一门很严苛的学问,我觉得其中有很多有诗意的成分,它会令房子变得有温度。本期课程与大家分享设计的一些故事,以及设计里面的理智和情感。


  作品分享 —  ON OFF PLUS  


2014广州设计周展位   ON OFF PLUS


每年,我们都会做一个属于自己公司的设计展位,希望通过展位来反映自己对设计的理解。


ON OFF PLUS 这个展位是通过对透明性的思考做出来的空间,我们不希望在展位里展示很多的效果图。



除了上下部分是半透明的状态,中间都是由透明性空间的单一符号进行衍生的。


地面上写着“空本来由”,墙面的玻璃上面写着“由来本空”,它们表达意思是相反的。我们觉得有的东西和没有的东西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设计的本质并不只是反映空间和灯光效果,而是人进入以后可以达到一种思考、能够发现空间中更多部分的功能。 


  作品分享 —  西安印象城海底捞创新店 


西安印象城海底捞创新店


在2017年,我们做了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项目——西安印象城海底捞创新店,这个店已经被海底捞定义为中国三个创新店里面的其中一个创新标准。


海底捞有很规范的管理,在设计之初,我们与客户共同商量如何把新的标准做的既有意思,也要把管理的整个体系变得更有效果和效率。



在空间里,我们希望打造一种超级文化符号,把气泡、锅、包括蒸汽都放在空间里,形成空间的主要感受,未来,当消费者看到气泡就知道来到海底捞了。


通过几个穿插体块的框架把气泡联系在一起,在不同的空间里,可以看到同样的气泡在天花板上蜿蜒。



顶上有一些类似烟雾的铝塑板喷漆,连续不断的在几个空间里穿插。


   为什么要用“造房子的诗学”这个名字?


诗歌是一种文学载体,其格式规律、文字有韵律,同时又是最浪漫最自由的文学形式之一,它是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代表,这一点和设计非常相似。


如果这个世界只需要房子,则代表人类只需要生存,如果人类对房子的需求只是为了居住,那么遮风挡雨这件事情早在几千年前就被人类攻克了。


最初的时候,居住只是一种基本的需求,但生存是基调,生活才是我们人类的主旋律,因此,空间设计在人类文明的渐进中悄然诞生了。


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它遮风避雨的功能要求,而更为在意其空间层面上的精神体验,一步一步愈为深入地探求人与环境间、人与建筑空间之间的复杂联系与潜在意义。


不同的房子有不同的功能需求,并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不同房子有特别属于它们自己的一些文化感受和文化特性。


当功能跟文化结合的时候,我们要如何考虑造一个房子呢?



  小房子案例 —《梦想改造家》无界之居  


一个好的住宅应该是生活中必须的一部分,是人类精神的避难所,是家族的珍贵资源。


很多朋友都知道我们参加过《梦想改造家》,而且一参加就是三年。每年我们都会遇到不同特点的房子,但我们的目标其实是:改造房子的理念和方法是否可以普及,将它们做的更加有社会性的效果,而并不是只考虑一个房子的本身。


  这三年里,我们改造过的房子都有一个特点—孤独。


除了要改变房子的居住功能,缓解这些老房子共同的问题以外,亲密性是我们这几年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元素。

上世纪20年代,这家人自马来西亚来到广州落地生根,他们的房子位于惠吉东路,是这条街上的第一幢。



他们的生活状态令我觉得有点糟糕,房子里面非常阴暗,并且不通风。老奶奶今年已98岁,她每天的生活两点一线。


这也是一个书香世家,我挺想帮助他们,通过对房子的改造来改善他们的生活。



第一次去到现场的时候,最让我震惊的是:他们家从一楼到顶楼有十几个门。以前门很多是因为有很多人在里面居住,但是现在人少了,常住人口就是3+1。


他们还有一个孙子,而他忙于工作,并不是经常回家,自然不需要这么多门把空间隔成一个个独立的空间。



这些门既影响了自然风和采光的交互,还增加了人员之间的隔阂,这是最大的问题。


这些空间彼此都是孤独生活了100年。

这家人很多都是年长的老人,所以我希望通过老人家熟悉的方式来表达我初步的想法。


我告知他们:“这个家是一个双子塔的格局。”因为马来西亚就有双子塔,我觉得这样形容易于他们理解。


“双子塔”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也算是一种灾难了,因为两个楼彼此间很孤独。我想通过一个穿梭的出发点来打破这种空间的界限,实现感性和理性的交融。


团队在一开始就设想:可否把每一道门打开,或者压缩成尽量少的隔绝空间,一方面能保留他们独自工作和私人生活的空间,另一方面创造一个公共的、具有展示性的精神空间。


这个家里的每位成员都擅长书画,我们希望这里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家,还是有着美术馆风格的家。让他们共同的记忆和理想追求,在精神空间里得到一个实现。


把这所房子打开,阳光和人在空间里自由穿梭


空间结构在整个设计里至关重要,因为它将影响功能区的划分,不同房间之间的关系,以及另外一栋建筑和外部世界的一种联系。


为了让人们感知建筑的方式,持续体验这些骨架所支撑起来的空间逻辑,我们需要重构空间。



重建这幅躯体的骨骼,让空间产生连接。我们想把原来双子塔的建筑其中的三堵承重墙,试图把中间的承重墙取掉,因为这个房子的砖木结构里面的木头已经全部腐朽掉了,所以要拆中间的砖木结构的承重墙不太容易。

先要在中间承重墙的底部打若干个洞,横梁直接贯穿过去,把地梁做好以后,把钢结构从两边支撑上去,再一层一层往上搭,搭好了之后,中间的墙其实是从中间的最顶部往下拆才能把墙拆开。



每一层空间都有很严谨的关联性,构造并不是一个个房间独立去做的,我们要集中家庭成员的主要动线,把原来分散的房子结构进行重置,再利用核心筒连接各个功能空间,实现房间里的相互流通。

一层平面图


从一层的平面中可以看到一个不太规整的空间,只要满足了一个家的功能布局以后,我更想把这个家做成美术馆的感觉。


每一个空间的四条边总会有一条边被我取消了,这样会加强每个空间的流动性。


平面图上标注为“2”的区域,它既是一个乒乓球桌也是一个书画台区域,它获得了一个模糊的边界,沙发或者餐厅也获得了无限大的感觉,以及一个可以打开也可以封来的厨房,这些布局都没有了传统家庭很挤的空间感。



把两个独立的塔变成混合一体的空间,让窄的房子前花园与后花园形成一个连续的关系。


  实景图—无界之居  



地面的瓷片是定制的,瓷片一直延续到前花园的墙面上。客厅的边界是玻璃幕墙,从物理上看,它共享了花园的边界,使客厅的前部分显得更加开阔。


定制这款地砖的原因是:前院栽了一棵有有着五、六十年历史的棕榈树,它一直在往上生长,我们希望瓷片同棕榈树找到一种温暖的连接。



棕榈树底下也有同样的瓷片,周围亦有其他绿植,人可以坐在瓷片上面乘凉休憩。



另外一个角度的分析图,前院进来以后有一张很大的桌子,因为这是一个艺术之家,并且家庭成员比较喜欢打乒乓球。这张桌子既可以用来画画,也可以用于运动。


使用场景:作画写字


场景的左边有自然采光,光线从北面通过白墙缓缓折射下来,作画的桌子会获取很好的光线。


使用场景:家庭聚会


每逢节日,这里还可以作为一家人聚会的地方。


使用场景:乒乓运动


球桌的分线打开的时候,尺寸是按照宣纸的大小而设计的。



右边的图是旧家具在厂里做修复的照片。



客厅的沙发呈L型,一半的家具是旧时候留用的,另外一半的家具是根据客厅的尺寸而增加的。沙发旁边还有老人家曾经用过的一个小餐桌。通过这样的方式营造出一种空间比较大的感觉。



厨房有封闭的中厨和开放的西厨,让空间向两边延展。



厨房的柜体一直延伸,抽烟机的板材一直延至后院,尽量把两个空间延伸的一样大。



后院门窗的风格偏于现代,而前院的墙没有任何变动,因为这座房子属于文物保护建筑。

二层平面图


橙色的部分原来是一个仓库,绿色部分是老奶奶原先的卧室。


平面图的上面处于南面,我们最大的改变是把整个房间向南延伸,因为原来的房间虽然很大,但光线却非常暗淡,将房间往上顶了以后,房间便获得了南面的窗户。



老奶奶的房间里,浅色的木门可以关闭,形成一种新老的结合。




从床的正面看出去是一个南面的窗,房间便能获得更好的通风与采光。


二楼与三楼房间的对视关系



中间核心筒里的开窗和楼板的开动都有一定的技巧,上面开窗的光线直接打到右边书房的桌子上。



书房是一个很特别的设计。设计既有丰富的功能性,又让空间形成比较统一的空间关系。在早上,书房是独立的开间,儿子和奶奶可以共用书房。



晚上休息的时候,书房和卧室的门关闭后,便能获得一个独立的大开间,并且有独立的洗手间,书柜也可以打开。



儿子的房间隐藏了两个门,通过门的开合,早上的房间是封闭的空间,在晚上房间和书房形成一个连通的空间。


三层平面图

精神空间功能剖析


在三层,最重要的部分是原来位于前面的楼板没有被拆除,而是让它形成一个展示空间,为家族灵魂人物——他们的爸爸做一个多媒体的展示。


同时也会把他们家族成员的另外一个共同爱好——演奏钢琴体现于这个空间里。


家庭成员可以坐在楼梯处聊天。

楼梯剖面图


图右半边的剖面图,可以看到每个楼梯踏板里是储藏空间。



顶部也有一个沙发的凹形位置,就像传统榻榻米空间。木条后面做了一个恒温恒湿的空间,用来储藏书画。


自然光通过天窗一直打到底下的书画桌。核心筒是灰色调,精神空间是白色调,形成了空间之间的转换关系。




当两个人交会的时候,中间的墙板没有触地,两边的人可以通过板之间的缝隙看到脚部的运动,避免相撞,让老人使用楼梯时更加安全。



精神空间里面的另外一个角度是至上而下的视角,背后有圆点的那幅画,是他们的爸爸留下来的。我们把画变成数码点的方式展现出来,从顶楼一直延续到客厅。



三楼的这个空间既可以变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房间,又可以作为连在一起使用的空间。




他们的孙子目前未婚,房间可以变成男生的一个客厅,当家里有客人来访时,客厅又可以变成临时的客房。



两个房间的门合起来是一个房间的大门,把两个门再分别关上的时候,会获得两个独立的空间。


四层平面图



四层有一个非常大的天台花园,这里也是整条街里最令人艳羡的地方。顶楼还有一个DIY的工作室,它也可以临时隔成一个休息的房间。


工作室的地面铺设的花片地砖,是在拆除房子的时候发现的,我们希望继续用这种砖铺在DIY的工作室里,让大家重温起原来的家。



露天的花园是一个很宽敞的空间,我没有刷左边的墙,因为我希望看到这种斑驳的墙面和新房子的对比关系。



 小结   

家的文化是藏着你曾经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大房子案例 — 中山博达外滩销售中心  


这是一个商业设计的项目,我们不只是思考商业项目需要的一些商业逻辑,更想思考商业模式和文化的交融,考虑社会性的影响。



我们对项目周边的环境进行了调查,发现周边的住宅基本都只是提供标准化的售楼服务,缺乏社区文化,没有办法给消费者带来社群的归属感。



这个项目本身有着很强的文化背景,原来在中山是一个很出名的酱油厂。它的商业价值和旅游价值,包括文化传承都非常值得挖掘和保留,这也是我们最后决定接这个项目的一个很重要的理由。



在销售完房子后,通常售楼部都是要拆除的,我们希望它还能带给周边社区一个很好的在地文化的体现,让更多人参与到项目的周边,包括政府绿地、历史遗迹、酱油厂的传统文化。


在功能分区里面有艺术园区、创意办公、时尚餐饮,也有更多针对外部的活动广场,包括临江栈道和跑步路径等区域功能。



售楼部卖的不是房子,还有未来的生活。



A区是整个销售区域,我一直和销售团队说:“现在不只是要卖房子,首先要卖未来住在这里的生活场景。”



从入口的连廊一直走到几栋建筑,形成一个整体的部分。连廊进去以后看到酱油厂晒酱油的地方,随后可以进入艺术体验区、儿童体验区、销售中心,以及一个由仓库做成的临江洽谈区,它也是餐饮的一部分。


我们不想破坏原有的老建筑,而希望人走在里面有旅游的感觉。



进入销售中心之前,首先经过一处水面,两边是体验中心,让人感觉这里并不是一个卖房子的地方。



穿过销售中心可以看到这个由仓库做出来的一个餐饮区,这里有两片水景,让人仿佛置身于江边。



销售中心不同于传统的售楼处,这里没有吧台、书架的感觉。沙盘是木制的模型,放在地面上。



原来的仓库有一个很壮丽的屋顶,我们把这里设计成一个带简餐的空间,同时这里也是洽谈空间的一部分。



  实景图—中山博达外滩销售中心  



销售中心里有一个小会议室,还有一个可以用来喝咖啡或看书的空间。


即便不是来买房子的人,他们也可以使用这个空间,因为在销售中心把房子卖完以后,这个空间就是还给市民的。



另外一个角度可以看到图书馆般的销售空间,壁炉令人感觉像在家里一样温暖,商业的气息很弱。


建筑里陈旧的墙和梁,我们只做了一些安全的保护,完整的呈现出老建筑原始的特色。



对于洞口,只做了简单的修复,我们把绿植墙从二楼一直延伸到一楼的天花上面。




绿植墙的金属构架沿用了原来的材料而制作,有种特别的风格味道。



人经过的时候基本是从二楼走楼梯下到一楼,通过洞口看出去,如同看到未来的生活方式。



二楼有一些墙面、石头和水泥混在一起的空间感受。



厨房空间里,书柜的造型一直延展到天花板上。


 结语   


大房子虽然是功能和文化的结合,但往往我们要花很多时间去对它的使用者以及生活方式做一种探讨和研究。


  互动问答  

问1:您的设计灵感源自哪里?

答:设计灵感候并不只是一种感觉。设计来源于生活。在做设计之前,我觉得人生有很多的经历,包括我们对生活的感觉,我们并不只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可能也是我们自己真正切身体会想要做的东西。需要先感动自己,才能把这个案子能让别人感受得到。


问2:设计理念或者为甲方设计的生活方式不被甲方认可时,如何做取舍?

答:我相信甲方来找我的时候,对我们原来作品的设计理念是有所认同的。


在前期沟通的时候,不是先做一大堆东西,而是先把彼此的理念谈出来,让双方都觉得想法比较一致的时候,然后我们再开始。如果不一致的时候,可能我们就不会开始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个人的价值观和公司的价值观,形成别人对你的一种认识。很多时候这种认识决定了大家是否能够合作,或者能够继续把这个项目做下去。


梳理甲方的需求是我第一时间要做的。在第一阶段,我们都会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去把这些调查出来,因为我们认为甲方提出来的要求,有时候他并不是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当我们梳理以后和甲方聊的时候,他们会觉得其实你比他想的更加细致,或者超出了他的期待,往往这种梳理是很有作用和必要的,也是项目成功的第一步。


问3:您对设计的学生的要求有哪些?

答:最重要的第一点是喜欢设计。做出一个好设计,需要全心全意的投入进去。第二点,我觉得是人品,因为一个人做设计,他必须为别人去着想。第三点才是我们不断通过时间去培养的设计能力。




常见问题


Q1:设计头条公开课是什么形式?

A:设计头条公开课是以直播间为载体,老师图文+语音和同学们分享设计心得理念。


Q2:如何进入直播间?

A:请加小编微信:sheyi0424,分享给你直播间链接;扫描二维码进入直播间;或者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直接进入直播间。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直播间,观看直播回放。


Q3:如果我有问题,该如何向老师提问?

A:同学们可以在直播间进行提问,老师会随机回答问题哦。


Q4:我要怎样才可以听课呢?

A:下载设计头条APP,进入直播版块点击课程页面的“我要报名”,即可听课哦。




点击“阅读原文”,回顾本期直播课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